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歷史上最大國庫被盜案,手段另類!

道光皇帝

中國有一句名言:成由儉,敗由奢。

在中國歷史上,每個朝代都不乏推崇節儉的皇帝,但真正奉行節儉長達一生的,只有清宣宗道光皇帝愛新覺羅·旻寧一人。

然而,號稱“史上最摳門”的道光皇帝一生節儉,辛辛苦苦大半輩子好不容易攢下了點銀子,可當他派人查帳時,卻發現國庫中的銀子沒了,沒了,沒了......

據悉當時道光皇帝執政面臨的最大內憂就是財政問題。

然而,道光皇帝做夢也沒想到,國庫僅存的一千萬兩存銀僅僅是帳面數字!

(道光皇帝讀書像)

史載“道光二十三年,庫吏分銀不均,內自攻訐,其事不能複蔽,達于天庭”,一樁買官事件因為利益問題,

揭發出戶部銀庫巨大的黑幕來。

道光帝不笨,立馬想到“此等積慣舞弊之人恐盜用已不止此一次”,於是“欽派大臣將庫項全數盤查”。

這一查非同小可,發現帳面上的數字與實際庫存銀兩相差925.2萬兩以上。本以為國家還有一千萬的國庫餘存,

一查驗就成了泡影,可以說是一貧如洗。

眾所周知,道光皇帝是個節儉得出了格的主兒,這回一下子丟了925萬兩白銀,這對於崇尚節儉的道光皇帝來說是多大的打擊,可想而知。

按說,在清朝,這大清國庫的管理制度應該是相當嚴格的,不容許出半點差池,那麼銀子怎麼就沒了呢?

今兒咱就一起來聊聊清朝史上最大規模的國庫被盜案。

在中國歷代歷朝,國庫都承擔著國家財政的重擔,

為了保證國家資金的安全,清朝銀庫制定了嚴格的管理制度,

設管庫大臣一員,由戶部侍郎兼任,下麵設郎中等職,再下有庫書數人,這些人都沒有權力進入銀庫,能進入銀庫的只有庫兵。

庫兵如何盜銀?

要知道銀庫每逢搬庫,無論寒暑,庫兵都要脫得一絲不掛,裸☆禁☆體從堂官前魚貫而入,入庫後穿上預先準備好的工作服。

搬運完畢,脫下工作服再光溜溜而出,至大堂前再次接受檢查。

檢查時,庫兵要平伸兩臂,露出兩肋,兩腿微蹲,並跳起來張嘴學鵝叫,以防止他們有所夾帶。

由此看來,國庫監管制度十分嚴密,庫兵貌似也無機可乘,其實不然。

庫兵守著白花花的銀子,怎麼會不費盡心機搞一點花花呢,所以,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庫兵偷銀子的辦法花樣百出,但主要有兩個:

第一種是“茶壺帶銀”。冬天的時候,帶著壺茶進入銀庫,將銀子放入壺裡順出來。

有人可能會疑惑,茶壺怎麼順帶銀子出來?

大家都知道北方的冬天,沒暖氣空調是何等寒冷,銀子凍在茶壺裡,自然倒不出。

第二種偷銀子方法則是被認為比較奇葩。

據說庫丁們會在銀子上塗豬油,然後通過肛門塞到體內......用這個辦法,在出庫的時候就算扒光了也查不出來。

其實這種辦法難度相當大,首先你的忍耐力得超凡脫俗,不是誰都能受得了的。其次就是你的演技,要表現的鎮定自若。

有人可能要問了,這樣能偷多少呢?

庫丁這行是近親相承的,新庫丁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練習藏銀子的功夫,如果用點兒松骨藥,一次最多能塞80兩,能忍受30分鐘。

據有關史料記載,有的庫丁,一個月甚至能順走幾千兩銀子。

當然,這是最主要的兩個辦法,還有其他一些方法。

這樣一來,天長日久,積少成多,銀庫的銀子不知不覺間就被盜了很多。

另外,既然不是一天所為,也不是一人所偷,為什麼時至今日才發現呢?

年年都有查庫,對庫兵監守自盜竟沒一個人察覺?

