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再見喜馬拉雅——重走尼泊爾珠峰EBC徒步線路/閒遊加都/博卡拉/拉薩

尼泊爾,我每次懷著一顆激動熱切的心而來,最終帶著一個傷痕累累的胃離開。

這次也不例外,和朋友一起,重新走了一遍珠峰南坡大本營EBC徒步路線。然後以告別的心態,閒逛了加德滿都、博卡拉。

懷著對飯食的強烈厭倦,以及不適的腸胃,回到拉薩。

這已經是我第三次到尼泊爾了,還會有第四次嗎?我不知道。新鮮感已經消失,物價在上漲,或許下次,我該換一個目的地了。

還是先簡要列出一下行程:

4月10-12日:北京-拉薩;

4月13-15日:拉薩,等待簽證,閒逛;

4月16-17日:拉薩-樟木-加德滿都;

4月18-30日:珠峰南坡EBC徒步13天;

5月01-09日:加德滿都-博卡拉閒逛;

5月10-11日:加德滿都-樟木-拉薩;

5月11-18日:拉薩周邊閒逛;

5月19-21日:拉薩-北京。

本帖計畫分為五個部分:

第一部分:去程:北京-拉薩-加德滿都

第二部分:珠峰EBC徒步之上半程:Lukla-Chhukhung-EBC:漸入佳境

第三部分:珠峰EBC徒步之下半程:EBC-Gokyo-Lukla:風雪喜馬拉雅

第四部分:加德滿都-博卡拉:告別之旅

第五部分:拉薩的閒暇時光

所帶裝備:

鞋子:La sportiva sandstone徒步鞋1雙;Teva涼鞋1雙;

背包:Osprey 小鷹38升背包1個;強氧攝影胸包1個;強氧魔怪肩帶掛包1個;強氧水壺包1個;

內衣:Patagonia C3排汗上衣2件,C3長褲1件;TNF短袖T恤一件;

保暖層:TNF Windwall 防風抓絨1件;

外衣:Marmot Driclime Jacket風衣1件;

褲子:TNF快幹褲、Columbia 兩截式快幹褲各1條;

登山杖:Leki makalu 登山杖2支;

睡袋:2011版Expedition HW UL LCW400信封睡袋1個;

其它:抓絨毛線帽1頂;防曬圓邊帽1頂;頭巾1條;太陽鏡1副;徒步襪兩雙; Petzl Tikka Xp頭燈1個;水壺1個;雨披1個;瑞士軍dao1把;藥品若干;護膝1對。

相機:賓得K-X單反+騰龍18-200鏡頭。

在這裡先替本次徒步的幾件國產精品裝備做個宣傳。

首先是強氧的攝影胸包+魔怪掛包+水壺包,這三個包三位一體,成為我本次徒步中極有用的裝備。

攝影胸包很好地保護了我的單反相機,還可以放下我的護照、錢包、相機卡、備用電池。

掛包則放下了我的小記事本、頭燈、軍dao、手機、MP3、紙巾。

水壺包則方便地容納了我的水壺。

徒步過程中,掛包、水壺包很便捷地外掛在攝影胸包兩側,這三個包三位一體,通過攝影包的扣件組,與我的小鷹38背包相連,掛在胸前。這樣我就可以很方便地取放相機、手機、水壺。

在不需要背小鷹背包的徒步過程中,利用攝影包附帶的肩帶,這三位一體包就成為我輕便的單肩背包。

如果你沒有攝影胸包,魔怪掛包和水壺包還可以單獨掛在肩帶或者腰帶上,方便取放,成為主力背包的有力補充。

另一件裝備就是HW的2011版Expedition HW UL LCW400信封睡袋。

這個睡袋的好處是,重量輕,只有700克,但沖絨量達到了400克。壓縮後的收納體積為直徑15CM×高度27CM,比我以前使用的抓絨睡袋只稍大一點,放進我的小鷹38睡袋倉內綽綽有餘。溫標為0度,完全可以滿足我三季活動的使用需要。

本次徒步過程中,幾乎全程使用這條睡袋,除了有幾個夜晚因海拔高(5千米左右)加上大雪,需要加蓋毛毯之外,其它時間,完全滿足了我的保暖要求。

信封式的結構,保證了寬大的睡眠空間。使用十幾天下來,無明顯鑽絨。

個人感覺,這條睡袋很適合尼泊爾的成熟徒步路線,西藏阿裡、川藏線等自駕,以及三季非惡劣條件下的戶外紮營。輕巧的重量和收納體積,輕便易攜帶,將成為我今後活動的主力睡袋。

好了,前言講完,言歸正傳,首先還是從北京-拉薩的列車講起。

第一部分:去程:北京-拉薩-加德滿都

4月10日晚上8點,我和幾個朋友一起,乘坐北京-拉薩的T27次列車,離開北京,開始了44個小時的火車之旅。這條路線已經走過多次,前半段風景乏乏,進入青海後,高原風光開始顯現。

過了唐古喇山口,經那曲往南到當雄,遠處天邊,念青唐古喇山脈雪峰連綿,濕地上犛牛成群。

12日下午抵達拉薩後,我們在平措對面的吉雪住下。同伴的簽證未辦理完畢,還有一個朋友要到15號才能從北京飛過來會合。於是13號到15號這三天,我們就在拉薩市內閒逛。

逛拉薩,八廓街是不能不去的。圍著大昭寺一圈,滿街都是店鋪。

虔誠的信徒們燃起了柏枝,香煙彌漫。

大昭寺門前,永遠有來自各地磕長頭的信徒。

正對著大昭寺門口的酥油燈房裡,一排排酥油燈長明不滅。

我們走到大昭寺後面的小巷裡,走進一個院子。這裡住著來自各地朝聖的信徒,很像北京的大雜院。

夜色下的布達拉宮,依舊莊嚴非凡。

清晨,我們隨著朝聖的人流,圍繞布達拉宮順時針轉圈。

山腳下一圈是長長的轉經長廊,老藝人正在一絲不苟地修補轉經筒。

從任何一個角度望去,布達拉宮都有著雄偉莊嚴的身姿。

穿過正門,我們踏上臺階步梯,近距離接觸布達拉宮的高聳雄偉。

陽光照耀潔白的外牆,藍天上白雲悠悠飄過。

購買門票後,我們進入到第一層院內,這裡還可以拍照。從右下方的樓梯進去後,就不許再拍照了。

布達拉宮內有很多佛像、經書、壇城等可看,在此就不細說了。最吸引遊客參觀的,當然還是歷代達賴的靈塔,以及布達拉宮的鎮宮之寶——帕巴拉康觀音像,據傳這尊木質觀音像從西元7世紀流傳至今,是由檀香木自然形成的菩薩造型,整尊佛像未經加工,僅是著色而成。

