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家有初中生:2017年7月5日初中七年下生物試卷(一碼小編每日更新一套試卷,含解析,祝孩子學業順利)

2017年7月5日初中生物試卷

一、單選題(共14題;共28分)

1、據報導,進入20世紀後,幾乎每年至少有一種鳥類或哺乳類動物從地球上消失,造成也野生動物瀕危和滅絕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災害

B、天敵過多

C、動物病害

D、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破壞

2、人體通過呼吸吸入的氧氣最終被用於()

A、在肺泡中與二氧化碳進行交換

B、在血液中與血紅蛋白結合

C、在組織中與二氧化碳進行交換

D、在組織細胞中分解有機物

3、在泌尿系統的結構中,具有暫時貯存尿液作用的器官是 ( )

A、輸尿管

B、腎臟

C、尿道

D、膀胱

4、(2015•南充)珍愛生命,安全出行,我國新交通法明確規定不得酒後駕車,不得闖紅燈,但是“酒駕”“闖紅燈”現象屢見不鮮,下列有關分析不正確的是( )

A、酒精會麻醉人的小腦,導致駕車人動作不協調,易引發交通事故

B、醉酒的人,

語無倫次,說明酒精麻醉了人的大腦

C、看見紅燈後停車,參與這一過程的反射弧是: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

D、“紅燈停、綠燈行”該反射屬於簡單的反射

5、煤氣中毒的原因是因為一氧化碳和血紅蛋白結合的能力( )。

A、弱,易分離

B、強,易分離

C、弱,不易分離

D、強,不易分離

6、(2016•海南)取某健康人體內不同部位液體成分進行分析比較,得到如下資料.(g/100mL)

水尿素葡萄糖無機鹽蛋白質樣品1900.030.10.728樣品2980.030.10.720.01樣品3961.801.10

請分析表中的資料,

判斷樣品2是( )

A、血液

B、血漿

C、原尿

D、尿液

7、皮膚擦傷、血液凝固、加入檸檬酸鈉的血液靜置後,都出現淡黃色液體,他們依次是;( )

A、血清 血漿 組織液

B、組織液、血清、血漿

C、血漿 血清 組織液

D、組織液、血漿、血清

8、遇到巨大聲響時,人們張開口,這是因為 ( )

A、害怕

B、很驚奇的一種表現

C、保持鼓膜內外氣壓平衡

D、本能的一種反射

9、流程圖可用來表示連續發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動.以下幾幅流程圖有錯誤的是( )

A、血液→腎小球→腎小管→腎小囊→尿液

B、外界聲波→外耳道→鼓膜→聽小骨→內耳→聽覺神經→大腦

C、外界刺激→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

D、外界光線→角膜→瞳孔→晶狀體和玻璃體→視網膜→視覺神經→大腦

10、2015年2月28日,柴靜的紀錄片《穹頂之下》首發,片中聚集了霧霾及空氣污染的深度調查.霧霾中PM2.5顆粒物能通過呼吸系統進入血液,危害人體健康,在霧霾天氣頻發的情況下,

用鼻呼吸尤為重要,原因是()

①鼻毛可阻擋吸入的塵埃 ②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使吸入的空氣清潔,濕潤

③嗅細胞接受氣味的刺激 ④鼻黏膜內豐富的毛細血管能溫度吸入的空氣.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2011•成都)在下列動物中,不屬於類人猿的是( )

A、黑猩猩

B、長臂猿

C、猴

D、大猩猩

12、(2014•綿陽)下面是鄰居張叔叔去醫院做血常規檢查的摘錄結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專案測定結果參考值備註單位紅細胞(RBC)2.34.0~5.5↓1012個/L血紅蛋白(Hb)90120~160↓g/L白細胞(WBC)374~10↑109個/L血小板(PLT)180100~300109個/L

A、顯微鏡觀察張叔叔的血液塗片可發現血小板最多

B、張叔叔皮膚受傷出血後,其傷口會流血不止

C、根據檢測結果可推測張叔叔可能身體有炎症

D、如果給張叔叔輸液,針應該刺入他的動脈血管

13、下列反射活動中,屬於條件反射的是( )

A、膝跳反應

B、望梅止渴

C、眨眼反射

D、縮手反射

14、吃饅頭時,感覺越嚼越甜,是因為( )

A、澱粉在口腔內被分解成了葡萄糖

B、澱粉在口腔內被分解成了麥芽糖

C、唾液變成了葡萄糖

D、口腔內產生了麥芽糖

二、多選題(共10題;共30分)

15、下列屬於有害垃圾的是( )

A、廢紙

B、廢塑膠

C、廢電池

D、過期藥品

16、蛋白質、糖類、脂肪三類營養物質對人體具有的共同作用是( )

A、構成細胞的重要材料

B、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C、調節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

D、儲備能量

17、小王在生病進行肌肉注射時,肌肉出現不由自主地戰慄,而後感覺到疼.由此判斷正確的是( )

A、"戰慄"是一種反射活動,此反射活動完成的途徑是6→4→3→2→1

B、"戰慄"這一簡單反射是由脊髓控制完成的,屬於非條件反射

C、小王的痛覺在大腦皮層產生.先戰慄後疼痛說明脊髓除反射功能外還具有傳導功能

D、若由於意外導致圖中4受損,結果將會不知疼痛,不會動

18、人體的消化系統中的器官是( )

A、咽

B、肺

C、食道

D、大腸

E、小腸

F、肛門

G、胃

19、下列有關人類生殖和發育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胎兒從母體產出的過程叫分娩

B、用母乳餵養比用普通奶粉餵養更有利於嬰兒的生長發育

C、受精和胚胎發育的場所是子宮

D、胎兒與母體進行物質交換的重要結構是輸卵管

20、(2012•蘇州)下列營養物質中,不經消化即可被人體直接吸收的是( )

A、蛋白質

B、葡萄糖

C、脂肪

D、水

21、(2014•蘇州)如圖表示澱粉、脂肪和蛋白質在消化道中各部位(依次用A,B,C,D,E表示)被消化的程度.據圖分析,下列有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

A、X曲線代表脂肪消化的過程,Y曲線代表澱粉消化的過程

B、澱粉、蛋白質、脂肪主要消化的部位是C胃

C、在消化道D中,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膽汁

D、食物進入大腸前,X被分解成葡萄糖,Y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22、母親十月懷胎,孕育了幸福的你我他,以下有關說法中錯誤的是( )

A、懷孕期間應加大營養攝入,以滿足胎兒和母體的能量及物質基礎需求

B、胎兒的代謝廢物通過胎兒→胎盤→臍帶→母體排出

C、胎兒通過自身的呼吸系統從母體獲得氧氣

D、胎兒發育的場所是子宮

23、人在呼氣時,肺和肺內氣壓的變化是( )

A、肺擴張

B、肺收縮

C、肺內氣壓減小

D、肺內氣壓增大

24、如圖為肺泡內的氣體交換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過程a、b、c、d是通過人體的呼吸運動實現的

B、甲內流的是靜脈血,丙內流的是動脈血

C、與丙相比,甲內的血液含有更豐富的營養物質

D、乙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利於進行物質交換

三、判斷題(共10題;共20分)

25、動物肝臟是預防夜盲症和佝僂病的重要食物。

26、體循環是血液從心臟左心室出發回到右心房,肺循環是血液從心臟右心室出發回到左心房。一個完整的血液迴圈途徑包括體循環和肺循環。( )

27、近視眼可以配戴凹透鏡加以糾正。 ( )

28、在哺乳動物中,與人類親緣關係最近的可能是黑猩猩.

29、青春期要特別注意營養,少參加文體活動.

30、當你發現有人煤氣中毒時,可採取人工呼吸的方法進行急救,並及時撥打110。

31、“生物圈Ⅱ號”用事實告訴我們:迄今為止,地球仍是我們唯一的家園.

32、(2016•宜興市)腎臟形成尿液是連續的,但排尿是間斷的,是由於膀胱有暫時貯存尿液的功能.(判斷對錯)

33、皮膚通過分泌汗液帶走體內部分水、無機鹽和尿素等廢物,同時也能帶走一部分熱量,調節體溫.(判斷對錯)

34、(2011•南寧)“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這句話是說嗅覺具有適應性.(判斷對錯)

四、填空題(共10題;共34分)

35、人類對環境無度的索取將造成生物圈 ________緊缺,環境受到________,從而對人類產生許多________的影響,生態系統的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36、下圖為神經系統的結構示意圖,請根據圖回答:

(1)構成神經系統的結構、功能單位是神經元,圖中E部分是由神經元結構中的________ 聚集而成(稱為灰質)。

(2)請用圖中字母寫出“縮手反射”活動的反射途徑(用箭頭→和序號表示)________

(3)完成反射的神經結構叫反射弧,完成反射的反射弧必須完整,在(2)反射弧中當________ (填序號)部分受損時,將會出現能運動而無感覺的現象。

(4)圖中的H、I代表大腦的兩個半球,G、F代表脊髓的上行和下行傳導束。當某人的手不小心碰到燒紅的鐵塊時,是先縮回手,後才感覺到疼痛,這說明脊髓同時具有________ 2個功能。

(5)人在a:吃梅、b:看梅、c:談梅時都能分泌唾液,其中不需要大腦皮層參與就能完成的反射活動是________ (填a或b或c),該反射屬於________ (填“條件反射或非條件反射”)

37、“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怎樣繁殖和生長發育的?”下面的概念圖給出了一個比較科學的詮釋.請分析回答相關問題:

(1)圖中A、B兩處填入恰當的概念,此概念圖表達的資訊才更清晰.試分別寫出它們所表達的概念:A________、B________

(2)男性產生精子的器官是________ , 它還能分泌________ , 使男性從青春期開始就表現出明顯的第二性征.

(3)圖中B的形成發生在女性的________內,它通過不斷地分裂,分化逐漸發育成胚胎、胎兒.其中,胎兒已具有了人形,能通過________從母體獲得營養物質和氧氣,同時將廢物排出.

(4)一般來說,從形成B開始到第38周,胎兒就發育成熟了,這是,產婦的垂體會分泌催產素,進而引起子宮收縮產出嬰兒.這種人體的調節方式稱為________

38、如圖是人體血液與組織細胞之間的物質交換示意圖,請根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所示血管為________ , 與其它血管相比,管內血流速度最________

(2)該血管中的營養物質主要由________ (填某器官的名稱)吸收進入血液.

(3)進人組織細胞內的氧氣,最終在組織細胞的________ 內被利用.

39、反射是人體通過神經系統,對外界或內部的各種________ 所發生的________的反應.

