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直被詬病的國產青春片,總算又出了個特例

很抱歉,遲來的推薦。

《閃光少女》已經上映近一周,樂叔這兩天才去看,相信應該也有很多人看過了,但樂叔還是決定推薦給大家。

坦白說,在看到這部電影這麼二次元的片名和畫風,外加還是國產青春片的時候,樂叔當然是拒絕去電影院看的。

不過呢,禁不住朋友圈裡以及後臺各種轟炸式的推薦,樂叔還是決定去親測一番。

看完之後,我真是要給片方跪了!

你說說你們啊,為什麼要給一部這麼好的片子配一個這麼中二的片名以及這麼辣眼睛的海報?

總之,這次《閃光少女》的宣發團隊要擔負很大的責任,

畢竟這種海報根本就不合格,樂叔以為,至少很大程度要為票房背鍋。

更讓人震驚的是,24號晚上,《閃光少女》宣發團隊曝光一則“下跪”宣傳海報集體致歉,引發了熱議。

且不說是否真有誠意,但樂叔看到的卻是滿滿的炒作心態以及讓人反感的賣慘行銷。

這些都是題外話,言歸正傳,樂叔必須要來給大家推薦這部電影,因為它確實是一股難得的青春片的清流。

這部電影沒有豪華明星陣容,沒有鉅資特效,也沒有鋪天蓋地的噱頭宣傳;

更沒有傳統青春片中的墮胎、狗血、撕逼等各種橋段。

電影的主角是一群音樂高中的學生。

這所高中分別有“民樂派”和“西洋樂派”,兩個派別的學生互相瞧不上對方,天天不是互懟,就是幹架。

女主角叫陳驚,人送外號“神經”,是一個大大咧咧,其貌不揚的女孩,她學了十多年揚琴。

她會用飲水機來涮火鍋、用燙髮夾來烤肉。

老實說,大家是不是都偷偷幹過這種事?

電影一開場,就是陳驚向一個學鋼琴的校草師哥表白,然而她被拒絕了。

理由很簡單:“揚琴也能算樂器?”

按理說,這個女神經應該實現驚天大逆襲,接著把這個師哥拿下。

But,《閃光少女》可不是按照這個套路演下去。

這部電影並沒有以愛情作為主線,而是聚焦在了:民樂與二次元。

女主下定決心要讓師哥見識一下什麼是揚琴。

她決定組建一支民樂樂隊,只是為了證明師哥這句“揚琴算什麼樂器”是錯誤的,證明民樂的魅力。

想要組建樂隊卻不是那麼簡單,尋找成員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好在女主的男閨蜜油渣費盡心力的幫助她,四處找人組樂隊。

最終幾個二次元迷加入了他們,組成了這只民樂樂隊。

拉二胡的櫻仔喜歡穿連體怪獸服,從不說話;

彈琵琶的塔塔和彈中阮的貝貝是一對夢幻美少女;

彈古箏的小霾走中性風,她的另一個身份是B站上的人氣po主千指大人。

陳驚為樂隊取名為“2.5次元樂隊”。

所以說編劇大大會玩,把民樂和二次元混搭在一起。

片中融入了大量cosplay、漫畫等二次元元素,也是該片與過往所有國產青春片最大的不同之處。

而影片的最高☆禁☆潮應該就是那場超燃的鬥琴大賽。

一邊是千指古箏版《廣陵散》打前鋒叫陣,

另一邊是西洋樂豎琴版《德彪西第一號阿拉伯風華麗曲》從容應戰。

隨著極具穿透力的嗩呐吹響《百鳥朝鳳》,西樂系的學生被這魔音鎮住,民樂系迎來了逆襲。

然而在這所音樂學院裡,民樂始終是占劣勢,且不那麼受重視的。

這一點在電影裡很多方面都有體現,就如整個大環境來看,民樂註定要在邊緣和絕境遊走。

電影中西洋樂與民樂的衝突就如同如今中西方文化的衝突。

很多人都認為西洋樂更有前途,對於民樂這種“老掉牙”的樂種並不看重。

而這部電影則是要引導大家去關注民樂,這是電影主旨其一。

其二呢,就是前面提到過的二次元文化了。

二次元也是常受排擠的地位,一如民樂。

樂隊中的四個人常常“奇裝異服”,被人當做是“異類”。

家長們也都認為這是一種不正經的東西,這種情節是不是每一個人都有同感,那種不被家長理解的無助?

