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金沙江創投 · 朱嘯虎:需要燒很多錢的商業模式,大多是偽命題

金沙江創投董事總經理 朱嘯虎先生

在品途看來,

投資人的策略總歸殊途同歸,但如何在該出手時就出手,這是困難的。以下這位投資人,他主導投資的專案有滴滴、餓了麼、映客、ofo⋯⋯他深諳此道,在恰當的時機出手,捕獲的可能就是獨角獸。一起看看,朱嘯虎的故事。

投ofo,三個月就能賺回來

大家說ofo和摩拜可能合併,從我朋友圈和馬化騰的爭論可以看出,目前兩家投資人在認知上的差距還是非常大的,沒有合併的可能。三八線要合併,

但是只有你打到三八線或者打到三六線才可能合併。

投ofo是比較偶然的機會。我們的一個小朋友在北大校園裡和女朋友約會,發現了小黃車,覺得挺好,就主動去找他了。

我們投的第一天就算得很清楚:一輛自行車兩百塊錢,在校園裡面,每騎一次五毛錢,每天能騎十次,就收了五塊錢,兩百塊錢可能四十天就賺回來了。加上維護成本,以及偷竊、損壞啊,可能三個月成本就賺回來了。

我們投資人,能投的企業是一年之內能賺回來的企業,我們最希望是六個月能賺回來的。如果是兩年才能賺回來的,這個商業模式就是龐氏騙局。今天技術變化很快,消費者消費行為變化很快,兩年以後才能把錢賺回來,這當中太多不可控因素。

我們投ofo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校園市場其實是被證明的。儘管校園市場不夠大,但一天能做個兩、三百萬單,

還是有機會的,算下來一年也會有幾個億收入,是能夠做到創業板上市的。

說實話,我們的確遠遠低估了校外市場、城區市場。但校外市場對我們來說,其實是所謂紅利。能做起來最好,公司會成為一隻獨角獸;如果做不起來,那僅憑校園市場,也能做到創業板上市。

這些都是投資人在背後的想法:基本保證成功的,外面更大的盤子能做起來最好,做不起來也無所謂。

我們做早期投資最怕的就是風險,

我們很現實,我的風險是要可控的、要計算過的。我們還有滴滴做後盾,實在不行就賣給滴滴,這是非常簡單的邏輯。

有闖進的創業者更吸引投資人

我對創業者的標準很簡單——有闖勁。3年前的程維、4年前的張旭豪、9年前的莊辰超,當初他們雖然很年輕,但有闖勁,有決心做一個大平臺。

我第一次見到張旭豪是在一場大學生創業比賽上,他是上海交通大學的研究生,

我評他為第一名,比賽後我給他一張名片,讓他畢業以後來找我。他回去寫論文用了一年時間,後來也沒找我,而是去找了美國Uber的A輪投資人。那個投資人投了美國的外賣網站,在中國不投,於是就把這個商業計畫書轉給我們。我一直說和張旭豪是有緣分的,總歸逃不出我們的手心。

他一開始剛畢業,沒有工作經驗,但他打動我的是商業敏感性。起初餓了麼交易規模很小,一天才兩三千單。我問了他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你從每筆交易中抽成嗎?餐飲老闆很在乎被抽成,如果抽成,他會和用戶說,你下次不要從平臺下單了,你打電話下單,我多送你一個茶葉蛋,這時候就很容易飛單。」

張旭豪對我說:「現在不能抽成,因為規模太小。我估計一年能給店裡帶去多少業務,算一個比例收年費,這是合理的,用戶黏性會很強,餐廳老闆也會主動推銷這個平臺。」我馬上就感到他有一種天生的商業敏感性,這非常有價值。

燒錢啟動的專案商業模式不成立

多數互聯網專案的啟動未必需要很多錢,真正需要燒錢啟動的往往都是不成立的模式。以映客為例,根本不花錢,映客我們只投了500 萬人民幣,他們的錢基本都沒有花掉。ofo 也並不需要很多錢,互聯網領域需要燒很多錢的商業模式,大多都是偽命題。

投資的時候我們不關心名字是什麼,最關心這個項目是不是大眾用戶需求的需求點,共用單車是非常典型的代表,這在以前是想像不到的。滴滴花了4年時間都沒有2000萬用戶,共用單車不到一年就有了。現在北京有很多小孩子是騎共用單車去上學的。

真正需要的剛需的東西,是真的共用經濟。有的創業者找我說,想去補貼用戶,但早期的時候是不補貼的,我們投的錢沒有那麼多銀子讓你去補貼用戶,不補貼用戶的才是真正的剛需。