其實嘉慶、道光年間銀庫的查庫機制早已經成為一種擺設。每年只是例行公事般地查庫,查庫大臣翻翻賬,檢查一下管理制度,煞有介事地叮囑庫兵幾句,走完過場就作罷,更何況能從中分一杯羹。

據歐陽昱的《見聞瑣錄》記載,嘉道時期,一旦逢皇上命禦史清查銀庫,庫官必獻上規銀3000兩,禦史之僕從門包亦可得銀300兩。機制之弊,由此略見一斑。

再者,清政府很少會對銀庫進行大規模的盤點。

此時,距嘉慶五年徹底清查國庫已整整43年了,這是什麼概念,這麼長的時間,別說銀庫了,金山也搬完了啊。

一有鴉☆禁☆片戰爭失敗重創,二有銀庫大案垂直打擊,挫折接二連三,政事更是雪上加霜,也難怪道光皇帝,差點得了抑鬱症。

(行樂圖)

可憐的道光皇帝,一生都做著通過奉行節儉,以德治國,實現財政好轉、政治清明的美夢,辛苦節儉了一輩子,好不容易攢了點本錢,結果依舊兩手空空......

裸☆禁☆體從堂官前魚貫而入,入庫後穿上預先準備好的工作服。

搬運完畢,脫下工作服再光溜溜而出,至大堂前再次接受檢查。

檢查時,庫兵要平伸兩臂,露出兩肋,兩腿微蹲,並跳起來張嘴學鵝叫,以防止他們有所夾帶。

由此看來,國庫監管制度十分嚴密,庫兵貌似也無機可乘,其實不然。

庫兵守著白花花的銀子,怎麼會不費盡心機搞一點花花呢,所以,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庫兵偷銀子的辦法花樣百出,但主要有兩個:

第一種是“茶壺帶銀”。冬天的時候,帶著壺茶進入銀庫,將銀子放入壺裡順出來。

有人可能會疑惑,茶壺怎麼順帶銀子出來?

大家都知道北方的冬天,沒暖氣空調是何等寒冷,銀子凍在茶壺裡,自然倒不出。

第二種偷銀子方法則是被認為比較奇葩。

據說庫丁們會在銀子上塗豬油,然後通過肛門塞到體內......用這個辦法,在出庫的時候就算扒光了也查不出來。

其實這種辦法難度相當大,首先你的忍耐力得超凡脫俗,不是誰都能受得了的。其次就是你的演技,要表現的鎮定自若。

有人可能要問了,這樣能偷多少呢?

庫丁這行是近親相承的,新庫丁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練習藏銀子的功夫,如果用點兒松骨藥,一次最多能塞80兩,能忍受30分鐘。

據有關史料記載,有的庫丁,一個月甚至能順走幾千兩銀子。

當然,這是最主要的兩個辦法,還有其他一些方法。

這樣一來,天長日久,積少成多,銀庫的銀子不知不覺間就被盜了很多。

另外,既然不是一天所為,也不是一人所偷,為什麼時至今日才發現呢?

年年都有查庫,對庫兵監守自盜竟沒一個人察覺?

其實嘉慶、道光年間銀庫的查庫機制早已經成為一種擺設。每年只是例行公事般地查庫,查庫大臣翻翻賬,檢查一下管理制度,煞有介事地叮囑庫兵幾句,走完過場就作罷,更何況能從中分一杯羹。

據歐陽昱的《見聞瑣錄》記載,嘉道時期,一旦逢皇上命禦史清查銀庫,庫官必獻上規銀3000兩,禦史之僕從門包亦可得銀300兩。機制之弊,由此略見一斑。

再者,清政府很少會對銀庫進行大規模的盤點。

此時,距嘉慶五年徹底清查國庫已整整43年了,這是什麼概念,這麼長的時間,別說銀庫了,金山也搬完了啊。

一有鴉☆禁☆片戰爭失敗重創,二有銀庫大案垂直打擊,挫折接二連三,政事更是雪上加霜,也難怪道光皇帝,差點得了抑鬱症。

(行樂圖)

可憐的道光皇帝,一生都做著通過奉行節儉,以德治國,實現財政好轉、政治清明的美夢,辛苦節儉了一輩子,好不容易攢了點本錢,結果依舊兩手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