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陝南即將消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鎮平鹽道五句子歌

流傳在鎮坪的“五句子歌”是巴文化中唯一存活著的原生態民歌。鎮坪五句子歌已被列入安康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現今“五句子歌”傳唱的區域和人數已呈直線銳減態勢,

“五句子歌”已瀕臨斷代失傳的危機。

一、 十巫排頭是巫鹹,

寶源山頭打江山;

一股銀水尊前過,

從此百味齊讓閑。

千香百味離不得鹽。

二、 背鹽來到大寧縣,

肩挑一根翹扁擔;

妹說要配彎籮筐,

哥說要吃盒包蛋。

小郎力氣使不完。

三、 說一千來道一萬,

苦情不過背鹽漢;

逢水過溝洗把臉,

擦汗手巾掛墊肩。

飽餐時常陪餓餐。

四、 世上活路千般苦,

挑鹽燒炭挖倒土。

熱汗洗澡三十遍,

三餐就食兩冷酥。

夜晚群居也守孤獨。

五、 背鹽常把娘子想,

想起娘子好心慌;

餐餐操辦桌上飯,

夜夜鋪枕守孤單。

你掛念來我虧欠。

六、 一擔鹽巴運黃州,

唐王盧陵也摸秋;

千關萬卡依次走,

官府時常變稅收。

王侯討得百姓憂。

七、 一擔鹽巴運金州,

鹽夫熱汗順水流;

喊起號子聲雖啞,

齊聲叫苦水斷流。

漢江悠悠不記仇。

八、 一擔鹽巴走漢中,

漢城高聳也從容;

城固不缺鹽水味,

洋縣五味鹽伴蔥。

鹽夫世代立奇功。

九、 一擔鹽巴走城口。

情妹暗中熱淚流;

初一話別親次嘴,

十五歸來拉過手。

只盼何時會床頭。

十、一擔鹽巴上檀木,

好漢驚慌懦夫酥;

剪刀架下龍對虎,

七上八下幾十杵。

背鹽的兒郎大丈夫。

十一、背鹽上了銅罐溝,

西山早已落日頭;

“親家妹兒”碰倒桂花油,

唯恐小郎把心收。

翻穿草鞋郎莫丟。

十二、背鹽走上雞心嶺,

哪管一腳踏三省;

情郎哥哥你莫問,

奴家留下半開門。

一夜也能渡三春。

十三、背鹽難上三岔口,

情妹留下包穀酒;

一翻雲雨喝五口,

小郎渾身汗自流。

不風流來也風流。

十四、背鹽下到瓦子坪,

湖北陝南任我行。

鐘寶街頭妹莫等,

豐溪還有老情人。

三斤鹽巴是大情。

十五、情妹哪有婆娘歪,

吃醋趕到種寶街;

一場揪鬥衙門外,

鹽夫兩腿把糠篩。

苦口求饒大不該。

十六、鐘寶離門朝南開,

鹽背老二走進來;

裝背改成翹扁擔,

一起走向牛頭店。

直走浪河翻秋山。

十七、挑鹽走向八角廟,

八裡關前莫招搖;

上得八裡下八裡,

平利經營出公道。

想起“平利”心不焦。

十八、鹽運竹溪九道彎,

九彎十匯水盤旋;

情妹端出白米飯,

窩筍炒肉少點鹽。

情郎哥哥非等閒。

十九、挑鹽莫走八仙街,

果老騎驢走出來;

葫蘆裝酒東倒歪,

洞賓騷神腳步快。

鹽背老二愁滿懷。

二十、背鹽無力過長橋,

橋高水險身飄搖;

如若再把婆娘嫖,

無常賬下打記好。

樂逍遙也不逍遙!

二十一、挑鹽來到六裡埡,

上下六裡看茶花;

東邊太陽西邊雨,

有晴無情妹說話。

情妹害羞打了岔。

二十二、有言無鹽道無言,

言說三分七分鹹;

無鹽淡語扯幹淡,

有言在先不談閑。

一鹽能述萬萬年。

二十三、運鹽走到平利縣,

女媧娘娘笑開顏;

東河開缸拐棗酒,

西河獻茶無梁殿。

也把鹽夫當人看。

二十四、鹽走嵐河路彎彎,

筆架山下行更難;

“中流砥柱”不打杵,

高香蠟燭集成山。

山水轉灣人轉彎。

二十五、鹽運紫陽漢水翻,

四野歌聲起茶山;

鹽茶本是親姊妹,

飯朋酒友高一般。

平凡讓出英雄漢。

二十六、人生五味不一般,

細品酸甜苦辣鹹;

味美不由糖作主,

十分艱辛九分鹽。

臭汗才是英雄漢。

二十七、若要流水管得寬,

大河當中撒把鹽;

原(鹽)來高山也流水

歸去鹹味出海灘。

巧在鹽味三迴圈。

二十八、大寧澀水苦熬煎,

金木水火齊占全;

上下反悖土作媒,

調和陰陽百味鮮。

一爐煉出天外天。

二十九、正月裡來正月正,

鹽夫挑鹽是出征;

扁擔打杵若槍炮,

“墊肩”汗巾盔甲身。

一個來回一戰爭。

三十、二月裡來龍抬頭,

紂王修下摘星樓;

鹽夫圍著“炮烙”走,

什麼日子是出頭?

汗引黃泉是盡頭。

作者:鎮坪縣高級中學 周厚明

言說三分七分鹹;

無鹽淡語扯幹淡,

有言在先不談閑。

一鹽能述萬萬年。

二十三、運鹽走到平利縣,

女媧娘娘笑開顏;

東河開缸拐棗酒,

西河獻茶無梁殿。

也把鹽夫當人看。

二十四、鹽走嵐河路彎彎,

筆架山下行更難;

“中流砥柱”不打杵,

高香蠟燭集成山。

山水轉灣人轉彎。

二十五、鹽運紫陽漢水翻,

四野歌聲起茶山;

鹽茶本是親姊妹,

飯朋酒友高一般。

平凡讓出英雄漢。

二十六、人生五味不一般,

細品酸甜苦辣鹹;

味美不由糖作主,

十分艱辛九分鹽。

臭汗才是英雄漢。

二十七、若要流水管得寬,

大河當中撒把鹽;

原(鹽)來高山也流水

歸去鹹味出海灘。

巧在鹽味三迴圈。

二十八、大寧澀水苦熬煎,

金木水火齊占全;

上下反悖土作媒,

調和陰陽百味鮮。

一爐煉出天外天。

二十九、正月裡來正月正,

鹽夫挑鹽是出征;

扁擔打杵若槍炮,

“墊肩”汗巾盔甲身。

一個來回一戰爭。

三十、二月裡來龍抬頭,

紂王修下摘星樓;

鹽夫圍著“炮烙”走,

什麼日子是出頭?

汗引黃泉是盡頭。

作者:鎮坪縣高級中學 周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