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新能源商用車補貼“3萬公里”新政 誰將成為第一個“出局者”?

聚焦新能源汽車,關注全行業動態

今年以來,車企紮堆申報新能源商用車新產品公告,但是前5個月的新能源商用車產銷量卻仍然持續走低。

受累于3萬公里以及補貼清算等影響,今年以來新能源商用車銷量在這道“門檻”下止步不前。去年年底銷售透支、市場飽和度提高、補貼退坡、3萬公里影響企業現金流等因素成為新能源客車推廣阻礙。一面是國家推廣新能源商用車力度空前,另一方面是市場銷售疲軟,為何形成如此鮮明的對比?

補貼趨嚴 3萬公里成“硬標準”

近日,中汽協公開了5月新能源汽車產銷資料。從資料來看,前5月銷量達到13.6萬,環比增長31.8%,同比增長28.4%。從細分市場來說,新能源商用車5月銷量僅有6447輛,較去年同期減少了3000輛。雖然在5月創下今年銷量新高,但同比下滑的情況從今年年初開始已經持續5個月。2017年前5月新能源商用車銷量在1.5萬輛,同比累計增長-61.9%。銷量持續低迷的原因主要是客車行業受政策影響比較大。

回顧2016年,可謂政策變化較大的一年,自從去年爆發出新能源騙補事件後,行業內一直有傳言要對補貼發放的門檻提高,補貼標準也將變嚴。為堵住“騙補”漏洞,就在2016年的最後一個工作日,工信部下發《關於調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要求,

非個人用戶購買的新能源汽車申請補貼,累計行駛里程須達到3萬公里節能環保重點專項資金審計結果,其中包括新能源汽車推廣和充電設施建設。報告著重指出,在抽查的13家汽車生產車企中,有相當一部分車企為了獲取補貼而設計車輛,某些汽車產銷企業採用自產自購、供應電池回購整車等手段獲取財政補貼高達16.72億元。而在以審計抽查的16家(其中10家為汽車租賃企業)購買企業的結果來看,
在16家企業所購買的3.5萬輛新能源汽車中,閒置一年以上及行駛不足3000公里的車輛合計約為1.94萬輛,占到抽樣結果總量的54.6%,超過半數以上。

在同一天,中機車輛技術服務中心也在其官網上發佈《關於暫停公告內部分車型的通知》。

按照工信部《關於進一步做好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安全監管工作的通知》的要求,2380款新能源客車因未提交《電動客車安全技術條件》檢測報告,擬在第297批《公告》中予以暫停。此次共涉及109家新能源客車企業,幾乎涵蓋國內所有新能源客車生產企業。其中,涉及100輛以上車型公告被暫停的企業多達7家,南京金龍、宇通、中通等客車生產廠家均在其中。這意味著所涉企業如果不能按時補交《電動客車安全技術條件》檢測報告,那麼這2380款新能源客車將無法進行銷售。

以此次發佈的兩份《公告》看來,儘管騙補的第一波高☆禁☆潮已經過去,並不代表著國家放鬆了對於補貼審查的力度。此次審計公佈的結果可以看出,2016年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問題依舊不容樂觀。為應對種種問題,國家也從2017年開始,為填補政策上的漏洞,開啟一輪新政風暴。而中機中心暫停新能源客車銷售,目錄中涉及的補貼車輛需進行完整手續的報備才可進行銷售。在經歷騙補一事後,國家雖未改變新能源汽車的整體規劃,但在細節方面變得更為謹慎與嚴苛,新能源汽車的政策有逐步加嚴的趨勢。但無奈的是,在新能源商用車整體銷售低迷的現在,這無疑是又一次的雪上加霜。

“3萬公里”或成為洗牌分水嶺

自2017年開始,受到“3萬公里”和“次年結算”的影響,各家新能源客車企業都面臨著巨大的現金流壓力,如何緩解則成了現今企業面臨的最重要的問題。

以商用車領域為例,在此前的補貼情況下,車企只需將車輛售出之後,就可以拿到補貼資金。至於實際運營方面並不需要車企來過多操心。但在新規“3萬公里”的規定之下,除了售出之後,車企還需要將一部分心思放在車輛的實際運營之上。如果車輛處在閒置狀態,就意味著車企不能拿到國家補貼。在此情況之下,車企在銷售時就更加理性,除了選擇性售出,還需要將實際購買的運營商資質也放入考量。這就迫使車企將選擇一些規模較大,且具備一定運營效益的大公司進行銷售。