參觀完布達拉宮,從後門出來,眺望陽光下的拉薩市容。

沿著步道,我們走下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的北面,層層步道,湊擁著高高的宮殿。

眺望北邊的拉薩市區,依稀可見遠處山腳下的沙拉寺。

16號清晨8點半,我和兩個朋友一起,乘坐拉薩——樟木的班車,出發趕往樟木。

這趟班車是每週二、四、六從拉薩出發,在火車站旁邊的柳梧客運站發車,票價296元,要當天晚上12點左右才能趕到樟木,還是比較辛苦的。現在拉薩至加德滿都開了一趟國際大巴,但是每週只有一班,票價500多,感覺不划算。

出發後,車沿著拉薩河一路往西,過了曲水縣後,本來應該沿著318國道,順著雅魯藏布江直奔日喀則。但是現在318國道修路,班車從曲水過江,經羊卓雍錯、江孜,至日喀則。這樣走路程比較繞一點,好處就是可以順帶觀賞一下羊湖的美景。

過江之後開始爬山,回望雅魯藏布江河谷。

翻越5030米的崗巴拉山口,美得無與倫比的羊卓雍錯出現在我們面前。

羊卓雍錯,簡稱羊湖,與納木錯、瑪旁雍錯並稱西藏三大聖湖,面積678平方公里,湖面海拔4441米。

遠處天邊,是海拔7206米的甯金抗沙峰,是西藏中部四大雪山之一。

我和朋友開玩笑說,羊湖可以取一個外號,叫“哇湖”,可能你已經來過好幾次了,但是每次當你翻過崗巴拉山口,第一眼看到羊湖那魔幻般的藍色,你仍然會情不自禁地“哇”出聲來。

湖邊的小小村莊,每天面對這樣的美景,多麼令人羡慕的生活。

湖面猶如藍色綢緞,微風下泛起層層波紋。

白雲朵朵,映照在湖面。

湖岸彎彎,遠處雪峰連綿。

湖邊的牧羊人。

經過浪卡子縣後,進入山區,海拔逐漸升高,路邊的山坡,厚厚的積雪。

氣勢磅礴的卡若拉冰川,高高懸掛在懸崖之上,猶如天空垂下來的冰河。

一路繼續前進,路邊的荒山,也有著斑斕的色彩。

來到了滿拉水庫,滿拉水庫蜿蜒在海拔4330米的斯米拉山口下的峽谷之中,江孜縣龍馬鄉年楚河之上,猶如一塊巨大的碧玉。

水庫中間的小島上,還有城堡的遺址。

班車抵達日喀則,已是下午三點多。在日喀則吃過午飯後,我們繼續經定日趕往樟木。

黃昏時分,經過了老定日,原希望能遠眺珠峰的身影,可惜雲層太厚,珠峰和卓奧友都隱沒在雲中,只有海拔8012米的西夏邦馬峰,在昏暗的黃昏展露出身姿,讓我們可以遠遠眺望一下。

當晚12點多,在冒著低溫翻越了喜馬拉雅山後,我們趕到了山南麓的樟木,準備第二天過海關進入尼泊爾。

17日清晨,南亞的陽光,照耀著喜馬拉雅南坡的樟木小鎮。

我們在樟木換好了尼幣(這裡的黑市價比加德滿都的官價要高5%左右,我們當天是1人民幣換11.02盧比,加德滿都官價是1人民幣換10.5盧比,所以儘量在這裡多換一點),辦理了出關手續,踏上了尼泊爾的土地。

過海關之後,有吉普車攬客,從樟木(尼泊爾那邊叫kodari)到加德滿都,90公里路程,要價700盧比一個人。

這就是我們乘坐的吉普車,三排座位,連司機坐了九個人。別看到加德滿都只有90公里,尼泊爾路況普遍較差,這90公里跑4個小時是很正常的。

路邊停靠加油站,過來一輛當地的班車,車頂上坐了人,這也是一大特色。據說如果車坐滿了,車內坐老人婦女小孩,男的就自覺爬上車頂。

抵達加德滿都,已是下午,我們住在成都賓館,匆匆找了家旅行社,辦理第二天去珠峰南坡的往返機票。進山許可證和TIMS卡,在徒步路上去管理處辦理。機票比起09年來也漲價了,最低的往返價格要210美金。

辦完機票後,還有點時間,我和朋友去杜巴廣場閒逛。加德滿都處處都是神廟,沒走多遠,路邊就有一個。

佛塔邊,大群鴿子飛來飛去。黃昏的加都,自有一番從容安詳。

來到杜巴廣場,擠了很多人,原來有個外國的樂隊,在此免費表演,洋鼓洋號,搞得很是熱鬧。

尼泊爾人也很喜歡湊熱鬧,臺上台下不時來個互動,氣氛很熱烈。樂隊水準如何不說,起碼意思到了,玩得高興就好。

珠峰南側大片區域劃為SAGARMATHA NATIONAL PARK(薩加瑪塔國家公園),1979年列入聯合國自然遺產名錄。公園裡徒步路線主要沿著3條溝前進:

左邊的一條是去GOKYO湖的線路,主要景點包括卓奧友雪山、第一到第六湖,以及巨大的Ngozumpa冰川;

中間一條是去EBC的線路,主要景點是珠峰、EBC、冰塔林,kala pather是EBC附近觀看珠峰視線較好的一座小山;

這是景區內最主要的兩條溝,過namche bazar後不久就分開了,兩條溝中間可通過cho la埡口徒步路線相連。

在去EBC的途中,在dingboche向右分出第三條溝到chhukhung,這條溝比較短,是看洛子峰、努子峰、洛子夏爾峰、島峰,以及遠眺馬卡魯峰的最佳路線。

另外,從gokyo再往西,翻越海拔5360米的renjo pass,還有第四條溝(圖中未標出),可以往南插到namche bazar。這條溝走的人相對最少,09年我第一次走的時候,這條溝只走了南邊一小段,這次則嘗試走完了這條新線路。

