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湖南十大農業品牌·沅江蘆筍:如何逆襲市場成功轉型?

華聲線上記者 龍騰 實習生 張勇報導

沅江市居洞庭湖腹地,

以盛產蘆筍為名。

沅江蘆筍綠色生態、鮮美脆嫩,且營養和藥用價值極高,被譽為“洞庭蟲草”。

沅江蘆筍可涼拌、清炒、燉煮、下火鍋,

亦可與魚、肉、蛋配製成菜,是洞庭人家一道不可替代的佳餚。

沅江蘆筍已被加工成凍筍、醃筍、口味蘆筍、蘆筍麵條、蘆筍餅乾、蘆根飲料等多種產品,附加值陡增。

沅江蘆筍,古稱“蒹葭”,與野芹菜、野藜蒿、蓼米被譽為“洞庭四珍”。昔日,蘆葦造紙產業是當地經濟的支柱;如今,

蘆筍食品業方興未艾,踐行傳統食品、功能保健品到藥品“三步走”戰略,當地力爭在10年內,“沅江蘆筍”綜合產值突破100億元。

轉型謀發展

45萬畝沅江蘆筍年產值20億元

沅江市居洞庭湖腹地,被東、南、西洞庭湖包圍,垸外湖洲濕地面積大,以盛產蘆葦為名。早在“五代十國”就有蘆筍食用的歷史記載,至今已有1100多年,蘇東坡、歐陽修、王安石等多位文人墨客,曾留下“荻筍鰣魚方有味,

恨無佳客共杯盤”等千古佳句。

借助豐富的蘆葦資源,造紙產業一度成為沅江主要經濟支柱。僅2006年,沅江紙廠產值達6.4億元、創稅近1億元,占工業利潤“半壁江山”。然,隨著造紙行業持續低迷、蘆葦供給嚴重過剩、生態環保壓力加大,轉型迫在眉睫。

“沅江蘆筍生長環境好,口味好,營養好,品相好,是天然健康、綠色環保的稀有食材。”從2014年起,當地主動踐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蘆葦造紙業向蘆筍食品業轉型,

著力發掘“沅江蘆筍”食用功能和藥用價值,培育市域經濟發展新動能。

記者瞭解到,目前全市湖洲面積86萬畝,蘆葦收割面積45萬畝;年產蘆葦33萬噸,占全省的40%,蘆筍生產企業從原來6家發展至24家,固定資產投資達3.2億元,全年加工蘆筍3.5萬噸左右。

與此同時,沅江已開發鮮筍、蘆筍飲料、蘆筍餅乾、蘆筍麻香糕、蘆筍麵條、蘆根茶、蘆筍即食休閒食品等佐餐類、即食類、保健類系列蘆筍食品,

遠銷北上廣等20多個城市,年綜合產值更是達20億元。

如今,沅江蘆筍產業已成為當地民眾的致富新路。蘆筍採摘高峰期,每天用工2萬多名、人均收入300元左右,戶均勞務收入近3萬元。

突破百億元

舉全市之力深度開發沅江蘆筍

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中國食品餐飲博覽會消費者喜愛的十大品牌、中國中部消費者最喜愛的農產品、湖南省十大農產品品牌……經過多年的發展,沅江蘆筍的市場影響力和美譽度也在不斷擴大。

記者瞭解到,堅持“綠色健康、藥食同源”,實施傳統食品、功能保健品到藥品“三步走”戰略,當地力爭在10年內,“沅江蘆筍”綜合產值突破100億元,示範帶動環洞庭湖區域“生態保護、經濟轉型和產業扶貧”工作。

可以說,舉全市之力深度開發沅江蘆筍,已成為市委政府、企業資本、社會各界、人民群眾的普遍共識和一致行動。為此,當地不僅制訂了中長期產業發展規劃,市財政每年還安排500萬元資金引導產業發展。

今年6月,沅江蘆筍發佈了“沅江鮮蘆葦筍採收與運輸技術規範”“沅江蘆葦筍罐頭加工技術規範”兩個省級地方標準。這也意味著沅江蘆筍標準化運營以及品質提升方面有了保障,將會更好地促進產業的健康發展。

未來幾年,沅江將重點支持平芝、博大天能、三一通達、翠芽、億昌、洞庭蘆寶等蘆筍加工企業,加快推進原料基地有機化、生產加工標準化、產品多元系列化、市場行銷品牌化,推動蘆筍產業轉型升級。

沅江蘆筍的市場影響力和美譽度也在不斷擴大。

記者瞭解到,堅持“綠色健康、藥食同源”,實施傳統食品、功能保健品到藥品“三步走”戰略,當地力爭在10年內,“沅江蘆筍”綜合產值突破100億元,示範帶動環洞庭湖區域“生態保護、經濟轉型和產業扶貧”工作。

可以說,舉全市之力深度開發沅江蘆筍,已成為市委政府、企業資本、社會各界、人民群眾的普遍共識和一致行動。為此,當地不僅制訂了中長期產業發展規劃,市財政每年還安排500萬元資金引導產業發展。

今年6月,沅江蘆筍發佈了“沅江鮮蘆葦筍採收與運輸技術規範”“沅江蘆葦筍罐頭加工技術規範”兩個省級地方標準。這也意味著沅江蘆筍標準化運營以及品質提升方面有了保障,將會更好地促進產業的健康發展。

未來幾年,沅江將重點支持平芝、博大天能、三一通達、翠芽、億昌、洞庭蘆寶等蘆筍加工企業,加快推進原料基地有機化、生產加工標準化、產品多元系列化、市場行銷品牌化,推動蘆筍產業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