40、唾液腺、汗腺是________ 分泌腺,甲狀腺、卵巢是________ 分泌腺.(填內或外)

答案解析部分

一、單選題

1、【答案】D

【考點】分析人類活動破壞生態環境的實例

【解析】【解答】威脅生物多樣性的原因有濫砍亂髮導致棲息地的破壞、偷獵、盲目引進外來物種、環境污染等,這些都屬於人類的活動,人類對環境的改造幅度已經很大且地域擴張也很厲害,導至環境變化太大,很多物種的生活地域越來越小,且不能適應環境改造所帶來的新的環境,以至於滅絕,如亂砍濫伐、過度放牧、不合理的開發(圍湖造田、墾荒、濕地開發等)、使生存環境被破壞與改變,不再適和生物生存,導致野生生物的瀕危或面臨滅絕.可見D符合題意.

故選:D

【分析】此題可以從威脅哺乳動物、鳥類生存的原因方面來分析解答

2、【答案】D

【考點】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

【解析】

【分析】呼吸作用的運算式為:氧氣+有機物→二氧化碳+水,進行的場所為線粒體,據此答題.

【解答】人體通過呼吸系統,完成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的功能,氧進入血液後和血紅蛋白結合,通過血液迴圈進入人體的組織細胞,在組織細胞內,在氧的作用下將體內的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釋放出供人體生命活動所需要的全部能量,並維持人的正常體溫.

故選:D

【點評】人體進行生理活動所需的能量來自體內的有機物,而有機物的分解需要氧氣。

3、【答案】D

【考點】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分析】泌尿系統的組成和功能:①腎臟-形成尿液,②輸尿管-輸送尿液,③膀胱-暫時貯存尿液,④尿道-排出尿液。

【點評】此題為基礎知識題,解答此題的關鍵是掌握泌尿系統的組成與功能。

4、【答案】D

【考點】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

【解析】【解答】A、小腦維持軀體的平衡,使動作準確協調,過量飲酒使小腦中毒,導致駕車人動作不協調,易引發交通事故;A正確;

B、過量飲酒酒精使大腦皮層的語言中樞中毒,導致語無倫次;B正確;

C、神經衝動傳導的途徑: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C正確;

D、紅燈停,綠燈行,是出生後才有的,是在非條件反射的基礎上,經過一定的過程,在大腦皮層參與下完成的複雜反射.D錯誤;

故選:D

【分析】(1)喝酒會嚴重損害人的神經系統,中樞神經系統是指腦和脊髓,腦有大腦、小腦、腦幹組成.

(2)簡單反射是指人生來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種比較低級的神經活動,由大腦皮層以下的神經中樞(如腦幹、脊髓)參與即可完成.如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縮手反射、嬰兒的吮吸、排尿反射等.複雜反射是人出生以後在生活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後天性反射,是在非條件反射的基礎上,經過一定的過程,在大腦皮層參與下完成的,是一種高級的神經活動,是高級神經活動的基本方式.

5、【答案】D

【考點】流動的組織-血液,血液的組成和功能

【解析】【解答】解:一氧化碳進入人體後能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的結合能力比氧與血紅蛋白的結合能力高200~300倍,所以一氧化碳極易與血紅蛋白結合,不易分離,而碳氧血紅蛋白又比氧合血紅蛋白的解離慢約3600倍,形成碳氧血紅蛋白,使血紅蛋白喪失攜氧的能力和作用,造成組織缺氧窒息。

故選:D

【分析】煤氣中毒的原理是:當人處在一氧化碳濃度較高的地方就會發生中毒,一氧化碳和氧氣可以同時通過肺的通氣進入肺,再通過肺泡內的氣體交換進入血液,氧和一氧化碳都能與血紅蛋白結合,而一氧化碳與血紅蛋白的結合能力大得多,就使更多的血紅蛋白與一氧化碳結合,又因為一氧化碳與血紅蛋白結合後分離極慢,而血紅蛋白的數量是有限的,這樣,就使氧失去了與血紅蛋白結合的機會,而不能被血液運輸到組織細胞,造成組織細胞缺氧。

6、【答案】C

【考點】腎,尿的形成

【解析】【解答】從表格中看出,樣品1中含有葡萄糖、蛋白質,因此樣品1是血漿;樣品2中含有葡萄糖,蛋白質微量,因此樣品2是原尿;樣品3中沒有葡萄糖、沒有蛋白質,而含有大量的尿素,因此樣品3是尿液.所以“分析表中的資料”,判斷樣品2是原尿.

故選:C

【分析】(1)腎單位是腎臟的結構和功能單位,腎單位包括腎小體和腎小管.腎小體包括呈球狀的腎小球和呈囊狀包繞在腎小球外面的腎小囊,囊腔與腎小管相通.(2)尿的形成要經過腎小球的過濾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兩個連續的過程.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其他的如水、無機鹽、尿素、葡萄糖會濾過到腎小囊形成原尿;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其中大部分水、部分無機鹽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無機鹽和水形成了尿液.(3)從表中可以看出樣品1是血漿,樣品2是原尿,樣品3是尿液.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掌握腎單位的結構和尿的形成過程以及血漿、原尿和尿液的異同點.

7、【答案】B

【考點】血液的組成和功能

【解析】【解答】解:通過分析知道將新鮮的血液注入容器中,加入檸檬酸鈉的血液靜置後會出現分層現象,其中上層的淡黃色液體就是血漿;將新鮮的血液注入容器中不做任何處理,靜止一段時間後血液就會出現凝固,血塊周圍的淡黃色液體是血清;皮膚擦傷時滲出的淡黃色液體是組織液.所以皮膚擦傷、血液凝固、加入檸檬酸鈉的液體靜置後,都出現淡黃色液體,他們依次是組織液、血清、血漿.

故選B.

【分析】此題是一道基礎知識題,具體考察的是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血液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將新鮮的血液注入容器中,加入檸檬酸鈉的液體靜置後會出現分層現象,其中上層的淡黃色液體就是血漿;將新鮮的血液注入容器中不做任何處理,靜止一段時間後血液就會出現凝固,血塊周圍的淡黃色液體是血清;皮膚擦傷時滲出的淡黃色液體是組織液.

8、【答案】C

【考點】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

【解析】【分析】此題考查的知識點是耳的衛生保健.解答時可以從鼓膜內外的氣壓平衡方面來切入.

【解答】 當聽到巨大聲響時,空氣震動劇烈導致耳膜受到的壓力突然增大,容易擊穿鼓膜.這時張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張開,因咽鼓管連通咽部和鼓室.這樣口腔內的氣壓 即鼓室內的氣壓與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氣壓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內外大氣壓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如果閉嘴同時用雙手堵耳也是同樣道理,這樣就避免了壓強的突然 改變,對鼓膜的影響.

故選C.

【點評】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這樣保護鼓膜的原因.

9、【答案】A

【考點】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尿的形成,視覺的形成,聽覺的形成

【解析】【解答】解:A、尿的形成過程是:血液經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形成原尿進入腎小囊腔,原尿流經腎小管時,經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後形成尿液,故A不正確.

B、聽覺的形成過程是:外界的聲波經過外耳道傳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動;振動通過聽小骨傳到內耳,刺激耳蝸內的聽覺感受器,產生神經衝動;神經衝動通過與聽覺有關的神經傳遞到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就形成了聽覺.,因此B正確.

C、反射弧的過程是:感受器接受外界的刺激後,產生神經衝動,神經衝動通過傳入神經傳到神經中樞,然後沿著傳出神經傳給效應器.故C正確.

D、視覺的形成過程是:外界物體反射的光線,經過角膜、房水,由瞳孔進入眼球內部,經過晶狀體和玻璃體的折射作用,形成一個倒置的物像.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接受物像的刺激產生神經衝動,然後通過視神經傳到大腦皮層的視覺中樞,形成視覺.故D正確.

故選:A.

【分析】回答此題的關鍵是要明確以下問題:一、聽覺的形成過程;二、尿液的形成過程;三、視覺的形成過程;四、反射弧.

10、【答案】D

【考點】呼吸系統的組成

【解析】【解答】解:①人體的鼻腔的前部生有鼻毛,可以阻擋空氣中的灰塵;②鼻腔的內表面的鼻黏膜上的腺細胞能夠分泌黏液,能使吸入的空氣清潔並變得濕潤;④黏膜中還分佈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對進入的空氣有溫暖作用.這樣就減少了寒冷、乾燥和不潔的空氣對肺的刺激,而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因其粒徑小,可以吸附住一些細菌病毒及有毒化學物質,通過呼吸進入人體呼吸道及肺部,很容易引發疾病.所以在霧霾天氣頻發的情況下,用鼻腔進行呼吸尤為重要.故選:D

【分析】由我們所學的知識可以知道:鼻內的鼻毛、內表面的黏膜以及黏膜內的毛細血管能夠溫暖、清潔和濕潤空氣,對呼吸系統具有保護作用.

11、【答案】C

【考點】現代類人猿和人類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解析】【解答】解:人和類人猿是近親,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類人猿沒有尾巴、頰囊和屁股上的胼胝,常見的四種類人猿是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長臂猿.

故選:C

【分析】此題考查的是常見的類人猿的知識,據此答題.

12、【答案】C

【考點】血液的組成和功能

【解析】【解答】解:A、由血常規由化驗單可知,應該是顯微鏡下觀察張叔叔的血液塗片紅細胞最多細胞(RBC)最多,A錯誤;

B、由血常規由化驗單可知,張叔叔皮膚受傷出血後,其傷口不會流血不止,因為他的血小板沒有減少,血小板能促進血液凝固,起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B錯誤;

C、根據檢測結果可推測張叔叔可能身體有炎症,因為他體內的白細胞超出了正常範圍,C正確;

D、動脈壓力太高,液體的壓力無法進入,一旦建立動脈通路,血液還會從血管內往瓶子中流,無法使藥液進入身體.靜脈血流速度較慢,壓力較小,故輸血時針刺入的血管為靜脈血管,故輸血時,針刺入的血管是靜脈,D錯誤.

故選:C.

【分析】血常規化驗單中有紅細胞、白細胞、血紅蛋白、血小板等的數量,可通過與正常值對比瞭解患者的健康狀況.

13、【答案】B

【考點】非條件反 射和條件反射

【解析】【解答】ACD、膝跳反射、眨眼反射和縮手反射是生來就有的先天性非條件反射,

B、望梅止渴都是在非條件反射的基礎上,經過一定的過程,在大腦皮層參與下完成的條件反射.

故選:B

【分析】反射分為條件反射和非條件反射,非條件反射是指人生來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種比較低級的神經活動,由大腦皮層以下的神經中樞(如腦幹、脊髓)參與即可完成.

條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後在生活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後天性反射,是在非條件反射的基礎上,經過一定的過程,在大腦皮層參與下完成的,是一種高級的神經活動,是高級神經活動的基本方式.

14、【答案】B

【考點】食物的消化

【解析】【解答】解:饅頭進入口腔後,在牙齒的咀嚼和舌的攪拌下,與口腔內的唾液充分混合,而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澱粉酶能夠將澱粉分解為麥芽糖,麥芽糖有甜味.因此我們細嚼饅頭會感覺到有甜味,就是因為唾液中的唾液澱粉酶將澱粉分解為麥芽糖的緣故.

