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復旦張江(1349.HK):看圖說話,那個放量意味著什麼?

作者:格隆匯·田品

今天,我們來講講看圖說話的故事,首先,先來兩個案例,讓大家感受感受香港這個"有效市場"的有效性,思考這個市場中,這個“春江鴨流”的正確打開方式。

這個是某個公告盈警前連續放量的下跌的:

這個是某個被收購前連續放量上漲的:

此前,由於港股市場流動性不足,所以但凡有點“春江鴨”就能在市場上掀起驚濤駭浪,

所以有個無敵的套路,如果某個非老千的好孩子,如果連續成交量放大,股價大幅波動,就朝著那個波動的同方向去展望就好了,太明顯了...

在這個背景下,我們來看看一個圖...

從看圖說話的角度來看,前面紅框位置應該是“春江鴨”收隊了,

隨後拉了個平臺,在財報公佈之前,那個超低價的大宗交易您不覺得非常顯眼麼?隨後發佈2016年業績,僅個位數增長,全天放量,低開又收回去了...這樣的圖,就不是典型的“春江鴨”走勢,業績後的走勢也體現出此前的股價已經是完全預期內的了,如果只是這樣一個普通的圖,沒搞頭,但是再看看全景圖...

長週期的底部放量圖,非“春江鴨”式走勢,這樣倒推回去,業績前的那筆神奇的低位大宗,你覺得是帶上小夥伴,還是大撲街式的砍倉?這就要看看公司的質地怎樣了。

謎底揭曉,這個圖是傳說中的:復旦張江(1349.HK)。

一、歷史沿革

復旦張江(1349.HK)成立於1996 年,總部位於上海張江高新科技園,涉及工程藥物、光動力藥物及納米藥物等高新技術以及產品。

公司管理層擁有雄厚的藥品研發背景,帶領公司多次擔綱國家級研發項目,包括國家重點科技專案計畫和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八六三計畫)、“國家“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等。公司股權幾經更迭,目前公司股權較為分散,產業資本、管理層、地方資本相互制衡,目前上海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為其第一大股東。

公司股權架構是內資股架構,

因此,對於控制著公司的各路資本而言,內資股沒流動性,退出路徑是很少的,唯一科學的退出路徑就是A股走起,愉快的在A股退出,早在2015年6月就公告了要發A股,計畫發行不超過2700萬股A股,占已發行股本約4.63%, 募集資金投資額估計約9700萬元人民幣,其中4200萬元用作兩項臨床研究專案,5500萬元用作化學藥品技術研發中心建設專案。隨後一直磨嘰到2016年5月股東才全票通過了議案,但現在也沒啥聲響,而且現在的2016全年對應估值40倍,大A股窗口指導頂死了在20-30的區間,這個估值區間去發A股,起不到正面的催化作用...

目前公司流通股本H股僅36.84%,流通市值在20億左右,短期內想加把勁努力到50億沖進深港通是不現實的...

So,一路向北,唯一的路徑是A股在向你招手...

二、業務結構

2017年3月16日,實現收入約人民幣6.22億元,同比上升7%;年度利潤約1.3億元,同比增加約2%;每股基本及攤薄收益為0.1503元,擬派末期股利每股0.05元,業務基本是原地踏步。既然是醫藥公司,還是好好捋捋管線。

公司目前的產品線有點不走尋常路,整個管線可以分為兩大板塊:裡葆多及光動力平臺的其他。

裡葆多(鹽酸多柔比星脂質體),運用納米技術,於2009 年8 月上市銷售,用於卡波氏肉瘤、乳腺癌和卵巢癌等腫瘤的治療。裡葆多適用於一線全身化療藥物,代替傳統多柔比星,心臟毒性低、 靶向性更強、藥效更持久和安全性更佳。2015年NCCN首次推薦為一線用藥。目前這個品種是獨家代理給:泰淩醫藥(1011.HK)進行銷售,不養自己的銷售團隊,收入增長已經放緩,2015年增速僅為4%...

