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如何辨別普洱茶是長白霜還是黴變?什麼是白霜和黴變?

前言:一些茶友將普洱茶存儲一段時間之後,突然發現自己的普洱茶上出現“白霜”物質,

茶葉好像有發黴或類似發黴的現象。但是,卻有人說發黴沒關係,還有人說發黴是好事。那麼到底發黴的茶能喝不能呢!筆者今天帶大家一探究竟。

大家如今都知道,普洱茶後發酵的四大要素是:濕熱作用、微生物作用、酶促作用、非酶促作用。這是一個龐大而複雜的系統,四個要素之間又相互作用,互為補充,缺一不可,普遍認為普洱茶發酵以固體微生物發酵為主。

無論是熟茶的渥堆發酵還是生茶的自然陳化,其機理是一樣的,都是這四大要素同時在起決定性作用。熟茶的渥堆發酵,只不過是通過灑水加濕、起堆焗悶等“人為手段”,在短時間內讓原料毛茶發生劇烈的濕熱作用、微生物作用、酶促作用、非酶促作用。包括很多茶油所不齒的“入倉”,其原理也在於此。微生物作用的菌群來源於茶品自身及存儲環境周圍大環境。
這個太複雜,明確的是:有益菌作為優勢菌群參與發酵是好事,有害菌作為優勢菌群參與發酵,那就是發黴。

什麼是白霜和黴變?

白霜:是指茶餅的表面,會有白色類似發黴的痕跡,這是普洱茶餅特有的發酵自然結果。其構成成分是兒茶素、咖啡鹼、兒茶素與咖啡鹼的絡合物、糖類這幾種物質,常溫下它們都是白色或者無色透明的,且析出時都能形成針狀結晶,

而顯微鏡下的“白霜”正是白色和無色透明針狀結晶。這些東東對我們的身體都是有利的。而且,也只有內含物質豐富、品質足夠好、且在合理倉存儲之下的普洱茶,才會再後期存儲中,經過後發酵氧化才會出現“白霜”。

黴變:是指茶葉中長出白毛,聞之帶有黴腐味,嚴重黴變的茶葉會腐爛結塊,上面長出綠毛。令人擔憂的是,有些不法的商人和加工者將白色黴菌說成是“白霜”,以欺騙消費者,

牟取暴利。喝了發黴的茶輕則可能引起頭暈、眼花、腹瀉等食物中毒的症狀,傷盡良心者還美其名曰“茶氣”!如果嚴重則可能會引發諸如肝、腎等重要器官的病變。經動物實驗表明,發黴變質的茶還有可能會致癌!不管是綠茶、紅茶、烏龍茶還是普洱茶等,茶一旦發黴就不能喝了。

如何辨別白霜和黴變?

黴變所產生的黴變菌落也會呈白色,所以可別把“白霜”和黴變給搞混了。

要詳細辨別黴變和“白霜”可從:看、摸、聞、溶、撬這五方面下手。

圖|已經發黴的茶葉

圖|白霜的茶葉

圖|嚴重黴變與白霜

一看:從茶餅上來看,產生“白霜”的茶餅是乾燥的,條索是相對緊結的,因為如上所說構成“白霜”的物質大部分,都是結晶析出的,而造成結晶析出現象的原因是水分的散失。

而黴菌是在相對潮濕的環境下產生的,茶餅整體會顯得潮濕,且餅形鬆散,條索不緊結。至於如果茶餅上出現青色、綠色、紅色等較為鮮豔的物質,那最好還是不要品飲了,自然界的規則就是越鮮豔的物質越危險。

二摸:黴變所產生的黴變菌落也會呈白色,但黴變的黴菌摸上去感覺潮而滑。而“白霜”摸上去是乾燥的,且會有質感、或者小顆粒感,有一部分摸上去也會滑,但那種滑是幹滑,不像黴變的那種濕滑。

三聞:聞起來“白霜”是沒有明顯氣味的。而黴變的白色黴變菌落是有刺鼻或者令人不適的異味的。

四溶:將茶餅上的白色物質取一些下來,放入裝有溫水的無色玻璃杯中,真正的“白霜”是能夠像食鹽一樣溶入水中,而黴菌是不會的。

關於普洱茶沖泡,保存等知識,請加南茗佳人高級評茶員微號:6480348(長按複製)交流學習。

產生“白霜”的茶餅是乾燥的,條索是相對緊結的,因為如上所說構成“白霜”的物質大部分,都是結晶析出的,而造成結晶析出現象的原因是水分的散失。

而黴菌是在相對潮濕的環境下產生的,茶餅整體會顯得潮濕,且餅形鬆散,條索不緊結。至於如果茶餅上出現青色、綠色、紅色等較為鮮豔的物質,那最好還是不要品飲了,自然界的規則就是越鮮豔的物質越危險。

二摸:黴變所產生的黴變菌落也會呈白色,但黴變的黴菌摸上去感覺潮而滑。而“白霜”摸上去是乾燥的,且會有質感、或者小顆粒感,有一部分摸上去也會滑,但那種滑是幹滑,不像黴變的那種濕滑。

三聞:聞起來“白霜”是沒有明顯氣味的。而黴變的白色黴變菌落是有刺鼻或者令人不適的異味的。

四溶:將茶餅上的白色物質取一些下來,放入裝有溫水的無色玻璃杯中,真正的“白霜”是能夠像食鹽一樣溶入水中,而黴菌是不會的。

關於普洱茶沖泡,保存等知識,請加南茗佳人高級評茶員微號:6480348(長按複製)交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