3萬公里對於新能源客車尤其是公車來說很容易實現,對於客車企業來說,租賃公司以及公交公司等都是優先考量的客戶群體。此次新規最大的影響其實是對於企業現金流的壓力。由於銷售時按照補貼後價格,因此企業需要墊付補貼資金,這對於企業現金流的影響很大,甚至導致公司無法正常運轉。在此影響之下,有些公司採取了由購買方事先墊付的銷售策略,即由購買方按照未補貼實際價格進行購買,在行駛里程達到補貼標準後,進行補貼申請,再由銷售方將補貼資金返還的形式。這樣一來,客車企業將現金流的壓力轉嫁到了購買方,自身的資金壓力有所減輕。但這同樣不是一個有效的方法,對於購買方來說,現金流同樣會受到巨大的壓力,大型公司姑且不論,對於一些中小型公司來說,這可能是致命的。

補貼新規的發佈將加速行業的兩極分化。為解決資金困境,大型企業勢必會拓展新的融資管道。而規模較小的企業則會因資金壓力而選擇退出。從目前國家已出臺的種種政策來看,新能源行業徹底洗牌將會很快到來,以往“散小亂”的情況將在新政的壓力下不復存在。

歡迎關注

新能源汽車新聞EV

這意味著所涉企業如果不能按時補交《電動客車安全技術條件》檢測報告,那麼這2380款新能源客車將無法進行銷售。

以此次發佈的兩份《公告》看來,儘管騙補的第一波高☆禁☆潮已經過去,並不代表著國家放鬆了對於補貼審查的力度。此次審計公佈的結果可以看出,2016年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問題依舊不容樂觀。為應對種種問題,國家也從2017年開始,為填補政策上的漏洞,開啟一輪新政風暴。而中機中心暫停新能源客車銷售,目錄中涉及的補貼車輛需進行完整手續的報備才可進行銷售。在經歷騙補一事後,國家雖未改變新能源汽車的整體規劃,但在細節方面變得更為謹慎與嚴苛,新能源汽車的政策有逐步加嚴的趨勢。但無奈的是,在新能源商用車整體銷售低迷的現在,這無疑是又一次的雪上加霜。

“3萬公里”或成為洗牌分水嶺

自2017年開始,受到“3萬公里”和“次年結算”的影響,各家新能源客車企業都面臨著巨大的現金流壓力,如何緩解則成了現今企業面臨的最重要的問題。

以商用車領域為例,在此前的補貼情況下,車企只需將車輛售出之後,就可以拿到補貼資金。至於實際運營方面並不需要車企來過多操心。但在新規“3萬公里”的規定之下,除了售出之後,車企還需要將一部分心思放在車輛的實際運營之上。如果車輛處在閒置狀態,就意味著車企不能拿到國家補貼。在此情況之下,車企在銷售時就更加理性,除了選擇性售出,還需要將實際購買的運營商資質也放入考量。這就迫使車企將選擇一些規模較大,且具備一定運營效益的大公司進行銷售。

3萬公里對於新能源客車尤其是公車來說很容易實現,對於客車企業來說,租賃公司以及公交公司等都是優先考量的客戶群體。此次新規最大的影響其實是對於企業現金流的壓力。由於銷售時按照補貼後價格,因此企業需要墊付補貼資金,這對於企業現金流的影響很大,甚至導致公司無法正常運轉。在此影響之下,有些公司採取了由購買方事先墊付的銷售策略,即由購買方按照未補貼實際價格進行購買,在行駛里程達到補貼標準後,進行補貼申請,再由銷售方將補貼資金返還的形式。這樣一來,客車企業將現金流的壓力轉嫁到了購買方,自身的資金壓力有所減輕。但這同樣不是一個有效的方法,對於購買方來說,現金流同樣會受到巨大的壓力,大型公司姑且不論,對於一些中小型公司來說,這可能是致命的。

補貼新規的發佈將加速行業的兩極分化。為解決資金困境,大型企業勢必會拓展新的融資管道。而規模較小的企業則會因資金壓力而選擇退出。從目前國家已出臺的種種政策來看,新能源行業徹底洗牌將會很快到來,以往“散小亂”的情況將在新政的壓力下不復存在。

歡迎關注

新能源汽車新聞E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