裡葆多這條線代理出去,這個品種石藥也憋出來了,格局也沒那麼理想了,剩下的就靠泰淩給不給力了,這個票的核心看點還是在主攻皮膚科的光動力平臺的管線,這條線公司是自己鋪銷售團隊的,這就是親兒子和乾兒子的差別了...

目前復旦張江的品種主要集中在第二代產品,艾拉(鹽酸氨酮戊酸)和複美達(海姆泊芬)。

艾拉(鹽酸氨酮戊酸)是全球首個針對尖銳濕疣的光動力藥物。試驗結果表明,使用艾拉治療尖銳濕疣的清除率非常高,而復發率則低於10%,明顯優於傳統的鐳射、手術等治療方式。公司自主研發並用自身的專業銷售團隊推廣該產品,考慮到患者的隱私需求,該藥物一般不適用於醫保,簡而言之就是我們大莆田系的天下...2016年莆田系經歷了什麼,你懂得,就這樣,全年銷售還能有13%...

2016年財報反應的就是裡葆多、艾拉這兩個在售核心品種的表現,守住基本盤就很好了,沒有能展望大劇本的空間,真正的彈性就來自於集:兒童用藥、孤兒藥于一身的新藥複美達(海姆泊芬)。

早在2001年復旦張江便開始了在鮮紅斑痣治療領域確定申報,於2005年4月獲得批准;後經過5年時間完成共三期的臨床研究;2015年5月開發成功新一代光動力治療系統;最終在2016年10月獲得國藥准字H20163349的批文。屬於國家1.1類的新藥,公司自有產能生產,主攻皮膚科的銷售團隊與目前的艾拉相容。

2016年12月3日,復旦張江宣佈複美達(注射用海姆泊芬)正式上市。同時宣佈與國藥控股達成戰略合作關係,國藥控股成為複美達總經銷商。問題來了,復旦張江的大股東是上海醫藥,上藥本來在流通就是前三的,複達美居然沒給大股東代理,而是直接給絕對龍頭國藥控股代理,這節奏果然是為了業績六親不認了...雖然沒進新版的醫保目錄,但是你覺得在地方保護主義下,大上海的增補會進不去麼?

複達美的適應症為鮮紅斑痣,新生兒發生“紅胎記”鮮紅斑痣的概率在0.3-0.5%之間,而中國每年新生兒1千萬人,患病新生兒達3-5萬人,醫生和患者都需要教育的過程,第一年市場容量能吃多少不確定,兩個老品種穩得住,能搞下來的都是增量。

至於投美容連鎖診所那點錢,重資產的醫療服務,前面都是往死裡投錢的,提供不了多少業績彈性。

所以在這個時間點,與往年不一樣,兩穩一增,有增長的驅動了,沖一波業績,趁著A股IPO擴容的窗口,愉快的上A股割韭菜去吧~

結語:

其實,後面的分析都是找有沒有bug而已,沒大bug,當下的產品組合比往年好。

業績期前那筆神奇的大宗是親密的小夥伴還是耿直的接盤俠,會有答案的。

但是現在走出這樣的圖,要麼往上星辰大海,要麼往下十八層地獄了...

但現在也沒啥聲響,而且現在的2016全年對應估值40倍,大A股窗口指導頂死了在20-30的區間,這個估值區間去發A股,起不到正面的催化作用...

目前公司流通股本H股僅36.84%,流通市值在20億左右,短期內想加把勁努力到50億沖進深港通是不現實的...

So,一路向北,唯一的路徑是A股在向你招手...