這次尼泊爾珠峰南坡EBC徒步,從4月18日至4月30日,總計13天,真正徒步只有12天,最後一天4月30日在lukla因天氣原因,飛機不能起降,耽誤了一天。

本次徒步路線示意圖如下,用不同顏色標示每天的行程:(圖中右上角為珠峰、洛子峰、努子峰等著名高峰,右邊中間是阿瑪達布蘭峰,卓奧友在圖的左上角,未標出)

13天行程如下:(徒步時間不包括較長的休息時段)

18日:加德滿都-lukla-phakding-monjo,徒步5小時,較容易;

19日:monjo-namche bazar-tengboche,徒步8個半小時,難度大;

20日:tengboche-pangboche-dingboche-chhukhung,徒步6個半小時,難度一般;

21日:chhukhung-imga thso-chhukhung-dingboche,徒步6個半小時,難度一般;

22日:dingboche-dughla-lobuche-gorak shep,徒步6個小時,難度較大;

23日:gorak shep-kala pather-EBC-gorak shep-lobuche,徒步9個半小時,難度大;

24日:lobuche-dzonglha-cho la pass-dragnag,徒步9個小時,難度大;

25日:dragnag-gokyo,徒步2小時,輕鬆;

26日:gokyo-thonak thso(第4湖)-ngozumba thso(第5湖)-gyazumba thso(第6湖)-gokyo,徒步8小時,難度較大;

27日:gokyo-renjo pass-lumde-thame-thamo,徒步11小時,難度大;

28日:thamo-namche bazar-khumjung-namche bazar,徒步6小時,較輕鬆;

29日:namche bazar-monjo-phakding-lukla,徒步6個半小時,難度一般;

30日:lukla因雨,飛機不能起降,等待一天。

因天氣原因,及部分地點住宿緊張問題,最終本次徒步的實際行程安排不是很合理,有幾天走得比較辛苦,而中間有一天又很輕鬆,因此參考意義不大。

實際上,我09年第一次走EBC的行程安排,更加合理一些,行程圖如下,供有興趣的同學參考。09年的遊記,可以參考:http://bbs.8264.com/thread-296960-48-1.html

4月18日:加德滿都-lukla-phakding-monjo,徒步5小時,較容易

一大早5點半,我和同伴老陳、紅旗就離開旅館,趕往機場。我們是7點半飛往盧克拉lukla的航班,旅行社說我們最好在6點多趕到,要辦理登機手續。

盧克拉是珠峰地區徒步的起點,不通汽車,只能乘小飛機往返,單程大約半個小時。

去盧克拉的往返機票全價大約230多美元,我在加都找了幾家旅行社,報價不一,最後找到一家給我票價是210美元(比09年貴,當時我是180美元拿的)。徒步許可證和TIMS卡可以去盧克拉之後進山途中辦理。

辦理完手續,托運行李後,進入國內航班候機廳,大部分都是去尼泊爾各地旅行的外國遊客。

我們訂的機票是7點多,但是在櫃檯給排號時,排到了9點左右的航班。這還不算,9點左右航班居然又發生延誤,直到10點半才起飛。本來我們計畫到盧克拉吃早餐,現在看來只能去趕中午飯了。而且,今天的徒步計畫勢必要壓縮,原想趕到namche bazar,現在肯定是沒戲了。

候機廳裡也是各色人等,來了個穿桔黃袍子的,舉止雍容,看上去像個重要的宗教人物。

10點半,好不容易飛機起飛了,不對號入座,我占到了最前面的座位,可以直接看看駕駛艙裡飛行員是如何開這樣的小飛機的。

飛行途中,一路雲霧,原想眺望一下喜馬拉雅山脈,結果什麼也看不到。11點鐘,飛機降落在盧克拉的小飛機場。天色陰沉,看來第一天徒步就沒有好天氣。

說起盧克拉的機場,也是大大有名,機場跑道非常之短,如照片右側所示,只有475公尺,是一個斜坡,號稱世界上最危險的機場,跑道盡頭是700多米的深淵。

飛機降落時,咚的一下砸在跑道上,然後開始沖上坡,沖到頂頭轉彎向右到小停機坪,才能停下來。起飛時沖下坡,沖到了盡頭,拉起來不往深淵裡掉,就算是起飛了。

Lukla海拔2840米,位於半山腰的一個小城,是珠峰徒步的起點站。這裡不通汽車,只通小飛機,物資基本都是靠馱隊運上來的,離最近的通汽車的城市jiri還有幾天路程。也有從jiri開始徒步的,不過比較少。

這也是典型的戶外旅遊之城,滿街都是旅館、商店、裝備店、酒吧咖啡屋。我們在這裡吃了午飯,擔心下雨,12點左右,匆匆踏上我們的珠峰EBC徒步之旅。

出盧克拉後,就是一路緩下坡,路邊的喜馬拉雅南麓山區田園風光。

我們的運氣果然欠佳,沒多久就遭遇了雷雨,還夾雜著冰粒,嚴重影響我們的速度和心情。

好在雷雨來得快,去得也快,沒多久就停了。尼泊爾4月底才正式進入雨季,現在離雨季還有10多天,當然山區的氣候,誰也說不準。

最好的季節,還是10-11月份,上次我來時,是在10月中下旬,全是好天氣,那叫一個爽。這次的運氣,相比就差很多了。

下午3點左右,我們來到了美麗的phakding,我思念的phakding,一年半不見,還是那麼美麗。嘩嘩的小河,在村邊流過。

沿著河谷一路往上,就是我們的徒步進山路線。

河邊的小屋,麥苗吐青。

路邊正在修建一所新的旅館,看來規模還不小。這幾年去珠峰EBC徒步的遊客越來越多,大大帶動了當地旅遊行業的發展。

工人們建了個簡單的排球網,閒暇之餘,打一打排球。雖然水準還不如我這個當年的班隊候補隊員,可是樂在其中,實在令人羡慕。

經過小小的nyambua thyang村,只有幾棟房子,卻依然有美麗的風景。

從nyambua thyang村往東眺望,已經可以看到雪山的山巔了。

正是春天,一路上處處杜鵑花盛開。

繼續前行,海拔6608米的thamserku雪山出現在我們眼前,藍天映襯下,格外美麗。

從海拔2千多米的河谷,到6千多米的雪山,一幅動人的圖畫。

愉快的同伴,在田園間穿過。

沿著徒步小道一路往北,不時能看到白色的佛塔。尼泊爾雖然大部分國民信仰印度教,但在珠峰地區,當地人多信仰藏傳佛教。

快要趕到今天的目的地monjo了,路邊梨花盛開。

梨花樹下,兩個小孩,興高采烈地打羽毛球。

下午5點左右,我們趕到了monjo。這裡也是薩加瑪塔國家公園管理處所在地,在這裡我們要辦理進山徒步許可證、以及TIMS卡(即trekker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徒步者資訊管理系統,登記你的個人資訊、徒步路線和預計進出日期)。這兩個證件,缺一不可,路上有檢查的。

