華文網

成都市產業發展白皮書公佈 將為市民帶來這些生活福利

成都正在加快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核心在城市功能,關鍵靠產業支撐。產業是城市經濟發展的命脈,《成都市產業發展白皮書》公佈了成都市重點產業導則,圍繞“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和融合產業”“都市現代農業”3個方面,分別從重點行業的發展定位、發展目標、發展重點、空間佈局、發展引導5個維度,

描畫了對重點行業的引導發展全景。

養老、人工智慧、生物醫藥……未來,成都市民將享受到產業發展帶來的哪些福利?成都晚報為你詳細圖解。

1

先進製造業

電子資訊、汽車製造、食品飲料、裝備製造、生物醫藥、航空航太、軌道交通、節能環保、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慧、精准醫療、虛擬實境、傳感控制、增材製造

生物醫藥

產業發展定位

堅持“三醫融合、高端定位、前瞻佈局、創新驅動”發展理念,

以醫療應用為牽引、研發創新為主線、專業載體為支撐,著力營造良好產業生態環境,深化國際產業合作和技術交流,鼓勵企業間兼併重組,提升產業品質,壯大產業規模,加快將成都打造為全球生物醫藥產業新中心。重點發展:生物製品、醫療器械、化學藥物、現代中藥。

產業空間佈局

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先進生物藥、化學藥、中藥製造;生物醫學工程;生物服務;智慧健康。

成都醫學城(溫江):重點發展特色醫療服務、擇優佈局新藥和高性能醫療器械研發製造、醫療大資料及相關衍生行業、健康保健食品、醫療健康等生產性服務業。

人工智慧

以創建國家大資料綜合試驗區為契機,支援資料資源共性平臺和人工智慧產業協同發展,引進和培育龍頭企業和知名品牌,培育壯大本地人工智慧企業競爭力,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大資料資訊資源集散地、關鍵技術創新地和特色應用示範地。

產業發展定位

2017年,人工智慧產值力爭占全國5%,培育1-2傢俱有全國影響力的本地人工智慧企業。

2022年,人工智慧產業在全國占比達到8%,培育1-2家在人工智慧領域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有根獨角獸企業。

產業空間佈局

成都高新區:人工智慧系統、智慧型機器人、人工智慧軟體。

成都科學城:人工智慧研發,智慧硬體平臺、智慧軟體及系統集成、資訊安全。

成都天府國際空港新城:新型智慧裝備、智慧型機器人、人工智慧軟體、數位內容服務。

郫都智慧產業園:智慧型機器人、智慧航空器等智慧終端機設備,大資料開發應用,相關生產性服務業。

2

現代服務業和融合產業

現代商貿、現代金融、科技服務、文化創意、現代物流、電子商務、健康服務、旅遊、商務服務、會展、服務外包、體育、養老服務、檢驗檢測認證服務、總部經濟、平臺經濟

文化創意

將成都建設成為西部領先、全國一流、世界知名的文創中心城市。重點做深做優古蜀文化、三國文化、大熊貓文化等特色文創產業。圍繞“文化+”“互聯網+”,積極培育與文化創意產業相關的資訊服務、數位多媒體、動漫遊戲等新興產業,形成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文創產業核心競爭力。中心城區以突出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打造富有蜀文化魅力的城市會客廳。

“雙核”即中心城區和天府新區為“核心”

中心城區:依託中心城區的文化底蘊,打造特色文化產業核心區。持續推進東村專案,建設成都東村文化產業集中發展區。加快推動成都音樂坊、三國蜀漢城、天府芙蓉園、“水潤天府”都市休閒旅遊街區、四川國際文化人才港等專案建設,推進音樂、演藝、影視等特色產業發展。打造高端文化產業集聚區和展示區,形成以音樂為主導,藝術與休閒融合的特色文化創意產業。

天府新區:大力發展創意設計、數位媒體、數位出版等文化業態,形成符合時代新潮流並具有天府新區特色的“經營、生產、服務、運作”模式,加快形成具有國際化大都市特色的現代文化創意產業。

“兩帶”即龍門山文化產業帶、龍泉山文化產業帶

龍門山文化產業帶:在彭州市、邛崍市、蒲江縣以及都江堰部分地區,大邑縣和崇州市的西部地區,充分利用大熊貓文化、古蜀文化等文化資源,打造具有蜀文化特徵的國際旅遊目的地。