二、業務結構

2017年3月16日,實現收入約人民幣6.22億元,同比上升7%;年度利潤約1.3億元,同比增加約2%;每股基本及攤薄收益為0.1503元,擬派末期股利每股0.05元,業務基本是原地踏步。既然是醫藥公司,還是好好捋捋管線。

公司目前的產品線有點不走尋常路,整個管線可以分為兩大板塊:裡葆多及光動力平臺的其他。

裡葆多(鹽酸多柔比星脂質體),運用納米技術,於2009 年8 月上市銷售,用於卡波氏肉瘤、乳腺癌和卵巢癌等腫瘤的治療。裡葆多適用於一線全身化療藥物,代替傳統多柔比星,心臟毒性低、 靶向性更強、藥效更持久和安全性更佳。2015年NCCN首次推薦為一線用藥。目前這個品種是獨家代理給:泰淩醫藥(1011.HK)進行銷售,不養自己的銷售團隊,收入增長已經放緩,2015年增速僅為4%...

裡葆多這條線代理出去,這個品種石藥也憋出來了,格局也沒那麼理想了,剩下的就靠泰淩給不給力了,這個票的核心看點還是在主攻皮膚科的光動力平臺的管線,這條線公司是自己鋪銷售團隊的,這就是親兒子和乾兒子的差別了...

目前復旦張江的品種主要集中在第二代產品,艾拉(鹽酸氨酮戊酸)和複美達(海姆泊芬)。

艾拉(鹽酸氨酮戊酸)是全球首個針對尖銳濕疣的光動力藥物。試驗結果表明,使用艾拉治療尖銳濕疣的清除率非常高,而復發率則低於10%,明顯優於傳統的鐳射、手術等治療方式。公司自主研發並用自身的專業銷售團隊推廣該產品,考慮到患者的隱私需求,該藥物一般不適用於醫保,簡而言之就是我們大莆田系的天下...2016年莆田系經歷了什麼,你懂得,就這樣,全年銷售還能有13%...

2016年財報反應的就是裡葆多、艾拉這兩個在售核心品種的表現,守住基本盤就很好了,沒有能展望大劇本的空間,真正的彈性就來自於集:兒童用藥、孤兒藥于一身的新藥複美達(海姆泊芬)。

早在2001年復旦張江便開始了在鮮紅斑痣治療領域確定申報,於2005年4月獲得批准;後經過5年時間完成共三期的臨床研究;2015年5月開發成功新一代光動力治療系統;最終在2016年10月獲得國藥准字H20163349的批文。屬於國家1.1類的新藥,公司自有產能生產,主攻皮膚科的銷售團隊與目前的艾拉相容。

2016年12月3日,復旦張江宣佈複美達(注射用海姆泊芬)正式上市。同時宣佈與國藥控股達成戰略合作關係,國藥控股成為複美達總經銷商。問題來了,復旦張江的大股東是上海醫藥,上藥本來在流通就是前三的,複達美居然沒給大股東代理,而是直接給絕對龍頭國藥控股代理,這節奏果然是為了業績六親不認了...雖然沒進新版的醫保目錄,但是你覺得在地方保護主義下,大上海的增補會進不去麼?

複達美的適應症為鮮紅斑痣,新生兒發生“紅胎記”鮮紅斑痣的概率在0.3-0.5%之間,而中國每年新生兒1千萬人,患病新生兒達3-5萬人,醫生和患者都需要教育的過程,第一年市場容量能吃多少不確定,兩個老品種穩得住,能搞下來的都是增量。

至於投美容連鎖診所那點錢,重資產的醫療服務,前面都是往死裡投錢的,提供不了多少業績彈性。

所以在這個時間點,與往年不一樣,兩穩一增,有增長的驅動了,沖一波業績,趁著A股IPO擴容的窗口,愉快的上A股割韭菜去吧~

結語:

其實,後面的分析都是找有沒有bug而已,沒大bug,當下的產品組合比往年好。

業績期前那筆神奇的大宗是親密的小夥伴還是耿直的接盤俠,會有答案的。

但是現在走出這樣的圖,要麼往上星辰大海,要麼往下十八層地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