進山徒步許可證依舊是1千盧比(合人民幣90多元),但是TIMS卡漲價了,以前免費,現在要20美金。EBC走的人越來越多,物價也開始上漲了。

公園管理處有張表格,統計了這十幾年來,每個月來此徒步的遊客人數(不包括嚮導和背夫,以及登山探險者)。最少的02年有一萬三千多人,而去年2010年已經突破了三萬人,其中最旺的十月份就有9400多人。想想看,每天300多人進山,光小飛機航班就得二十架次。

沒辦法,十月份是最好的季節,大家都想這個時候來,天氣好,能看到很多的日照金山。付出的代價就是,沿途很多網站旅館爆滿,只能睡餐廳的長椅,這個滋味我就曾經嘗過,不太好受。

當晚我們就在monjo找了家最大的旅館住下,房價與09年相比,沒有漲價,仍然是200盧比一個房間,兩張床。但是飯菜可是漲了不少,09年我走EBC,路上最貴的炒飯也不超過400盧比,現在monjo這個交通還算比較方便的地方,就已經快達到了這個價,看來沿途的飯菜價格都漲了不少。

後來的經歷證實了我的猜想,與09年相比,飯菜、飲料、飲用水普遍上漲了大約50%,而這恰恰是徒步路上最大的一塊費用開支。所以有願望去走EBC的同學,趁早去吧,以後人越來越擠,物價也會越來越高。

沿途飯菜依舊一樣的難吃,好在我們有所準備,帶了一些榨菜、下飯菜、辣椒醬,能稍稍緩解我們對中餐的相思之苦。

4月19日:monjo-namche bazar-tengboche,徒步8個半小時,難度大

這一天的行程比較辛苦,原計劃我是想半天時間趕到namche bazar住下,然後下午輕輕鬆松在周邊轉轉。但是爬坡過程中和同伴走散了,最後趕到了tengboche會合,一天之內爬了兩個600米的大坡,還是夠累人的。

清晨從monjo出發,穿過公園管理處的大門,就是一個下坡。

出門沒多遠,過河後就是美麗的jorsale村,依河而建。

延著河邊的徒步小道,我們繼續往北。

又看到了河上的吊橋。這裡兩條小河彙集,過了吊橋,就是一路上坡,爬一個600米的大坡,就到了namche bazar,本次徒步路線上最大的網站之一。

山坡上的馱隊,是徒步路線上運送各種物資的主力軍。

到了吊橋邊,返程的徒步者心情愉快地準備返回盧克拉。

站在吊橋上,俯視兩條交匯的河流。

過橋之後的大坡,從海拔2800米爬到3400米,還是很費力的。就在爬坡過程中,我和同伴走散了。經過兩個小時的攀登,namche bazar(南池市場)終於在望。

這就是namche bazar(南池市場),幾條徒步路線的必經之處,當地的交通和貿易中心,也是除盧克拉之外最大的小鎮。

南池市場位於半山腰的一個山凹裡,東、西、北三面環山,南邊面臨峽谷河流,峽谷對面有高山阻隔,因此既能享受充足的陽光,又不會受到強風的吹襲,村中有溪流穿過。按照我們的傳統說法,就是風水極好。

