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麼燃的國產青春片,已經很多年沒有看到了

這部片子是週三抽空看的,晚上寫的文章,因為昨天要髮繡春刀,所以放到今天。這部作品真算是驚喜,沒想到啊沒想到。

我今年在影院少有的舒適觀影體驗,竟然來自這部沒有任何明星,

海報做的像山寨網劇的青春電影。

這張主打海報至少影響了1000萬的票房,宣發的設計同學你可長點兒心吧!

週一我在做院線前瞻的時候簡單提了一下,從劇情簡介大體能判斷出是那種青春校園勵志電影,但我當時預期不是很高,因為有太多打著這個噱頭卻拍的肝膽俱裂的作品,

看國產青春片是個很高危的娛樂活動。

但這部真的是“燃”到我了,我大約能揪出3-4個槽點,無論是笑點還是燃點都頗有水準,總體的“完成度”很不錯,個人願意給到7.5甚至8分。

需要強調一點,我這個分數是以“校園青春娛樂片”的標準去打的,我沒有任何“這部電影可以流芳千古”的意思。

昨天的《繡春刀》品的是滋味,這部《閃光少女》看的是感覺,

這兩顆糖我都喜歡。

前幾天有個同學問我“完成度”是啥意思。我理解的這三個字的意思是——“此類型要求的效果與實際效果之間的比值”。

好電影大家都想拍,同時每個類型也都有很多前輩榜樣可以作為效仿的標杆,導演也大體知道自己想要的效果,但想到與做到是有距離的。比如魔幻片的標杆是《魔戒》,算滿分100,但實際上你卻拍出了《封神傳奇》,這個“完成度”就趨近於零。

導演難道沒看過《魔戒》麼?他肯定看過,他只是做不到。

如果同類型優秀的校園青春片是滿分,那我認為這部的完成度可以達到80%,非常可觀,就算是放到近10年的國產電影裡,也不多見。

商業片有個特徵,就是可以套用各種“公式”,校園青春片的公式是什麼?我大致梳理一下:

第一是人設。

以問題人物為中心。主人公在一開始一定要在心理上處於劣勢,比如心理有創傷、自卑、人際關係格格不入或者闖了大禍等。

比如,《朱諾》裡,艾倫佩奇以花季少女的身份,懷了個孩子,這問題夠大。

同時配角要特點鮮明。比如要有一個親密配角,

他一般比主角更低,但卻擁有優秀品質的潛力。其他的配角要帶著技能標籤,比如一個貴人、能力突出的幫手等,他們的立場要中立,在必要的時候合理的協助主角。

第二就是反派。

商業青春電影有且必須有個反派,某個學霸、惡霸、老師,或者是一股力量,比如某項非人性的規定。但青春片裡的反派和犯罪電影又不一樣,他們到了最後不少都會轉化,認可並為主角喝彩。

如《三傻》裡面,就是一股反派力量,也就是教育體制。

第三就是敘事節拍。

人物的目的要非常明確,這個明確並非是只能有一個,而是可以有遞進關係。比如主人公一開始可能只是想通過考試,但後來他發現有比通過考試更重要的東西。這種雙重遞進目標最能帶出成長的感覺,也有利於敘事情節點的分佈。

所謂的敘事節拍其實就是主人公的心緒脈搏,無非就是Up and Down,優秀的青春電影會讓觀眾隨著主人公的心緒起伏。

回頭看看這部《閃亮少女》,在框架上基本就是套用的這個公式,而且不是硬套,按照以前我們數學老師的話就是:“這個定理你背過了,但得會用”!這部裡算是達到活學活用的水準了。

故事發生在某音樂學院裡,有一個傻不拉幾外號叫“神經”的練民樂揚琴的女孩,她就是那個有缺陷的主人公。

一開始的這一段需要初步塑造人物性格,她的定位是聰明、鬼馬、不服輸還有些邋裡邋遢的姑娘。為什麼很多青春片塑造不好人物,因為這些性格並不是一個“美術造型”就可以搞定的,不是說穿了個學生服扛了根棍子耍兩下酷就是成功的不良少年了,這需要有敘事細節的支撐。

