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陸軍特戰旅這樣傳承“紅色基因”

【網路媒體國防行】牢記習總書記勉勵,陸軍特戰旅這樣傳承“紅色基因”

【編者按】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慶祝建軍90周年,7月中旬至8月上旬,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會同中央網信辦聯合開展“同心共築強軍夢”網路媒體國防行活動,

組織網路媒體負責人和採編人員深入基層單位和邊海防一線部隊,實地感悟、積極宣傳黨的十八大以來強軍興軍新成就和官兵新風貌,彙聚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強大網上正能量,為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營造良好網上輿論氛圍。

寧德網

南方網消息

“兩個行家裡手”武仲良、“三棲能手”張秀光、“全能獵手”劉曉東、“金牌連長”莊須周、“尖刀連長”張金濤、“鋼鐵戰士”阿西木呷、“狙擊兵王”王冰……在人民軍隊的新傳人身上,

紅色信仰更加堅定,紅色血脈激流奔騰。

90後“狙擊兵王”王冰:用生命在拼搏

當軍旅題材的電視劇受熱捧時,特種兵硬漢形象,在觀眾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然而,大學生90後年輕軍官、榮立一等功,這個標籤和榮譽,讓有著“狙擊兵王”稱號的王冰,創造了當下年輕人難以望其項背的高度,

他真正用實際行動塑造著軍中鐵血男兒的形象。

90後“狙擊兵王”王冰接受記者採訪

正是因為這樣的頑強精神,使王冰獲得了一個又一個的殊榮。

2016年6月,王冰作為排長參加“金鷹-2016”國際狙擊手競賽,經過5輪選拔淘汰和3個多月的艱苦集訓,最終在和其他6個國家22支隊伍的較量中脫穎而出,

奪得外國參賽組中5個單項第一。

當兵8年,王冰不斷超越自我,書寫了一個又一個軍旅傳奇,成為名副其實的“狙擊兵王”。

從大學生士兵,到榮立一等功、軍事和文化素質都過硬的90後年輕軍官,王冰的身上確實有著常人難以達到的高度,分析自己快速成長的原因時,他說,“用生命奮鬥,無愧於心!”

“尖刀連長”張金濤:現實版的《士兵突擊》

“尖刀連長”張金濤專業比武等重大演訓任務。個人先後被上級表彰為 “十大精武標兵”“偵察兵技術能手”“偵察兵比武先進個人”“優秀黨員”“感動集團軍十大新聞人物”,在中印尼反恐聯合訓練中被授予“優秀教官”和“特等射手”榮譽獎章,2次被評選為“周口市十大道德模範”。

榮立一等功2次,二等功3次,三等功4次。

這是現實版的《士兵突擊》,也是一位平民子弟的特種兵之路。

當年還是一名戰士的張金濤,通過一系列“殘酷”的訓練,完成了從常人到“超人”的轉變。

2009年7月,他與另外7名特種兵一道,代表中國軍人參加了第14屆國際特種兵競賽,與美、英等8個國家派出的13支代表隊展開較量,用汗水和鮮血一舉奪得金牌和獎牌總數第一的優異成績。

“作為一名特種兵,平時除了進行正常的軍姿、佇列、擒拿格鬥等軍訓外,還要重點做好牽引橫渡、武裝奔襲、捕俘、手槍速射、武裝攀登等特種科目訓練。”張金濤說,在訓練的強度和難度上,絕非常人所能想像。

別看張金濤現在“天不怕地不怕”,但就在2004年6月,第一次接觸懸崖上“牽引橫渡”,對於剛入伍幾個月、有恐高症的張金濤來說,“真的怕”。

張金濤回憶,當時繩索橫在兩座山頭間,下面深不見底,攀過去時腰裡僅僅拴個鐵環。“當我勉強攀完繩索以後,整個人竟無法站立,雙腿抖個不停。一同訓練的戰友看到後,笑得簡直直不起腰”,張金濤笑了笑,有些不好意思。

但作為一名軍人,張金濤不允許自己輕易放棄。不服輸的他偷偷把繩子固定在兩棟四層高的樓之間進行練習;為了鍛煉耐力,他在兩棵大樹之間拴條繩子反復攀爬,並加重隨身戰鬥物資。

經過半年的不懈努力,他卻練就了一身真功夫,特種部隊從此多了一個“橫渡高手”。

“尖刀連長”張金濤(資料圖片)

其實,張金濤與自己“死磕”的故事還很多。

在他還是個新兵時,由於是左撇子,射擊成績不太好。後來,張金濤主動報名參加狙擊手集訓。

那段日子裡,他像“著了魔”似的和槍結下了緣分,槍法有了質的飛躍。

在偵察兵比武中,行軍考核是80公里,而張金濤和戰友平時訓練是120公里,每次都要走上3天3夜,要靠自己攜帶的有限乾糧度日,每12小時休息1次。為了從叢林裡尋找野果充饑,張金濤的耳朵和臉曾被黃蜂蜇腫過;有時候在山裡一天一夜都走不出來,而身邊沒有一個戰友,恐懼感彌漫全身,甚至要靠吼叫來發洩……

