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千古中醫千古事」—山中宰相陶弘景,亦隱亦仕治天下(連載二)

在編纂藥書的過程中,為了取得藥物的採集和臨床用藥的經驗,

他經常深入到藥材產地,瞭解藥物的形態、採制方法。在實踐的過程中,他發現許多被載入醫書的藥物,其實根本沒有藥性,比如石下、長卿、屈草等。於是,他在修訂醫書時便把這類藥物列為"有名無用"之藥。他的這種嚴謹的治學態度,源於生活中遇到疑問便親自調查的習慣。

在四十多年的隱逸生活中,陶弘景並非一個整日遊山玩水的閒人,他更像是一位孜孜不倦探索真知的學者。

他飽讀道家著作,撰成《真誥》20卷,被視為道教經典;他在長期的煉丹實踐中,掌握了一些礦物和藥物的特性,發現水銀有鍍金和鍍銀的作用,懂得鉀鹽和鈉鹽的鑒別方法。

在醫學上,他編著的《本草經集注》7卷,首創按藥物自然屬性和治療屬性分類的新方法,成為我國藥物分類的標準方法;他在其他學科,如天文曆算、養生學等方面,也同樣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據說他曾研製過“渾天儀”,可惜已經失傳。

此外,他還著有《真靈位業圖》等涉及天文曆算、地理方物、醫藥養生、金丹冶煉等方面的著作,共計32部232卷之多。

似乎很難像,如此門類繁多的等身著作。竟然出自一個對紅塵毫無眷戀之意的道士之手!它們像是色澤繽紛的顏料,

共同渲染出一個全面的、栩栩如生的陶弘景。但不容置疑的是,《本草經集注》是他們之中最令世人驚豔的色彩。

《本草經集注》的偉大之處,在於他為後世提供了一種較為科學的藥物分類法,確定了一些治療諸多疾病的通用藥物。陶弘景改進了中藥的傳統分類法,發展為玉石、草木、蟲獸、果、菜、米食、有名未用等其中分類。這種分類方法被沿用了一千多年,發展成為我國古代藥物分類的標準方法。

似乎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原本為了煉丹求長生的陶弘景卻在無意之中發現了許多化學反應現象,掌握了許多無機化學常識,對近代化學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陶弘景對化學的最大貢獻是記載了硝酸鉀的火焰分析法:“先時有人得一種物,
其色理與樸硝大同小異”文中詳細的記載了鉀鹽燃燒時的現象,是世界化學史上有關鉀鹽鑒定的最早記錄,比德國化學家馬格拉夫在實驗中發現“焰色反應”要早1200多年。他在多年煉丹生活中還掌握了很多化學知識。比如:汞可與某種金屬形成汞齊,汞齊可以鍍物;胡粉(堿式碳酸鉛)和黃丹(四氧化三鉛)不是天然產物,而是由鉛制得。

不僅如此,陶弘景還是以為文采斐然的文人墨客,他在《答謝中書(謝征)書》中寫道: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聳入雲,清流見底。

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

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複有能與其奇者。”

不僅如此,陶弘景還是一位文采斐然的文人墨客,他在《答謝中書(謝征 字裡行間,莫不流露出出他對山川自然的留戀。這是一種“相看兩不厭”般的情感,似乎他的靈魂已經于山林的靈氣融為一體,再也無法分開。

[結語]

原創作品,轉載需注明出處。

如果您覺得本文有什麼不妥之處,歡迎您在評論區裡指出,您的建議是我們進步的最大動力。您也可以把您關心的疾病問題發在評論區,小編會整合後做相關分享,期待您的留言與意見!

監製/編輯:溫馨

單位:仁醫堂名醫館

他在《答謝中書(謝征)書》中寫道: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聳入雲,清流見底。

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

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複有能與其奇者。”

不僅如此,陶弘景還是一位文采斐然的文人墨客,他在《答謝中書(謝征 字裡行間,莫不流露出出他對山川自然的留戀。這是一種“相看兩不厭”般的情感,似乎他的靈魂已經于山林的靈氣融為一體,再也無法分開。

[結語]

原創作品,轉載需注明出處。

如果您覺得本文有什麼不妥之處,歡迎您在評論區裡指出,您的建議是我們進步的最大動力。您也可以把您關心的疾病問題發在評論區,小編會整合後做相關分享,期待您的留言與意見!

監製/編輯:溫馨

單位:仁醫堂名醫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