我在南池吃午飯,尋找我的同伴,沒有找到。收到短信,才知道他們路過南池,沒有停留,直接往裡走了。

吃完飯後,我離開南池,繼續往北,去尋找我的同伴。

一路往裡,天色愈加昏暗,山谷裡雲霧彌漫,開始下雨,夾雜著冰粒。

我加快步伐,趕到了Kyangjuma,找到了我的同伴紅旗,在一家小旅館的餐廳喝茶避雨。

餐廳裡還有幾個老外也在避雨,他們開始還以為我們是日本人,聽說我們是來自中國,覺得好奇,這條路線上走的中國人還是太少。

雨停之後,雲開霧散,太陽出來了,雨後的空氣格外清新。東邊的海拔6608米的thamserku峰,露出了雄偉身姿。

thamserku峰的頂峰特寫,險峰高聳,冰川縱橫。

往東北方向望去,海拔6856米的阿瑪達布蘭峰(Ama Dablam)在雲霧中若隱若現。

這座山峰雖然海拔在該地區相對不是很高,但是柱狀造型非常獨特,因而成為標誌性的山峰。

離開避雨的小旅館,我們繼續徒步行程,去尋找在前面的同伴老陳。

美麗的chhatyang kharka小村,小村邊就是去Gokyo和EBC兩個主要山谷徒步小道的分叉點。

徒步者走在山間小道上,遠處天邊,阿瑪達布蘭峰高聳入雲。

運送物資的馱隊,走在陡峭的徒步小道上。

雲霧繚繞的阿瑪達布蘭峰。

照片下方,依稀可見小山頂上的房屋,就是我們今天的目的地tengboche。

陽光下的tesing村,動人的喜馬拉雅山村風光。

行走在徒步小道上。

經過的小小山村,陽光下,盡情享受著午後的寧靜。

唉,現在回想起來,我們實在太趕路了,錯過了多少美好時光。

沿著徒步小道,一路下坡,來到小河邊。對岸的巨石,千萬年來,被河流切出了巨大斷崖。

小河上,新建了一座吊橋。09年我來時,這座吊橋還不存在。

馱隊從吊橋上走過。過了吊橋,就是Phunki tenga村,過了小村,馬上就是又要爬一個600米的大坡到tengboche。

慢悠悠的犛牛馱隊,在小村邊走過。

過了小村,開始爬坡,回望我們今天走過的路。照片下方的小房子,就是我們中午避雨的Kyangjuma。

已是黃昏,天色漸漸昏暗,上坡路上,一路杜鵑花盛開。

晚上7點左右,我們終於趕到了tengboche,找了個旅館住下。旅館條件比09年有進步了,不僅有燃氣熱水器可供洗澡,還有網吧可以上網,當然價格不菲。

晚上氣溫很低,早上起床,窗戶玻璃上結了冰花。

4月20日:tengboche-pangboche-dingboche-chhukhung,徒步6個半小時,難度一般

這一天的行程,大部分路段是緩上坡,有一些小上坡,相對比較輕鬆。

清晨起床,是個好天氣,陽光照耀著雪山翠穀。

旅館邊還有自帶帳篷紮營的徒步者。

Tengboche有個藏傳佛教寺廟,在這一帶區域非常有名。遠處潔白的雪山映襯著紅色寺廟。

早起的馱隊,在寺廟門口走過。

勤快的徒步者,已經開始上路了。

院子裡,馱隊正在整裝待發。遠處北方,珠峰和洛子峰頂天立地,冒出陣陣雲霧。

從tengboche往北,一路是寬闊的河谷,可以清晰地遠眺珠峰和洛子峰。

圖中靠左邊的金字塔形山巔就是珠峰,右側則是海拔8516米的洛子峰,世界第四高峰。

往南回望昨天下午走過的路,依稀可見山谷裡的Khumjung村。天邊的雪山,就是南池市場南邊的Lho雪山,海拔6186米。

近距離觀賞tengboche的佛教寺廟和白塔。

從tengboche出發,就是一個下坡,穿過灌木林,一路下到小河邊。

過了小河,開始慢上坡,沿著河邊去pangboche的路。上坡途中,遠遠回望山巔的tengboche。

一路都有佛塔和瑪尼石堆,我們也遵從順時針轉塔的規矩,從左側走過。

爬一段小坡後,Pangboche村之前,還有一個山門。過了山門,就離Pangboche村不遠了。

這就是Pangboche村,海拔3930米,是近距離觀賞阿瑪達布蘭峰的好去處。

另一件裝備就是HW的2011版Expedition HW UL LCW400信封睡袋。

這個睡袋的好處是,重量輕,只有700克,但沖絨量達到了400克。壓縮後的收納體積為直徑15CM×高度27CM,比我以前使用的抓絨睡袋只稍大一點,放進我的小鷹38睡袋倉內綽綽有餘。溫標為0度,完全可以滿足我三季活動的使用需要。

本次徒步過程中,幾乎全程使用這條睡袋,除了有幾個夜晚因海拔高(5千米左右)加上大雪,需要加蓋毛毯之外,其它時間,完全滿足了我的保暖要求。

信封式的結構,保證了寬大的睡眠空間。使用十幾天下來,無明顯鑽絨。

個人感覺,這條睡袋很適合尼泊爾的成熟徒步路線,西藏阿裡、川藏線等自駕,以及三季非惡劣條件下的戶外紮營。輕巧的重量和收納體積,輕便易攜帶,將成為我今後活動的主力睡袋。

好了,前言講完,言歸正傳,首先還是從北京-拉薩的列車講起。

第一部分:去程:北京-拉薩-加德滿都

4月10日晚上8點,我和幾個朋友一起,乘坐北京-拉薩的T27次列車,離開北京,開始了44個小時的火車之旅。這條路線已經走過多次,前半段風景乏乏,進入青海後,高原風光開始顯現。

過了唐古喇山口,經那曲往南到當雄,遠處天邊,念青唐古喇山脈雪峰連綿,濕地上犛牛成群。

12日下午抵達拉薩後,我們在平措對面的吉雪住下。同伴的簽證未辦理完畢,還有一個朋友要到15號才能從北京飛過來會合。於是13號到15號這三天,我們就在拉薩市內閒逛。

逛拉薩,八廓街是不能不去的。圍著大昭寺一圈,滿街都是店鋪。

虔誠的信徒們燃起了柏枝,香煙彌漫。

大昭寺門前,永遠有來自各地磕長頭的信徒。

正對著大昭寺門口的酥油燈房裡,一排排酥油燈長明不滅。

我們走到大昭寺後面的小巷裡,走進一個院子。這裡住著來自各地朝聖的信徒,很像北京的大雜院。

夜色下的布達拉宮,依舊莊嚴非凡。

清晨,我們隨著朝聖的人流,圍繞布達拉宮順時針轉圈。

山腳下一圈是長長的轉經長廊,老藝人正在一絲不苟地修補轉經筒。

從任何一個角度望去,布達拉宮都有著雄偉莊嚴的身姿。

穿過正門,我們踏上臺階步梯,近距離接觸布達拉宮的高聳雄偉。

陽光照耀潔白的外牆,藍天上白雲悠悠飄過。

購買門票後,我們進入到第一層院內,這裡還可以拍照。從右下方的樓梯進去後,就不許再拍照了。

布達拉宮內有很多佛像、經書、壇城等可看,在此就不細說了。最吸引遊客參觀的,當然還是歷代達賴的靈塔,以及布達拉宮的鎮宮之寶——帕巴拉康觀音像,據傳這尊木質觀音像從西元7世紀流傳至今,是由檀香木自然形成的菩薩造型,整尊佛像未經加工,僅是著色而成。

參觀完布達拉宮,從後門出來,眺望陽光下的拉薩市容。

沿著步道,我們走下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的北面,層層步道,湊擁著高高的宮殿。

眺望北邊的拉薩市區,依稀可見遠處山腳下的沙拉寺。

16號清晨8點半,我和兩個朋友一起,乘坐拉薩——樟木的班車,出發趕往樟木。

這趟班車是每週二、四、六從拉薩出發,在火車站旁邊的柳梧客運站發車,票價296元,要當天晚上12點左右才能趕到樟木,還是比較辛苦的。現在拉薩至加德滿都開了一趟國際大巴,但是每週只有一班,票價500多,感覺不划算。

出發後,車沿著拉薩河一路往西,過了曲水縣後,本來應該沿著318國道,順著雅魯藏布江直奔日喀則。但是現在318國道修路,班車從曲水過江,經羊卓雍錯、江孜,至日喀則。這樣走路程比較繞一點,好處就是可以順帶觀賞一下羊湖的美景。

過江之後開始爬山,回望雅魯藏布江河谷。

翻越5030米的崗巴拉山口,美得無與倫比的羊卓雍錯出現在我們面前。

羊卓雍錯,簡稱羊湖,與納木錯、瑪旁雍錯並稱西藏三大聖湖,面積678平方公里,湖面海拔4441米。

遠處天邊,是海拔7206米的甯金抗沙峰,是西藏中部四大雪山之一。

我和朋友開玩笑說,羊湖可以取一個外號,叫“哇湖”,可能你已經來過好幾次了,但是每次當你翻過崗巴拉山口,第一眼看到羊湖那魔幻般的藍色,你仍然會情不自禁地“哇”出聲來。

