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北京出現共用健身艙,人們真的需要它們嗎

自從共用單車大火之後,共用經濟就像雨後春筍一般,慢慢滲透到了各行各業當中。也許是嘗到了共用單車的甜頭,也許是怕像錯過共用單車一樣錯過新一輪的風口,所以一旦有什麼新的專案沾上了共用經濟的帽子,

就會有大批的資本追隨。

又隨著近些年來健康生活理念的推出,人們越來越重視自己的身體健康。而馬甲線、人魚線的出現更是帶火了健身產業的發展,人們不僅要健康更要美的健康,一大波的健身房應運而生。

但是不知道當兩個熱門的項目混合到一起會有什麼樣的化學反應呢?繼共用單車、共用睡眠艙、共用充電寶等“共用模式”後,共用運動倉日前亮相北京的社區內,無需辦卡,但是想要進入共用運動倉需要先交納押金99元,目前運動專案相對來說還比較單一,

只有跑步機一項。

共用健身倉大約占地5平方米,可同時容納1- 2 人、自助門禁按時付費,一般是安置在北京東部的一些社區內,如果有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嘗試。按照每分鐘0. 2 元,單次運動20- 30 分鐘計,單個人單次運動的話費在4- 5 元。按照日均5- 6 小時的有效使用時長,

單個運動倉的單日收入在 70 元左右,回本週期在8- 10 月左右。

但是仍有眾多網友提出質疑,在密閉的空間中,即使是有抽風機和空調,但是仍然不能避免的是臭汗的的殘留。對此,共用健身倉方面表示,因為共用健身倉的服務物件偏向于社區居民,

絕大部分也都是在社區中安置的,3158招商加盟網,所以會和社區工作人員協調,有專門的人員會進行定期的維護和管理。

小編認為,面對新概念新項目的推出,人們總是會本著一探究竟的好奇心去嘗試一番,但是新鮮勁兒過了,能夠留住用戶的終究是那些依靠自身優勢的產品,

就目前來看,共用健身倉的模式過於單一,如果不能找到新的突破口,不知道還能夠走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