故選:B

【分析】饅頭的主要營養物質是澱粉,澱粉是沒有甜味的,而由澱粉分解成的麥芽糖具有甜味.

二、多選題

15、【答案】C,D

【考點】探究環境污染對生物的影響

【解析】【解答】A、廢紙能夠回收處理後還可以作為制紙的原料,可以回收,不屬於危險有害垃圾.A不符合題意;

B、廢塑膠可以回收重複利用,不屬於危險有害垃圾.B不符合題意;

C、廢電池裡含有大量重金屬汞、鎘、錳、鉛等.當廢電池日曬雨淋表面皮層銹蝕了,其中的成分就會滲透到土壤和地下水,人們一旦食用受污染的土地生產的農作物或是喝了受污染了的水,這些有毒的重金屬就會進入人的體內,慢慢的沉積下來,對人類健康造成極大的威脅.C符合題意;

D、西藥中有些成分不能降解,如果將這些藥品像普通生活垃圾一樣隨意丟棄,可能會讓這些化學成分一直存在環境當中,進而污染水源、土壤,危害人類的健康,而誤服過期藥品更可能會導致藥品中毒,D符合題意.

故選:C、D.

【分析】有毒有害垃圾是指存有對人體健康有害的重金屬、有毒的物質或者對環境造成現實危害或者潛在危害的廢棄物.包括電池、螢光燈管、燈泡、水銀溫度計、油漆桶、家電類、過期藥品,過期化妝品等.

16、【答案】A,B

【考點】食物中的營養物質

【解析】【解答】 食物所含的六類營養物質中,能為人體提供能量的是糖類、脂肪和蛋白質;同時蛋白質是構成人體細胞的基本物質;人體的生長發育、組織的更新和修復等都離 不開蛋白質;脂肪是人體內備用的能源物質,同時也參與細胞膜的構建;糖類是人體最重要的供能物質,人體的一切活動所消耗的能量主要來自糖類,糖類也是構成 細胞的一種成分;因此蛋白質、糖類、脂肪三類營養物質對人體具有的共同作用是A構成細胞的重要材料,B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故選:A、B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類營養物質:蛋白質、糖類、脂肪、維生素、水和無機鹽,每一類營養物質都是人體所必需的.

17、【答案】B,C

【考點】神經系統的組成,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

【解析】【解答】A、“戰慄”是一種反射活動,此反射活動完成的途徑是:1→2→3→4→6,A錯誤;

B、“戰慄”是一種反射活動,是由脊髓控制完成的,屬於非條件反射,B正確;

C、小王的痛覺是在大腦皮層的軀體感覺中樞(或大腦皮層)產生的,先戰慄後疼痛是因為脊髓能夠將神經衝動通過白質中的上行神經束傳到大腦皮層的軀體感覺中樞,可見脊髓除了反射功能外還具有傳導功能.C正確;

D、人體的傳出神經受損,反射弧不完整,神經衝動就不能由傳出神經傳到效應器,效應器就無法做出反應,即反射活動不能進行.但是神經衝動仍然可以通過脊髓傳到大腦的感覺中樞,產生感覺.D錯誤.

故選:B、C

【分析】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神經結構;反射弧的組成是:1感受器、2傳入神經、3神經中樞、4傳出神經、6效應器.人體的感覺是在大腦皮層的軀體感覺中樞形成的;脊髓有灰質和白質構成,具有反射和傳導功能.

18、【答案】A,C,D,E,F,G

【考點】食物的消化

【解析】【解答】解:消化系統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A咽、C食道、G胃、E小腸、D大腸和F肛門.

故答案為:ACDEFG

【分析】消化系統由消化管和消化腺兩部分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腸和大腸等部分.消化腺是分泌消化液的腺體,包括大、小兩種.大消化腺有大唾液腺、肝和胰;小消化腺則位於消化管壁內,如胃腺和腸腺等.

19、【答案】C,D

【考點】人的生殖,生殖過程

【解析】【解答】解:A、胎兒從母體產出的過程叫分娩,正確;

B、用母乳餵養比用普通奶粉餵養更有利於嬰兒的生長發育,正確;

C、受精的場所的輸卵管,而不是子宮,不正確;

D、胎兒與母體進行物質交換的重要結構是胎盤,而不是輸卵管,不正確.

故選:C、D

【分析】人類受精的過程及胚胎發育過程如圖:

20、【答案】B,D

【考點】營養物質的吸收

【解析】【解答】解:A、蛋白質是大分子物質需經過消化後變成氨基酸才能被吸收,A錯誤;

B、葡萄糖是小分子物質能被吸收,B正確;

C、脂肪是大分子物質需經過消化後變成甘油和脂肪酸才能被吸收,C錯誤;

D、水是小分子物質能被吸收,D正確.

故選:BD

【分析】食物所含的營養物質中,水、無機鹽、維生素是小分子的物質能夠直接被人體消化道吸收,而蛋白質、澱粉和脂肪是大分子物質需經過消化後分別變成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小分子物質才能被吸收.

21、【答案】C,D

【考點】食物的消化

【解析】【解答】解:A、澱粉是在口腔內被初步消化,在小腸內被最終消化,所以曲線X是澱粉的消化;脂肪只能在小腸內被消化,所以曲線Y是脂肪的消化.A錯誤;

B、澱粉、蛋白質、脂肪主要消化的部位是D小腸,B錯誤;

C、膽汁不含消化酶,促進脂肪的消化,C正確;

D、X澱粉、Y脂肪是大分子物質,必須經過消化才能被人體吸收.X被分解成葡萄糖,Y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才能被人體吸收,D正確.

故選:CD

【分析】澱粉、脂肪、蛋白質是大分子物質,必須經過消化才能被人體吸收.在消化道中,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等器官.其中具有消化作用的器官是口腔、胃、小腸,且小腸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由圖示可以看出,食物在A、C、D器官中被消化,所以A是口腔,C是胃,D是小腸,B是食道.

22、【答案】B,C

【考點】人的生殖,生殖過程

【解析】【解答】解:A、胚胎發育所需的養料來自母體,所以懷孕期間應加大營養攝入,以滿足胎兒和母體的能量及物質基礎需求,A正確;

B、胚胎通過胎盤、臍帶從母體獲得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和氧氣,胎兒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廢物,也是通過臍帶、胎盤經母體排出體外的,可見胎兒的代謝廢物通過胎兒→臍帶→胎盤→母體排出,B錯誤;

C、胚胎發育時通過臍帶、胎盤從母體獲得養料和氧氣.而不是胎兒通過自身的呼吸系統從母體獲得氧氣.C錯誤;

D、胚胎發育的場所是子宮,D正確.

故選:BC

【分析】生殖是指產生生殖細胞,繁殖新個體的過程,人類新個體的產生要經歷雌雄生殖細胞的結合,通過胚胎發育成新個體,這一過程是由生殖系統完成的.人體的生殖系統包括男性生殖系統和男性生殖系統

23、【答案】B,D

【考點】肺泡與外界氣體的交換

【解析】【解答】解:平靜吸氣時,呼吸肌收縮,引起胸腔前後、左右及上下徑均增大,胸廓容積增大,肺隨之擴張,造成肺內氣壓小於外界氣壓,外界氣體進入肺,形成主動的吸氣運動;當膈肌和肋間外肌舒張時,肋骨與胸骨因本身重力而回位,結果胸廓容積縮小,肺也隨之回縮,造成肺內氣壓大於外界氣壓,肺內氣體排出肺,形成被動的呼氣運動.即平靜呼氣時,胸廓容積縮小、肺內氣壓升高.

故選:BD

【分析】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叫做肺的通氣,是通過呼吸運動實現的,呼吸肌的收縮和舒張而造成胸腔有規律的擴大與縮小,叫呼吸運動,包括吸氣和呼氣兩個過程.

24、【答案】A,C

【考點】肺泡與外界氣體的交換

【解析】【解答】解:A、a、b表示肺泡與外界的氣體交換,是通過呼吸運動實現的,c、d表示肺泡內的氣體交換,是通過氣體擴散作用實現的.故該項符合題意.

B、當血液流經肺泡時,肺泡中氧的濃度高,周圍血液中氧的濃度低,這時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擴散進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擴散進入血液.這樣血液由含氧少的靜脈血變成含氧豐富的動脈血.故該項不符合題意.

C、當血液流經肺泡外的毛細血管網時,與肺泡進行氣體交換,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進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氣進入血液,由顏色暗紅的靜脈血變成了鮮紅的動脈血.所以甲內的血液含有較多的二氧化碳.故該項不符合題意.

D、乙是肺泡外的毛細血管,毛細血管的特點是毛細血管壁很薄,只有一層上皮細胞構成,有利於進行物質交換.故該項不符合題意.

故選:AC

【分析】本題考查人體內的呼吸過程,血液迴圈的過程.

三、判斷題

25、【答案】正確

【考點】食物中的營養物質

【解析】【解答】人體對維生素的需要量很小,但作用缺很大,人體一旦缺乏,甚至引發疾病.如人體如果缺維生素A,會得夜盲症、皮膚乾燥、乾眼症等,缺維生素B1,會患神經炎、腳氣病、消化不良等,缺維生素C會患壞血病、抵抗力下降等,缺維生素D會患佝僂病、骨質疏鬆等,而含維生素A和維生素D多的食物是動物的肝臟。。

【分析】此題為基礎知識題,只要明確了維生素的作用,掌握了其缺乏症,就能正確完成此題。

26、【答案】正確

【考點】血液迴圈途徑

【解析】【解答】人體內的血液迴圈是指血液在心臟和血管組成的密閉系統中迴圈流動,可分為體循環和肺循環,體循環是從左心室開始依次經過主動脈、體動脈、全身毛細血管、體靜脈、上下腔靜脈至右心房終止,肺循環是從右心室開始依次經過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肺靜脈至左心房終止

【分析】此題有一定的難度,解答此題的關鍵是熟練掌握血液迴圈的途徑,可結合迴圈示意圖進行記憶。

27、【答案】錯誤

【考點】人體對外界環境的感知

【解析】【解答】看近處物體時,必須通過睫狀肌的收縮作用,使晶狀體的凸度增加,使近處的物體像能夠落在視網膜上,才能看的清楚,長時間的近距離作業,如讀書、寫字、看電視、玩遊戲機等,使眼睛長時間的調節緊張,頭部前傾,眼球內不斷的充血,眼內壓相應的增高,以及眼外肌的緊張和壓迫眼球,或者因調節時牽引渦狀靜脈,妨礙了血液的流通,使鞏膜的抵抗力減弱,導致晶狀體過度變凸,不能恢復成原狀,嚴重時使眼球的前後徑過長,使遠處物體反射來的光線形成的物像,落在視網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遠處的物體,形成近視,需要佩戴凹透鏡進行矯正。

【分析】此題為基礎題,難度一般,解答時可以從近視眼的成因、成像特點和矯正措施方面來切入。

28、【答案】正確

【考點】現代類人猿和人類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從猿到人的進化

【解析】【解答】:黑猩猩是類人猿,且一些內部結構和外部特徵以及一些最基本的行為方式與人類都十分相似,且分子生物學研究發現黑猩猩與人類的細胞色素C的差異為零.所以,黑猩猩應與人類的親緣關係最近.