出乎意料當天上線半天就搶沒了,所以一下子擦槍走火。推了一個禮拜,效果太好了。我們想停掉的時候,支付寶已經跟進了,就停不下來了。

玩《王者榮耀》悟出三條創業準則

一開始我好奇,為什麼一款手機遊戲註冊用戶能達到2億。你不玩兒這個,根本不理解它為什麼這麼火。你必須體驗產品,才知道它火的原因在哪兒。

《王者榮耀》已經成為一款國民遊戲,很多玩家一邊玩遊戲一邊罵隊友坑,自己上不了分都是因為隊友不行;很多創業者也經常抱怨自己的創意多麼新穎,團隊多麼優秀,為什麼投資人就是看不上。其實創業和打王者榮耀有很多相似之處。

一、 意識與格局

1) 王者榮耀非常講究平衡性,花錢買皮膚和銘文的作用很有限。在操作技巧相差不大的情況下,決定勝負的最重要的是意識!

低分段玩家常見的沒意識的表現就是不看小地圖,整場比賽玩下來,眼光永遠在自己的英雄身上。不瞭解敵我雙方英雄的動態,就有可能被抓;或者對手跑去抓隊友,而自己毫無反應,依舊收線,導致支援不及時;或者當隊友支援,埋伏起來後,根本沒有做出引誘對方攻擊,露出破綻,導致GANK失敗。

創業同樣要時刻關注方向,CEO最重要的職責就是找方向、找人、找錢。

我們經常會問CEO,【你每天到公司首先看什麼資料】,這就是創業者的小地圖。這張小地圖反應了CEO的戰略關注重點,也反應了他對商業模式理解的深度。一個隻關注註冊用戶數和GMV的CEO和另一個關注用戶留存、活躍度,每DAU貢獻收入的CEO的意識高度完全不一樣。

2)王者局還要求更高一級的意識。每個位置在考慮自己的同時,還要思考對方,比如自己是一個前期強勢的打野英雄韓信,對方是一個前期比較弱勢的露娜,這個時候僅僅只保證自己的發育在王者局是不夠的,在保證自己發育的同時,還要能壓制住對手!

同樣,今天的創業者在做好產品和服務的同時,要殺出一條血路,還需要思考如何儘快獲得主流資本的認可,獲得戰略投資人的背書,從而在格局上壓制住競爭對手。當年京東被認為是重資產非常燒錢的模式,京東在上市前一共才融資12億美金。今天市場上資金氾濫,資本在互聯網創業中的作用大大加強,但同時資本更擔心由於資金氾濫導致的效率降低抱團現象。儘早獲得主流資本和戰略投資人的認可,壓制競爭對手的融資已經變得非常重要。

二、 找到單元盈利模型

王者榮耀是一款5v5 的團戰遊戲,非常講究團隊的配合。五個位置的功能區分很清楚,坦克的作用是保護己方,寧可犧牲自己也要保護後排;刺客的作用是擊殺敵方後排;己方後排的作用就是保證自己活下來的同時,更多的輸出。只有活著,才能源源不斷。一般配合不好的主要原因是:

1)團隊角色不互補,不看陣容不看位置不和隊友溝通,亂選英雄。

2)沒有協作精神。

單機一萬年,隊友有優勢,他在帶線收野,隊友沒優勢,他在帶線收野,打團戰了,他在帶線收野,對方來抓人,他還是在帶線收野。

3)順風浪,逆風投。

有了優勢浪,結果被對方抓單,導致接下來的團戰一波團滅,被對方找到翻盤的機會。或者開局有一些不順利,就直接選擇6分投。

創業同樣非常講究團隊的配合:

1)團隊技能是否互補。

曾經有5個海歸名校MBA聯合創業,融了不少錢,市場上什麼熱就做什麼,最終還是由於5個人的技能太雷同,缺乏實操經驗而不了了之。

2)分工協作,坦誠布公。

創業初期能拼長板,要充分發揮每一個團隊成員的長項。程維在拉柳青加入滴滴的時候,拉著團隊一起去西藏團建破冰,讓柳青能更快速的融入團隊。滴滴有著每過一兩月高管們在一起聚會的傳統,討論公司當下最重要的十件事是什麼?每個人如何行動?只有充分溝通,才能使得團隊每個人步伐一致。

3)能同患難,也能共富貴。

很多創業企業失敗在可以共患難,不能同富貴。很多人會奇怪,眼看革命就要成功,為什麼反而會鬧矛盾?!歸根結底都是人性在作祟。

公司小的時候,大家都很謙虛,股份比例,職務都好談,但是等到公司做大了,自我開始膨脹,憑什麼我貢獻大,反而你是CEO,你的股份比例多,憑什麼省長來你在前面我在後面,等等都會成為矛盾的來源。很多發展的不錯的企業都是因為這些小事情而最終分崩離析,這就是典型的順風浪!

