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大國博弈:美俄是否會重啟“冷戰”序幕?

最近,美俄之間波瀾不斷。先是7月25日和27日,美國國會兩院連續兩次對俄羅斯發起攻勢,對俄羅斯“干預”美國總統大選等問題採取懲罰性制裁措施。緊接著,俄羅斯總統普京公開宣佈反制裁,

美國駐俄羅斯外交使團必須減少755人,並查扣美國在莫斯科郊區兩處供美國外交人員使用的房產,禁止美方人員進入。此次美俄衝突又重新引發了各界人士對“冷戰”的擔憂。

1991年以來,從克裡米亞問題、烏克蘭危機到各類代理人戰爭,附帶各種形容詞的“冷戰”的形容詞一次又一次地用以描述美俄關係,美俄也總是陷入8年為一輪回的“高開低走”的迴圈。美俄關係為什麼在冷戰結束後仍然歷經跌宕起伏?美俄關係改善的限度何在?特朗普執政後的美俄關係能否跳出“冷戰迴圈”?

如果將冷戰結束之初美俄短暫的蜜月時期單獨考察,1993年迄今的美俄關係大致與克林頓總統、小布希總統和奧巴馬總統的各自兩個任期重疊。期間,美俄關係總體呈現出“高開低走”的趨勢,並且每隔8年一個迴圈。美俄關係常常從樂觀預期開始,啟動多種外交安全議題合作,

然後逐漸轉冷,並最終進入階段性低谷。

阻礙美俄關係的四個因素

冷戰結束迄今的25年中,美俄合作和對抗的問題領域大致沒有顯著變化,最重要議題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01戰略軍事領域

這包括美俄如何履行在冷戰時期達成的各項軍控、裁軍協定;雙方能否以及如何談判未來的核武器裁減;美國如何研發並部署導彈防禦能力;俄羅斯如何應對美國導彈防禦能力發展對美俄戰略穩定的衝擊等。

02地區安全架構

即俄羅斯和北約將形成何種關係;北約東擴能否照顧俄羅斯的戰略地緣利益;歐亞大陸的安全架構是否依然延續冷戰時期的北約主導形態;或者歐亞大陸能夠建構包容俄羅斯的新的地區安全機制,

美國主導的西方與俄羅斯實現戰略和解。

03地區安全議題

即各地區安全議題的處理是否能夠尊重俄羅斯的利益,照顧俄羅斯的需求,並且允許俄羅斯參與並且有決定權,這些地區安全議題包括但不限於中亞、東歐、波羅的海、中東以及東北亞等。

04美國採取的態度

美國在事關俄羅斯內政以及周邊重大地緣利益問題上採取何種態度,是否依然延續塑造、改變、影響俄羅斯的內政外交的衝動和野心,

美俄在這些問題上能否做到相互尊重。

冷戰雖已結束20多年,但冷戰的遺產仍然持續存在,這包括北約並沒有隨著華約解散而解散,反而不斷擴大成員國,並將觸角伸到俄羅斯領土週邊;俄羅斯所持有的傳統領土觀念以及在周邊領土爭議問題上的行為,讓美歐等國聯想起冷戰期間蘇聯的類似行為。在地區安全議題上,美國更喜歡以冷戰勝利者的姿態自居,不願意尊重俄羅斯在地區安全問題上的發言權和決定權,且其政策損害俄羅斯的傳統外交、安全、軍事和經濟利益。這些問題如果無法解決,美俄關係跌宕起伏、時冷時熱的宿命難以改變。

“新冷戰”—美俄關係新格局

從1990年代啟動北約東擴到1999年北約空襲南聯盟,再到伊拉克戰爭、敘利亞內戰以及美國反導能力建設,學界和政界關於美俄關係進入“新”冷戰的討論從未終止。克裡米亞危機之後,這種擔憂似乎正在轉變為現實。