湖邊的小小村莊,每天面對這樣的美景,多麼令人羡慕的生活。

湖面猶如藍色綢緞,微風下泛起層層波紋。

白雲朵朵,映照在湖面。

湖岸彎彎,遠處雪峰連綿。

湖邊的牧羊人。

經過浪卡子縣後,進入山區,海拔逐漸升高,路邊的山坡,厚厚的積雪。

氣勢磅礴的卡若拉冰川,高高懸掛在懸崖之上,猶如天空垂下來的冰河。

一路繼續前進,路邊的荒山,也有著斑斕的色彩。

來到了滿拉水庫,滿拉水庫蜿蜒在海拔4330米的斯米拉山口下的峽谷之中,江孜縣龍馬鄉年楚河之上,猶如一塊巨大的碧玉。

水庫中間的小島上,還有城堡的遺址。

班車抵達日喀則,已是下午三點多。在日喀則吃過午飯後,我們繼續經定日趕往樟木。

黃昏時分,經過了老定日,原希望能遠眺珠峰的身影,可惜雲層太厚,珠峰和卓奧友都隱沒在雲中,只有海拔8012米的西夏邦馬峰,在昏暗的黃昏展露出身姿,讓我們可以遠遠眺望一下。

當晚12點多,在冒著低溫翻越了喜馬拉雅山後,我們趕到了山南麓的樟木,準備第二天過海關進入尼泊爾。

17日清晨,南亞的陽光,照耀著喜馬拉雅南坡的樟木小鎮。

我們在樟木換好了尼幣(這裡的黑市價比加德滿都的官價要高5%左右,我們當天是1人民幣換11.02盧比,加德滿都官價是1人民幣換10.5盧比,所以儘量在這裡多換一點),辦理了出關手續,踏上了尼泊爾的土地。

過海關之後,有吉普車攬客,從樟木(尼泊爾那邊叫kodari)到加德滿都,90公里路程,要價700盧比一個人。

這就是我們乘坐的吉普車,三排座位,連司機坐了九個人。別看到加德滿都只有90公里,尼泊爾路況普遍較差,這90公里跑4個小時是很正常的。

路邊停靠加油站,過來一輛當地的班車,車頂上坐了人,這也是一大特色。據說如果車坐滿了,車內坐老人婦女小孩,男的就自覺爬上車頂。

抵達加德滿都,已是下午,我們住在成都賓館,匆匆找了家旅行社,辦理第二天去珠峰南坡的往返機票。進山許可證和TIMS卡,在徒步路上去管理處辦理。機票比起09年來也漲價了,最低的往返價格要210美金。

辦完機票後,還有點時間,我和朋友去杜巴廣場閒逛。加德滿都處處都是神廟,沒走多遠,路邊就有一個。

佛塔邊,大群鴿子飛來飛去。黃昏的加都,自有一番從容安詳。

來到杜巴廣場,擠了很多人,原來有個外國的樂隊,在此免費表演,洋鼓洋號,搞得很是熱鬧。

尼泊爾人也很喜歡湊熱鬧,臺上台下不時來個互動,氣氛很熱烈。樂隊水準如何不說,起碼意思到了,玩得高興就好。

珠峰南側大片區域劃為SAGARMATHA NATIONAL PARK(薩加瑪塔國家公園),1979年列入聯合國自然遺產名錄。公園裡徒步路線主要沿著3條溝前進:

左邊的一條是去GOKYO湖的線路,主要景點包括卓奧友雪山、第一到第六湖,以及巨大的Ngozumpa冰川;

中間一條是去EBC的線路,主要景點是珠峰、EBC、冰塔林,kala pather是EBC附近觀看珠峰視線較好的一座小山;

這是景區內最主要的兩條溝,過namche bazar後不久就分開了,兩條溝中間可通過cho la埡口徒步路線相連。

在去EBC的途中,在dingboche向右分出第三條溝到chhukhung,這條溝比較短,是看洛子峰、努子峰、洛子夏爾峰、島峰,以及遠眺馬卡魯峰的最佳路線。

另外,從gokyo再往西,翻越海拔5360米的renjo pass,還有第四條溝(圖中未標出),可以往南插到namche bazar。這條溝走的人相對最少,09年我第一次走的時候,這條溝只走了南邊一小段,這次則嘗試走完了這條新線路。

這次尼泊爾珠峰南坡EBC徒步,從4月18日至4月30日,總計13天,真正徒步只有12天,最後一天4月30日在lukla因天氣原因,飛機不能起降,耽誤了一天。

本次徒步路線示意圖如下,用不同顏色標示每天的行程:(圖中右上角為珠峰、洛子峰、努子峰等著名高峰,右邊中間是阿瑪達布蘭峰,卓奧友在圖的左上角,未標出)

13天行程如下:(徒步時間不包括較長的休息時段)

18日:加德滿都-lukla-phakding-monjo,徒步5小時,較容易;

19日:monjo-namche bazar-tengboche,徒步8個半小時,難度大;

20日:tengboche-pangboche-dingboche-chhukhung,徒步6個半小時,難度一般;

21日:chhukhung-imga thso-chhukhung-dingboche,徒步6個半小時,難度一般;

22日:dingboche-dughla-lobuche-gorak shep,徒步6個小時,難度較大;

23日:gorak shep-kala pather-EBC-gorak shep-lobuche,徒步9個半小時,難度大;

24日:lobuche-dzonglha-cho la pass-dragnag,徒步9個小時,難度大;

25日:dragnag-gokyo,徒步2小時,輕鬆;

26日:gokyo-thonak thso(第4湖)-ngozumba thso(第5湖)-gyazumba thso(第6湖)-gokyo,徒步8小時,難度較大;

27日:gokyo-renjo pass-lumde-thame-thamo,徒步11小時,難度大;

28日:thamo-namche bazar-khumjung-namche bazar,徒步6小時,較輕鬆;

29日:namche bazar-monjo-phakding-lukla,徒步6個半小時,難度一般;