但張金濤沒有畏縮、後悔,對所有的訓練科目,他都精益求精,決不服輸。

“這些都是一個軍人應該具備的素質,中國軍人,就應該這樣!”張金濤在採訪結束時對記者這樣說道。

其實,王冰和張金濤只是這支特戰旅“鐵血男兒”的縮影。

這樣的故事,在這支特戰旅中還有很多。

據該旅政治委員武仲良介紹,在戰爭年代,特戰旅就曾湧現出2個功臣營、6個大功連和5名英模功臣。94年組建特種部隊以來,先後榮立集體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是全軍特種部隊中唯一榮立集體一等功的部隊,28人次榮立一等功,62人次榮立二等功。

強軍路上,每個平凡的戰士,都在用汗水書寫著不平凡的故事。他們,以超凡毅力戰勝一切,展現了當代軍人的鐵血軍魂,鑄就了保護國家與人民安全的銅牆鐵壁。

回首過去,90年風雨征程,從井岡山、瑞金、遵義、延安、西柏坡一路走來的人民軍隊,紅心愈堅、赤膽愈壯、熱血愈烈。

“紅色基因代代傳,一代更比一代強。”這是習總書記對全軍官兵的勉勵,更是人民軍隊薪火相傳、向世界一流軍隊奮進的精神之源。

牢記習總書記勉勵,這支英勇威猛的特戰勁旅,正傳承“紅色基因”,在改革強軍征途中枕戈待旦,直等一聲令下,用忠誠和血性在使命的圖騰上揮寫榮光。

“作為一名特種兵,平時除了進行正常的軍姿、佇列、擒拿格鬥等軍訓外,還要重點做好牽引橫渡、武裝奔襲、捕俘、手槍速射、武裝攀登等特種科目訓練。”張金濤說,在訓練的強度和難度上,絕非常人所能想像。

別看張金濤現在“天不怕地不怕”,但就在2004年6月,第一次接觸懸崖上“牽引橫渡”,對於剛入伍幾個月、有恐高症的張金濤來說,“真的怕”。

張金濤回憶,當時繩索橫在兩座山頭間,下面深不見底,攀過去時腰裡僅僅拴個鐵環。“當我勉強攀完繩索以後,整個人竟無法站立,雙腿抖個不停。一同訓練的戰友看到後,笑得簡直直不起腰”,張金濤笑了笑,有些不好意思。

但作為一名軍人,張金濤不允許自己輕易放棄。不服輸的他偷偷把繩子固定在兩棟四層高的樓之間進行練習;為了鍛煉耐力,他在兩棵大樹之間拴條繩子反復攀爬,並加重隨身戰鬥物資。

經過半年的不懈努力,他卻練就了一身真功夫,特種部隊從此多了一個“橫渡高手”。

“尖刀連長”張金濤(資料圖片)

其實,張金濤與自己“死磕”的故事還很多。

在他還是個新兵時,由於是左撇子,射擊成績不太好。後來,張金濤主動報名參加狙擊手集訓。

那段日子裡,他像“著了魔”似的和槍結下了緣分,槍法有了質的飛躍。

在偵察兵比武中,行軍考核是80公里,而張金濤和戰友平時訓練是120公里,每次都要走上3天3夜,要靠自己攜帶的有限乾糧度日,每12小時休息1次。為了從叢林裡尋找野果充饑,張金濤的耳朵和臉曾被黃蜂蜇腫過;有時候在山裡一天一夜都走不出來,而身邊沒有一個戰友,恐懼感彌漫全身,甚至要靠吼叫來發洩……

但張金濤沒有畏縮、後悔,對所有的訓練科目,他都精益求精,決不服輸。

“這些都是一個軍人應該具備的素質,中國軍人,就應該這樣!”張金濤在採訪結束時對記者這樣說道。

其實,王冰和張金濤只是這支特戰旅“鐵血男兒”的縮影。

這樣的故事,在這支特戰旅中還有很多。

據該旅政治委員武仲良介紹,在戰爭年代,特戰旅就曾湧現出2個功臣營、6個大功連和5名英模功臣。94年組建特種部隊以來,先後榮立集體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是全軍特種部隊中唯一榮立集體一等功的部隊,28人次榮立一等功,62人次榮立二等功。

強軍路上,每個平凡的戰士,都在用汗水書寫著不平凡的故事。他們,以超凡毅力戰勝一切,展現了當代軍人的鐵血軍魂,鑄就了保護國家與人民安全的銅牆鐵壁。

回首過去,90年風雨征程,從井岡山、瑞金、遵義、延安、西柏坡一路走來的人民軍隊,紅心愈堅、赤膽愈壯、熱血愈烈。

“紅色基因代代傳,一代更比一代強。”這是習總書記對全軍官兵的勉勵,更是人民軍隊薪火相傳、向世界一流軍隊奮進的精神之源。

牢記習總書記勉勵,這支英勇威猛的特戰勁旅,正傳承“紅色基因”,在改革強軍征途中枕戈待旦,直等一聲令下,用忠誠和血性在使命的圖騰上揮寫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