美國與俄羅斯和中國的關係將是長期的競爭態勢,美國分別在歐洲和亞太地區之於俄羅斯和中國的關係將貫徹一個“堅定,溫和而強有力的推回”戰略。

——美國國防部長卡特

相比而言,冷戰雖已結束多年,美俄之間的關係博弈領域依然是傳統的、類似冷戰期間的問題,美俄經貿總量有限,人文交流有限,雙方的對話溝通機制仍然主要是防範美俄關係深度惡化的減壓閥。冷戰結束後,俄羅斯在車臣問題、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以及克裡米亞問題上的政策和行為正在喚醒美國和歐洲對俄羅斯的擔憂,即俄羅斯可能成為翻版的蘇聯。就此而言,美俄之間出現“新”冷戰的機率遠比中美之間大的多。

美俄之間的所謂“新”冷戰有別於“舊”冷戰。冷戰時期是美蘇各自為首的兩大陣營之間的集團式的對抗,包括意識形態領域對抗、經濟制度競爭、激烈的軍備競賽、較長時間的軍備控制和有限的裁軍、雙方不正面相對的代理人戰爭等,雙方的戰略溝通主要限於軍備競賽穩定和危機穩定。當下的美俄關係包含“舊”冷戰的成分,如美俄在戰略軍事領域的競賽與制衡,但已經不存在集團式對抗,也不存在有意義的經濟制度競爭或者代理人戰爭。

特朗普時代:美俄能否跳出“冷戰迴圈”?

特朗普在競選期間、當選後以及就任後曾經展示了改善美俄關係的政治意願,那麼,美俄關係能否在特朗普執政時期終結冷戰式博弈?

目前來看,特朗普總統雖然有改善美俄關係的意願,美俄關係出現戰略性轉型的障礙依然很多。

首先,美國政治精英對俄羅斯的刻板認知已經形成,認定如果不加防範,俄羅斯可能在處理與周邊各國特別是蘇聯加盟共和國關係問題上更具侵略性,這種認知短期內難以改變。或許特朗普總統有改善意願,但美國行政部門之間的掣肘必將限制美俄關係改善的力度和幅度。

第二,由於美國情報機構已經認定俄羅斯通過網路攻擊介入了美國的總統大選,並被認為扮演了為特朗普“助選”的角色,目前已經就此問題展開調查。無論特朗普總統有多大改善美俄關係的意願,有多少與俄羅斯進行交易的打算,美俄關係改善的起點已經遭遇國內的阻擊。在有關俄羅斯通過網路攻擊介入美國大選的調查結果出臺之前,特朗普總統改善美俄關係的衝動難免遭受國內質疑。

第三,在前述四類議題上,美國顯著調整政策的可能性較小。美國研發並部署的導彈防禦系統一直影響美俄裁軍的進程,而美國國內對於部署導彈防禦系統已經形成基本共識,美俄關係中的這個麻煩難以消解。未來格魯吉亞和烏克蘭納入北約的可能性依然存在,而這兩個國家如果加入北約,美俄產生衝突的機率顯著上升。雖然特朗普在就職演說中表示,美國不會尋求將自己的生活方式施加到任何人身上,而將發揮“榜樣”的力量引領他國效仿,但美國干預他國內政的外交傳統決非短期內能夠改變。如果美國不調整在前述四類議題上的政策,美俄關係的重大改善將無從談起。

當然,在看到美俄關係改善面臨諸多障礙的同時,回顧美俄關係發展的歷程,同樣應該注意到,當美俄關係陷入階段性低谷時,兩國都會努力防止雙邊關係失控,因此,特朗普執政時期,美俄關係終結冷戰博弈的希望不大,但美俄關係出現部分改善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文章來源 | 《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7年3月下

樊吉社:《冷戰博弈能否終結:美俄關係的發展與變數》

不願意尊重俄羅斯在地區安全問題上的發言權和決定權,且其政策損害俄羅斯的傳統外交、安全、軍事和經濟利益。這些問題如果無法解決,美俄關係跌宕起伏、時冷時熱的宿命難以改變。