三、 起于創新,成於合規

以前戰略類SLG遊戲都要先發展經濟,建造設施,研發科技和武器,然後才能打仗。王者榮耀大大壓縮了這個進程,在短短20分鐘的一局遊戲裡,發展經濟,升級武器,和戰爭本身完美結合在一起。

創業同樣要把握好節奏。精益創業就是要迅速的以最低的成本驗證商業模式;搶先獲得主流資本的認可,把業務優勢轉化成融資優勢,然後反過來再把融資優勢轉化成業務和人才優勢,進入正向迴圈。

很多時候,A輪融資就像王者裡的第一個小龍,搶先拿下,對於掌握節奏領跑整個行業非常重要。高端局為什麼都要反野,因為紅藍buff每兩分鐘刷新一次,反了野就掌握了下一次刷新的時間。創業的每一次融資就好像拿紅藍buff,為什麼風口上的企業很多都保持一年三輪的高速融資節奏?因為能迅速拉開和行業裡第三第四名的差距,一個不能改變競爭格局的第三名是沒有價值的!

最後,狹路相逢勇者勝,該懟的還得懟,不能慫!

一天才兩三千單。我問了他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你從每筆交易中抽成嗎?餐飲老闆很在乎被抽成,如果抽成,他會和用戶說,你下次不要從平臺下單了,你打電話下單,我多送你一個茶葉蛋,這時候就很容易飛單。」

張旭豪對我說:「現在不能抽成,因為規模太小。我估計一年能給店裡帶去多少業務,算一個比例收年費,這是合理的,用戶黏性會很強,餐廳老闆也會主動推銷這個平臺。」我馬上就感到他有一種天生的商業敏感性,這非常有價值。

燒錢啟動的專案商業模式不成立

多數互聯網專案的啟動未必需要很多錢,真正需要燒錢啟動的往往都是不成立的模式。以映客為例,根本不花錢,映客我們只投了500 萬人民幣,他們的錢基本都沒有花掉。ofo 也並不需要很多錢,互聯網領域需要燒很多錢的商業模式,大多都是偽命題。

投資的時候我們不關心名字是什麼,最關心這個項目是不是大眾用戶需求的需求點,共用單車是非常典型的代表,這在以前是想像不到的。滴滴花了4年時間都沒有2000萬用戶,共用單車不到一年就有了。現在北京有很多小孩子是騎共用單車去上學的。

真正需要的剛需的東西,是真的共用經濟。有的創業者找我說,想去補貼用戶,但早期的時候是不補貼的,我們投的錢沒有那麼多銀子讓你去補貼用戶,不補貼用戶的才是真正的剛需。

出乎意料當天上線半天就搶沒了,所以一下子擦槍走火。推了一個禮拜,效果太好了。我們想停掉的時候,支付寶已經跟進了,就停不下來了。

玩《王者榮耀》悟出三條創業準則

一開始我好奇,為什麼一款手機遊戲註冊用戶能達到2億。你不玩兒這個,根本不理解它為什麼這麼火。你必須體驗產品,才知道它火的原因在哪兒。

《王者榮耀》已經成為一款國民遊戲,很多玩家一邊玩遊戲一邊罵隊友坑,自己上不了分都是因為隊友不行;很多創業者也經常抱怨自己的創意多麼新穎,團隊多麼優秀,為什麼投資人就是看不上。其實創業和打王者榮耀有很多相似之處。

一、 意識與格局

1) 王者榮耀非常講究平衡性,花錢買皮膚和銘文的作用很有限。在操作技巧相差不大的情況下,決定勝負的最重要的是意識!

