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解讀|中共貴州省第十二次代表大會報告關鍵字:“主基調主戰略”

戰略類:主基調主戰略

◆《報告》指出:“五年來,省委始終高舉發展、團結、奮鬥的旗幟,

毫不動搖堅持主基調主戰略,明確‘守底線、走新路、奔小康’工作總綱,提出大扶貧、大資料兩大戰略行動,強調補齊短板、做強長板。”

2010年10月,省委十屆十次全會通過《關於制定貴州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要“突出‘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的主基調”。這一主基調被寫進國發〔2012〕2號檔“指導思想”之中,表明省委、省政府關於貴州發展的總體思路得到了國家層面的肯定,

進一步統一了思想、凝聚了力量。2015年11月,省委十一屆六次全會通過《關於制定貴州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實施“堅持‘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新跨越’的主基調”。由“推動跨越”變成“推動新跨越”,是對“十二五”時期主基調內涵的豐富和完善。

“加速發展”是發展現狀和形勢要求必須搶抓機遇,創造條件,奮力拼搏,

使貴州省經濟發展速度高於西部、高於全國。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以來,經濟增速連續五年位居全國前3位、年均增長11.6%,“三高於、一達到、五翻番”的目標總體實現。但必須看到,貧困落後是主要矛盾、加快發展是根本任務的基本省情沒有變,2016年貴州省生產總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僅為1.57%,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排位元在全國靠後。必須加速發展,使貴州省經濟發展速度在較長時期內高於西部地區平均水準、高於全國平均水準。
“加快轉型”是實現科學發展的重大舉措,也是貴州省經濟社會發展形勢所迫。必須抓住用好轉方式調結構重要視窗期帶來的重大機遇,調整優化經濟結構,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政府職能轉變,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為長遠經濟發展創造條件、提供保障。“推動新跨越”的內涵豐富,包括經濟發展和結構調整實現新跨越、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實現新跨越、扶貧攻堅和民生改善實現新跨越、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實現新跨越、社會建設和法治保障實現新跨越。
“推動新跨越”、與全國同步邁入全面小康社會,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貴州省經濟社會發展的總目標和全部工作的總任務。沒有跨越,就沒有同步。只有實現新跨越,才能開創新未來。

實施工業強省戰略、城鎮化帶動戰略,是省委十屆十次全會提出的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戰略。

省委十一屆六次全會提出,“深入推進工業強省和城鎮化帶動戰略”,這是對“十二五”時期主戰略的堅持和完善。實施工業強省戰略,其要義在於通過發展工業增強經濟實力和財力,使工業成為帶動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導力量,走出一條具有貴州特色的新型工業化道路。省委、省政府先後召開兩次工業發展大會,相繼出臺《關於實施工業強省戰略的決定》(黔黨發〔2010〕12號)《貴州省工業十大產業振興規劃》《關於深入實施工業強省戰略加快推進工業轉型升級的意見》(黔黨發〔2013〕20號)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和規劃,實施“百千萬”工程、“雙服務”行動,開展專案建設現場觀摩會和民營經濟服務年活動,工業經濟規模實力、結構層次、品質效益躍上新臺階,步入了發展快車道。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從2011年的5536億元、1639億元提高到2016年的12615億元、4032億元,工業增速年均達到12.2%,處於全國前5位,高於全國、高於西部水準。三次產業比重12.7:38.5:48.8調整為15.5:40:44.5,電力、煤炭、煙酒、化工、建材、裝備製造6個產業總產值超過千億元,電子資訊產業、醫藥產業、高端裝備製造業、新型建材業等加速發展,占工業經濟的比重從8.7%上升至15.2%。兩化融合發展總指數從全國第26位提升至20位,增幅居全國前列。

實施城鎮化帶動戰略,其要義在於按照“以人為本、集約高效、綠色低碳、四化同步、城鄉一體”的新型城鎮化發展要求,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以做大做強區域中心城市為重點,堅持產城景互動,完善城鎮體系,推動黔中城市群率先突破,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走出一條具有貴州特色的山地新型城鎮化道路。省委、省政府先後召開3次城鎮化推進大會和6次小城鎮建設發展大會,出臺《關於深入實施城鎮化帶動戰略加快推進山地特色新型城鎮化的意見》《貴州省山地特色新型城鎮化規劃(2016—2020年)》《黔中城市群發展規劃》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和規劃,推動山地特色新型城鎮化健康有序發展。2016年貴州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44.1%,比2010年提高10.29個百分點,年均提高2.058個百分點,增速位於全國前列,縮小了與全國平均水準的差距。2015年10月,國家發改委同意設立“貴州山地特色新型城鎮化示範區”,安順市、都勻市、貴安新區、播州區(原遵義縣)、玉屏侗族自治縣、湄潭縣等列入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貴陽市、銅仁市等10個城市被確定為“國家智慧城市”試點。

實施“百千萬”工程、“雙服務”行動,開展專案建設現場觀摩會和民營經濟服務年活動,工業經濟規模實力、結構層次、品質效益躍上新臺階,步入了發展快車道。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從2011年的5536億元、1639億元提高到2016年的12615億元、4032億元,工業增速年均達到12.2%,處於全國前5位,高於全國、高於西部水準。三次產業比重12.7:38.5:48.8調整為15.5:40:44.5,電力、煤炭、煙酒、化工、建材、裝備製造6個產業總產值超過千億元,電子資訊產業、醫藥產業、高端裝備製造業、新型建材業等加速發展,占工業經濟的比重從8.7%上升至15.2%。兩化融合發展總指數從全國第26位提升至20位,增幅居全國前列。

實施城鎮化帶動戰略,其要義在於按照“以人為本、集約高效、綠色低碳、四化同步、城鄉一體”的新型城鎮化發展要求,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以做大做強區域中心城市為重點,堅持產城景互動,完善城鎮體系,推動黔中城市群率先突破,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走出一條具有貴州特色的山地新型城鎮化道路。省委、省政府先後召開3次城鎮化推進大會和6次小城鎮建設發展大會,出臺《關於深入實施城鎮化帶動戰略加快推進山地特色新型城鎮化的意見》《貴州省山地特色新型城鎮化規劃(2016—2020年)》《黔中城市群發展規劃》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和規劃,推動山地特色新型城鎮化健康有序發展。2016年貴州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44.1%,比2010年提高10.29個百分點,年均提高2.058個百分點,增速位於全國前列,縮小了與全國平均水準的差距。2015年10月,國家發改委同意設立“貴州山地特色新型城鎮化示範區”,安順市、都勻市、貴安新區、播州區(原遵義縣)、玉屏侗族自治縣、湄潭縣等列入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貴陽市、銅仁市等10個城市被確定為“國家智慧城市”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