龍泉山文化產業帶:在青白江區、金堂縣、龍泉驛區、簡陽市、新津縣和天府新區的部分區域,培育和開發山地運動休閒、水上運動休閒等文創旅遊產業和現代文創產業新區。

養老服務

充分發揮政府在規劃、托底和監管中的主導作用,社會力量在養老服務中的主體作用,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作用,家庭和個人在養老中的基礎作用,以構建與社會經濟發展水準相適應的養老服務體系為抓手,推進養老服務供給側改革,帶動養老服務與相關行業的協調發展,極大提升養老服務品質,滿足多樣化養老服務需求,把成都建設成為全國“老有頤養”的典範。

在重點保障高齡、失能、失智、失獨、空巢老年人需求的基礎上,從普遍性和可及性的角度,不斷提高基本公共養老服務的均等化水準;完善“居家一社區一機構”三位一體的養老服務體系,重點做實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和家庭養老支援政策和措施;在加大養老服務資源配置的基礎上,重點加大對農村地區的養老服務投入,促進養老服務資源均衡配置。

3

都市現代農業

農產品深加工、都市休閒農業、農村電商、森林康養、農產品物流、綠色種養

都市休閒農業

將成都打造成為“鄉村田園秀麗、民俗風情多姿、生態五彩斑斕、功能現代時尚”的世界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目的地。

2017年,實現鄉村旅遊總收入280億元,接待人數達到1.05億人次。

2022年,實現鄉村旅遊總收入650億元,接待人數達到1.3億人次,建設一批社會知名、具有濃郁地域文化特色的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精品示範項目;發展一批國內領先的以休閒農業、鄉村體驗、度假養生等為主題的國家級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度假景區;培育一批中國度假鄉村、精品民宿、鄉村旅遊創客示範基地等。

構建全市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四區十二線”的產業發展格局。

“四區”:以環城遊憩帶的生態資源為依託,構建以生態觀光、郊野遊憩為主要特色的近郊休閒集聚發展功能區;同時,構建以民俗參與、田園休閒為主要特色的遠郊綜合發展功能區;以龍門山、龍泉山生態本底和資源特色為依託,構建以文化體驗、康養度假、山水運動、自駕露營等為主題的龍門山優化發展功能區和龍泉山提升發展功能區。

“十二線”:按照錯位發展、突出特色的原則,打造12條以農事體驗、美食品鑒、民俗參與、田園文創、休閒養心、生態觀光、運動康養、節會賽事、自駕露營、溫泉度假、親子研學、賞花踏青等為主題的鄉村旅遊線路,形成跨區域、連片互動發展的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產業體系。

綠色種養

堅持轉型升級、綠色發展方向,推動農業生產更加注重保護和涵養生態環境,著力構建優質、高效、安全、可持續的綠色種養產業體系,增加農產品有效供給,改善城市生態系統,提高農業供給體系品質和效率。

綠色種植業

龍泉驛區:水蜜桃產業

簡陽市:晚白桃產業

高新區:草莓產業

金堂縣:食用菌、柑橘和油橄欖產業

天府新區:以枇杷為主的特色水果產業

雙流區:以冬草莓為主的特色水果產業

都江堰市:綠心獼猴桃產業和以川芎三木藥材為主的中藥材產業

大邑縣:優質糧油、以葡萄藍莓為主的特色水果產業和以“三黃”等為主的中藥材產業

邛崍市:優質糧油產業、特色經果林產業和以黑茶為主的茶葉產業

蒲江縣:以柑橘獼猴桃為主的特色水果產業和以綠茶為主的茶葉產業

生態養殖業

彭州市:冷水魚產業

溫江區:以蜀派錦鯉為主的觀賞魚產業

簡陽市:簡州大耳羊養殖業

金堂縣:金堂黑山羊養殖業

高端種業

龍泉驛區:伏季水果種苗繁育

大邑縣:雜交水稻種業

成都晚報記者 胡科 見習記者 葉飛鴻 攝影 孫琳 王歡

原標題:產業發展將帶來這些生活福利

文化創意

將成都建設成為西部領先、全國一流、世界知名的文創中心城市。重點做深做優古蜀文化、三國文化、大熊貓文化等特色文創產業。圍繞“文化+”“互聯網+”,積極培育與文化創意產業相關的資訊服務、數位多媒體、動漫遊戲等新興產業,形成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文創產業核心競爭力。中心城區以突出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打造富有蜀文化魅力的城市會客廳。

“雙核”即中心城區和天府新區為“核心”

中心城區:依託中心城區的文化底蘊,打造特色文化產業核心區。持續推進東村專案,建設成都東村文化產業集中發展區。加快推動成都音樂坊、三國蜀漢城、天府芙蓉園、“水潤天府”都市休閒旅遊街區、四川國際文化人才港等專案建設,推進音樂、演藝、影視等特色產業發展。打造高端文化產業集聚區和展示區,形成以音樂為主導,藝術與休閒融合的特色文化創意產業。