30日:lukla因雨,飛機不能起降,等待一天。

因天氣原因,及部分地點住宿緊張問題,最終本次徒步的實際行程安排不是很合理,有幾天走得比較辛苦,而中間有一天又很輕鬆,因此參考意義不大。

實際上,我09年第一次走EBC的行程安排,更加合理一些,行程圖如下,供有興趣的同學參考。09年的遊記,可以參考:http://bbs.8264.com/thread-296960-48-1.html

4月18日:加德滿都-lukla-phakding-monjo,徒步5小時,較容易

一大早5點半,我和同伴老陳、紅旗就離開旅館,趕往機場。我們是7點半飛往盧克拉lukla的航班,旅行社說我們最好在6點多趕到,要辦理登機手續。

盧克拉是珠峰地區徒步的起點,不通汽車,只能乘小飛機往返,單程大約半個小時。

去盧克拉的往返機票全價大約230多美元,我在加都找了幾家旅行社,報價不一,最後找到一家給我票價是210美元(比09年貴,當時我是180美元拿的)。徒步許可證和TIMS卡可以去盧克拉之後進山途中辦理。

辦理完手續,托運行李後,進入國內航班候機廳,大部分都是去尼泊爾各地旅行的外國遊客。

我們訂的機票是7點多,但是在櫃檯給排號時,排到了9點左右的航班。這還不算,9點左右航班居然又發生延誤,直到10點半才起飛。本來我們計畫到盧克拉吃早餐,現在看來只能去趕中午飯了。而且,今天的徒步計畫勢必要壓縮,原想趕到namche bazar,現在肯定是沒戲了。

候機廳裡也是各色人等,來了個穿桔黃袍子的,舉止雍容,看上去像個重要的宗教人物。

10點半,好不容易飛機起飛了,不對號入座,我占到了最前面的座位,可以直接看看駕駛艙裡飛行員是如何開這樣的小飛機的。

飛行途中,一路雲霧,原想眺望一下喜馬拉雅山脈,結果什麼也看不到。11點鐘,飛機降落在盧克拉的小飛機場。天色陰沉,看來第一天徒步就沒有好天氣。

說起盧克拉的機場,也是大大有名,機場跑道非常之短,如照片右側所示,只有475公尺,是一個斜坡,號稱世界上最危險的機場,跑道盡頭是700多米的深淵。

飛機降落時,咚的一下砸在跑道上,然後開始沖上坡,沖到頂頭轉彎向右到小停機坪,才能停下來。起飛時沖下坡,沖到了盡頭,拉起來不往深淵裡掉,就算是起飛了。

Lukla海拔2840米,位於半山腰的一個小城,是珠峰徒步的起點站。這裡不通汽車,只通小飛機,物資基本都是靠馱隊運上來的,離最近的通汽車的城市jiri還有幾天路程。也有從jiri開始徒步的,不過比較少。

這也是典型的戶外旅遊之城,滿街都是旅館、商店、裝備店、酒吧咖啡屋。我們在這裡吃了午飯,擔心下雨,12點左右,匆匆踏上我們的珠峰EBC徒步之旅。

出盧克拉後,就是一路緩下坡,路邊的喜馬拉雅南麓山區田園風光。

我們的運氣果然欠佳,沒多久就遭遇了雷雨,還夾雜著冰粒,嚴重影響我們的速度和心情。

好在雷雨來得快,去得也快,沒多久就停了。尼泊爾4月底才正式進入雨季,現在離雨季還有10多天,當然山區的氣候,誰也說不準。

最好的季節,還是10-11月份,上次我來時,是在10月中下旬,全是好天氣,那叫一個爽。這次的運氣,相比就差很多了。

下午3點左右,我們來到了美麗的phakding,我思念的phakding,一年半不見,還是那麼美麗。嘩嘩的小河,在村邊流過。

沿著河谷一路往上,就是我們的徒步進山路線。

河邊的小屋,麥苗吐青。

路邊正在修建一所新的旅館,看來規模還不小。這幾年去珠峰EBC徒步的遊客越來越多,大大帶動了當地旅遊行業的發展。

工人們建了個簡單的排球網,閒暇之餘,打一打排球。雖然水準還不如我這個當年的班隊候補隊員,可是樂在其中,實在令人羡慕。

經過小小的nyambua thyang村,只有幾棟房子,卻依然有美麗的風景。

從nyambua thyang村往東眺望,已經可以看到雪山的山巔了。

正是春天,一路上處處杜鵑花盛開。

繼續前行,海拔6608米的thamserku雪山出現在我們眼前,藍天映襯下,格外美麗。

從海拔2千多米的河谷,到6千多米的雪山,一幅動人的圖畫。

愉快的同伴,在田園間穿過。

沿著徒步小道一路往北,不時能看到白色的佛塔。尼泊爾雖然大部分國民信仰印度教,但在珠峰地區,當地人多信仰藏傳佛教。

快要趕到今天的目的地monjo了,路邊梨花盛開。

梨花樹下,兩個小孩,興高采烈地打羽毛球。

下午5點左右,我們趕到了monjo。這裡也是薩加瑪塔國家公園管理處所在地,在這裡我們要辦理進山徒步許可證、以及TIMS卡(即trekker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徒步者資訊管理系統,登記你的個人資訊、徒步路線和預計進出日期)。這兩個證件,缺一不可,路上有檢查的。

進山徒步許可證依舊是1千盧比(合人民幣90多元),但是TIMS卡漲價了,以前免費,現在要20美金。EBC走的人越來越多,物價也開始上漲了。

公園管理處有張表格,統計了這十幾年來,每個月來此徒步的遊客人數(不包括嚮導和背夫,以及登山探險者)。最少的02年有一萬三千多人,而去年2010年已經突破了三萬人,其中最旺的十月份就有9400多人。想想看,每天300多人進山,光小飛機航班就得二十架次。

沒辦法,十月份是最好的季節,大家都想這個時候來,天氣好,能看到很多的日照金山。付出的代價就是,沿途很多網站旅館爆滿,只能睡餐廳的長椅,這個滋味我就曾經嘗過,不太好受。

當晚我們就在monjo找了家最大的旅館住下,房價與09年相比,沒有漲價,仍然是200盧比一個房間,兩張床。但是飯菜可是漲了不少,09年我走EBC,路上最貴的炒飯也不超過400盧比,現在monjo這個交通還算比較方便的地方,就已經快達到了這個價,看來沿途的飯菜價格都漲了不少。