編劇設計了兩個很不錯的細節。一個是把飲水機改造成小火鍋,在琴房裡胡吃海塞,這應該是個原創的梗,很有趣味感。另外一個就是花癡的向師哥去表白,雖然看似有些荒唐,但恰恰符合她那種只要認准了就不回頭的性格,後來的一系列事情也都說的通了。

插一句,這個女主角演員我不認得,咋一看還以為是趙麗穎,回來一查原來是個叫徐璐的小妹妹。她演的非常不錯,那種眼神的流轉與肢體的動作非常流暢,感覺她就是這麼個性格的姑娘,有點看好她。

接下來需要給主角派任務。她的第一個任務是組個民樂樂隊,證明給師哥看民樂不比西洋樂差。但她身邊的人都不願意幫她,只能去找一些“非常人物”,也就是四個二次元少女。

這幾個人物就是我剛才說的“有能力標籤的配角”,一開始她們是不太願意幫助女主的,但在利誘之下願意試一試。

導演在這裡用了一個敘事技巧:“破除套版印象”。

二次元是一種亞文化,所謂的主流文化不能理解他們的一些行為,比如會打扮成動漫裡的人物、極度的宅、不喜歡與圈外的人接觸,她們一開始是被人誤解的,包括女主自己都有這種顧慮,但是在故事的推進中,她們的美德滲透出來,大家達成相互的和解。

我看到有些評論說這部電影妖魔化二次元,我咋一點都沒感覺出來呢?從誤解到和解本身本身就是破除妖魔化的敘事技巧。我覺得反而是一種對大眾二次元誤解很正面的匡正。人都是會對自己不理解的東西下意識的回避,但等他們瞭解了,會知道“二次元”也只是千百種興趣中的一種,就跟你喜歡玩車我喜歡集郵一樣,反正看完後我對二次元的印象分提升,每個人都有按照自己意願生活的權利。

一個花癡女主、一個逗比男配和四個外星人般的二次元少女,組成的還是一個民樂樂團,這個設定是一個完美的“逆襲配製”,這時候就算你去編劇,你也能想到,她們該雄起一下了。

在這裡音樂第一次正面出現,第一個燃點也在這裡。在漫展上演出的這一段,無論從剪輯、節奏、音樂的配合度上,都是一個優秀的“燃點”,民樂與二次元的結合竟然可以毫無違和感。

她們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女主的任務看起來也完成了。這時候電影才過去了一半,考驗編劇和導演的時刻到了。

應該說每部電影在這個地方都是個考驗,因為主人公要在這裡迎來最大的轉變,很多電影糟就糟在這裡。我要說,這裡《閃光少女》做的也不是太好,只能算勉強過關。

這裡面的關鍵在於女主如何能心甘情願而又自然順暢的領受第二個任務。這個任務已經不在是追師哥,而是上升到了民族音樂使命感的層面,最讓我感到違和的是琴房中她與二次元少女的對話,我總覺得這場戲裡女主有些太過矯情,比如就那麼輕易的要把樂隊解散,這不符合她之前設定下來的不服輸的性格。

我個人覺得應該著重的強調她要“爭口氣”的方面(後來關於他父母的橋段扳回來一點),本來她在之前被師哥拒絕就是很好的Down點,跟著這個點再加入一點細節讓她慢慢振作就好,我覺得這裡顯得有些畫蛇添足。

好在導演用良好的娛樂感覺把場面撐了起來,所謂的娛樂感覺就是知道觀眾可能會在這裡感到疲勞,所以他加了一段異常精彩的“鬥琴”戲。這裡陳奕迅還出來打了個小醬油,這段戲我能強烈的感受到創作者用心了,民樂和西洋樂的鬥法,再加上那個恰到好處的鐵欄杆隱喻,在老套路裡加入了很多新意,相信觀眾普遍都最喜歡這一場。

相比之前的那一場,最後的大高☆禁☆潮反而有些稍弱了,不是不好,而是被剛才那段鬥琴的戲給比了下去。而且還加入了一點巴拉巴拉小魔仙一樣的魔幻成分,年輕觀眾可能更喜歡吧,我這個老梆子不太能Touch到。