故答案為:√

【分析】人類起源與森林古猿.古猿生活在茂密的森林裡,過著樹棲的生活,後來由於環境的變化樹木減少,一部分古猿被迫到地面上來生活,這部分古猿經過漫長的歲月就進化成現代的人類.而另一部分仍舊過著樹棲的生活,就逐漸進化成了現代的類人猿.

29、【答案】錯誤

【考點】青春期的身體變化,青春期的心理變化及其衛生

【解析】【解答】進入青春期,隨著身體的發育,需要更多的營養,因此青春期要特別注意營養.應當注意的是,這個時期正是學知識、長才幹、樹立遠大理想、塑造美好心靈的關鍵時期.因此,應當精中精力,努力學習,積極參加各種文體活動和社會活動,同學間互相幫助,跟師長密切交流,健康地度過這人生的金色年華.可見,題幹是錯誤的.

故答案:×.

【分析】青春期是人體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要切實做好青春期衛生,保證身心正常發育,能夠為一生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礎.此題考查的青春期心理的變化及其衛生知識,據此答題.

30、【答案】錯誤

【考點】流動的組織-血液,急救常識,血液的組成和功能

【解析】【解答】若出現溺水、觸電或煤氣中毒等意外事故,人體會出現突然停止呼吸的現象,若不及時進行搶救大腦和心臟供氧不足會造成死亡,所以要進行人工呼吸的方法來進行急救.同時及時撥打急救電話120,請專業人員處理和救治。

故答案為:×

【分析】人工呼吸就是用人工的方法使人體肺被動的擴張和收縮。

31、【答案】正確

【考點】分析人類活動破壞生態環境的實例,探究環境污染對生物的影響

【解析】【解答】解:生物圈Ⅱ號計畫設計在密閉狀態下進行生態與環境研究,幫助人類瞭解地球是如何運 作,並研究在模擬地球生態環境的條件下,人類是否適合生存的問題.雖然科學家利用先進的技術想辦法提供了營養物質、陽光、空氣、水、適宜的溫度和生存空間 等條件,但最後仍然以失敗告終,它用事實告訴我們,迄今為止,生物圈仍是人類和其它生物的唯一家園,故““生物圈Ⅱ號”用事實告訴我們:迄今為止,地球仍 是我們唯一的家園”.是正確的.

故答案為:√.

【分析】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它為生物提供了營養物質、陽光、空氣、水、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等生存的基本條件,適合生物的生存,科學家 將它稱為生物圈Ⅰ號.生物圈Ⅱ號是科學家模擬生物圈Ⅰ號建造的一個實驗基地,生物圈Ⅱ號(BiosphereⅡ)是美國建於亞利桑那州圖森市以北沙漠中的 一座微型人工生態循環系統,據此解答.

32、【答案】正確

【考點】腎

【解析】【解答】解:腎、輸尿管、膀胱、尿道共同組成了人體的泌尿系統.腎中形成的尿液,經過腎盂流入輸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內暫時儲存.膀胱內儲存了一定的尿液後,膀胱就會繃緊,產生尿意.在大腦的支配下,尿經尿道排出體外.所以尿的形成是連續的,但尿的排出是間歇的.

故答案為:正確

【分析】當血液流經腎時,腎將多餘的水、無機鹽和尿素等從血液中分離出來形成尿液,使血液得到淨化,它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腎單位;輸尿管把尿液運送到膀胱;膀胱暫時儲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掌握膀胱具有暫存尿液的功能.

33、【答案】正確

【考點】皮膚的結構,汗液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解:汗液的成分是水、無機鹽和尿素.皮膚通過排汗,可排除水、無機鹽和尿素,同時皮膚通過排汗帶走人體一部分熱量,從而降低皮膚的溫度,達到調節體溫的作用.

【分析】1、汗腺是皮膚的附屬器官,其主要作用就是分泌汗液,一部分水和少量的無機鹽、尿素以汗的形式由皮膚排出.2、汗液蒸發帶走熱量,可以起到調節體溫的作用;

34、【答案】正確

【考點】人體對外界環境的感知

【解析】【解答】解:嗅覺是由化學氣體刺激嗅覺感受器而引起的感覺.嗅覺感受器位於鼻腔後上部的嗅上皮內,感受細胞為嗅細胞.氣味物質作用於嗅細胞,產生神經衝動經嗅神經傳導,最後到達大腦皮層的嗅中樞,形成嗅覺.這是因為人的嗅覺很容易適應,即醫學上所說的﹣﹣嗅覺適應現象.也就是說人在較長時間聞了某種氣味後,會失去對這種氣味的嗅感,這是大腦皮層嗅覺中樞的一種疲勞現象,因此“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這句話是說嗅覺具有適應性.

故答案為 正確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嗅覺感受器的功能以及嗅覺的形成,嗅覺是在嗅覺中樞形成的.

四、填空題

35、【答案】資源緊缺;破壞;負面

【考點】擬定保護生態環境的計畫

【解析】【解答】人類對環境無度的索取將造成生物圈資源緊缺,環境受到破壞,從而對人類產生許多負面的影響。

故答案為:資源緊缺;破壞;負面;

【分析】明確人與環境的關係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36、【答案】細胞體 ;A→B→E→C→D;B;反射和傳導;a;非條件反射

【考點】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

【解析】【解答】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稱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反射必須通過反射弧來完成,缺少任何一個 環節反射活動都不能完成,如傳出神經受損,即使有較強的刺激人體也不會作出反應,因為效應器接收不到神經傳來的神經衝動。

(1)在腦和脊髓裡,細胞體密集的地方,色澤灰暗,叫灰質,神經元的突起主要集中在周圍神經系統裡,在腦和脊髓裡神經纖維彙集的部位,色澤亮白叫白質,圖中結構[E]是由神經元細胞體組成的。

(2)“縮手反射”活動的反射途徑:A感受器→B傳入神經→E神經中樞→C傳出神經→D效應器。

(3) 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必須通過反射弧來完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缺少任何一個環節反射活動都不能完成,在反射弧中,神經衝動的傳導過程是:感受器接受刺激並產生神經衝動,然後神經衝動由傳入神經傳導神經中樞,神經中樞位於脊髓中央的灰質內(神經元細胞體集 中的部位),能接受神經衝動,產生新的神經衝動(即做出指令),傳出神經再將來自神經中樞的神經衝動傳至效應器,最後由效應器接受神經衝動並作出相應的反應,據此可知,人體的傳出神經受損,反射弧不完整,神經衝動就不能由傳出神經傳到效應器,效應器就無法做出反應,即反射活動不能進行.但是神經衝動仍然可以通過脊髓傳到大腦的感覺中樞,產生感覺。

(4)人體的縮手反射中樞位於脊髓,但軀體感覺中樞位於大腦.當小王的手碰到火立即縮回來,手部的感覺 器接受刺激產生神經衝動,沿著傳入神經傳到脊髓內的縮手反射中樞,神經衝動沿著傳出神經傳給上肢與縮手反射有關的肌肉,人體發生縮手反射,說明脊髓具有反射的功能,與此同時神經衝動也沿著脊髓白質中的上行神經束傳到大腦皮層中的軀體感覺中樞,人體產生痛覺,而疼覺的形成必須有大腦皮層的軀體感覺中樞的參與才能形成,說明脊髓還具有傳導的功能,故當某人的手不小心碰到燒紅的鐵塊時,是先縮回手,後才感覺到疼痛,說明脊髓有反射和傳導的功能。

(5)簡 單反射與複雜反射的本質區別是否有大腦皮層的參與,沒有大腦皮層參與的,神經中樞在大腦皮層以下的反射是簡單反射,反射的神經中樞在大腦皮層上的反射是複雜反射,人在吃梅分泌唾液,人生來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種比較低級的神經活動,由大腦皮層以下的神經中樞(如腦幹)參與即可完成,看梅分泌唾液,是在吃過梅的基礎上形成的複雜反射,神經中樞在大腦皮層,談梅時分泌唾液,是人類特有的有大腦皮層的語言中樞的參與形成的複雜反射,因此不需大腦皮層參與就能完成的反射活動的是吃梅分泌唾液。

【分析】此題涉及的知識面比較廣,難度一般,解答此題的關鍵是熟練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只有基礎扎實才能靈活答題。

37、【答案】森林古猿;;受精卵;睾丸;;雄性激素;輸卵管;;胎盤和臍帶;激素調節

【考點】生殖過程

【解析】【解答】解:(1)人類和類人猿有共同的原始祖先,就是A森林古猿,人的新生命的起點是精子和卵細胞結合成的B受精卵,受精卵經過分裂、生長、分化等,一步步發育成胎兒.

(2)睾丸是男性的主要性☆禁☆器官,能產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激發並維持男性第二性征

(3)受精的過程:精子進入陰☆禁☆道,緩緩通過子宮,在輸卵管內與卵細胞相遇,精子與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所以受精卵的形成部位在輸卵管.受精卵在經過輸卵管進入子宮的過程中,不斷地進行細胞分裂,形成胚泡,並且埋入子宮內膜.胚胎繼續發育,逐漸發育成胚胎,胚胎慢慢發育成胎兒,胎兒生活在子宮內半透明的液體﹣﹣羊水中,通過胎盤和臍帶從母體交換營養與廢物.

(4)胎兒發育成熟,產婦垂體釋放的催產素隨著血液迴圈輸送到全身各處,引起子宮收縮,促進分娩,這種調節方式叫激素調節.

故答案為:(1)森林古猿;受精卵

(2)睾丸;雄性激素

(3)輸卵管;胎盤和臍帶

(4)激素調節

【分析】(1)人類和現代類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現代類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長臂猿和猩猩.人類的進化歷程是、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和現代入.

(2)睾丸產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卵巢產生卵細胞,分泌雌性激素.

(3)精子和卵細胞在輸卵管中結合成受精卵.

(4)人類的調節方式包括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

38、【答案】毛細血管;慢;小腸;線粒體

【考點】血管

【解析】【解答】(1)毛細血管數量大,分佈廣,血管的內徑小,僅有8﹣﹣10微米,只允許紅細胞單行通過,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管內血流速度最慢.這些特點有利於血液與組織細胞充分地進行物物交換.

(2)小腸是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場所,這是與小腸的結構特點相適應的:小腸長約5~6 m,小腸內壁有環形皺襞,皺襞上有小腸絨毛,增大了吸收的面積;小腸絨毛內有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絨毛壁、毛細血管壁、毛細淋巴管壁都佷薄,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的,有利於營養物質的吸收.因此食物在消化道內被消化成可以吸收的營養物質後主要在小腸處被吸收.

