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不間斷騎游黃河長江第73天(上)無人區,牛頭碑,煨桑節,前往黃河源

7月19日晴

瑪多縣→牛頭碑→麻多鄉→黃河源→麻多鄉→秋智鄉→曲麻萊縣搭車

歷史上被堪定的黃河源頭有四個:

史載,唐朝貞觀年間,李靖、侯君集、李道宗等曾“次星宿川,達柏海上,望積石山,

覽觀河源。”唐宋以來,曾長期將星宿海稱為黃河源頭。元朝專使都實奉命查勘河源後,說河源在“尕甘思西部”,“有泉百餘泓,或泉或潦,水沮如散渙,方可七八十裡,且泥淖溺,不勝人跡,弗可逼視,履高山下瞰,燦若列星”,說的就是星宿海。唐元兩代雖認定星宿海為黃河源頭,但沒有立碑,只留在史料記載中,至今星宿海處也無任何碑文。

唐宋黃河源:星宿海

直到清代專使拉錫、阿彌達才西逾星宿海,經過實地勘察,認為阿勒坦郭勒河(今卡日曲)為黃河上源。同樣,卡日曲也沒相關黃河源頭的碑文。

元代黃河源:阿勒坦郭勒河

阿勒坦郭勒河(卡日曲)

近代,黃河的源頭被認為在鄂陵湖和紮陵湖之間,在兩湖之間的巴顏朗瑪山上豎著胡耀邦題寫“黃河源頭”的牛頭碑,從百度搜狗地圖中都可以搜到。

近代黃河源:鄂陵湖和紮陵湖之間的牛頭碑

2008年國家科考隊經過4個半月的艱難細緻的考案,認定黃河的正源是瑪曲和曲瑪萊之間的卡日曲,其源頭是位於約古宗列的那紮隴查河,並在源頭的泉眼處立了國家地理標誌,

而鄂陵湖和紮陵湖只是黃河源頭最初若干條涓涓細流的聚集池。

現代黃河源:

位於約古宗列的那紮隴查河

我們今天的行車路線是從瑪多縣城先到黃河源聚集池鄂陵湖和紮陵湖之間的牛頭碑,經麻多鄉逆流而上到約古宗列盆地的黃河源頭,再從黃河源頭順流到達卡日曲,然後穿過150多公里的無人區經秋智鄉到達通天河畔的曲麻萊縣。

今早6:30,祁隊長如約來到黃河源賓館,將單車和行李搬上三菱越野車,然後到他家的飯店早餐。同行的還有他12歲,在西寧上學的兒子輝輝,這孩子很懂事,他聽說爸爸要到曲麻萊,深夜才回來,主動陪同前往。

堅強而懂事的高原少年 輝輝

7:20出發,車子開出瑪多縣城,很快柏油路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砂石搓板路。

前往牛頭碑的搓板路

我和祁隊長邊走邊聊,得知他是從蒙古族中分化出來的一支,叫土族,祁興旺是他的漢名。這時我才仔細的端詳他,額頭凹起,兩側突然收起,兩眼微陷,典型的蒙古人特徵。只是常年在高原上奔波,高原紅的臉龐又像是藏民,眉宇間透出一股豪氣顯示,他是一位元豁達之人。他講,他原來在武警總隊交通支隊開推土機,參加過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的維修搶險,還參加過汶川大地震的救援,後給支隊參謀長當司機。祁隊長的豁達,輝輝的童稚,當天的天特好,朵朵白雲掛在天際,一動不動。所以這些,都讓旅途充滿愉悅。

豪氣豁達的祁隊長

父與子

不到1小時來到黃河源景區大門,這裡原是收費的。

黃河源景區入口門樓

黃河源景區碑文 過了大門,遠遠看到一大片湛藍湛藍的湖水,這便是鄂陵湖。

陽光灑在鄂陵湖

亙古高原上的明珠

祁隊長如數家珍介紹鄂陵湖,遇到觀景台、水鳥多和景色特美之處,主動停下來讓我照相。鄂陵湖雖不像青海湖那樣千姿百態,納木措那樣與唐古拉雪山遙相輝映,卻本本色色,向人們顯示出亙古不變的清一色湛藍,藍得讓人窒息,藍得讓人忘神,藍得讓人仔細挑剔這顆巨大的藍寶石,找不到一點瑕疵。

