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不要把什麼都打上“共用”的標籤

不要把什麼都打上“共用”的標籤

青鋒

自打“共用單車”在社會上有所影響後,

“共用”便像雨後春筍一樣遍地冒了出來,這不,在湖北又出來個“共用廚房”。

所謂的“共用廚房”,大意就是個人自帶食材,交10塊錢管理費,可以在“廚房”裡做自己喜歡吃的飯菜。

這個“共用廚房”的創意是湖北大學環境與藝術設計專業大四學生、因吃不到家鄉菜而創辦的全國首個高校“共用廚房”。據其稱,創辦“共用廚房”的目的是服務在校大學生,為他們提供安心的就餐環境。

讓大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做飯這個事情,磨煉在校大學生,增強社會生存技能。

這個出發點應該說是好的。但是,不要忘了,大學生在校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書本知識,為將來的就業打下堅實的文化基礎,否則,無需學什麼高等知識,就可在社會上創業。

還有就是,這個所謂的“共用廚房”,並不是什麼新鮮的東西。上了年紀或者說小時候住過筒子樓或者集體宿舍的人都應該不會忘記,

那時的廚房就是共用的。一個公共區域,每家或者每個人在那裡有個爐子,每逢做飯的時候,大家都在那裡開火,各做各的,然後各吃各的。

據“共用廚房”創辦人所說,其經營想採用年卡、月卡模式,像健身房一樣,這樣也可以培養大家使用共用廚房的習慣,隨時可以來,也可以把食材儲存在這裡,能保證客流,提高共用廚房的使用率。

照此說,那目前街面上的各種健身房也可以叫“共用健身”了。

因為,其健身器材哪個不是分時段供各種不同人使用的呢?

如此類推,公車可以稱之為“共用公交”、各種候車廳也可以稱之為“共用候車”了。

這樣說,不是否定湖北在校大學生創業的積極性,意思就是想讓大家明白,凡事都應實實在在,不能什麼都一陣風,一有什麼新名詞,或者新的經營模式,符合不符合都往上面靠,都給貼上相同的標籤。

這裡說白了,就是不要把什麼都打上“共用”的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