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超薄半導體延遲了矽的“死亡”,你可以得到10倍於純矽電晶體

幾十年來,矽一直是處理器的支柱,但它正在迅速接近它的物理極限:在不引入問題的情況下,

在一個小於5納米的過程中製造晶片通常是不可能的。摩爾定律如何使晶片的複雜性得以延續?斯坦福大學的研究人員有一個解決辦法:用比矽更重要的材料來增加它。他們已經確定了兩種半導體,鉿二硒化物和鋯二硒化物,可以製成極薄的(只有3個原子厚),而自我絕緣比矽更有效。你可以得到比最小的矽小10倍的電晶體——5nm的晶片與這些diselenides的可能相比顯得臃腫。

科學家們強調,你仍然需要矽,但這些新材料與矽的結合可能會導致更複雜的處理器,更長的電池壽命,以及其他通常伴隨著縮小電晶體尺寸的優勢。摩爾定律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物理定律不允許這樣),但這可能會推遲多年不可避免的結果。

與許多半導體行業的突破一樣,最大的挑戰是將其推向市場。斯坦福團隊需要改進電晶體和這些電路之間的聯繫,

更不用說提高絕緣本身的可靠性了。當然,把這些半導體集成到一個全尺寸、有生產價值的晶片上也不是件小事。這項工作可能需要數年時間才能做出改變,而到那時,晶片行業可能已經陷入困境。不過,如果不花太長時間,這可能會給電腦行業帶來急需的生命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