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孩子急性血小板減少,“病毒”起了什麼作用?

據統計,部分急性血小板減少患者的發病多與病毒感染有關,為什麼呢?臨床觀察可見,部分患者在發病前1-3周左右,常常會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者是其他誘發因素,與病毒感染關係密切。

臨床上與血小板減少相關的常見病毒主要包括:皰疹類病毒、麻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風疹病毒和肝炎病毒等。

血小板減少,病毒起了什麼作用?

1、病毒抗原吸附於血小板表面,與相應抗體結合,形成免疫複合物,沉積到血小板和巨核細胞上,導致血小板破壞,血小板壽命縮短。

2、病毒可改變血小板膜糖蛋白的結構,使其抗原性發生改變,形成自身抗體破壞血小板。

3、抗病毒抗體與血小板表面糖蛋白發生交叉反應,啟動補體系統導致血小板的破壞。

4、病毒可能直接作用於巨核細胞形成核內病毒包涵體,導致血小板產生減少。

5、感冒會啟動體內單核一巨噬細胞系統或使已啟動的單核一巨噬細胞系統活性加強,由於有血小板抗體的存在,被啟動的單核一巨噬細胞系統會加速清除已結合有抗體的血小板,引起血小板減少進一步加重。

綜上所述,感冒,病毒感染等是誘發血小板減少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我國著名的中西醫結合血液病專家史淑榮主任提醒大家,病毒感染等只是誘發因素,根源主要還是患者自身免疫機能失衡紊亂所致,正因為如此,還給了疾病以可乘之機。

那麼,孩子血小板減少能治好嗎?

雖然血小板減少症存在反復發作,甚至遷延多年不愈的現象,但臨床上兒童急性血小板減少症是可以治癒的,但需要家屬積極採取治療措施,慎重選擇治療方案,不要盲目依賴丙球和激素,以免對孩子產生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