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科勒全球總裁:房地產政策沒影響業績,至今沒有上市計畫

美國科勒廚衛集團全球總裁阮家明。

近年來,衛浴行業受房地產調控政策的影響,

經歷了一系列調整。行業內許多企業不得不轉型,應對新的環境,尋找新的風口;但也有企業從中看到了發展的機會。

美國科勒廚衛集團全球總裁阮家明在近日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專訪時,就談到了房地產調控政策帶來的歷史機遇,以及科勒公司為什麼至今沒有上市打算等問題。

中國房地產政策調控提供了機遇

儘管科勒以投資建廠方式進入中國的時間僅20餘年,

但其產品出口到中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30年代。

早在上世紀30年代,中國就開始進口科勒的產品,當年上海的錦江飯店、大光明電影院等場所使用的就是該品牌潔具。很長一段時間內,科勒在中國的銷售都是通過進口管道。直到1995年,科勒才在廣東佛山開始生產活動。

阮家明介紹,由於中國上世紀90年代前沒有商品房的概念,因此科勒在中國只能供貨五星級酒店,

但隨著上世紀90年代中國的房地產改革興起,人們有了商品房的概念,精裝修的概念也逐漸形成。20年過去後,目前,科勒產品供應普通住宅的比例已經超過酒店。

因此,阮家明認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和房地產改革為科勒提供了“一個很難得的機會”。

但在房地產調控政策出臺後,許多衛浴企業便開始感受到壓力。當被問及科勒是否也受到政策影響時,阮家明卻表態:“這對科勒沒有造成影響,

它恰好是歷史提供的機會。”

阮家明認為,科勒前20年主要為新房供貨,之後就做裝修房。他表示,這是成熟市場的標誌,在美國、中國香港等市場,80%至90%的業務都不是來自新房。在中國內地市場,科勒的新房裝修業務增幅放緩,簡單換龍頭、馬桶的“微裝”增長速度加快。

阮家明介紹,中國作為科勒在美國之外的最大市場,目前還保持每年兩位數的增長。

他在此前接受採訪時還表示,科勒計畫在2020年之前,在中國二三線城市的市場份額能達到10%。

明確定位中產

科勒是享受到中國改革開放紅利的外資企業之一。

阮家明介紹,在改革開放前後,時任科勒公司總裁荷拔·科勒(Herbert Kohler, Jr.)就萌生了在中國建廠的想法。早在1977年,荷拔·科勒就跟隨一個美國訪問團到訪過中國,並且對中國印象深刻,覺得很有前途,於是一直希望能在中國找到專案。

不過,一直到1995年,科勒才在廣東佛山以合資的方式開設了中國內地的第一家工廠,並把1996年生產出第一件陶瓷產品,作為標誌著科勒正式進入中國的里程碑事件。

阮家明承認,科勒“運氣很好”,正好遇上了1996年之後中國飛速發展的20年。但他表示,科勒當年決定在中國生產,並非因為勞工成本便宜,而是在所供應的市場生產反應會更快、價格更有競爭力、供貨也更及時。

此後,科勒於1999年在上海設立中國總部,2002年又在上海成立科勒(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作為亞太區總部。

科勒也很清楚自己的定位。“我們一直認為中產階層是我們最重要的一塊。”阮家明表示,所以科勒現在不分一線、二線城市,零售都以服務中產階層為主,根據消費者的需求不同來順應每個市場的結構進行調整。目前,面對個人客戶的訂單數已經佔據科勒中國總訂單數的60%以上,超過零售以外與酒店、開發商以及設計師的合作。

“堅持不上市”

美國《福布斯》資料顯示,1873年成立的科勒公司在全球雇傭員工3萬人,並在截至2015年底的財年中營收60億美元,目前在“美國非上市公司中”排名第61位。作為一家老牌製造業企業,科勒雖然一直聘請職業經理人參與公司的經營管理,但它始終保持家族企業的傳統,堅持不上市。

對此,阮家明直言:“上市沒有好處。在公司運營資本足夠的情況下,科勒目前每年將利潤的90%投入到研發、運營中,而一旦上市,會花太多精力去應付分析員、股票市場,這是我們不願意看到的。不上市可以做更長遠的決定,以經營公司為主,而不是給投資者看到短時的成績。”

阮家明介紹,每年投入到企業運營的90%利潤包括了工廠運作、人才培訓等所需經費。與一些上市企業不同的是,科勒更注重內部人才的培養和選拔。阮家明稱,科勒有一個75%的目標,即75%人才從內部提拔。其員工在企業內部任職的時間比一般企業長,在美國基本上員工任職時間一般在25年,現在在中國超過10年的員工也很多,這在上市企業中越來越少見。

“品牌的建設不是一兩年,要長期做。”已經供職於科勒20年的阮家明表示,“科勒在中國20年的成績還行,但還是剛剛起步,不能自滿。百年企業不多,很多企業就被淘汰了,永遠都要有危機感,每天還是要創新,保持這種心態才能持久,才能一直創新下去,停下來就消費者就不想買你的東西。”

2002年又在上海成立科勒(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作為亞太區總部。

科勒也很清楚自己的定位。“我們一直認為中產階層是我們最重要的一塊。”阮家明表示,所以科勒現在不分一線、二線城市,零售都以服務中產階層為主,根據消費者的需求不同來順應每個市場的結構進行調整。目前,面對個人客戶的訂單數已經佔據科勒中國總訂單數的60%以上,超過零售以外與酒店、開發商以及設計師的合作。

“堅持不上市”

美國《福布斯》資料顯示,1873年成立的科勒公司在全球雇傭員工3萬人,並在截至2015年底的財年中營收60億美元,目前在“美國非上市公司中”排名第61位。作為一家老牌製造業企業,科勒雖然一直聘請職業經理人參與公司的經營管理,但它始終保持家族企業的傳統,堅持不上市。

對此,阮家明直言:“上市沒有好處。在公司運營資本足夠的情況下,科勒目前每年將利潤的90%投入到研發、運營中,而一旦上市,會花太多精力去應付分析員、股票市場,這是我們不願意看到的。不上市可以做更長遠的決定,以經營公司為主,而不是給投資者看到短時的成績。”

阮家明介紹,每年投入到企業運營的90%利潤包括了工廠運作、人才培訓等所需經費。與一些上市企業不同的是,科勒更注重內部人才的培養和選拔。阮家明稱,科勒有一個75%的目標,即75%人才從內部提拔。其員工在企業內部任職的時間比一般企業長,在美國基本上員工任職時間一般在25年,現在在中國超過10年的員工也很多,這在上市企業中越來越少見。

“品牌的建設不是一兩年,要長期做。”已經供職於科勒20年的阮家明表示,“科勒在中國20年的成績還行,但還是剛剛起步,不能自滿。百年企業不多,很多企業就被淘汰了,永遠都要有危機感,每天還是要創新,保持這種心態才能持久,才能一直創新下去,停下來就消費者就不想買你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