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淞滬會戰裝甲兵步兵協同嚴重脫節,車毀人亡,互相指責

馮傑

1937年8月15日,已過立秋的華北暑意漸消,尤其是早晚時段總有陣陣涼風吹來。然而,石家莊行營主任徐永昌絲毫感覺不到爽快,華北戰事如火如荼,蔣介石卻要抽調技術兵種南下,

“開到順德一帶戰車連,即刻星夜調回上海,戰車防禦炮亦調兩連回滬”。八月正是上海一年中最炎熱的“火燒”季節,淞滬大戰一觸即發,豈能坐等河北境內的裝甲部隊折返!於是,留置南京保養維護中的五輛“維克斯”6噸坦克及部分後勤補給車輛,臨時配備戰車第1連第1排,先行前往上海支援作戰。

1937 年8 月13 日,淞滬會戰爆發,上海虹口地區成為戰場,圖為日軍登陸虹口畫面

全面抗戰伊始,國民政府陸軍合計不下200萬人,但坦克只有區區幾十輛,性能相對較好的要數英國“維克斯”6噸坦克、“維克斯-卡登·洛伊德”水陸兩栖坦克和德國“克魯伯”輕型坦克。這些“稀罕貨”大部分編配在幾個月之前成立的陸軍裝甲兵團戰車營沿兆豐路突擊。

日軍固守街頭堡壘,一名橫川陸戰隊員冒死爬上張啟元的坦克,掏出手槍對準機槍口一陣亂射,致使張排長眼睛受傷,擺脫之後無法再行任務。鄭紹炎毅然接替任務,並于22日淩晨3時左右突破日本佐世堡海軍陸戰隊月岡大隊第三線陣地,補給連的輔助裝甲車緊跟其後,轉眼進至匯山碼頭附近,關鍵時刻步兵沒有跟上來。

日軍小隊長大淵重夫調集輕、重機槍集火攻擊,

頓時一陣劈裡啪啦,“維克斯”的裝甲扛住了!50米、30米、20米!鬼子兵開始躁動,炮兵隊、戰車隊聞訊趕來,鄭紹炎覺得不妙,急忙轉頭突圍,終究還是遲了一步。坦克經不起速射炮、山炮接連襲擊,鄭紹炎與駕駛員吳健、炮手卜孟英一同為國捐軀。硝煙散去,日軍發現鄭的遺體旁邊散落著一些女性用品,原來黃埔七期騎兵科畢業的鄭連長新婚才兩個月。後勤技術人員童崇基倖免於難,他不無憤慨地指出:“以今日之步戰協同作戰克敵制勝之戰術思想觀念而言,
第36、第87師師長及戰區指揮官均應負指揮不當,車毀人亡之責也。”

頭戴M35 鋼盔,行軍中的黃埔軍校師生

總結經驗教訓,陸軍裝甲兵團對於步兵師配合不力也是耿耿於懷:“步兵發現戰防炮,

未告知後援戰車,致受損害;高級指揮官對於使用戰車,不許戰車隊長有所建議;使用戰車,不予準備時間,猛然給予任務,必遭失敗;步兵不明了戰車性能,及不與戰車協同,則戰車效力頗難發揮;戰車在一地區內逗留過久,必遭損害。”

史說時任第9集團軍作戰科長,與郭恒健、鄭紹炎軍校同學,事後思之黯然:“即使蔣介石的精銳部隊,都只形式上受了一些德式或日式的軍事訓練。京滬警備司令部一再請求後方重炮與戰車到蘇州、常州一帶進行聯合演習都捨不得,一到戰時,互相埋怨。戰車一上戰場,步兵不予掩護,說你有裝甲,怕什麼,單獨冒著敵人炮火前進,直到戰車全毀為止。”

京滬警備司令部一再請求後方重炮與戰車到蘇州、常州一帶進行聯合演習都捨不得,一到戰時,互相埋怨。戰車一上戰場,步兵不予掩護,說你有裝甲,怕什麼,單獨冒著敵人炮火前進,直到戰車全毀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