低分段玩家常見的沒意識的表現就是不看小地圖,整場比賽玩下來,眼光永遠在自己的英雄身上。不瞭解敵我雙方英雄的動態,就有可能被抓;或者對手跑去抓隊友,而自己毫無反應,依舊收線,導致支援不及時;或者當隊友支援,埋伏起來後,根本沒有做出引誘對方攻擊,露出破綻,導致GANK失敗。

創業同樣要時刻關注方向,CEO最重要的職責就是找方向、找人、找錢。

我們經常會問CEO,【你每天到公司首先看什麼資料】,這就是創業者的小地圖。這張小地圖反應了CEO的戰略關注重點,也反應了他對商業模式理解的深度。一個隻關注註冊用戶數和GMV的CEO和另一個關注用戶留存、活躍度,每DAU貢獻收入的CEO的意識高度完全不一樣。

2)王者局還要求更高一級的意識。每個位置在考慮自己的同時,還要思考對方,比如自己是一個前期強勢的打野英雄韓信,對方是一個前期比較弱勢的露娜,這個時候僅僅只保證自己的發育在王者局是不夠的,在保證自己發育的同時,還要能壓制住對手!

同樣,今天的創業者在做好產品和服務的同時,要殺出一條血路,還需要思考如何儘快獲得主流資本的認可,獲得戰略投資人的背書,從而在格局上壓制住競爭對手。當年京東被認為是重資產非常燒錢的模式,京東在上市前一共才融資12億美金。今天市場上資金氾濫,資本在互聯網創業中的作用大大加強,但同時資本更擔心由於資金氾濫導致的效率降低抱團現象。儘早獲得主流資本和戰略投資人的認可,壓制競爭對手的融資已經變得非常重要。

二、 找到單元盈利模型

王者榮耀是一款5v5 的團戰遊戲,非常講究團隊的配合。五個位置的功能區分很清楚,坦克的作用是保護己方,寧可犧牲自己也要保護後排;刺客的作用是擊殺敵方後排;己方後排的作用就是保證自己活下來的同時,更多的輸出。只有活著,才能源源不斷。一般配合不好的主要原因是:

1)團隊角色不互補,不看陣容不看位置不和隊友溝通,亂選英雄。

2)沒有協作精神。

單機一萬年,隊友有優勢,他在帶線收野,隊友沒優勢,他在帶線收野,打團戰了,他在帶線收野,對方來抓人,他還是在帶線收野。

3)順風浪,逆風投。

有了優勢浪,結果被對方抓單,導致接下來的團戰一波團滅,被對方找到翻盤的機會。或者開局有一些不順利,就直接選擇6分投。

創業同樣非常講究團隊的配合:

1)團隊技能是否互補。

曾經有5個海歸名校MBA聯合創業,融了不少錢,市場上什麼熱就做什麼,最終還是由於5個人的技能太雷同,缺乏實操經驗而不了了之。

2)分工協作,坦誠布公。

創業初期能拼長板,要充分發揮每一個團隊成員的長項。程維在拉柳青加入滴滴的時候,拉著團隊一起去西藏團建破冰,讓柳青能更快速的融入團隊。滴滴有著每過一兩月高管們在一起聚會的傳統,討論公司當下最重要的十件事是什麼?每個人如何行動?只有充分溝通,才能使得團隊每個人步伐一致。

3)能同患難,也能共富貴。

很多創業企業失敗在可以共患難,不能同富貴。很多人會奇怪,眼看革命就要成功,為什麼反而會鬧矛盾?!歸根結底都是人性在作祟。

公司小的時候,大家都很謙虛,股份比例,職務都好談,但是等到公司做大了,自我開始膨脹,憑什麼我貢獻大,反而你是CEO,你的股份比例多,憑什麼省長來你在前面我在後面,等等都會成為矛盾的來源。很多發展的不錯的企業都是因為這些小事情而最終分崩離析,這就是典型的順風浪!

三、 起于創新,成於合規

以前戰略類SLG遊戲都要先發展經濟,建造設施,研發科技和武器,然後才能打仗。王者榮耀大大壓縮了這個進程,在短短20分鐘的一局遊戲裡,發展經濟,升級武器,和戰爭本身完美結合在一起。

創業同樣要把握好節奏。精益創業就是要迅速的以最低的成本驗證商業模式;搶先獲得主流資本的認可,把業務優勢轉化成融資優勢,然後反過來再把融資優勢轉化成業務和人才優勢,進入正向迴圈。

很多時候,A輪融資就像王者裡的第一個小龍,搶先拿下,對於掌握節奏領跑整個行業非常重要。高端局為什麼都要反野,因為紅藍buff每兩分鐘刷新一次,反了野就掌握了下一次刷新的時間。創業的每一次融資就好像拿紅藍buff,為什麼風口上的企業很多都保持一年三輪的高速融資節奏?因為能迅速拉開和行業裡第三第四名的差距,一個不能改變競爭格局的第三名是沒有價值的!

最後,狹路相逢勇者勝,該懟的還得懟,不能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