清一色湛藍,藍得讓人窒息,藍得讓人忘神

用長焦接近,卻是清澈見底

圍著鄂陵湖繞了小半圈來到三岔路口,向南便是鄂陵湖與紮陵湖這對姐妹湖之間的牛頭碑。

當天是農曆六月十六,正是藏族的煨桑節,巴顏朗瑪山人頭攢動,車水馬龍,汽車,摩托車擠滿停車場和道路。

到了山腰拾級而上,山頂上的牛頭碑擠滿朝聖的藏民。

依偎在古樸、雄渾、粗獷的牛頭紀念碑圍欄旁,那披銀掛甲的巴顏喀拉山遙遙在望,高聳入雲,皚皚雪山下,草原碧綠如洗。那撒滿山岡、湖畔的牛羊,安然遊動;黑白相間的帳篷點綴在綠絨毯上,似扁擔,如蘑苦,青煙繚繞,牧笛悠悠。這優美恬淡的絕豔風景,使人樂而忘返,回味無窮,頓生心蕩神馳之感。

從山頂上看鄂陵湖

荒原尼瑪堆

今天的日程很緊,在牛頭碑只停留半小時離開。

因圖片及內容較多,今日到黃河源頭分上中下3節在今日頭條首發,未完待續

今早6:30,祁隊長如約來到黃河源賓館,將單車和行李搬上三菱越野車,然後到他家的飯店早餐。同行的還有他12歲,在西寧上學的兒子輝輝,這孩子很懂事,他聽說爸爸要到曲麻萊,深夜才回來,主動陪同前往。

堅強而懂事的高原少年 輝輝

7:20出發,車子開出瑪多縣城,很快柏油路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砂石搓板路。

前往牛頭碑的搓板路

我和祁隊長邊走邊聊,得知他是從蒙古族中分化出來的一支,叫土族,祁興旺是他的漢名。這時我才仔細的端詳他,額頭凹起,兩側突然收起,兩眼微陷,典型的蒙古人特徵。只是常年在高原上奔波,高原紅的臉龐又像是藏民,眉宇間透出一股豪氣顯示,他是一位元豁達之人。他講,他原來在武警總隊交通支隊開推土機,參加過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的維修搶險,還參加過汶川大地震的救援,後給支隊參謀長當司機。祁隊長的豁達,輝輝的童稚,當天的天特好,朵朵白雲掛在天際,一動不動。所以這些,都讓旅途充滿愉悅。

豪氣豁達的祁隊長

父與子

不到1小時來到黃河源景區大門,這裡原是收費的。

黃河源景區入口門樓

黃河源景區碑文 過了大門,遠遠看到一大片湛藍湛藍的湖水,這便是鄂陵湖。

陽光灑在鄂陵湖

亙古高原上的明珠

祁隊長如數家珍介紹鄂陵湖,遇到觀景台、水鳥多和景色特美之處,主動停下來讓我照相。鄂陵湖雖不像青海湖那樣千姿百態,納木措那樣與唐古拉雪山遙相輝映,卻本本色色,向人們顯示出亙古不變的清一色湛藍,藍得讓人窒息,藍得讓人忘神,藍得讓人仔細挑剔這顆巨大的藍寶石,找不到一點瑕疵。

清一色湛藍,藍得讓人窒息,藍得讓人忘神

用長焦接近,卻是清澈見底

圍著鄂陵湖繞了小半圈來到三岔路口,向南便是鄂陵湖與紮陵湖這對姐妹湖之間的牛頭碑。

當天是農曆六月十六,正是藏族的煨桑節,巴顏朗瑪山人頭攢動,車水馬龍,汽車,摩托車擠滿停車場和道路。

到了山腰拾級而上,山頂上的牛頭碑擠滿朝聖的藏民。

依偎在古樸、雄渾、粗獷的牛頭紀念碑圍欄旁,那披銀掛甲的巴顏喀拉山遙遙在望,高聳入雲,皚皚雪山下,草原碧綠如洗。那撒滿山岡、湖畔的牛羊,安然遊動;黑白相間的帳篷點綴在綠絨毯上,似扁擔,如蘑苦,青煙繚繞,牧笛悠悠。這優美恬淡的絕豔風景,使人樂而忘返,回味無窮,頓生心蕩神馳之感。

從山頂上看鄂陵湖

荒原尼瑪堆

今天的日程很緊,在牛頭碑只停留半小時離開。

因圖片及內容較多,今日到黃河源頭分上中下3節在今日頭條首發,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