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易經》逃過秦始皇的“焚書坑儒”,算不算天意

秦始皇吞霸六國,一統天下以後,想著江山永遠由自己和子孫後代坐管,皇位代代相傳。為了專制需要,秦始皇築萬里長城,建阿房宮,統一度、量、衡。

秦始皇自認為“功高三皇,德邁五帝”,所以要用自己的治世觀念代替上古聖亡王的治世思想,欲厚今乃焚燒古。為此,秦始皇採納了丞相李斯的建議,大量的文化典籍被焚燒,據史中記載,當時全國各地處處有焚書坑儒的火煙,時間達一月之久。

在這場浩劫中,唯獨《易經》一書倖免於難。關於《易經》為什麼逃過了秦始皇這場“焚書坑儒”,有很多種說法:

一種說法,《易經》在當時是專門用來占卜、起卦的書,它屬於自然科學,與政治、思想類書籍不沾邊,所以沒有被焚燒。

也有史學家認為,秦始皇在統一中國前,曾受過《易經》占卜的啟發,使他鍾情于《易經》。秦始皇自己相信《易經》,敬畏《易經》,所以沒敢焚燒。

還有一種說法,由於丞相李斯是跟荀子學“帝王術”的,所以李斯對《易經》深有研究,他的為官之道也得益于《易經》中的道理,在“焚書坑儒”運動中,是李斯保全了《易經》。

但不管怎麼說,《易經》逃過焚書坑儒之劫,“大難不死”是事實,《易經》歷經風風雨雨,已經傳承至今生生不息也是事實。大道在易,正道滄桑,那麼,《易經》逃過“焚書坑儒”,算不算天意呢?(文中插圖選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