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身體健康的7條黃金標準,你達標了嗎?

身體健康、長命百歲是大多數人的美好願望。隨著醫療技術的提高,人類的壽命也越來越長。但同時,生活節奏快、營養不均衡、作息不規律、缺乏鍛煉也讓很多人都活在“亞健康”狀態下。


你活得健康嗎?不妨來看看自己是否滿足以下7條健康的黃金標準吧!

1、大病不找,小病穩定

對60歲以上的人群來說,小病小痛並不稀奇,如果病情穩定,也不需要過度緊張。

《中國健康老年人標準(2013)》列出了幾條身體健康的相關標準:重要臟器的增齡性改變未導致功能異常;無重大疾病;相關高危因素控制在與其年齡相適應的達標範圍內;具有一定的抗病能力。


我們不妨將它具象化——

血壓:普通高血壓人群血壓應降至 140 / 90 mmHg 以下;糖尿病或伴有腎臟疾病的人群應控制在 130 / 80 mmHg 以下,或根據身體情況,更加嚴格。

血糖:血糖正常者,糖化血紅蛋白應在 5%~6.5%;確診糖尿病且無糖尿病慢性合併症者,糖化血紅蛋白應在 6%~7%。而血糖正常者的空腹血糖值為3.89~6.1mmol/L,

餐後2小時的血糖應小於7.8mmol/L。

血脂:膽固醇(TC)3.1~6.2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1.8~3.9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1.0 mmol/L,三醯甘油(TG)0.8~2.3 mmol/L。

對有三高的中老年人群來說,遵從醫囑使用藥物才是最重要的。

另外,健康生活習慣的養成,也是控制三高的關鍵。如合理膳食,低鹽低脂,主食粗細搭配,多新鮮蔬果;適度的有氧運動;戒煙限酒,充足睡眠等。

2、睡眠品質好

睡眠品質良好氣血足的人,入睡快且一覺睡到天亮,但有的人常常出現入睡困難,或者睡著了很容易醒等睡眠問題,這種症狀是氣血虧虛的表現。

另外,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中老年朋友的睡眠時間有所縮短,醒了之後也不容易入睡。一部分人群也會為此緊張,覺得自己是不是身體出了問題,導致了失眠,

或是怕睡眠時長不夠會讓身體出問題。

其實不必緊張,對一般中老年人群來說,重要的是睡眠品質,而非時長,一天能保證5~6.5小時的睡眠時長即可。如果有條件,可以午間再睡上半小時左右。

3、胃口好

胃口好說明脾胃功能好。如果經常看到飯但不想吃說明脾功能比較差,

而吃不下飯、吃了容易腹脹難受的說明胃功能弱。

另外,即使胃口好,也要重視營養攝入。健康長壽的基本保障是要平衡飲食,對此,我國營養學家做了規定。

1.每人每天應食用穀類食物300~500g,蔬菜與水果400~500g,動物性食品150~200g(其中魚蝦類50g、禽肉類50~100g、蛋類20~50g),奶類100g、豆類50g。

2.油脂類每天不建議大於25g。

3.戒煙限酒,生活在良好的環境中。

4、排泄功能好

如果說胃口是入口,那麼排泄就是出口,保證入口的同時也要保證出口順暢。

健康狀態下,人每週大便3~21次都是正常的。對很多老年人來說,可能有便秘的情況,建議平常可以多吃綠色蔬菜,多做做提肛運動。

而針對小便,沒有明確的次數規定,如果你每天都要小便幾次,而且尿液呈淡黃色,而不是深色,說明身體是比較健康的狀態。

5、智力正常

認知功能基本正常;能適應環境;處事樂觀積極;自我滿意或自我評價好。

——《中國健康老年人標準》

大腦是一切行動的“司令部”,如果智力異常,其他的言行正常也就無從談起了。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對照下面的《智慧量表》,來進行智力的初步評估。

上表中每一個回答正確計 1 分,滿分 30 分。

初中以上文化水準的老年人 ≥ 27 分為正常;高齡老年人(大於 80 歲)≥ 25 分為正常;≤ 22 分為癡呆;≤ 15 分為嚴重癡呆。

健康的生活習慣和做到勤動腦、勤動手、勤交流,是維持正常智力,預防老年癡呆的有效方法。

6、生活能自理

想想看,自己或家裡老人能否獨立完成洗漱?吃飯、如廁、不行、穿衣、上下樓等,又是否能夠自理?

對於一些患有肢體功能障礙(如嚴重的大關節疾病)、中風恢復期、心衰影響活動能力等疾病的老年人,需要積極治療和康復,也許不能達到健康老人的標準,但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可以改善自理能力,提高生活品質。

7、心態健康

笑一笑,十年少,保持輕鬆、愉悅的心態對老年人健康很重要。

保持樂觀、開朗的心態,是維護家庭和睦、與人和諧相處的重要條件,積極健康的心態可以使生活過得更加充實、多彩、幸福。

如果心理健康出現問題,將影響正常的人際溝通,孤獨、空虛、抑鬱等不良情緒就不能有效緩解,進而影響身心健康。

可以多參與朋友聚會、社會公益活動等。遇到問題或困難,主動求助,及時溝通,積極解決。平和心態與人交往,擴大健康的交際廣度、深度和管道。結交新朋友,不忘老朋友。


健康狀態下,人每週大便3~21次都是正常的。對很多老年人來說,可能有便秘的情況,建議平常可以多吃綠色蔬菜,多做做提肛運動。

而針對小便,沒有明確的次數規定,如果你每天都要小便幾次,而且尿液呈淡黃色,而不是深色,說明身體是比較健康的狀態。

5、智力正常

認知功能基本正常;能適應環境;處事樂觀積極;自我滿意或自我評價好。

——《中國健康老年人標準》

大腦是一切行動的“司令部”,如果智力異常,其他的言行正常也就無從談起了。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對照下面的《智慧量表》,來進行智力的初步評估。

上表中每一個回答正確計 1 分,滿分 30 分。

初中以上文化水準的老年人 ≥ 27 分為正常;高齡老年人(大於 80 歲)≥ 25 分為正常;≤ 22 分為癡呆;≤ 15 分為嚴重癡呆。

健康的生活習慣和做到勤動腦、勤動手、勤交流,是維持正常智力,預防老年癡呆的有效方法。

6、生活能自理

想想看,自己或家裡老人能否獨立完成洗漱?吃飯、如廁、不行、穿衣、上下樓等,又是否能夠自理?

對於一些患有肢體功能障礙(如嚴重的大關節疾病)、中風恢復期、心衰影響活動能力等疾病的老年人,需要積極治療和康復,也許不能達到健康老人的標準,但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可以改善自理能力,提高生活品質。

7、心態健康

笑一笑,十年少,保持輕鬆、愉悅的心態對老年人健康很重要。

保持樂觀、開朗的心態,是維護家庭和睦、與人和諧相處的重要條件,積極健康的心態可以使生活過得更加充實、多彩、幸福。

如果心理健康出現問題,將影響正常的人際溝通,孤獨、空虛、抑鬱等不良情緒就不能有效緩解,進而影響身心健康。

可以多參與朋友聚會、社會公益活動等。遇到問題或困難,主動求助,及時溝通,積極解決。平和心態與人交往,擴大健康的交際廣度、深度和管道。結交新朋友,不忘老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