一般的青春片裡都會設計愛情線,這部裡愛情不是主角,但也隱隱的有一點,只是在最後淡淡的提了一下,就像菜出鍋前加了一點提味兒的雞精,不多不少剛剛好,這個結尾看得出是很花了些心思的。

除了精良的製作與套路的熟練運用,這部電影的立意也非常符合社會主義和諧價值觀,用民樂與西洋樂的爭鬥來弘揚民族文化,而且裡面沒有什麼說教,都是用故事在講話,很難得。中間還有一段致敬《百鳥朝鳳》的設計,加的很巧。

對了,這片子在內核上還真是有點像《百鳥朝鳳》,都討論了傳統與現代的關係,不過比簡直要咳出血來的《百鳥朝鳳》可要放鬆許多,我喜歡這種放鬆的態度。

真想像不到,這部非常嫺熟的商業電影竟然只是導演王冉的處☆禁☆女作,我查了一下他的履歷上只有這一部作品,我推測之前可能是廣告圈裡的人,拍廣告出身能把故事講到這個流暢度,不多。

當然,編劇鮑鯨鯨的功勞也是大大的。他之前靠《失戀三十三天》橫空出世的時候還被認為只是個會寫小鬧劇的網路女孩,但現在用一部部的作品證明了自己的實力。她的優點是寫很俏皮又脆感十足的對話,從這部電影身上看到了她對商業電影的把握能力,這是很了不起的進步。

誇完了,說一下幾個我覺得不足的地方。

首先就是有些地方太過誇張了一點。比如一開始在教學樓裡民樂同學與西洋樂同學的群毆,顯然是太過火了。如果你要表現一個滄州武校裡的故事,那這個設計還行,但音樂學校怎麼可能發生這種事,而且看起來還是經常毆的那種。

再就是反派太過標籤化。但這是此類商業片的通病,全片畢竟只有100分鐘,沒有太多筆墨去豐富人物,“臉譜化”是個有些粗暴但有效的手段。

然後就是有些劇情有點腦殘。比如女主點了一圈蠟燭跟師哥再次表白那一場,就算是想表達女主奮不顧身追愛的性格,也顯得太傻了一點。

整個故事的漫畫感比較重,所以這更多的是拍給年輕群體的一部作品,如果你是漫畫迷,那沒有理由不喜歡這部電影。

但問題來了,我這個35歲的老青年竟然也很喜歡,這是不是能證明我還沒老?

這不是一部完美的電影,事實上它離經典還遠著咧,但在這樣一個驕陽似火的午後,當我看完後走出影院,突然有一種“青春真好”的感覺,僅僅是這一個感覺,就足以值回票價了。

年底盤點的時候一定會把它選進我的年度十佳裡面。

這兩周比較幸福,連著看了三部可以算比較優秀的國產電影,如果每部國產片都能達到這幾部的水準,我不介意有國產保護月。

雖然我知道這也只是個不切實際的念想。

近期新片雜談精選:

----本廣告要堅持打一年的分界線----

《電影最TOP》第一季精裝典藏版已隆重上市!我們的口號是:“每天一毛錢,收藏整個電影史”!不明真相的同學請戳下面這個連結:

(提醒:購買後留QQ郵箱的同學一定要在發貨後去垃圾郵箱查一下,很可能會被截留!!)

或者點擊下面的“閱讀原文”直接購買!

如果你用iPhone,如果你實在壓制不住給我讚賞的衝動,那我就不勸阻你了....

戳閱讀原文購買《電影最TOP》第一季典藏版

如《三傻》裡面,就是一股反派力量,也就是教育體制。

第三就是敘事節拍。

人物的目的要非常明確,這個明確並非是只能有一個,而是可以有遞進關係。比如主人公一開始可能只是想通過考試,但後來他發現有比通過考試更重要的東西。這種雙重遞進目標最能帶出成長的感覺,也有利於敘事情節點的分佈。

所謂的敘事節拍其實就是主人公的心緒脈搏,無非就是Up and Down,優秀的青春電影會讓觀眾隨著主人公的心緒起伏。

回頭看看這部《閃亮少女》,在框架上基本就是套用的這個公式,而且不是硬套,按照以前我們數學老師的話就是:“這個定理你背過了,但得會用”!這部裡算是達到活學活用的水準了。

