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刀具的成人禮“研磨”在日本的傳承發展簡述

不管什麼刀具,在鍛造好和用得時間長了以後,都必須研磨——哪怕是現代科技產品也不例外,譬如德國雙立人的一些刀具。雙立人的使用者終身擁有免費研磨服務,但它的刀具研磨已是現代科技範疇,

不再是傳統的手工技藝了。正因為只要是刀具就必須研磨,所以研磨師這個職業的歷史,至少與金屬兵器的歷史差不多長。

一研磨的歷史我國歷史上的研磨記載,最早可以追述到春秋戰國時期。而有關研磨師的明確記載,

則出現於漢代。在漢代,刀具研磨稱為“灑削”,也叫“削厲”,“厲”通“礪”。其字義來歷,是因研磨工作要一邊灑水一邊進行,故有此謂。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裡曾道:“夫纖嗇筋力,治生之正道也,而富者必用奇勝……灑削,薄技也,而郅氏鼎食……馬醫,淺方,張裡擊鐘。此皆誠壹之所致。”這段話的意思是,靠勞動吃飯乃是生活正道,而其中有成就的人,必然有出眾之處。譬如郅氏靠研磨技術列鼎而食,
張裡憑醫馬擊鐘而餐,這些都是靠專心治藝而得來的富貴。這也是成語“鐘鳴鼎食”的出處。另一個與研磨師有關的記載,依然出自《史記》,還牽涉到了一起漢代皇室大案——漢梁孝王刺殺大臣袁盎。當時漢景帝在位,竇太后希望景帝之後由梁孝王繼位,袁盎等大臣以為不可。梁孝王知道後,遂派刺客謀殺袁盎等十幾位大臣,袁盎被殺,刺客的劍留在了袁盎身上。查案的人拿此劍遍訪長安的削厲工,
也就是研磨師,其中一位研磨師說他認得這把劍,梁孝王府上的人曾經拿來研磨過。於是凶案得破。

從這些記載中,我們可以知道,至少從漢代起,研磨師已是一個獨立的職業,而且還收入很高。而從明代曹昭、唐順之、茅元儀等人著作中諸如“凡刀劍打磨光淨,

用金絲礬礬之,其花則見”“刀花,羊角煆灰,粉心水提過酸,酸草燒灰,硝醬”等語來看,我們還可以知道,研磨並不只是把刀磨快就可以了,它還有著審美上的要求,為了達到這種要求,需要多道複雜工藝。雖然從史料來看,中國刀具研磨術一度很發達,但今時今地已淪為既無文化內涵、也無技術含量的一項很粗糙的簡單勞動,這是沒有任何疑義的事實。
而在一水之隔的日本,從室町時代起,研磨師就已是一個很高尚的職業,不斷地被載入史冊,不斷被人傳誦、推崇、樹碑立傳。現在日本一位職業研師的社會地位,不在東大教授之下。而與此對應的是,日本的刀具研磨術,也早已是一項幾乎獨立於刀具製造之外的有著完整文化和技術體系的技藝,是一份偉大的民族文化遺產。

同一項技藝,兩國之間差異若斯,其根本原因在於價值觀和精神的差異,或者也可以說是國民性的差異。我國歷史上對手工業者及其他一些技術職業,甚至包括醫生在內,很長一段時間都持鄙視態度,哪怕他們是不可或缺、至關重要的。歷史上科技名人裡能被賦予政治、文化、社會地位的,只有一位墨子。但這也是因他的副業是科技工作者,正行依然是讀書人之故。其他人哪怕聲名高如華佗,也不免因恥于自己醫生的身份而一心想從政,最終還丟了性命。此正所謂“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也,而我國對手工藝及整個技術行業有個很著名的詞語定位,叫“奇技淫巧”,只從這詞兒,我們就可以知道前人的態度了。因此從業者的地位身份也就更無從談起。而這種態度的後果,則是最後滅絕了無數本可以發揚光大乃至傳承後世的不世技藝。

