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你會讓寶寶從小學樂器嗎?

當了媽媽,就有聊不完的《媽媽經》,聊孩子、聊生孩子……“孩子”是媽媽們在一起時永遠的話題。等孩子到了4、5歲,有一個話題會經常被我和朋友聊起,那就是——要不要讓孩子開始學一門樂器。

“要不要讓孩子學琴”,在條件許可的家庭,孩子到了4、5歲、能找到挺不錯的老師、也有方便上課的時間,買一件樂器貌似就可以開始了,反正能讓孩子受點藝術薰陶,將來能借助音樂抒發她的情緒,想想也是挺美好的事情!

我小的時候當過幾年琴童,

也遇到過各種各樣家有琴童的親戚、同學和朋友。把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所見所聞做以總結,“琴”路真不易,開始需“慎重”。很多人抱著這樣一種態度,“我沒指望孩子成名成家,只是學著玩玩,長大了有個能拿得出手的業餘愛好,或者自己有空可以自娛自樂”。仿佛因為定的目標不高,孩子和自己就會沒有壓力了。

看到太多的家庭,一開始把“學琴”這件事想像得特美好(那些孩子彈奏樂器的唯美畫面,

確實令人浮想聯翩);兩三年過後,很多家庭是孩子體力累、家長心累;如果再堅持到小升初階段,“練琴”和“做作業”之間時間擺不平了,家長和孩子的關係都會為之變得緊張起來;最後在課業繁重的初中階段,一路考級上來的孩子,也許在考出目標級別以後,徹底不彈琴了;還有一部分從來不考級的孩子,為了爭取做作業的時間而默默地放棄了學琴。

“快點考完十級!考出就不彈了!”每次聽到家長對孩子說這樣的話,

我就想問,說好的“陶冶情操”呢?說好的“提高素養”呢?

有些父母把學琴作為鍛煉孩子手眼腦協調性的訓練;或作為鍛煉孩子意志品質的途徑;或為了將來升學考試能有特長加分;或作為掌握一門本領為將來生計所用……懷著這些目的出發的,

孩子在“學琴”之路上往往難以走得長遠(沖著這些目的,大可讓孩子學點別的)。

學琴不是孩子一個人的事,而是整個家庭的事。如果家庭成員中,至少有一個大人喜愛古典音樂(比如,平時沒事就喜歡在家裡播放這類音樂、或者當有好的樂隊來自己的城市演出時會盡力去現場欣賞、或者會彈奏某一件樂器並經常擺弄……),在這樣的家庭裡,

大人對於音樂的興趣能感染到孩子,才能鼓勵和培養孩子對於音樂的興趣。

對音樂的興趣才是“學樂器”的必要條件!而孩子的興趣主要受父母和生活環境的影響。喜歡音樂的孩子自然會更具備“音樂感覺”,比如對於節奏、音色的敏感和反應。

學琴的初心只有一種,那就是——愛音樂,想要通過學琴去深度體驗音樂。而在漫漫“琴”路上,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無論是否選擇“讓孩子學一門樂器”,另一件與音樂相關的事,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為孩子多創造體驗音樂之美的機會”,這更容易實現,而且令孩子快樂。平時給寶寶聽各種音色、各種音樂、各種節奏,帶著寶寶隨著韻律愉快地活動,和小朋友們一起唱歌跳舞,這些都是讓孩子體驗音樂,是一個享受的過程。

希望孩子們的生活中多一份音樂的享受,而不是學樂器的苦惱。

無論是否選擇“讓孩子學一門樂器”,另一件與音樂相關的事,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為孩子多創造體驗音樂之美的機會”,這更容易實現,而且令孩子快樂。平時給寶寶聽各種音色、各種音樂、各種節奏,帶著寶寶隨著韻律愉快地活動,和小朋友們一起唱歌跳舞,這些都是讓孩子體驗音樂,是一個享受的過程。

希望孩子們的生活中多一份音樂的享受,而不是學樂器的苦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