民樂和二次元文化需要更多的被關注被理解。

其三,應該就是貫徹整部電影烘托的主旨:發光。

“我喜歡螢火蟲,因為它雖然弱小卻能發光。”

任何人都有閃光點,任何人都有發光的權利,不要懼怕嘲笑,青春就是在不斷碰壁中成長的!

不管怎麼說,《閃光少女》無疑是一部很不錯的青春片。

樂叔倒不是說這部片有多好,畢竟在劇情設定、剪輯還是有些瑕疵。

比如一言不合就放各種BGM,甚至讓樂叔一度以為自己在看音樂劇。

尤其是最後民樂和西洋樂的握手言和讓樂叔看得有些雲裡霧裡,覺得太過突然。

但至少相比國內其它青春片,它走出了自己的風格。

不靠爛俗,只是認認真真講一個關於理想的故事。

趁著電影下線前,大家還是可以去看看的,畢竟資源還沒那麼快能出來。

接著把這個師哥拿下。

But,《閃光少女》可不是按照這個套路演下去。

這部電影並沒有以愛情作為主線,而是聚焦在了:民樂與二次元。

女主下定決心要讓師哥見識一下什麼是揚琴。

她決定組建一支民樂樂隊,只是為了證明師哥這句“揚琴算什麼樂器”是錯誤的,證明民樂的魅力。

想要組建樂隊卻不是那麼簡單,尋找成員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好在女主的男閨蜜油渣費盡心力的幫助她,四處找人組樂隊。

最終幾個二次元迷加入了他們,組成了這只民樂樂隊。

拉二胡的櫻仔喜歡穿連體怪獸服,從不說話;

彈琵琶的塔塔和彈中阮的貝貝是一對夢幻美少女;

彈古箏的小霾走中性風,她的另一個身份是B站上的人氣po主千指大人。

陳驚為樂隊取名為“2.5次元樂隊”。

所以說編劇大大會玩,把民樂和二次元混搭在一起。

片中融入了大量cosplay、漫畫等二次元元素,也是該片與過往所有國產青春片最大的不同之處。

而影片的最高☆禁☆潮應該就是那場超燃的鬥琴大賽。

一邊是千指古箏版《廣陵散》打前鋒叫陣,

另一邊是西洋樂豎琴版《德彪西第一號阿拉伯風華麗曲》從容應戰。

隨著極具穿透力的嗩呐吹響《百鳥朝鳳》,西樂系的學生被這魔音鎮住,民樂系迎來了逆襲。

然而在這所音樂學院裡,民樂始終是占劣勢,且不那麼受重視的。

這一點在電影裡很多方面都有體現,就如整個大環境來看,民樂註定要在邊緣和絕境遊走。

電影中西洋樂與民樂的衝突就如同如今中西方文化的衝突。

很多人都認為西洋樂更有前途,對於民樂這種“老掉牙”的樂種並不看重。

而這部電影則是要引導大家去關注民樂,這是電影主旨其一。

其二呢,就是前面提到過的二次元文化了。

二次元也是常受排擠的地位,一如民樂。

樂隊中的四個人常常“奇裝異服”,被人當做是“異類”。

家長們也都認為這是一種不正經的東西,這種情節是不是每一個人都有同感,那種不被家長理解的無助?

民樂和二次元文化需要更多的被關注被理解。

其三,應該就是貫徹整部電影烘托的主旨:發光。

“我喜歡螢火蟲,因為它雖然弱小卻能發光。”

任何人都有閃光點,任何人都有發光的權利,不要懼怕嘲笑,青春就是在不斷碰壁中成長的!

不管怎麼說,《閃光少女》無疑是一部很不錯的青春片。

樂叔倒不是說這部片有多好,畢竟在劇情設定、剪輯還是有些瑕疵。

比如一言不合就放各種BGM,甚至讓樂叔一度以為自己在看音樂劇。

尤其是最後民樂和西洋樂的握手言和讓樂叔看得有些雲裡霧裡,覺得太過突然。

但至少相比國內其它青春片,它走出了自己的風格。

不靠爛俗,只是認認真真講一個關於理想的故事。

趁著電影下線前,大家還是可以去看看的,畢竟資源還沒那麼快能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