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二十世紀最善於運用色彩的藝術家,偉大的“野獸派”創始人

馬蒂斯說他畫的是自己的情緒:“我不是在畫一張桌子,而是在畫這張桌子給我帶來的感受。”

他一遍遍講著在小古董店遇到黑人雕塑的故事,他稱它為“一個伸著舌頭的小傢伙”

亨利·馬蒂斯 Henri Matisse(1869-1954) 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善於運用色彩的畫家,野獸派的創始人。也是一位出色的雕塑家,他是現代派雕塑的先驅者之一,其雕塑作品追求簡潔、結實的風格。以使用鮮明、大膽的色彩而著名。

即使是放在整個20世紀光芒四射的藝術家中,亨利·馬蒂斯也具有極高的辨識度,這讓我們一度認為他和畢卡索、梵古一樣,是我們最熟悉的藝術家。

從左至右:梵古《夜間咖啡館》,

畢卡索《夢》,馬蒂斯《紅色的和諧》

可是回頭想一想,我們看到的馬蒂斯,都是他想讓我們看到的樣子:他把純色的顏料塗在畫布上,把人的臉畫成綠色,把東方元素融合到自己的畫作中……是他給作品加的一層“馬蒂斯濾鏡”定義著我們眼中的他。但這些物品實際是什麼樣子?馬蒂斯那些有強烈衝擊力的作品原型是什麼?我們可以到他的工作室中看一看。

馬蒂斯位於法國尼斯的公寓裡,精緻的工作室中放著來自北非的編織掛毯、掛在繩子上的各種編織物、一個大的木質折疊架子。他把背後的牆做成一個壁龕,上面擺著一個來自阿爾及利亞的小圓桌、一個北非木制八角椅、一個叫做“火缽”的土耳其木炭加熱器,甚至還掛著一件中國書法匾額收藏:

當然,還有戴著珍珠手鐲,穿著燈籠褲、土耳其長衫(或是什麼都不穿的)Henriette Darricarrère,她在1920到1927年中與馬蒂斯十分親近。

馬蒂斯和他筆下的模特Henriette Darricarrère

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洲的藝術家們都喜歡在歐洲之外尋找靈感,不管是讓妻子穿上東方服飾的莫内,還是臨摹日本浮世繪的梵古,當然還有被非洲吸引的馬蒂斯。

在1906年秋天的一天,馬蒂斯本來要去拜訪收藏家、作家格特魯德·斯坦因(Gertrude Stein),卻被路上一個小古董店的櫥窗吸引而停下腳步。櫥窗裡擺著一個木制的非洲雕塑,用馬蒂斯自己的話說,是“一個伸著舌頭的小傢伙”(1941年的回憶),或是“一個小黑人頭”(1951),他一遍一遍講著他得到這個雕塑的故事。

馬蒂斯的收藏,來自剛果民主共和國庫巴王國的面具,19世紀末20世紀初(圖源:英國皇家藝術研究院)

“我花幾法郎買下這個小黑人頭,拿著它來到斯坦因家。當時畢卡索也在那,他看到這個小東西很震驚,所以我們花了很長時間討論它。就是從這個時候,我開始對黑人的藝術感興趣。”

馬蒂斯說他畫的是自己的情緒:“我不是在畫一張桌子,而是在畫這張桌子給我帶來的感受。”他在非洲的藝術中找到了靈感,獨特的比例、柔和的形式和最本能最原始的氣息,都在吸引著他,到1908年,他已經擁有了20個非洲雕塑和面具。

馬蒂斯雕塑作品,《Head of Jeannette V》 1913年制模, 1954年澆鑄.(圖源:皇家藝術研究院)

1917年,馬蒂斯從巴黎來到尼斯,起先他一直住在酒店中,直到1921年,他搬進一座寬敞的公寓。在這裡,他創作了很多帶有人物的作品。畫中的女子或是穿著異域風情的服飾,或是裸☆禁☆體擺出很有戲劇性的姿勢,而不管怎麼樣,在她們身後總有一些來自阿拉伯國家的裝飾紋樣。

“仔細看這些女人:陽光如勝利的煙火一般,所有來自東方的裝飾,簾子與掛毯,那些奢華的服飾與沉重的肉體,充滿喜悅又懶散的面孔,這個本應該懶散倦怠的午睡畫面,在那些阿拉伯紋樣的映襯下顯示出了一種最強烈的緊張感。顏色是不會騙我們的。”

不只是這些,馬蒂斯還有眾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收藏都出現在他的作品中。比如他從西班牙安達盧西亞買到的玻璃花瓶,出現在了他的一幅靜物畫中:

左為馬蒂斯作品《窗邊的玫瑰》,右為馬蒂斯的收藏安達盧西亞玻璃花瓶(圖源:皇家藝術研究院)