故事發生在某音樂學院裡,有一個傻不拉幾外號叫“神經”的練民樂揚琴的女孩,她就是那個有缺陷的主人公。

一開始的這一段需要初步塑造人物性格,她的定位是聰明、鬼馬、不服輸還有些邋裡邋遢的姑娘。為什麼很多青春片塑造不好人物,因為這些性格並不是一個“美術造型”就可以搞定的,不是說穿了個學生服扛了根棍子耍兩下酷就是成功的不良少年了,這需要有敘事細節的支撐。

編劇設計了兩個很不錯的細節。一個是把飲水機改造成小火鍋,在琴房裡胡吃海塞,這應該是個原創的梗,很有趣味感。另外一個就是花癡的向師哥去表白,雖然看似有些荒唐,但恰恰符合她那種只要認准了就不回頭的性格,後來的一系列事情也都說的通了。

插一句,這個女主角演員我不認得,咋一看還以為是趙麗穎,回來一查原來是個叫徐璐的小妹妹。她演的非常不錯,那種眼神的流轉與肢體的動作非常流暢,感覺她就是這麼個性格的姑娘,有點看好她。

接下來需要給主角派任務。她的第一個任務是組個民樂樂隊,證明給師哥看民樂不比西洋樂差。但她身邊的人都不願意幫她,只能去找一些“非常人物”,也就是四個二次元少女。

這幾個人物就是我剛才說的“有能力標籤的配角”,一開始她們是不太願意幫助女主的,但在利誘之下願意試一試。

導演在這裡用了一個敘事技巧:“破除套版印象”。

二次元是一種亞文化,所謂的主流文化不能理解他們的一些行為,比如會打扮成動漫裡的人物、極度的宅、不喜歡與圈外的人接觸,她們一開始是被人誤解的,包括女主自己都有這種顧慮,但是在故事的推進中,她們的美德滲透出來,大家達成相互的和解。

我看到有些評論說這部電影妖魔化二次元,我咋一點都沒感覺出來呢?從誤解到和解本身本身就是破除妖魔化的敘事技巧。我覺得反而是一種對大眾二次元誤解很正面的匡正。人都是會對自己不理解的東西下意識的回避,但等他們瞭解了,會知道“二次元”也只是千百種興趣中的一種,就跟你喜歡玩車我喜歡集郵一樣,反正看完後我對二次元的印象分提升,每個人都有按照自己意願生活的權利。

一個花癡女主、一個逗比男配和四個外星人般的二次元少女,組成的還是一個民樂樂團,這個設定是一個完美的“逆襲配製”,這時候就算你去編劇,你也能想到,她們該雄起一下了。

在這裡音樂第一次正面出現,第一個燃點也在這裡。在漫展上演出的這一段,無論從剪輯、節奏、音樂的配合度上,都是一個優秀的“燃點”,民樂與二次元的結合竟然可以毫無違和感。

她們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女主的任務看起來也完成了。這時候電影才過去了一半,考驗編劇和導演的時刻到了。

應該說每部電影在這個地方都是個考驗,因為主人公要在這裡迎來最大的轉變,很多電影糟就糟在這裡。我要說,這裡《閃光少女》做的也不是太好,只能算勉強過關。

這裡面的關鍵在於女主如何能心甘情願而又自然順暢的領受第二個任務。這個任務已經不在是追師哥,而是上升到了民族音樂使命感的層面,最讓我感到違和的是琴房中她與二次元少女的對話,我總覺得這場戲裡女主有些太過矯情,比如就那麼輕易的要把樂隊解散,這不符合她之前設定下來的不服輸的性格。

我個人覺得應該著重的強調她要“爭口氣”的方面(後來關於他父母的橋段扳回來一點),本來她在之前被師哥拒絕就是很好的Down點,跟著這個點再加入一點細節讓她慢慢振作就好,我覺得這裡顯得有些畫蛇添足。

