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東漢末年著名的黃巾軍起義是誰領導的?他如何開啟了為後世所熟知的三國鼎立的局面?

東漢末年,朝廷腐敗,內外紛爭不斷,百姓不堪重負,民間最終爆發了黃巾起義。起義者頭綁黃巾,打著“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的旗號,收攏了大隊人馬攻擊政府。那麼這麼大規模的一次起義是誰領導的呢?這個人又為什麼可以領導黃巾軍作戰呢?

黃巾軍的領袖叫張角。

張角生年不詳,是東漢鋸鹿人。早年信奉黃老學說,對在漢代十分流行的讖緯之學也深有研究,對民間醫術、巫術也很熟悉。後來因為得到道士于吉傳授的《太平經》,利用了其中的宗教思想創建了太平道。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漢靈帝建寧年間,疫病流行。張角於是帶著他的兩個弟弟,張梁和張寶,通過行醫的方式廣泛宣傳,說人們的行為是受到上天的監視,必須多做好事,少做壞事。但是張角卻不是單純的宣傳教義,而是借此來提高自己在群眾中的聲望。大概是真有些本事,所以張角利用一些把戲,讓許多生病的百姓喝下他的符水後,

都不藥而愈,張角被百姓奉為活神仙。

不久之後,太平道信徒發展到了數十萬人,張角把他們編為三十六方,大方萬餘人,小方六、七千人。張角自稱“大賢良師”,廣泛傳播“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讖語。又在各處府署門上用白土塗寫“甲子”字樣,作為發動起義的信號。

然而張角等人的起義的計畫被叛徒唐周洩漏給了朝廷,於是洛陽的首領馬元義迅速被逮捕,

並且車裂而亡,洛陽當地的起義也隨之流產。眼看形勢不妙的張角,立刻提起起義日程,發動了聲勢浩大的黃巾起義。

那麼黃巾軍起義是被誰鎮壓消滅的?東漢派出了誰去鎮壓黃巾軍?

西元184年的黃巾軍起義,雖然聲勢浩大,波及範圍之廣,是在經歷九個月之後,就被漢靈帝派遣的皇甫嵩還有朱俊等人迅速平定。

張角

起初黃巾軍發展也是很順利的。西元184年的四月,在黃巾軍得勢後的第二個月,皇甫嵩、朱俊還有曹操率領了四萬軍士開始對潁川的黃巾軍進行剿滅。

黃巾軍通過宗教拉攏信徒,規模十分龐大,最初,憑藉的人力優勢大敗朱俊的部隊,皇甫嵩的隊伍也沒圍困了。曹操馳援的部隊還沒有到,

皇甫嵩就用計突圍了,可見黃巾軍雖然人數眾多,但是指揮能力和戰鬥經驗不足。

後來皇甫嵩同曹操一起大破波才的軍隊,斬敵數萬。緊接著,黃巾軍就在諸多將領的傑出指揮下,敗給了很多數量比他們少的軍隊。汝南和陳國的黃巾軍也告被平定

自此,黃巾軍開始潰敗。

六月,朱俊在破潁川後立馬攻打南陽郡,在輪番攻城五月之後,終於城破,起義軍失敗,起義軍將領也多被殺。同年八月,皇甫嵩率領漢軍前往冀州。

當時黃巾軍主力隊伍的兵力遠超朝廷兵馬。但是皇甫嵩沒有選擇硬碰硬,而是築高臺觀察敵軍的情況,善於抓住戰機,一舉戰勝,而這支主力軍的首領張梁被殺,黃巾軍折損三萬餘人,逃跑溺水五萬餘人。

到了十一月時,皇甫嵩同鋸鹿的郭典一道,擊殺了黃巾軍最後的首領張寶,十萬起義軍隊被斬殺。黃巾軍的生力軍可以說已經被消滅乾淨了。

為了平定黃巾軍起義,東漢朝廷派出了很多將領出戰,還有很多是地方守衛,比較出名的,大概就是皇甫嵩和朱俊等將領了。

起義爆發後,身為太平道首領的張角在冀州領導黃巾軍主力作戰,沒有為其他軍團作調控,直到中平元年(西元184年),病死于冀州。

石碑

可以讓人不藥而愈的大賢良師最終沒有救得下自己。雖然有人他的兄弟二人接替,然而起義軍的首領的指揮才能明顯不及漢室的軍隊。加上黃巾軍也得罪了各地的豪強、士家,最後被他們聯手鎮壓,黃巾軍起義在短短的九個月後宣告失敗。

但是張角發動的起義雖然失敗了,但是在他的影響下,後續還多次發生了各地小股勢力的黃巾起義以及一些農民起義,雖然規模不大,卻讓東漢朝廷不堪其擾,最後放權到地方之後,間接導致了地方軍閥擁兵自重,最後東漢政權分崩離析,三國亂世的故事就從此拉開序幕。

同年八月,皇甫嵩率領漢軍前往冀州。

當時黃巾軍主力隊伍的兵力遠超朝廷兵馬。但是皇甫嵩沒有選擇硬碰硬,而是築高臺觀察敵軍的情況,善於抓住戰機,一舉戰勝,而這支主力軍的首領張梁被殺,黃巾軍折損三萬餘人,逃跑溺水五萬餘人。

到了十一月時,皇甫嵩同鋸鹿的郭典一道,擊殺了黃巾軍最後的首領張寶,十萬起義軍隊被斬殺。黃巾軍的生力軍可以說已經被消滅乾淨了。

為了平定黃巾軍起義,東漢朝廷派出了很多將領出戰,還有很多是地方守衛,比較出名的,大概就是皇甫嵩和朱俊等將領了。

起義爆發後,身為太平道首領的張角在冀州領導黃巾軍主力作戰,沒有為其他軍團作調控,直到中平元年(西元184年),病死于冀州。

石碑

可以讓人不藥而愈的大賢良師最終沒有救得下自己。雖然有人他的兄弟二人接替,然而起義軍的首領的指揮才能明顯不及漢室的軍隊。加上黃巾軍也得罪了各地的豪強、士家,最後被他們聯手鎮壓,黃巾軍起義在短短的九個月後宣告失敗。

但是張角發動的起義雖然失敗了,但是在他的影響下,後續還多次發生了各地小股勢力的黃巾起義以及一些農民起義,雖然規模不大,卻讓東漢朝廷不堪其擾,最後放權到地方之後,間接導致了地方軍閥擁兵自重,最後東漢政權分崩離析,三國亂世的故事就從此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