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銀行理財收益率連漲

今年以來銀行理財產品收益企穩回升,多款產品的預期收益率紛紛破“4”趕“5”,

這背後既有穩中偏緊的貨幣政策背景,也和MPA考核從嚴後銀行業對資金需求量增加有關。

平均預期收益率4.17% 繼續處於上漲通道

普益標準監測資料顯示,3月18日-3月24日在售的1685款銀行理財產品中,平均預期收益率4.17%。除結構性產品外,其中有33款產品預期收益在5%及以上;1161款產品的收益率集中在4%-5%區間;其餘在4%及以下。人民幣非結構性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依然維持漲勢。

據普益標準統計,去年12月預期收益型人民幣產品平均收益率3.99%,今年1月升至4.1%,重回“4”時代,2月為4.15%,目前為4.17%,繼續處於上漲通道。華商報記者昨日走訪西安多家銀行營業廳發現,各銀行均不乏收益率超過4%甚至4.5%以上的在售或預售理財產品。

民生銀行一位理財經理告訴華商報記者,自年後短時間小幅回落後,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就開始反彈,並且一直保持穩健回升的狀態。

未來還會緩慢上漲 投資者要注意風險等級

當然不少投資者心中不禁發出疑問:收益率是否會繼續漲呢?

“未來應該還會有緩慢的上漲,但5%可能會成為一個壓力位。”西安某金融服務公司劉姓負責人向記者表示,現在的收益率已經算比較高的水準,而5%以上有不少屬於銀行代銷產品。如果絕大部分產品的收益率都超過5%的話,將會侵蝕投放成本。”

普益標準研究員魏驥遙分析,

今年銀行理財收益的普漲,主要還是和市場整體流動性趨緊有較強關係,而這種情況不太可能會長期持續,“因宏觀經濟等因素,收益有所回檔是大概率情況。”

“膝蓋都跪平了,可頭寸還沒平。”據說有不少銀行人士最近這樣自嘲。“MPA考核從嚴後,不少銀行機構面臨資金面緊張的情形。”前述劉姓負責人介紹,央行MPA考核,簡潔的理解就是在季末考核時考核商業銀行的全部資產。

從嚴是從3月份開始,導致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資金緊張。加上央行給MLF和逆回購操作“漲價”,所以提高理財產品收益來“借錢”更有現實意義。

西北大學金融系主任王滿倉提醒,銀行理財雖然普漲,但投資者也不要被過高的收益衝昏頭腦。不僅要關注是否為結構性產品,能不能保本,還要看風險等級程度。 華商報記者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