“新冷戰”—美俄關係新格局

從1990年代啟動北約東擴到1999年北約空襲南聯盟,再到伊拉克戰爭、敘利亞內戰以及美國反導能力建設,學界和政界關於美俄關係進入“新”冷戰的討論從未終止。克裡米亞危機之後,這種擔憂似乎正在轉變為現實。

美國與俄羅斯和中國的關係將是長期的競爭態勢,美國分別在歐洲和亞太地區之於俄羅斯和中國的關係將貫徹一個“堅定,溫和而強有力的推回”戰略。

——美國國防部長卡特

相比而言,冷戰雖已結束多年,美俄之間的關係博弈領域依然是傳統的、類似冷戰期間的問題,美俄經貿總量有限,人文交流有限,雙方的對話溝通機制仍然主要是防範美俄關係深度惡化的減壓閥。冷戰結束後,俄羅斯在車臣問題、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以及克裡米亞問題上的政策和行為正在喚醒美國和歐洲對俄羅斯的擔憂,即俄羅斯可能成為翻版的蘇聯。就此而言,美俄之間出現“新”冷戰的機率遠比中美之間大的多。

美俄之間的所謂“新”冷戰有別於“舊”冷戰。冷戰時期是美蘇各自為首的兩大陣營之間的集團式的對抗,包括意識形態領域對抗、經濟制度競爭、激烈的軍備競賽、較長時間的軍備控制和有限的裁軍、雙方不正面相對的代理人戰爭等,雙方的戰略溝通主要限於軍備競賽穩定和危機穩定。當下的美俄關係包含“舊”冷戰的成分,如美俄在戰略軍事領域的競賽與制衡,但已經不存在集團式對抗,也不存在有意義的經濟制度競爭或者代理人戰爭。

特朗普時代:美俄能否跳出“冷戰迴圈”?

特朗普在競選期間、當選後以及就任後曾經展示了改善美俄關係的政治意願,那麼,美俄關係能否在特朗普執政時期終結冷戰式博弈?

目前來看,特朗普總統雖然有改善美俄關係的意願,美俄關係出現戰略性轉型的障礙依然很多。

首先,美國政治精英對俄羅斯的刻板認知已經形成,認定如果不加防範,俄羅斯可能在處理與周邊各國特別是蘇聯加盟共和國關係問題上更具侵略性,這種認知短期內難以改變。或許特朗普總統有改善意願,但美國行政部門之間的掣肘必將限制美俄關係改善的力度和幅度。

第二,由於美國情報機構已經認定俄羅斯通過網路攻擊介入了美國的總統大選,並被認為扮演了為特朗普“助選”的角色,目前已經就此問題展開調查。無論特朗普總統有多大改善美俄關係的意願,有多少與俄羅斯進行交易的打算,美俄關係改善的起點已經遭遇國內的阻擊。在有關俄羅斯通過網路攻擊介入美國大選的調查結果出臺之前,特朗普總統改善美俄關係的衝動難免遭受國內質疑。

第三,在前述四類議題上,美國顯著調整政策的可能性較小。美國研發並部署的導彈防禦系統一直影響美俄裁軍的進程,而美國國內對於部署導彈防禦系統已經形成基本共識,美俄關係中的這個麻煩難以消解。未來格魯吉亞和烏克蘭納入北約的可能性依然存在,而這兩個國家如果加入北約,美俄產生衝突的機率顯著上升。雖然特朗普在就職演說中表示,美國不會尋求將自己的生活方式施加到任何人身上,而將發揮“榜樣”的力量引領他國效仿,但美國干預他國內政的外交傳統決非短期內能夠改變。如果美國不調整在前述四類議題上的政策,美俄關係的重大改善將無從談起。

當然,在看到美俄關係改善面臨諸多障礙的同時,回顧美俄關係發展的歷程,同樣應該注意到,當美俄關係陷入階段性低谷時,兩國都會努力防止雙邊關係失控,因此,特朗普執政時期,美俄關係終結冷戰博弈的希望不大,但美俄關係出現部分改善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文章來源 | 《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7年3月下

樊吉社:《冷戰博弈能否終結:美俄關係的發展與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