後來的經歷證實了我的猜想,與09年相比,飯菜、飲料、飲用水普遍上漲了大約50%,而這恰恰是徒步路上最大的一塊費用開支。所以有願望去走EBC的同學,趁早去吧,以後人越來越擠,物價也會越來越高。

沿途飯菜依舊一樣的難吃,好在我們有所準備,帶了一些榨菜、下飯菜、辣椒醬,能稍稍緩解我們對中餐的相思之苦。

4月19日:monjo-namche bazar-tengboche,徒步8個半小時,難度大

這一天的行程比較辛苦,原計劃我是想半天時間趕到namche bazar住下,然後下午輕輕鬆松在周邊轉轉。但是爬坡過程中和同伴走散了,最後趕到了tengboche會合,一天之內爬了兩個600米的大坡,還是夠累人的。

清晨從monjo出發,穿過公園管理處的大門,就是一個下坡。

出門沒多遠,過河後就是美麗的jorsale村,依河而建。

延著河邊的徒步小道,我們繼續往北。

又看到了河上的吊橋。這裡兩條小河彙集,過了吊橋,就是一路上坡,爬一個600米的大坡,就到了namche bazar,本次徒步路線上最大的網站之一。

山坡上的馱隊,是徒步路線上運送各種物資的主力軍。

到了吊橋邊,返程的徒步者心情愉快地準備返回盧克拉。

站在吊橋上,俯視兩條交匯的河流。

過橋之後的大坡,從海拔2800米爬到3400米,還是很費力的。就在爬坡過程中,我和同伴走散了。經過兩個小時的攀登,namche bazar(南池市場)終於在望。

這就是namche bazar(南池市場),幾條徒步路線的必經之處,當地的交通和貿易中心,也是除盧克拉之外最大的小鎮。

南池市場位於半山腰的一個山凹裡,東、西、北三面環山,南邊面臨峽谷河流,峽谷對面有高山阻隔,因此既能享受充足的陽光,又不會受到強風的吹襲,村中有溪流穿過。按照我們的傳統說法,就是風水極好。

我在南池吃午飯,尋找我的同伴,沒有找到。收到短信,才知道他們路過南池,沒有停留,直接往裡走了。

吃完飯後,我離開南池,繼續往北,去尋找我的同伴。

一路往裡,天色愈加昏暗,山谷裡雲霧彌漫,開始下雨,夾雜著冰粒。

我加快步伐,趕到了Kyangjuma,找到了我的同伴紅旗,在一家小旅館的餐廳喝茶避雨。

餐廳裡還有幾個老外也在避雨,他們開始還以為我們是日本人,聽說我們是來自中國,覺得好奇,這條路線上走的中國人還是太少。

雨停之後,雲開霧散,太陽出來了,雨後的空氣格外清新。東邊的海拔6608米的thamserku峰,露出了雄偉身姿。

thamserku峰的頂峰特寫,險峰高聳,冰川縱橫。

往東北方向望去,海拔6856米的阿瑪達布蘭峰(Ama Dablam)在雲霧中若隱若現。

這座山峰雖然海拔在該地區相對不是很高,但是柱狀造型非常獨特,因而成為標誌性的山峰。

離開避雨的小旅館,我們繼續徒步行程,去尋找在前面的同伴老陳。

美麗的chhatyang kharka小村,小村邊就是去Gokyo和EBC兩個主要山谷徒步小道的分叉點。

徒步者走在山間小道上,遠處天邊,阿瑪達布蘭峰高聳入雲。

運送物資的馱隊,走在陡峭的徒步小道上。

雲霧繚繞的阿瑪達布蘭峰。

照片下方,依稀可見小山頂上的房屋,就是我們今天的目的地tengboche。

陽光下的tesing村,動人的喜馬拉雅山村風光。

行走在徒步小道上。

經過的小小山村,陽光下,盡情享受著午後的寧靜。

唉,現在回想起來,我們實在太趕路了,錯過了多少美好時光。

沿著徒步小道,一路下坡,來到小河邊。對岸的巨石,千萬年來,被河流切出了巨大斷崖。

小河上,新建了一座吊橋。09年我來時,這座吊橋還不存在。

馱隊從吊橋上走過。過了吊橋,就是Phunki tenga村,過了小村,馬上就是又要爬一個600米的大坡到tengboche。

慢悠悠的犛牛馱隊,在小村邊走過。

過了小村,開始爬坡,回望我們今天走過的路。照片下方的小房子,就是我們中午避雨的Kyangjuma。

已是黃昏,天色漸漸昏暗,上坡路上,一路杜鵑花盛開。

晚上7點左右,我們終於趕到了tengboche,找了個旅館住下。旅館條件比09年有進步了,不僅有燃氣熱水器可供洗澡,還有網吧可以上網,當然價格不菲。

晚上氣溫很低,早上起床,窗戶玻璃上結了冰花。

4月20日:tengboche-pangboche-dingboche-chhukhung,徒步6個半小時,難度一般

這一天的行程,大部分路段是緩上坡,有一些小上坡,相對比較輕鬆。

清晨起床,是個好天氣,陽光照耀著雪山翠穀。

旅館邊還有自帶帳篷紮營的徒步者。

Tengboche有個藏傳佛教寺廟,在這一帶區域非常有名。遠處潔白的雪山映襯著紅色寺廟。

早起的馱隊,在寺廟門口走過。

勤快的徒步者,已經開始上路了。

院子裡,馱隊正在整裝待發。遠處北方,珠峰和洛子峰頂天立地,冒出陣陣雲霧。

從tengboche往北,一路是寬闊的河谷,可以清晰地遠眺珠峰和洛子峰。

圖中靠左邊的金字塔形山巔就是珠峰,右側則是海拔8516米的洛子峰,世界第四高峰。

往南回望昨天下午走過的路,依稀可見山谷裡的Khumjung村。天邊的雪山,就是南池市場南邊的Lho雪山,海拔6186米。

近距離觀賞tengboche的佛教寺廟和白塔。

從tengboche出發,就是一個下坡,穿過灌木林,一路下到小河邊。

過了小河,開始慢上坡,沿著河邊去pangboche的路。上坡途中,遠遠回望山巔的tengboche。

一路都有佛塔和瑪尼石堆,我們也遵從順時針轉塔的規矩,從左側走過。

爬一段小坡後,Pangboche村之前,還有一個山門。過了山門,就離Pangboche村不遠了。

這就是Pangboche村,海拔3930米,是近距離觀賞阿瑪達布蘭峰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