好在導演用良好的娛樂感覺把場面撐了起來,所謂的娛樂感覺就是知道觀眾可能會在這裡感到疲勞,所以他加了一段異常精彩的“鬥琴”戲。這裡陳奕迅還出來打了個小醬油,這段戲我能強烈的感受到創作者用心了,民樂和西洋樂的鬥法,再加上那個恰到好處的鐵欄杆隱喻,在老套路裡加入了很多新意,相信觀眾普遍都最喜歡這一場。

相比之前的那一場,最後的大高☆禁☆潮反而有些稍弱了,不是不好,而是被剛才那段鬥琴的戲給比了下去。而且還加入了一點巴拉巴拉小魔仙一樣的魔幻成分,年輕觀眾可能更喜歡吧,我這個老梆子不太能Touch到。

一般的青春片裡都會設計愛情線,這部裡愛情不是主角,但也隱隱的有一點,只是在最後淡淡的提了一下,就像菜出鍋前加了一點提味兒的雞精,不多不少剛剛好,這個結尾看得出是很花了些心思的。

除了精良的製作與套路的熟練運用,這部電影的立意也非常符合社會主義和諧價值觀,用民樂與西洋樂的爭鬥來弘揚民族文化,而且裡面沒有什麼說教,都是用故事在講話,很難得。中間還有一段致敬《百鳥朝鳳》的設計,加的很巧。

對了,這片子在內核上還真是有點像《百鳥朝鳳》,都討論了傳統與現代的關係,不過比簡直要咳出血來的《百鳥朝鳳》可要放鬆許多,我喜歡這種放鬆的態度。

真想像不到,這部非常嫺熟的商業電影竟然只是導演王冉的處☆禁☆女作,我查了一下他的履歷上只有這一部作品,我推測之前可能是廣告圈裡的人,拍廣告出身能把故事講到這個流暢度,不多。

當然,編劇鮑鯨鯨的功勞也是大大的。他之前靠《失戀三十三天》橫空出世的時候還被認為只是個會寫小鬧劇的網路女孩,但現在用一部部的作品證明了自己的實力。她的優點是寫很俏皮又脆感十足的對話,從這部電影身上看到了她對商業電影的把握能力,這是很了不起的進步。

誇完了,說一下幾個我覺得不足的地方。

首先就是有些地方太過誇張了一點。比如一開始在教學樓裡民樂同學與西洋樂同學的群毆,顯然是太過火了。如果你要表現一個滄州武校裡的故事,那這個設計還行,但音樂學校怎麼可能發生這種事,而且看起來還是經常毆的那種。

再就是反派太過標籤化。但這是此類商業片的通病,全片畢竟只有100分鐘,沒有太多筆墨去豐富人物,“臉譜化”是個有些粗暴但有效的手段。

然後就是有些劇情有點腦殘。比如女主點了一圈蠟燭跟師哥再次表白那一場,就算是想表達女主奮不顧身追愛的性格,也顯得太傻了一點。

整個故事的漫畫感比較重,所以這更多的是拍給年輕群體的一部作品,如果你是漫畫迷,那沒有理由不喜歡這部電影。

但問題來了,我這個35歲的老青年竟然也很喜歡,這是不是能證明我還沒老?

這不是一部完美的電影,事實上它離經典還遠著咧,但在這樣一個驕陽似火的午後,當我看完後走出影院,突然有一種“青春真好”的感覺,僅僅是這一個感覺,就足以值回票價了。

年底盤點的時候一定會把它選進我的年度十佳裡面。

這兩周比較幸福,連著看了三部可以算比較優秀的國產電影,如果每部國產片都能達到這幾部的水準,我不介意有國產保護月。

雖然我知道這也只是個不切實際的念想。

近期新片雜談精選:

----本廣告要堅持打一年的分界線----

《電影最TOP》第一季精裝典藏版已隆重上市!我們的口號是:“每天一毛錢,收藏整個電影史”!不明真相的同學請戳下面這個連結:

(提醒:購買後留QQ郵箱的同學一定要在發貨後去垃圾郵箱查一下,很可能會被截留!!)

或者點擊下面的“閱讀原文”直接購買!

如果你用iPhone,如果你實在壓制不住給我讚賞的衝動,那我就不勸阻你了....

戳閱讀原文購買《電影最TOP》第一季典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