(3)血液中的氧氣進入組織細胞,血液由含氧豐富的動脈血變為含氧少的靜脈血,故經過物質交換後,流出的是靜脈血;氧氣和營養物質進入組織細胞,在組織細胞的線粒體這個結構進行了呼吸作用,釋放出能量,供給人體的生命活動.

故答案為:(1)毛細血管;慢.

(2)小腸;

(3)線粒體.

【分析】圖示表示人體血液與組織細胞之間的物質交換示意圖:血液流經身體各部分的組織細胞周圍的毛細血管時,與組織細胞進行物質交換:將運來的營養物質和氧氣供給細胞利用,將細胞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廢物帶走

39、【答案】刺激;有規律

【考點】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

【解析】【解答】反射是人體通過神經系統,對外界或內部的各種刺激所發生的有規律的反應.反射必須有神經系統的參與,沒有神經系統參與的生理活動就不是反射.反射包括簡單反射和複雜反射.

故答案為:刺激;有規律.

【分析】反射是指動物 通過神經系統對外界或內部的各種刺激所發生的有規律性的反應活動.反射是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稱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

40、【答案】外;內

【考點】激素調節

【解析】【解答】人體內有許多腺體,其中有些腺體沒有導管,它們的分泌物直接進入腺體內的毛細血管,並隨著血液迴圈輸送到全身各處,這類腺體叫做內分泌腺.如垂體、甲狀腺、胸腺、胰島、腎上腺、性腺(睾丸和卵巢)等.有些腺體如汗腺、唾液腺、肝臟等,它們的分泌物可以通過導管排出去,這類腺體叫做外分泌腺.胰腺既是內分泌腺,也是外分泌腺.

故答案為:外,內

【分析】人體內的腺體包括內分泌腺和外分泌腺,分析解答.

B、張叔叔皮膚受傷出血後,其傷口會流血不止

C、根據檢測結果可推測張叔叔可能身體有炎症

D、如果給張叔叔輸液,針應該刺入他的動脈血管

13、下列反射活動中,屬於條件反射的是( )

A、膝跳反應

B、望梅止渴

C、眨眼反射

D、縮手反射

14、吃饅頭時,感覺越嚼越甜,是因為( )

A、澱粉在口腔內被分解成了葡萄糖

B、澱粉在口腔內被分解成了麥芽糖

C、唾液變成了葡萄糖

D、口腔內產生了麥芽糖

二、多選題(共10題;共30分)

15、下列屬於有害垃圾的是( )

A、廢紙

B、廢塑膠

C、廢電池

D、過期藥品

16、蛋白質、糖類、脂肪三類營養物質對人體具有的共同作用是( )

A、構成細胞的重要材料

B、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C、調節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

D、儲備能量

17、小王在生病進行肌肉注射時,肌肉出現不由自主地戰慄,而後感覺到疼.由此判斷正確的是( )

A、"戰慄"是一種反射活動,此反射活動完成的途徑是6→4→3→2→1

B、"戰慄"這一簡單反射是由脊髓控制完成的,屬於非條件反射

C、小王的痛覺在大腦皮層產生.先戰慄後疼痛說明脊髓除反射功能外還具有傳導功能

D、若由於意外導致圖中4受損,結果將會不知疼痛,不會動

18、人體的消化系統中的器官是( )

A、咽

B、肺

C、食道

D、大腸

E、小腸

F、肛門

G、胃

19、下列有關人類生殖和發育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胎兒從母體產出的過程叫分娩

B、用母乳餵養比用普通奶粉餵養更有利於嬰兒的生長發育

C、受精和胚胎發育的場所是子宮

D、胎兒與母體進行物質交換的重要結構是輸卵管

20、(2012•蘇州)下列營養物質中,不經消化即可被人體直接吸收的是( )

A、蛋白質

B、葡萄糖

C、脂肪

D、水

21、(2014•蘇州)如圖表示澱粉、脂肪和蛋白質在消化道中各部位(依次用A,B,C,D,E表示)被消化的程度.據圖分析,下列有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

A、X曲線代表脂肪消化的過程,Y曲線代表澱粉消化的過程

B、澱粉、蛋白質、脂肪主要消化的部位是C胃

C、在消化道D中,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膽汁

D、食物進入大腸前,X被分解成葡萄糖,Y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22、母親十月懷胎,孕育了幸福的你我他,以下有關說法中錯誤的是( )

A、懷孕期間應加大營養攝入,以滿足胎兒和母體的能量及物質基礎需求

B、胎兒的代謝廢物通過胎兒→胎盤→臍帶→母體排出

C、胎兒通過自身的呼吸系統從母體獲得氧氣

D、胎兒發育的場所是子宮

23、人在呼氣時,肺和肺內氣壓的變化是( )

A、肺擴張

B、肺收縮

C、肺內氣壓減小

D、肺內氣壓增大

24、如圖為肺泡內的氣體交換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過程a、b、c、d是通過人體的呼吸運動實現的

B、甲內流的是靜脈血,丙內流的是動脈血

C、與丙相比,甲內的血液含有更豐富的營養物質

D、乙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利於進行物質交換

三、判斷題(共10題;共20分)

25、動物肝臟是預防夜盲症和佝僂病的重要食物。

26、體循環是血液從心臟左心室出發回到右心房,肺循環是血液從心臟右心室出發回到左心房。一個完整的血液迴圈途徑包括體循環和肺循環。( )

27、近視眼可以配戴凹透鏡加以糾正。 ( )

28、在哺乳動物中,與人類親緣關係最近的可能是黑猩猩.

29、青春期要特別注意營養,少參加文體活動.

30、當你發現有人煤氣中毒時,可採取人工呼吸的方法進行急救,並及時撥打110。

31、“生物圈Ⅱ號”用事實告訴我們:迄今為止,地球仍是我們唯一的家園.

32、(2016•宜興市)腎臟形成尿液是連續的,但排尿是間斷的,是由於膀胱有暫時貯存尿液的功能.(判斷對錯)

33、皮膚通過分泌汗液帶走體內部分水、無機鹽和尿素等廢物,同時也能帶走一部分熱量,調節體溫.(判斷對錯)

34、(2011•南寧)“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這句話是說嗅覺具有適應性.(判斷對錯)

四、填空題(共10題;共34分)

35、人類對環境無度的索取將造成生物圈 ________緊缺,環境受到________,從而對人類產生許多________的影響,生態系統的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36、下圖為神經系統的結構示意圖,請根據圖回答:

(1)構成神經系統的結構、功能單位是神經元,圖中E部分是由神經元結構中的________ 聚集而成(稱為灰質)。

(2)請用圖中字母寫出“縮手反射”活動的反射途徑(用箭頭→和序號表示)________

(3)完成反射的神經結構叫反射弧,完成反射的反射弧必須完整,在(2)反射弧中當________ (填序號)部分受損時,將會出現能運動而無感覺的現象。

(4)圖中的H、I代表大腦的兩個半球,G、F代表脊髓的上行和下行傳導束。當某人的手不小心碰到燒紅的鐵塊時,是先縮回手,後才感覺到疼痛,這說明脊髓同時具有________ 2個功能。

(5)人在a:吃梅、b:看梅、c:談梅時都能分泌唾液,其中不需要大腦皮層參與就能完成的反射活動是________ (填a或b或c),該反射屬於________ (填“條件反射或非條件反射”)

37、“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怎樣繁殖和生長發育的?”下面的概念圖給出了一個比較科學的詮釋.請分析回答相關問題:

(1)圖中A、B兩處填入恰當的概念,此概念圖表達的資訊才更清晰.試分別寫出它們所表達的概念:A________、B________

(2)男性產生精子的器官是________ , 它還能分泌________ , 使男性從青春期開始就表現出明顯的第二性征.

(3)圖中B的形成發生在女性的________內,它通過不斷地分裂,分化逐漸發育成胚胎、胎兒.其中,胎兒已具有了人形,能通過________從母體獲得營養物質和氧氣,同時將廢物排出.

(4)一般來說,從形成B開始到第38周,胎兒就發育成熟了,這是,產婦的垂體會分泌催產素,進而引起子宮收縮產出嬰兒.這種人體的調節方式稱為________

38、如圖是人體血液與組織細胞之間的物質交換示意圖,請根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所示血管為________ , 與其它血管相比,管內血流速度最________

(2)該血管中的營養物質主要由________ (填某器官的名稱)吸收進入血液.

(3)進人組織細胞內的氧氣,最終在組織細胞的________ 內被利用.

39、反射是人體通過神經系統,對外界或內部的各種________ 所發生的________的反應.

40、唾液腺、汗腺是________ 分泌腺,甲狀腺、卵巢是________ 分泌腺.(填內或外)

答案解析部分

一、單選題

1、【答案】D

【考點】分析人類活動破壞生態環境的實例

【解析】【解答】威脅生物多樣性的原因有濫砍亂髮導致棲息地的破壞、偷獵、盲目引進外來物種、環境污染等,這些都屬於人類的活動,人類對環境的改造幅度已經很大且地域擴張也很厲害,導至環境變化太大,很多物種的生活地域越來越小,且不能適應環境改造所帶來的新的環境,以至於滅絕,如亂砍濫伐、過度放牧、不合理的開發(圍湖造田、墾荒、濕地開發等)、使生存環境被破壞與改變,不再適和生物生存,導致野生生物的瀕危或面臨滅絕.可見D符合題意.

故選:D

【分析】此題可以從威脅哺乳動物、鳥類生存的原因方面來分析解答

2、【答案】D

【考點】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

【解析】

【分析】呼吸作用的運算式為:氧氣+有機物→二氧化碳+水,進行的場所為線粒體,據此答題.

【解答】人體通過呼吸系統,完成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的功能,氧進入血液後和血紅蛋白結合,通過血液迴圈進入人體的組織細胞,在組織細胞內,在氧的作用下將體內的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釋放出供人體生命活動所需要的全部能量,並維持人的正常體溫.

故選:D

【點評】人體進行生理活動所需的能量來自體內的有機物,而有機物的分解需要氧氣。

3、【答案】D

【考點】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分析】泌尿系統的組成和功能:①腎臟-形成尿液,②輸尿管-輸送尿液,③膀胱-暫時貯存尿液,④尿道-排出尿液。

【點評】此題為基礎知識題,解答此題的關鍵是掌握泌尿系統的組成與功能。

4、【答案】D

【考點】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

【解析】【解答】A、小腦維持軀體的平衡,使動作準確協調,過量飲酒使小腦中毒,導致駕車人動作不協調,易引發交通事故;A正確;

B、過量飲酒酒精使大腦皮層的語言中樞中毒,導致語無倫次;B正確;

C、神經衝動傳導的途徑: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C正確;

D、紅燈停,綠燈行,是出生後才有的,是在非條件反射的基礎上,經過一定的過程,在大腦皮層參與下完成的複雜反射.D錯誤;

故選:D

【分析】(1)喝酒會嚴重損害人的神經系統,中樞神經系統是指腦和脊髓,腦有大腦、小腦、腦幹組成.

