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教師資格證備考試題每日一練(2017.7.20)

北京師大教科文中心小編溫馨提示:小編為大家準備了今天的每日一題,堅持就是勝利。別人都在努力了,同學們千萬不要落下哦。加油!

題目

1. 兒童道德是從一個從他律到自律的過程,提出這一理論的心理學家是( )。

A. 羅傑斯 B. 皮亞傑 C. 埃裡克森 D. 佛洛伊德

2. 對小學生進行減壓團體心理輔導時,採用的思想放鬆方法主要屬( )。

A. 行為療法 B. 藝術療法 C. 認知療法 D. 精神分析療法

3. 按照美國學者古德萊德的課程層次理論,由研究機構、學術團體和課程專家提出的課程屬於( )。

A. 理想的課程 B. 正式的課程 C. 領悟的課程 D. 運作的課程

4. 陶行知曾用松樹和牡丹比喻人:用松樹的肥料培養牡丹,牡丹會瘦死;用牡丹的肥料培養松樹,松樹會被燒死。這一比喻運用到教學上,所體現的教學原則是( )。

A. 直觀性原則 B. 因材施教原則 C. 啟發誘導原則 D. 循序漸進原則

5. 張老師對《匆匆》一課進行教學設計時,將“體會時間的寶貴,並珍惜時間”作為教學目標這一。

該目標屬於( )。

A. 知識性目標 B. 過程性目標 C. 技能性目標 D. 情感性目標

答案與解析

1. B【解析】兒童道德發展是一個他律到自律的過程是皮亞傑通過對偶故事法研究得出的。故選B。

2. D【解析】冥想放鬆屬於精神分析療法的一種,故選D。

3. A【解析】認為存在五種不同的課程:(1)理想的課程;(2)正式的課程;(3)領悟的課程;(4)實行的課程;(5)經驗的課程。其中理想的課程是指由一些研究機構、學術團體和課程專家提出的應該開設的課程。

故本題選A。

4. B【解析】陶行知的這句話是指教學要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因材施教,體現的是因材施教原則,故選B。

5. D【解析】“體會時間的珍貴,並懂的珍惜時間”屬於情感性目標。故選D。

風裡雨裡,小編北京師大教科文中心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