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砥礪奮進的五年】“軍人本色”永不變:炮火前線的駕駛員 和平年代的“中國好司機”

“出車前多看兩眼才放心,萬一發現了問題,還來得及調整。”26日中午,在江蘇省南通市公交捷運公司,一名身材高大的駕駛員走出休息室,前往“熱火朝天”的公交停車場檢查車況,

為13時45分準時發車作準備。

他是公安部授予的“中國好司機”,一身駕駛本領源自軍營、煉於戰火。退伍前,他主動請纓,參加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民間稱“對越自衛反擊戰”),於隆隆炮聲中駕車穿越火線;退伍後,他不離本行,成為公交文明先行者,于斑馬線前帶頭停車禮讓行人。

他叫葛漢林,今年59歲,一名從炮火中走出的駕駛員,始終用行動踐行報效國家、服務社會的軍人本色。

“聽說同鄉一熟人在戰鬥中犧牲了,我就更加迫不及待想上戰場。”1979年,中越邊境之戰打響,葛漢林還是濟南軍區炮十二師十五團的一名“新兵蛋子”,

噩耗傳來,不但毫無畏縮,反而激起他一腔熱血。

1984年,炮十二師的兩個團接到參戰指令,但葛漢林所在隊伍不在其列。“戰場不是任誰想去就能去的。”已是駕駛班長的葛漢林,自認技術過硬、表現優秀,經積極上報批准,被調往滕州二十四團炮兵連擔任駕駛員,負責戰地物資及傷患運送,如願以償奔赴中越作戰最前線--雲南老山地區。

“炮彈從頭頂飛過,在陣地上爆炸,

神經時時刻刻緊繃著。”葛漢林說,日夜不停的巨響攪得人寢食難安,上百門152毫米加農榴彈炮齊發,震得地動山搖,人感覺像是飄了起來,腦袋裡嗡嗡作響,“一天下來,炮兵們被震得耳鼻出血,戴耳塞也不管用,聽力嚴重受損。”至1985年撤離的一段時間,葛漢林坦言簡直度日如年,他深切體會到戰爭的殘酷。離開戰場後多年,他都得依賴藥物才能入眠。

1989年,葛漢林脫下戎裝,從部隊轉業。當時,正值南通組建外貿公司,急需駕駛員。葛漢林駕駛經驗豐富,又是黨員,被公司一眼相中,負責拖運集裝箱。2010年,葛漢林又輾轉進入南通市公交總公司,目前在公交捷運公司擔任廠包車駕駛員,為企業提供接送服務。轉業不轉行,葛漢林的手幾乎未離開過方向盤。

(葛漢林工作照)

當兵上戰場不含糊,轉業作服務同樣如此。“部隊鍛煉軍人氣質,現在的很多習慣都是當兵時養成的。”葛漢林說,部隊裡一聲令下,最快三五分鐘內就得集合完畢,車子說上就上,拉得出、跑得快,事前準備要充分,戰場之上更是如此。強烈的准點意識、提前意識,讓葛漢林的服務無可挑剔,駕駛公交六七年來“零差評”,一封封來自乘客的表揚信,像是一枚枚軍章,記錄著他在公交崗位的“赫赫戰功”。

憶往昔,葛漢林感慨萬千,說得最多的就是珍惜和平年代歲月靜好。如有“如果”,他不願再遇戰爭,不再輕言奔赴沙場;但對於當兵,他無怨無悔,因為保家衛國,既是軍人天職,也是公民義務,七尺男兒更應敢為人先。

強烈的准點意識、提前意識,讓葛漢林的服務無可挑剔,駕駛公交六七年來“零差評”,一封封來自乘客的表揚信,像是一枚枚軍章,記錄著他在公交崗位的“赫赫戰功”。

憶往昔,葛漢林感慨萬千,說得最多的就是珍惜和平年代歲月靜好。如有“如果”,他不願再遇戰爭,不再輕言奔赴沙場;但對於當兵,他無怨無悔,因為保家衛國,既是軍人天職,也是公民義務,七尺男兒更應敢為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