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運城臨猗:角杯鄉過卓村妯娌倆以孝傳家四世同堂其樂融融成佳話!

角杯鄉過卓村王萬奎老倆口算是村裡長壽的一對夫妻倆。

前些日子,王萬奎老漢離開了人世,享年85歲。出殯那日,老人的兩個兒媳尊老愛親的事蹟受到了親朋好友的一致的誇讚,鄰里鄉親也為這樣的一對好妯娌伸出了大拇指!老伴去世後,87歲的老婆婆張秀雲更是受到兒媳們無微不至的照料,老人逢人便說:“世上有好媳婦!若不是她們倆孝順,我倆不可能活這麼大年齡......”

從過門那天起,妯娌倆都把公婆當做自己的親生父母親一樣地來對待,從末和公婆吵過架、拌過嘴。大兒媳柳勤芳,小兒媳陳娟玲,現如今都是年過六十的人了,嫁到王家幾十年,妯娌倆孝敬老人,互敬互愛,互幫互助,關係相處的也十分融洽,他們一家人相親相愛的那些事,成為當地的美談。

八年前,公公王萬奎騎自行車不小心摔傷致殘,經多方醫治,最終難以自理,落下了半身不遂的後遺症。老伴張秀雲年事已高,這幾年腿腳疼痛難忍行走不便,
老倆口的生活起居由兩家輪留照管。口頭上說每月日滿往下輪流,可妯娌倆都想讓二老多在自家停留幾日,因此時常會出現這家要接那家要相留的感人場面,最後是老人說了算事。

在日常生活中,妯娌倆爭相孝順老人。大妯娌柳勤芳花錢為公婆買回新被罩,小妯娌陳娟玲就經常為他們進行換洗。為了讓老人開心,不寂寞,天氣晴朗時,妯娌倆都會把老人攙扶到戶外庭院,

曬曬太陽走動走動。無論老人住在哪家,她們都會經常到老人房間坐一坐,陪老人聊聊天拉拉家常。

在老人的生活方面,妯娌倆盡心盡力。以前老人居住的房間冬季取暖採用的是生火爐,現如今都改建成地暖,環保衛生又安全;老人的一日三餐,他們變著花樣做,奶粉、雞蛋等營養品從不間斷。就連老倆口這幾年的養老保險、高齡補貼,她妯娌倆不論誰領下都要親手交到二老之手,

由老人去支配。

上行下孝,做母親的為子孫後代樹立了孝老愛親的榜樣。長孫王國安在縣城工作,一到週末,經常會提上可口的食品來看望爺奶,當教師的孫媳婦吳雲回來不是給爺爺洗腳就是刮鬍子,總是忙個不停點,就連小重孫放學回家急著都要見姥姥面。小孫子王國營學校畢業後上班,第一月領下的工資就交到爺奶手,還買回睡椅表孝心,村裡逢古會王國營買回羊肉泡先端到爺奶跟前,小孫媳王婷從外地回到家,首要一件事就是先向爺奶問安問好!小重孫女吃飯時總是嚷著先喊叫姥姥!出嫁的女兒,時常會抽出時間前來看望老人,往老人身旁坐一坐,拉一拉家常......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裡孫外孫都一樣,這個孫子新買了拐杖,那個孫女送來了坐便椅…

人常說:“百善孝為先。”柳勤芳和陳娟玲妯娌倆,兩名普通的農家婦女,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美德。她們孝老愛親的感人事蹟薰陶著子孫後代,感染著周邊的人,感動著全社會!弘揚真善美,傳播正能量,我們的家園一定會更加美好!

(潘志賢供稿,陳軍芳編輯)

村裡逢古會王國營買回羊肉泡先端到爺奶跟前,小孫媳王婷從外地回到家,首要一件事就是先向爺奶問安問好!小重孫女吃飯時總是嚷著先喊叫姥姥!出嫁的女兒,時常會抽出時間前來看望老人,往老人身旁坐一坐,拉一拉家常......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裡孫外孫都一樣,這個孫子新買了拐杖,那個孫女送來了坐便椅…

人常說:“百善孝為先。”柳勤芳和陳娟玲妯娌倆,兩名普通的農家婦女,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美德。她們孝老愛親的感人事蹟薰陶著子孫後代,感染著周邊的人,感動著全社會!弘揚真善美,傳播正能量,我們的家園一定會更加美好!

(潘志賢供稿,陳軍芳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