(2)簡單反射是指人生來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種比較低級的神經活動,由大腦皮層以下的神經中樞(如腦幹、脊髓)參與即可完成.如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縮手反射、嬰兒的吮吸、排尿反射等.複雜反射是人出生以後在生活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後天性反射,是在非條件反射的基礎上,經過一定的過程,在大腦皮層參與下完成的,是一種高級的神經活動,是高級神經活動的基本方式.

5、【答案】D

【考點】流動的組織-血液,血液的組成和功能

【解析】【解答】解:一氧化碳進入人體後能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的結合能力比氧與血紅蛋白的結合能力高200~300倍,所以一氧化碳極易與血紅蛋白結合,不易分離,而碳氧血紅蛋白又比氧合血紅蛋白的解離慢約3600倍,形成碳氧血紅蛋白,使血紅蛋白喪失攜氧的能力和作用,造成組織缺氧窒息。

故選:D

【分析】煤氣中毒的原理是:當人處在一氧化碳濃度較高的地方就會發生中毒,一氧化碳和氧氣可以同時通過肺的通氣進入肺,再通過肺泡內的氣體交換進入血液,氧和一氧化碳都能與血紅蛋白結合,而一氧化碳與血紅蛋白的結合能力大得多,就使更多的血紅蛋白與一氧化碳結合,又因為一氧化碳與血紅蛋白結合後分離極慢,而血紅蛋白的數量是有限的,這樣,就使氧失去了與血紅蛋白結合的機會,而不能被血液運輸到組織細胞,造成組織細胞缺氧。

6、【答案】C

【考點】腎,尿的形成

【解析】【解答】從表格中看出,樣品1中含有葡萄糖、蛋白質,因此樣品1是血漿;樣品2中含有葡萄糖,蛋白質微量,因此樣品2是原尿;樣品3中沒有葡萄糖、沒有蛋白質,而含有大量的尿素,因此樣品3是尿液.所以“分析表中的資料”,判斷樣品2是原尿.

故選:C

【分析】(1)腎單位是腎臟的結構和功能單位,腎單位包括腎小體和腎小管.腎小體包括呈球狀的腎小球和呈囊狀包繞在腎小球外面的腎小囊,囊腔與腎小管相通.(2)尿的形成要經過腎小球的過濾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兩個連續的過程.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其他的如水、無機鹽、尿素、葡萄糖會濾過到腎小囊形成原尿;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其中大部分水、部分無機鹽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無機鹽和水形成了尿液.(3)從表中可以看出樣品1是血漿,樣品2是原尿,樣品3是尿液.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掌握腎單位的結構和尿的形成過程以及血漿、原尿和尿液的異同點.

7、【答案】B

【考點】血液的組成和功能

【解析】【解答】解:通過分析知道將新鮮的血液注入容器中,加入檸檬酸鈉的血液靜置後會出現分層現象,其中上層的淡黃色液體就是血漿;將新鮮的血液注入容器中不做任何處理,靜止一段時間後血液就會出現凝固,血塊周圍的淡黃色液體是血清;皮膚擦傷時滲出的淡黃色液體是組織液.所以皮膚擦傷、血液凝固、加入檸檬酸鈉的液體靜置後,都出現淡黃色液體,他們依次是組織液、血清、血漿.

故選B.

【分析】此題是一道基礎知識題,具體考察的是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血液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將新鮮的血液注入容器中,加入檸檬酸鈉的液體靜置後會出現分層現象,其中上層的淡黃色液體就是血漿;將新鮮的血液注入容器中不做任何處理,靜止一段時間後血液就會出現凝固,血塊周圍的淡黃色液體是血清;皮膚擦傷時滲出的淡黃色液體是組織液.

8、【答案】C

【考點】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

【解析】【分析】此題考查的知識點是耳的衛生保健.解答時可以從鼓膜內外的氣壓平衡方面來切入.

【解答】 當聽到巨大聲響時,空氣震動劇烈導致耳膜受到的壓力突然增大,容易擊穿鼓膜.這時張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張開,因咽鼓管連通咽部和鼓室.這樣口腔內的氣壓 即鼓室內的氣壓與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氣壓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內外大氣壓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如果閉嘴同時用雙手堵耳也是同樣道理,這樣就避免了壓強的突然 改變,對鼓膜的影響.

故選C.

【點評】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這樣保護鼓膜的原因.

9、【答案】A

【考點】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尿的形成,視覺的形成,聽覺的形成

【解析】【解答】解:A、尿的形成過程是:血液經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形成原尿進入腎小囊腔,原尿流經腎小管時,經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後形成尿液,故A不正確.

B、聽覺的形成過程是:外界的聲波經過外耳道傳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動;振動通過聽小骨傳到內耳,刺激耳蝸內的聽覺感受器,產生神經衝動;神經衝動通過與聽覺有關的神經傳遞到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就形成了聽覺.,因此B正確.

C、反射弧的過程是:感受器接受外界的刺激後,產生神經衝動,神經衝動通過傳入神經傳到神經中樞,然後沿著傳出神經傳給效應器.故C正確.

D、視覺的形成過程是:外界物體反射的光線,經過角膜、房水,由瞳孔進入眼球內部,經過晶狀體和玻璃體的折射作用,形成一個倒置的物像.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接受物像的刺激產生神經衝動,然後通過視神經傳到大腦皮層的視覺中樞,形成視覺.故D正確.

故選:A.

【分析】回答此題的關鍵是要明確以下問題:一、聽覺的形成過程;二、尿液的形成過程;三、視覺的形成過程;四、反射弧.

10、【答案】D

【考點】呼吸系統的組成

【解析】【解答】解:①人體的鼻腔的前部生有鼻毛,可以阻擋空氣中的灰塵;②鼻腔的內表面的鼻黏膜上的腺細胞能夠分泌黏液,能使吸入的空氣清潔並變得濕潤;④黏膜中還分佈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對進入的空氣有溫暖作用.這樣就減少了寒冷、乾燥和不潔的空氣對肺的刺激,而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因其粒徑小,可以吸附住一些細菌病毒及有毒化學物質,通過呼吸進入人體呼吸道及肺部,很容易引發疾病.所以在霧霾天氣頻發的情況下,用鼻腔進行呼吸尤為重要.故選:D

【分析】由我們所學的知識可以知道:鼻內的鼻毛、內表面的黏膜以及黏膜內的毛細血管能夠溫暖、清潔和濕潤空氣,對呼吸系統具有保護作用.

11、【答案】C

【考點】現代類人猿和人類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解析】【解答】解:人和類人猿是近親,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類人猿沒有尾巴、頰囊和屁股上的胼胝,常見的四種類人猿是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長臂猿.

故選:C

【分析】此題考查的是常見的類人猿的知識,據此答題.

12、【答案】C

【考點】血液的組成和功能

【解析】【解答】解:A、由血常規由化驗單可知,應該是顯微鏡下觀察張叔叔的血液塗片紅細胞最多細胞(RBC)最多,A錯誤;

B、由血常規由化驗單可知,張叔叔皮膚受傷出血後,其傷口不會流血不止,因為他的血小板沒有減少,血小板能促進血液凝固,起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B錯誤;

C、根據檢測結果可推測張叔叔可能身體有炎症,因為他體內的白細胞超出了正常範圍,C正確;

D、動脈壓力太高,液體的壓力無法進入,一旦建立動脈通路,血液還會從血管內往瓶子中流,無法使藥液進入身體.靜脈血流速度較慢,壓力較小,故輸血時針刺入的血管為靜脈血管,故輸血時,針刺入的血管是靜脈,D錯誤.

故選:C.

【分析】血常規化驗單中有紅細胞、白細胞、血紅蛋白、血小板等的數量,可通過與正常值對比瞭解患者的健康狀況.

13、【答案】B

【考點】非條件反 射和條件反射

【解析】【解答】ACD、膝跳反射、眨眼反射和縮手反射是生來就有的先天性非條件反射,

B、望梅止渴都是在非條件反射的基礎上,經過一定的過程,在大腦皮層參與下完成的條件反射.

故選:B

【分析】反射分為條件反射和非條件反射,非條件反射是指人生來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種比較低級的神經活動,由大腦皮層以下的神經中樞(如腦幹、脊髓)參與即可完成.

條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後在生活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後天性反射,是在非條件反射的基礎上,經過一定的過程,在大腦皮層參與下完成的,是一種高級的神經活動,是高級神經活動的基本方式.

14、【答案】B

【考點】食物的消化

【解析】【解答】解:饅頭進入口腔後,在牙齒的咀嚼和舌的攪拌下,與口腔內的唾液充分混合,而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澱粉酶能夠將澱粉分解為麥芽糖,麥芽糖有甜味.因此我們細嚼饅頭會感覺到有甜味,就是因為唾液中的唾液澱粉酶將澱粉分解為麥芽糖的緣故.

故選:B

【分析】饅頭的主要營養物質是澱粉,澱粉是沒有甜味的,而由澱粉分解成的麥芽糖具有甜味.

二、多選題

15、【答案】C,D

【考點】探究環境污染對生物的影響

【解析】【解答】A、廢紙能夠回收處理後還可以作為制紙的原料,可以回收,不屬於危險有害垃圾.A不符合題意;

B、廢塑膠可以回收重複利用,不屬於危險有害垃圾.B不符合題意;

C、廢電池裡含有大量重金屬汞、鎘、錳、鉛等.當廢電池日曬雨淋表面皮層銹蝕了,其中的成分就會滲透到土壤和地下水,人們一旦食用受污染的土地生產的農作物或是喝了受污染了的水,這些有毒的重金屬就會進入人的體內,慢慢的沉積下來,對人類健康造成極大的威脅.C符合題意;

D、西藥中有些成分不能降解,如果將這些藥品像普通生活垃圾一樣隨意丟棄,可能會讓這些化學成分一直存在環境當中,進而污染水源、土壤,危害人類的健康,而誤服過期藥品更可能會導致藥品中毒,D符合題意.

故選:C、D.

【分析】有毒有害垃圾是指存有對人體健康有害的重金屬、有毒的物質或者對環境造成現實危害或者潛在危害的廢棄物.包括電池、螢光燈管、燈泡、水銀溫度計、油漆桶、家電類、過期藥品,過期化妝品等.

