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巾幗第一人

大家都知道古有花木蘭,今有劉胡蘭等女英雄。可是在明朝中期,就出過這樣一位抗擊倭寇的民族女英雄——壯族巾幗瓦氏夫人。她自幼聰明好學,飽讀詩書,習練武藝,精通兵法,

後嫁給田州府(現在的廣西田陽縣)土官岑猛為妻,改稱為“瓦氏”。

瓦氏夫人的丈夫岑猛遭遇飛來橫禍,被人誣為叛亂,被朝廷的勢力所誘殺。岑猛與其子死後,由孫子岑芝承襲田州土官。只因小孫兒岑芝年紀太小,瓦氏夫人就代理主政田州,成為實際的當家人。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倭寇侵猶我國東南沿海,所到之處,焚毀房屋,搶劫商船,大肆掠奪,兇殘至極。朝廷多次派兵征討均失敗,倭寇越來越倡狂。朝廷徵調廣西壯族土官所屬的“俍兵”和其他少數民族的部隊前往東南沿海抗倭。當兩廣督府把徵調“俍兵”的命令送到

田州時,年近花甲的瓦氏夫人不顧自己年邁體弱,毅然請命應徵,奔赴東南沿海剿倭。擲地有聲的 “誓不與賊俱生”之豪語,表現了她堅決抗倭到底,捍衛國土的決心。她率俍兵(廣西壯族土官兵)于三十四年(1855年)3月13日到前線金山衛,扼住倭寇的巢穴,佔據了戰略制高點。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4月24日,倭寇集結4000余人大舉進犯浙江的嘉興。迎候已久的瓦氏夫人予以迎頭痛擊,

壯族兵衝鋒陷陣一舉殲敵3000餘人,給倭寇以毀滅性打擊,扭轉了東南沿海的抗倭戰局。

鐵的軍隊,需要鐵的軍紀、瓦氏夫人治軍有方,所率部隊組織建制完善,軍紀嚴明,標誌明顯,獎懲分明,部隊內部十分團結。她要求部隊不許騷擾百姓,欺壓人民;不許姦☆禁☆淫擄掠;不許馬踏禾田;

瓦氏夫人長於軍事,其克敵至勝的法寶——“瓦氏陣法”,後來被收入明代抗倭兵書《江南經略》,影響並演變成了後來戚繼光的“鴛鴦陣”。

瓦氏回到田州以後,便祭告家廟厚恤隨軍兵丁。不久,瓦氏夫人病逝于田州土司府署,享年59歲,被追封為“淑人”,葬于州城太婆地,長眠於故土。

瓦氏夫人保國安民,被嘉靖皇帝封為二品夫人。在中華民族抗擊外敵入侵的歷史中,壯族的瓦氏夫人堪稱“巾幗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