但古代日本因其特殊的國家及社會制度,還有環境資源等諸方面因素的限制,使他們對技術工作者一直很尊重,而從後鳥羽上皇設立“禦番鍛冶”制度起,更把刀匠與研磨師的地位拔到一個相當的高度,幾近于貴族,極大地保護和促進了造刀術及研磨術的發展。同時日本的刀匠與研磨師群體,也都始終秉承著一股執著的傳統信念,多將一生的目標定位於能造出和研出一柄最美的刀具。譬如無數研師都以能研磨正倉院的隋唐刀及其他國寶刀為人生最高成就,而這,並不會讓他們的價格更高生活更好。因為一個研師的每月研磨數幾乎不可能有什麼提高,價格也基本是固定的,所以這不會給他們帶來太多的實際好處。這種純粹的執著與信念,比當下很多學者都更純粹更沒有功利心。種種差異,最終使中日兩國的造刀及研磨術走上了全然不同的兩條路,也使它們走向各自的盛衰。值得欣慰的是,中國近幾年來,一些有志之士在不斷地研究及復原中國古代研磨術,同時也學習日本研磨術。

日本刀具研磨術,是一門非常複雜的手工技藝,一名好的研師研一柄好刀,時間可以長達數月,因為那絕不只是把刀磨快這麼簡單。日本是個多火山國家,研磨日本刀的砥石有不少是火山石,日本人甚至專門總結及開發出了很多研磨石礦脈,其中有的目數高達6000目左右,極其細膩。當然,這些石頭價格也相當昂貴,通常以克計價,普通人是承受不起的,這也是為什麼日本古代通常只有武士和貴族才會用武士刀的原因之一。因為武士刀的日常維護費用太高了,即使到現在,一把日本刀最普通的研磨費用,也得花費日本人一個月的薪水。

同一項技藝,兩國之間差異若斯,其根本原因在於價值觀和精神的差異,或者也可以說是國民性的差異。我國歷史上對手工業者及其他一些技術職業,甚至包括醫生在內,很長一段時間都持鄙視態度,哪怕他們是不可或缺、至關重要的。歷史上科技名人裡能被賦予政治、文化、社會地位的,只有一位墨子。但這也是因他的副業是科技工作者,正行依然是讀書人之故。其他人哪怕聲名高如華佗,也不免因恥于自己醫生的身份而一心想從政,最終還丟了性命。此正所謂“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也,而我國對手工藝及整個技術行業有個很著名的詞語定位,叫“奇技淫巧”,只從這詞兒,我們就可以知道前人的態度了。因此從業者的地位身份也就更無從談起。而這種態度的後果,則是最後滅絕了無數本可以發揚光大乃至傳承後世的不世技藝。

但古代日本因其特殊的國家及社會制度,還有環境資源等諸方面因素的限制,使他們對技術工作者一直很尊重,而從後鳥羽上皇設立“禦番鍛冶”制度起,更把刀匠與研磨師的地位拔到一個相當的高度,幾近于貴族,極大地保護和促進了造刀術及研磨術的發展。同時日本的刀匠與研磨師群體,也都始終秉承著一股執著的傳統信念,多將一生的目標定位於能造出和研出一柄最美的刀具。譬如無數研師都以能研磨正倉院的隋唐刀及其他國寶刀為人生最高成就,而這,並不會讓他們的價格更高生活更好。因為一個研師的每月研磨數幾乎不可能有什麼提高,價格也基本是固定的,所以這不會給他們帶來太多的實際好處。這種純粹的執著與信念,比當下很多學者都更純粹更沒有功利心。種種差異,最終使中日兩國的造刀及研磨術走上了全然不同的兩條路,也使它們走向各自的盛衰。值得欣慰的是,中國近幾年來,一些有志之士在不斷地研究及復原中國古代研磨術,同時也學習日本研磨術。

日本刀具研磨術,是一門非常複雜的手工技藝,一名好的研師研一柄好刀,時間可以長達數月,因為那絕不只是把刀磨快這麼簡單。日本是個多火山國家,研磨日本刀的砥石有不少是火山石,日本人甚至專門總結及開發出了很多研磨石礦脈,其中有的目數高達6000目左右,極其細膩。當然,這些石頭價格也相當昂貴,通常以克計價,普通人是承受不起的,這也是為什麼日本古代通常只有武士和貴族才會用武士刀的原因之一。因為武士刀的日常維護費用太高了,即使到現在,一把日本刀最普通的研磨費用,也得花費日本人一個月的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