16、【答案】A,B

【考點】食物中的營養物質

【解析】【解答】 食物所含的六類營養物質中,能為人體提供能量的是糖類、脂肪和蛋白質;同時蛋白質是構成人體細胞的基本物質;人體的生長發育、組織的更新和修復等都離 不開蛋白質;脂肪是人體內備用的能源物質,同時也參與細胞膜的構建;糖類是人體最重要的供能物質,人體的一切活動所消耗的能量主要來自糖類,糖類也是構成 細胞的一種成分;因此蛋白質、糖類、脂肪三類營養物質對人體具有的共同作用是A構成細胞的重要材料,B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故選:A、B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類營養物質:蛋白質、糖類、脂肪、維生素、水和無機鹽,每一類營養物質都是人體所必需的.

17、【答案】B,C

【考點】神經系統的組成,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

【解析】【解答】A、“戰慄”是一種反射活動,此反射活動完成的途徑是:1→2→3→4→6,A錯誤;

B、“戰慄”是一種反射活動,是由脊髓控制完成的,屬於非條件反射,B正確;

C、小王的痛覺是在大腦皮層的軀體感覺中樞(或大腦皮層)產生的,先戰慄後疼痛是因為脊髓能夠將神經衝動通過白質中的上行神經束傳到大腦皮層的軀體感覺中樞,可見脊髓除了反射功能外還具有傳導功能.C正確;

D、人體的傳出神經受損,反射弧不完整,神經衝動就不能由傳出神經傳到效應器,效應器就無法做出反應,即反射活動不能進行.但是神經衝動仍然可以通過脊髓傳到大腦的感覺中樞,產生感覺.D錯誤.

故選:B、C

【分析】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神經結構;反射弧的組成是:1感受器、2傳入神經、3神經中樞、4傳出神經、6效應器.人體的感覺是在大腦皮層的軀體感覺中樞形成的;脊髓有灰質和白質構成,具有反射和傳導功能.

18、【答案】A,C,D,E,F,G

【考點】食物的消化

【解析】【解答】解:消化系統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A咽、C食道、G胃、E小腸、D大腸和F肛門.

故答案為:ACDEFG

【分析】消化系統由消化管和消化腺兩部分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腸和大腸等部分.消化腺是分泌消化液的腺體,包括大、小兩種.大消化腺有大唾液腺、肝和胰;小消化腺則位於消化管壁內,如胃腺和腸腺等.

19、【答案】C,D

【考點】人的生殖,生殖過程

【解析】【解答】解:A、胎兒從母體產出的過程叫分娩,正確;

B、用母乳餵養比用普通奶粉餵養更有利於嬰兒的生長發育,正確;

C、受精的場所的輸卵管,而不是子宮,不正確;

D、胎兒與母體進行物質交換的重要結構是胎盤,而不是輸卵管,不正確.

故選:C、D

【分析】人類受精的過程及胚胎發育過程如圖:

20、【答案】B,D

【考點】營養物質的吸收

【解析】【解答】解:A、蛋白質是大分子物質需經過消化後變成氨基酸才能被吸收,A錯誤;

B、葡萄糖是小分子物質能被吸收,B正確;

C、脂肪是大分子物質需經過消化後變成甘油和脂肪酸才能被吸收,C錯誤;

D、水是小分子物質能被吸收,D正確.

故選:BD

【分析】食物所含的營養物質中,水、無機鹽、維生素是小分子的物質能夠直接被人體消化道吸收,而蛋白質、澱粉和脂肪是大分子物質需經過消化後分別變成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小分子物質才能被吸收.

21、【答案】C,D

【考點】食物的消化

【解析】【解答】解:A、澱粉是在口腔內被初步消化,在小腸內被最終消化,所以曲線X是澱粉的消化;脂肪只能在小腸內被消化,所以曲線Y是脂肪的消化.A錯誤;

B、澱粉、蛋白質、脂肪主要消化的部位是D小腸,B錯誤;

C、膽汁不含消化酶,促進脂肪的消化,C正確;

D、X澱粉、Y脂肪是大分子物質,必須經過消化才能被人體吸收.X被分解成葡萄糖,Y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才能被人體吸收,D正確.

故選:CD

【分析】澱粉、脂肪、蛋白質是大分子物質,必須經過消化才能被人體吸收.在消化道中,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等器官.其中具有消化作用的器官是口腔、胃、小腸,且小腸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由圖示可以看出,食物在A、C、D器官中被消化,所以A是口腔,C是胃,D是小腸,B是食道.

22、【答案】B,C

【考點】人的生殖,生殖過程

【解析】【解答】解:A、胚胎發育所需的養料來自母體,所以懷孕期間應加大營養攝入,以滿足胎兒和母體的能量及物質基礎需求,A正確;

B、胚胎通過胎盤、臍帶從母體獲得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和氧氣,胎兒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廢物,也是通過臍帶、胎盤經母體排出體外的,可見胎兒的代謝廢物通過胎兒→臍帶→胎盤→母體排出,B錯誤;

C、胚胎發育時通過臍帶、胎盤從母體獲得養料和氧氣.而不是胎兒通過自身的呼吸系統從母體獲得氧氣.C錯誤;

D、胚胎發育的場所是子宮,D正確.

故選:BC

【分析】生殖是指產生生殖細胞,繁殖新個體的過程,人類新個體的產生要經歷雌雄生殖細胞的結合,通過胚胎發育成新個體,這一過程是由生殖系統完成的.人體的生殖系統包括男性生殖系統和男性生殖系統

23、【答案】B,D

【考點】肺泡與外界氣體的交換

【解析】【解答】解:平靜吸氣時,呼吸肌收縮,引起胸腔前後、左右及上下徑均增大,胸廓容積增大,肺隨之擴張,造成肺內氣壓小於外界氣壓,外界氣體進入肺,形成主動的吸氣運動;當膈肌和肋間外肌舒張時,肋骨與胸骨因本身重力而回位,結果胸廓容積縮小,肺也隨之回縮,造成肺內氣壓大於外界氣壓,肺內氣體排出肺,形成被動的呼氣運動.即平靜呼氣時,胸廓容積縮小、肺內氣壓升高.

故選:BD

【分析】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叫做肺的通氣,是通過呼吸運動實現的,呼吸肌的收縮和舒張而造成胸腔有規律的擴大與縮小,叫呼吸運動,包括吸氣和呼氣兩個過程.

24、【答案】A,C

【考點】肺泡與外界氣體的交換

【解析】【解答】解:A、a、b表示肺泡與外界的氣體交換,是通過呼吸運動實現的,c、d表示肺泡內的氣體交換,是通過氣體擴散作用實現的.故該項符合題意.

B、當血液流經肺泡時,肺泡中氧的濃度高,周圍血液中氧的濃度低,這時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擴散進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擴散進入血液.這樣血液由含氧少的靜脈血變成含氧豐富的動脈血.故該項不符合題意.

C、當血液流經肺泡外的毛細血管網時,與肺泡進行氣體交換,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進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氣進入血液,由顏色暗紅的靜脈血變成了鮮紅的動脈血.所以甲內的血液含有較多的二氧化碳.故該項不符合題意.

D、乙是肺泡外的毛細血管,毛細血管的特點是毛細血管壁很薄,只有一層上皮細胞構成,有利於進行物質交換.故該項不符合題意.

故選:AC

【分析】本題考查人體內的呼吸過程,血液迴圈的過程.

三、判斷題

25、【答案】正確

【考點】食物中的營養物質

【解析】【解答】人體對維生素的需要量很小,但作用缺很大,人體一旦缺乏,甚至引發疾病.如人體如果缺維生素A,會得夜盲症、皮膚乾燥、乾眼症等,缺維生素B1,會患神經炎、腳氣病、消化不良等,缺維生素C會患壞血病、抵抗力下降等,缺維生素D會患佝僂病、骨質疏鬆等,而含維生素A和維生素D多的食物是動物的肝臟。。

【分析】此題為基礎知識題,只要明確了維生素的作用,掌握了其缺乏症,就能正確完成此題。

26、【答案】正確

【考點】血液迴圈途徑

【解析】【解答】人體內的血液迴圈是指血液在心臟和血管組成的密閉系統中迴圈流動,可分為體循環和肺循環,體循環是從左心室開始依次經過主動脈、體動脈、全身毛細血管、體靜脈、上下腔靜脈至右心房終止,肺循環是從右心室開始依次經過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肺靜脈至左心房終止

【分析】此題有一定的難度,解答此題的關鍵是熟練掌握血液迴圈的途徑,可結合迴圈示意圖進行記憶。

27、【答案】錯誤

【考點】人體對外界環境的感知

【解析】【解答】看近處物體時,必須通過睫狀肌的收縮作用,使晶狀體的凸度增加,使近處的物體像能夠落在視網膜上,才能看的清楚,長時間的近距離作業,如讀書、寫字、看電視、玩遊戲機等,使眼睛長時間的調節緊張,頭部前傾,眼球內不斷的充血,眼內壓相應的增高,以及眼外肌的緊張和壓迫眼球,或者因調節時牽引渦狀靜脈,妨礙了血液的流通,使鞏膜的抵抗力減弱,導致晶狀體過度變凸,不能恢復成原狀,嚴重時使眼球的前後徑過長,使遠處物體反射來的光線形成的物像,落在視網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遠處的物體,形成近視,需要佩戴凹透鏡進行矯正。

【分析】此題為基礎題,難度一般,解答時可以從近視眼的成因、成像特點和矯正措施方面來切入。

28、【答案】正確

【考點】現代類人猿和人類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從猿到人的進化

【解析】【解答】:黑猩猩是類人猿,且一些內部結構和外部特徵以及一些最基本的行為方式與人類都十分相似,且分子生物學研究發現黑猩猩與人類的細胞色素C的差異為零.所以,黑猩猩應與人類的親緣關係最近.

故答案為:√

【分析】人類起源與森林古猿.古猿生活在茂密的森林裡,過著樹棲的生活,後來由於環境的變化樹木減少,一部分古猿被迫到地面上來生活,這部分古猿經過漫長的歲月就進化成現代的人類.而另一部分仍舊過著樹棲的生活,就逐漸進化成了現代的類人猿.

29、【答案】錯誤

【考點】青春期的身體變化,青春期的心理變化及其衛生

【解析】【解答】進入青春期,隨著身體的發育,需要更多的營養,因此青春期要特別注意營養.應當注意的是,這個時期正是學知識、長才幹、樹立遠大理想、塑造美好心靈的關鍵時期.因此,應當精中精力,努力學習,積極參加各種文體活動和社會活動,同學間互相幫助,跟師長密切交流,健康地度過這人生的金色年華.可見,題幹是錯誤的.

故答案:×.

【分析】青春期是人體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要切實做好青春期衛生,保證身心正常發育,能夠為一生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礎.此題考查的青春期心理的變化及其衛生知識,據此答題.

