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包拯所審的牛舌案,手段高明令人佩服

包拯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清官。他應該是中國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包拯作為宋朝名臣,因其鐵面無私的正直形象被人們譽為“包青天”。

包拯平生整治吏治、注重生產、鞏固國防、舉賢任能、為民請命,頗有政績,是我國歷史上的名臣,傑出的清官代表。包拯做過許多有益於百姓平民的好事,“不愛烏紗只愛民”,贏得了世人的敬仰。宋代以來,關於包拯的口碑、話本小說、戲劇曲藝乃至當代的電影電視就演義了許許多多他清正廉明、剛直不阿的故事,

演義的結果,使包公的形象更豐滿,甚至神化、傳奇化。包公“包青天”成了人們寄託、祈望的理想人物。

歷史上的包拯一直當到了樞密副使這樣的大官,也就是副宰相。不過,他並沒有審過什麼案子。

但是包拯真正的一次審案,有歷史記載的,那就是他在天長縣當縣令所破的案。

包拯是西元1027年進士,他一登第就被授予大理評事、建昌縣令一職。但是他並不赴任,直到十年後,他才去天長縣當縣令。這是什麼原因呢?

原來包拯是個大孝子,他入仕後,需要去異地做官,他是家中獨子,父母無人照顧,他乾脆辭官不做,只在家中一意侍奉雙親。直到父母去世,又在家丁憂三年,才出山為官。

包拯在天長縣當縣令的某的一天,天長縣裡出了件奇怪的案子。一個農民發現自家的牛倒在牛棚裡,他掰開牛嘴一看,嚇了一大跳,牛的舌頭被割掉了,地上流滿了鮮血,他立刻跑到縣衙門報案。

“大人,有人割了我家牛的舌頭。”“好端端的割牛的舌頭做什麼呢?”人們議論紛紛:“哎呀!這個賊太奇怪了。

”“就是呀,這賊要牛的舌頭幹什麼呢?哎,我可猜不出來。”這個案子要怎麼查呢?包拯皺著眉頭想了一想,對報案的農民說道:“你先回去,把你的牛宰了再說吧!”百姓們都說:“哎,這個縣官倒奇怪,不查案子,倒讓人宰牛。”原來,在宋朝,耕牛不能私自屠宰的,若是偷偷殺了牛,就是違反法律,要受到處罰的。這個農民猶豫了:“大人,你是故意讓我違反法律的嗎?”包拯卻安慰他道:“你放心吧!牛被割了舌頭也活不了幾天,
何況是我讓你殺牛的,我不會處罰你的。”

那個農民回家後,果然把牛殺了。第二天,就有人跑來告發農民殺牛的事,包拯立刻下令將告發的人抓住,那個告發人趕緊跪在地上討饒:“大人,大人,我錯了,你就饒了我吧!”原來這個人和那個農民有冤仇,所以他就懷恨在心,趁著天黑就偷偷跑到那個農民家裡,割了牛的舌頭來作為報復,一聽說農民宰牛的事就幸災樂禍地跑來官府告發。

包拯對告發之人大喝一聲:“你為什麼割人牛舌,現在又反來誣陷別人?”那人以為一切都被包拯識破了,不得不伏地認罪。

這雖是一樁小小的案子,但包拯的智謀、威嚴盡顯無疑。

包拯對告發之人大喝一聲:“你為什麼割人牛舌,現在又反來誣陷別人?”那人以為一切都被包拯識破了,不得不伏地認罪。

這雖是一樁小小的案子,但包拯的智謀、威嚴盡顯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