一件埃及的窗簾,被馬蒂斯改變顏色之後畫在靜物畫中:

左為馬蒂斯的靜物作品《窗邊的玫瑰》,右為馬蒂斯收藏的埃及窗簾(圖源:皇家藝術研究院)

8月5日即將在英國皇家藝術研究院開幕的展覽“馬蒂斯的工作室”中,我們將看到馬蒂斯工作室裡的各種收藏,其中包括十八世紀的法國水壺、非洲面具、中國書法、伊斯蘭掛毯、傢俱……有超過80幅馬蒂斯的繪畫、雕塑、版畫作品是受這些收藏啟發而創作的。雖然我們在作品中看到的馬蒂斯是瘋狂的,但這些收藏品告訴我們,他的創作卻是植根於對他所見事物的仔細觀察和研究。透過馬蒂斯的眼睛看到的世界是什麼樣?一起再到展覽中看看吧!

展覽:馬蒂斯的工作室

時間:2017.8.5 — 2017.11.12

地址:英國皇家藝術研究院

皇家藝術研究院(Royal Academy of Arts,R.A.)

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洲的藝術家們都喜歡在歐洲之外尋找靈感,不管是讓妻子穿上東方服飾的莫内,還是臨摹日本浮世繪的梵古,當然還有被非洲吸引的馬蒂斯。

在1906年秋天的一天,馬蒂斯本來要去拜訪收藏家、作家格特魯德·斯坦因(Gertrude Stein),卻被路上一個小古董店的櫥窗吸引而停下腳步。櫥窗裡擺著一個木制的非洲雕塑,用馬蒂斯自己的話說,是“一個伸著舌頭的小傢伙”(1941年的回憶),或是“一個小黑人頭”(1951),他一遍一遍講著他得到這個雕塑的故事。

馬蒂斯的收藏,來自剛果民主共和國庫巴王國的面具,19世紀末20世紀初(圖源:英國皇家藝術研究院)

“我花幾法郎買下這個小黑人頭,拿著它來到斯坦因家。當時畢卡索也在那,他看到這個小東西很震驚,所以我們花了很長時間討論它。就是從這個時候,我開始對黑人的藝術感興趣。”

馬蒂斯說他畫的是自己的情緒:“我不是在畫一張桌子,而是在畫這張桌子給我帶來的感受。”他在非洲的藝術中找到了靈感,獨特的比例、柔和的形式和最本能最原始的氣息,都在吸引著他,到1908年,他已經擁有了20個非洲雕塑和面具。

馬蒂斯雕塑作品,《Head of Jeannette V》 1913年制模, 1954年澆鑄.(圖源:皇家藝術研究院)

1917年,馬蒂斯從巴黎來到尼斯,起先他一直住在酒店中,直到1921年,他搬進一座寬敞的公寓。在這裡,他創作了很多帶有人物的作品。畫中的女子或是穿著異域風情的服飾,或是裸☆禁☆體擺出很有戲劇性的姿勢,而不管怎麼樣,在她們身後總有一些來自阿拉伯國家的裝飾紋樣。

“仔細看這些女人:陽光如勝利的煙火一般,所有來自東方的裝飾,簾子與掛毯,那些奢華的服飾與沉重的肉體,充滿喜悅又懶散的面孔,這個本應該懶散倦怠的午睡畫面,在那些阿拉伯紋樣的映襯下顯示出了一種最強烈的緊張感。顏色是不會騙我們的。”

不只是這些,馬蒂斯還有眾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收藏都出現在他的作品中。比如他從西班牙安達盧西亞買到的玻璃花瓶,出現在了他的一幅靜物畫中:

左為馬蒂斯作品《窗邊的玫瑰》,右為馬蒂斯的收藏安達盧西亞玻璃花瓶(圖源:皇家藝術研究院)

一件埃及的窗簾,被馬蒂斯改變顏色之後畫在靜物畫中:

左為馬蒂斯的靜物作品《窗邊的玫瑰》,右為馬蒂斯收藏的埃及窗簾(圖源:皇家藝術研究院)

8月5日即將在英國皇家藝術研究院開幕的展覽“馬蒂斯的工作室”中,我們將看到馬蒂斯工作室裡的各種收藏,其中包括十八世紀的法國水壺、非洲面具、中國書法、伊斯蘭掛毯、傢俱……有超過80幅馬蒂斯的繪畫、雕塑、版畫作品是受這些收藏啟發而創作的。雖然我們在作品中看到的馬蒂斯是瘋狂的,但這些收藏品告訴我們,他的創作卻是植根於對他所見事物的仔細觀察和研究。透過馬蒂斯的眼睛看到的世界是什麼樣?一起再到展覽中看看吧!

展覽:馬蒂斯的工作室

時間:2017.8.5 — 2017.11.12

地址:英國皇家藝術研究院

皇家藝術研究院(Royal Academy of Arts,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