30、【答案】錯誤

【考點】流動的組織-血液,急救常識,血液的組成和功能

【解析】【解答】若出現溺水、觸電或煤氣中毒等意外事故,人體會出現突然停止呼吸的現象,若不及時進行搶救大腦和心臟供氧不足會造成死亡,所以要進行人工呼吸的方法來進行急救.同時及時撥打急救電話120,請專業人員處理和救治。

故答案為:×

【分析】人工呼吸就是用人工的方法使人體肺被動的擴張和收縮。

31、【答案】正確

【考點】分析人類活動破壞生態環境的實例,探究環境污染對生物的影響

【解析】【解答】解:生物圈Ⅱ號計畫設計在密閉狀態下進行生態與環境研究,幫助人類瞭解地球是如何運 作,並研究在模擬地球生態環境的條件下,人類是否適合生存的問題.雖然科學家利用先進的技術想辦法提供了營養物質、陽光、空氣、水、適宜的溫度和生存空間 等條件,但最後仍然以失敗告終,它用事實告訴我們,迄今為止,生物圈仍是人類和其它生物的唯一家園,故““生物圈Ⅱ號”用事實告訴我們:迄今為止,地球仍 是我們唯一的家園”.是正確的.

故答案為:√.

【分析】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它為生物提供了營養物質、陽光、空氣、水、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等生存的基本條件,適合生物的生存,科學家 將它稱為生物圈Ⅰ號.生物圈Ⅱ號是科學家模擬生物圈Ⅰ號建造的一個實驗基地,生物圈Ⅱ號(BiosphereⅡ)是美國建於亞利桑那州圖森市以北沙漠中的 一座微型人工生態循環系統,據此解答.

32、【答案】正確

【考點】腎

【解析】【解答】解:腎、輸尿管、膀胱、尿道共同組成了人體的泌尿系統.腎中形成的尿液,經過腎盂流入輸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內暫時儲存.膀胱內儲存了一定的尿液後,膀胱就會繃緊,產生尿意.在大腦的支配下,尿經尿道排出體外.所以尿的形成是連續的,但尿的排出是間歇的.

故答案為:正確

【分析】當血液流經腎時,腎將多餘的水、無機鹽和尿素等從血液中分離出來形成尿液,使血液得到淨化,它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腎單位;輸尿管把尿液運送到膀胱;膀胱暫時儲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掌握膀胱具有暫存尿液的功能.

33、【答案】正確

【考點】皮膚的結構,汗液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解:汗液的成分是水、無機鹽和尿素.皮膚通過排汗,可排除水、無機鹽和尿素,同時皮膚通過排汗帶走人體一部分熱量,從而降低皮膚的溫度,達到調節體溫的作用.

【分析】1、汗腺是皮膚的附屬器官,其主要作用就是分泌汗液,一部分水和少量的無機鹽、尿素以汗的形式由皮膚排出.2、汗液蒸發帶走熱量,可以起到調節體溫的作用;

34、【答案】正確

【考點】人體對外界環境的感知

【解析】【解答】解:嗅覺是由化學氣體刺激嗅覺感受器而引起的感覺.嗅覺感受器位於鼻腔後上部的嗅上皮內,感受細胞為嗅細胞.氣味物質作用於嗅細胞,產生神經衝動經嗅神經傳導,最後到達大腦皮層的嗅中樞,形成嗅覺.這是因為人的嗅覺很容易適應,即醫學上所說的﹣﹣嗅覺適應現象.也就是說人在較長時間聞了某種氣味後,會失去對這種氣味的嗅感,這是大腦皮層嗅覺中樞的一種疲勞現象,因此“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這句話是說嗅覺具有適應性.

故答案為 正確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嗅覺感受器的功能以及嗅覺的形成,嗅覺是在嗅覺中樞形成的.

四、填空題

35、【答案】資源緊缺;破壞;負面

【考點】擬定保護生態環境的計畫

【解析】【解答】人類對環境無度的索取將造成生物圈資源緊缺,環境受到破壞,從而對人類產生許多負面的影響。

故答案為:資源緊缺;破壞;負面;

【分析】明確人與環境的關係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36、【答案】細胞體 ;A→B→E→C→D;B;反射和傳導;a;非條件反射

【考點】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

【解析】【解答】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稱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反射必須通過反射弧來完成,缺少任何一個 環節反射活動都不能完成,如傳出神經受損,即使有較強的刺激人體也不會作出反應,因為效應器接收不到神經傳來的神經衝動。

(1)在腦和脊髓裡,細胞體密集的地方,色澤灰暗,叫灰質,神經元的突起主要集中在周圍神經系統裡,在腦和脊髓裡神經纖維彙集的部位,色澤亮白叫白質,圖中結構[E]是由神經元細胞體組成的。

(2)“縮手反射”活動的反射途徑:A感受器→B傳入神經→E神經中樞→C傳出神經→D效應器。

(3) 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必須通過反射弧來完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缺少任何一個環節反射活動都不能完成,在反射弧中,神經衝動的傳導過程是:感受器接受刺激並產生神經衝動,然後神經衝動由傳入神經傳導神經中樞,神經中樞位於脊髓中央的灰質內(神經元細胞體集 中的部位),能接受神經衝動,產生新的神經衝動(即做出指令),傳出神經再將來自神經中樞的神經衝動傳至效應器,最後由效應器接受神經衝動並作出相應的反應,據此可知,人體的傳出神經受損,反射弧不完整,神經衝動就不能由傳出神經傳到效應器,效應器就無法做出反應,即反射活動不能進行.但是神經衝動仍然可以通過脊髓傳到大腦的感覺中樞,產生感覺。

(4)人體的縮手反射中樞位於脊髓,但軀體感覺中樞位於大腦.當小王的手碰到火立即縮回來,手部的感覺 器接受刺激產生神經衝動,沿著傳入神經傳到脊髓內的縮手反射中樞,神經衝動沿著傳出神經傳給上肢與縮手反射有關的肌肉,人體發生縮手反射,說明脊髓具有反射的功能,與此同時神經衝動也沿著脊髓白質中的上行神經束傳到大腦皮層中的軀體感覺中樞,人體產生痛覺,而疼覺的形成必須有大腦皮層的軀體感覺中樞的參與才能形成,說明脊髓還具有傳導的功能,故當某人的手不小心碰到燒紅的鐵塊時,是先縮回手,後才感覺到疼痛,說明脊髓有反射和傳導的功能。

(5)簡 單反射與複雜反射的本質區別是否有大腦皮層的參與,沒有大腦皮層參與的,神經中樞在大腦皮層以下的反射是簡單反射,反射的神經中樞在大腦皮層上的反射是複雜反射,人在吃梅分泌唾液,人生來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種比較低級的神經活動,由大腦皮層以下的神經中樞(如腦幹)參與即可完成,看梅分泌唾液,是在吃過梅的基礎上形成的複雜反射,神經中樞在大腦皮層,談梅時分泌唾液,是人類特有的有大腦皮層的語言中樞的參與形成的複雜反射,因此不需大腦皮層參與就能完成的反射活動的是吃梅分泌唾液。

【分析】此題涉及的知識面比較廣,難度一般,解答此題的關鍵是熟練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只有基礎扎實才能靈活答題。

37、【答案】森林古猿;;受精卵;睾丸;;雄性激素;輸卵管;;胎盤和臍帶;激素調節

【考點】生殖過程

【解析】【解答】解:(1)人類和類人猿有共同的原始祖先,就是A森林古猿,人的新生命的起點是精子和卵細胞結合成的B受精卵,受精卵經過分裂、生長、分化等,一步步發育成胎兒.

(2)睾丸是男性的主要性☆禁☆器官,能產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激發並維持男性第二性征

(3)受精的過程:精子進入陰☆禁☆道,緩緩通過子宮,在輸卵管內與卵細胞相遇,精子與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所以受精卵的形成部位在輸卵管.受精卵在經過輸卵管進入子宮的過程中,不斷地進行細胞分裂,形成胚泡,並且埋入子宮內膜.胚胎繼續發育,逐漸發育成胚胎,胚胎慢慢發育成胎兒,胎兒生活在子宮內半透明的液體﹣﹣羊水中,通過胎盤和臍帶從母體交換營養與廢物.

(4)胎兒發育成熟,產婦垂體釋放的催產素隨著血液迴圈輸送到全身各處,引起子宮收縮,促進分娩,這種調節方式叫激素調節.

故答案為:(1)森林古猿;受精卵

(2)睾丸;雄性激素

(3)輸卵管;胎盤和臍帶

(4)激素調節

【分析】(1)人類和現代類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現代類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長臂猿和猩猩.人類的進化歷程是、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和現代入.

(2)睾丸產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卵巢產生卵細胞,分泌雌性激素.

(3)精子和卵細胞在輸卵管中結合成受精卵.

(4)人類的調節方式包括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

38、【答案】毛細血管;慢;小腸;線粒體

【考點】血管

【解析】【解答】(1)毛細血管數量大,分佈廣,血管的內徑小,僅有8﹣﹣10微米,只允許紅細胞單行通過,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管內血流速度最慢.這些特點有利於血液與組織細胞充分地進行物物交換.

(2)小腸是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場所,這是與小腸的結構特點相適應的:小腸長約5~6 m,小腸內壁有環形皺襞,皺襞上有小腸絨毛,增大了吸收的面積;小腸絨毛內有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絨毛壁、毛細血管壁、毛細淋巴管壁都佷薄,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的,有利於營養物質的吸收.因此食物在消化道內被消化成可以吸收的營養物質後主要在小腸處被吸收.

(3)血液中的氧氣進入組織細胞,血液由含氧豐富的動脈血變為含氧少的靜脈血,故經過物質交換後,流出的是靜脈血;氧氣和營養物質進入組織細胞,在組織細胞的線粒體這個結構進行了呼吸作用,釋放出能量,供給人體的生命活動.

故答案為:(1)毛細血管;慢.

(2)小腸;

(3)線粒體.

【分析】圖示表示人體血液與組織細胞之間的物質交換示意圖:血液流經身體各部分的組織細胞周圍的毛細血管時,與組織細胞進行物質交換:將運來的營養物質和氧氣供給細胞利用,將細胞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廢物帶走

39、【答案】刺激;有規律

【考點】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

【解析】【解答】反射是人體通過神經系統,對外界或內部的各種刺激所發生的有規律的反應.反射必須有神經系統的參與,沒有神經系統參與的生理活動就不是反射.反射包括簡單反射和複雜反射.

故答案為:刺激;有規律.

【分析】反射是指動物 通過神經系統對外界或內部的各種刺激所發生的有規律性的反應活動.反射是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稱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

40、【答案】外;內

【考點】激素調節

【解析】【解答】人體內有許多腺體,其中有些腺體沒有導管,它們的分泌物直接進入腺體內的毛細血管,並隨著血液迴圈輸送到全身各處,這類腺體叫做內分泌腺.如垂體、甲狀腺、胸腺、胰島、腎上腺、性腺(睾丸和卵巢)等.有些腺體如汗腺、唾液腺、肝臟等,它們的分泌物可以通過導管排出去,這類腺體叫做外分泌腺.胰腺既是內分泌腺,也是外分泌腺.

故答案為:外,內

【分析】人體內的腺體包括內分泌腺和外分泌腺,分析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