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長期銀行理財收益率上漲 把握節點儘早鎖定收益

“最近幾天,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收益率不斷攀高。平時收益率不高的保本型理財產品,收益也變得很搶眼。”一位元經常購買理財產品的市民說道。

3月下旬以來,不少銀行理財產品整體收益率上揚。

對於有理財需求的市民來說,不妨把握節點儘早鎖定收益。

理財產品“滿血復活”

隨著一季度末的到來,細心的市民發現近期銀行理財產品又重拾上升勢頭。

一份來自據普益財富監測資料顯示,3月以來,封閉式預期收益型人民幣產品平均收益率接近4.3%,

收益率仍保持高位運作。春節期間,大部分銀行發行的非保本理財產品收益率也只有4%左右。

如,中原銀行推出的明星產品117期,投資期限98天,5萬起投,預期年化收益率4.55%;平安銀行保本添利投資期限91天, 5萬元起投,預期年化收益率4.35%。

除了這些低門檻的理財產品,針對高淨值人群推出的理財產品,收益率更是“誘人”。例如中信銀行推出的慧贏成長1741期221天,投資門檻100萬元起,

預期年化收益率4.8%;慧贏穩健1730期232天,投資門檻300萬元起,預期年化收益率則為4.85%。

近期央行上調操作利率,抬高了銀行的融資成本,貨幣整體轉向了偏緊的趨勢,這也反映在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不斷攀升。對於有理財需求的市民來說,季末是一個不錯的節點。

投資長期理財產品更划算

“季末理財通常會出現走高的行情,尤其一季度更是開門紅衝刺業績的時間,高收益理財產品可以有效吸攬更多資金。

”業內人士預測一季度之後市場資金面也不會明顯寬鬆,預計年內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將會擺脫此前的下行通道,但也不會大幅走高,有望維持在相對較高的水準,並呈現出小幅波動的走勢。

除此之外,如果買理財的這筆錢閑著一年不用,不是急需用錢,就不要考慮200天以下的短期理財產品。購買短期理財不能光盯著收益率,還得注意起息日、清算日。

因為銀行理財產品到期不等於資金到賬,收益率被隱性攤薄,買銀行理財產品,要經過申購和還本兩個清算期,其間有起息日、到期日、支付日等關鍵日期。

由於理財收益及理財本金在投資到期日與資金實際到賬日之間不計利息,所以實際收益就會低於原本的收益率。而且很多銀行將期限在一個月左右的短期產品的到期日安排在長假開始時,用高收益率吸引客戶。

實際上恰逢長假開始,從認購劃款日到起息日的申購清算期,和到期日至資金回到投資者帳戶的還本清算期,資金將會無故遭遇近一周的無息期,這樣一來,產品的實際收益率就降低了一個檔次。

以上內容僅為資訊傳播為需要,不作為投資參考,文中部分來源於互聯網媒體,不代表蜂融網立場,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