天府新區:大力發展創意設計、數位媒體、數位出版等文化業態,形成符合時代新潮流並具有天府新區特色的“經營、生產、服務、運作”模式,加快形成具有國際化大都市特色的現代文化創意產業。

“兩帶”即龍門山文化產業帶、龍泉山文化產業帶

龍門山文化產業帶:在彭州市、邛崍市、蒲江縣以及都江堰部分地區,大邑縣和崇州市的西部地區,充分利用大熊貓文化、古蜀文化等文化資源,打造具有蜀文化特徵的國際旅遊目的地。

龍泉山文化產業帶:在青白江區、金堂縣、龍泉驛區、簡陽市、新津縣和天府新區的部分區域,培育和開發山地運動休閒、水上運動休閒等文創旅遊產業和現代文創產業新區。

養老服務

充分發揮政府在規劃、托底和監管中的主導作用,社會力量在養老服務中的主體作用,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作用,家庭和個人在養老中的基礎作用,以構建與社會經濟發展水準相適應的養老服務體系為抓手,推進養老服務供給側改革,帶動養老服務與相關行業的協調發展,極大提升養老服務品質,滿足多樣化養老服務需求,把成都建設成為全國“老有頤養”的典範。

在重點保障高齡、失能、失智、失獨、空巢老年人需求的基礎上,從普遍性和可及性的角度,不斷提高基本公共養老服務的均等化水準;完善“居家一社區一機構”三位一體的養老服務體系,重點做實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和家庭養老支援政策和措施;在加大養老服務資源配置的基礎上,重點加大對農村地區的養老服務投入,促進養老服務資源均衡配置。

3

都市現代農業

農產品深加工、都市休閒農業、農村電商、森林康養、農產品物流、綠色種養

都市休閒農業

將成都打造成為“鄉村田園秀麗、民俗風情多姿、生態五彩斑斕、功能現代時尚”的世界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目的地。

2017年,實現鄉村旅遊總收入280億元,接待人數達到1.05億人次。

2022年,實現鄉村旅遊總收入650億元,接待人數達到1.3億人次,建設一批社會知名、具有濃郁地域文化特色的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精品示範項目;發展一批國內領先的以休閒農業、鄉村體驗、度假養生等為主題的國家級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度假景區;培育一批中國度假鄉村、精品民宿、鄉村旅遊創客示範基地等。

構建全市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四區十二線”的產業發展格局。

“四區”:以環城遊憩帶的生態資源為依託,構建以生態觀光、郊野遊憩為主要特色的近郊休閒集聚發展功能區;同時,構建以民俗參與、田園休閒為主要特色的遠郊綜合發展功能區;以龍門山、龍泉山生態本底和資源特色為依託,構建以文化體驗、康養度假、山水運動、自駕露營等為主題的龍門山優化發展功能區和龍泉山提升發展功能區。

“十二線”:按照錯位發展、突出特色的原則,打造12條以農事體驗、美食品鑒、民俗參與、田園文創、休閒養心、生態觀光、運動康養、節會賽事、自駕露營、溫泉度假、親子研學、賞花踏青等為主題的鄉村旅遊線路,形成跨區域、連片互動發展的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產業體系。

綠色種養

堅持轉型升級、綠色發展方向,推動農業生產更加注重保護和涵養生態環境,著力構建優質、高效、安全、可持續的綠色種養產業體系,增加農產品有效供給,改善城市生態系統,提高農業供給體系品質和效率。

綠色種植業

龍泉驛區:水蜜桃產業

簡陽市:晚白桃產業

高新區:草莓產業

金堂縣:食用菌、柑橘和油橄欖產業

天府新區:以枇杷為主的特色水果產業

雙流區:以冬草莓為主的特色水果產業

都江堰市:綠心獼猴桃產業和以川芎三木藥材為主的中藥材產業

大邑縣:優質糧油、以葡萄藍莓為主的特色水果產業和以“三黃”等為主的中藥材產業

邛崍市:優質糧油產業、特色經果林產業和以黑茶為主的茶葉產業

蒲江縣:以柑橘獼猴桃為主的特色水果產業和以綠茶為主的茶葉產業

生態養殖業

彭州市:冷水魚產業

溫江區:以蜀派錦鯉為主的觀賞魚產業

簡陽市:簡州大耳羊養殖業

金堂縣:金堂黑山羊養殖業

高端種業

龍泉驛區:伏季水果種苗繁育

大邑縣:雜交水稻種業

成都晚報記者 胡科 見習記者 葉飛鴻 攝影 孫琳 王歡

原標題:產業發展將帶來這些生活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