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砥礪奮鬥的5年|崛起的中國商用車 引領經濟航船行穩致遠

彈指揮間,十八大至今,中國已走過近5年的路程。

五年間,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我國汽車業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迎難而上,開拓創新,砥礪前行,為中國經濟和社會行穩致遠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五年間,汽車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商用車,結束了快速成長期,邁入調整期,從此前的數量擴展轉向品質提升的戰略新階段。以一往無前,大刀闊斧,舍我其誰的魄力和信心,走向更大的世界舞臺,成為集中展示中國裝備製造業的名片之一。

看未來,堅持以創新驅動發展的商用車行業,力求用新理念破解發展難題,開創發展新局面,

最終向國家和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的成績單。

借助政策紅利

新能源商用車嶄露頭角

近五年來,與乘用車一路高歌猛進不同,

商用車的產銷量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2012~2016 年,商用車分別銷售381.12 萬輛、405.52 萬輛、379.13 萬輛、345.13 萬輛和365.13 萬輛。從資料來看,僅2013 年銷量突破400 萬輛。此後的2014 年和2015 年,商用車市場再次遭遇了銷量下滑的不利局面。

從原因上看,2013 年,國家對軌道交通建設、房地產項目、舊城改造專案、城鎮化建設持續投資,提升了載貨車的需求。客車市場方面,得益于電商物流的蓬勃發展,加之商務出行需求的不斷增加,適合城市內、城際接駁的歐系輕客及輕型商用車市場表現突出,

帶動了客車市場的整體需求,其增長貢獻度達到97.3%。

2014~2015 年,商用車市場除了面對消費、投資、出口這“三駕馬車”經濟指標下滑之外,公路貨運及客運量也呈現下降趨勢,造成總體市場需求的疲軟。2016 年,商用車市場的微增長,則主要受國家政策調整帶來的重卡需求增長。

在商用車市場增長出現疲軟之時,我國新能源汽車異軍突起,成為商用車行業發展的一抹亮色。2014 年,隨著國家補貼政策逐漸明朗,新能源商用車累計生產2.95 萬輛,超過2013 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總和。2015 年,新能源商用車更是呈現爆發式增長。其中,純電動商用車產銷分別完成10.25 萬輛和10.08 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0.4 倍和10.6 倍;插電式混合動力商用車產銷分別完成2.32 萬輛和2.29 萬輛,

同比增長91.1%和88.8%。到2016 年,雖然受到“騙補”事件的影響,但新能源商用車依然實現17 萬輛的銷量,同比增長37.7%。

十八大以來,國家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從數量上給出了未來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的明確目標,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從國家戰略層面賦予了新能源汽車產業大力發展的絕對高度。未來,新能源商用車的發展也必將擁有廣闊前景。

持續轉型升級

彰顯企業自身優勢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中國商用車產業在轉型升級、新技術應用、體制機制改革方面重新找准自己的定位;而就商用車製造企業而言,企業在經營模式、生產模式、發展戰略等方面,也逐漸探索出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道路。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轉型升級的內外驅動,不僅提振了整個商用車行業的信心,也使國內商用車企業重新制定新的發展路徑。

中國重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王善坡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面對宏觀經濟形勢壓力,中國重汽沉著應對、積極作為,面對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堅持轉方式、調結構,以使用者為中心,充分挖掘自身潛力,實現了由工程自卸車為主向公路車為主的轉變。

在重卡行業中,陝汽也是實現轉型升級的成功案例。2013 年,陝汽控股在汽車行業首次提出了向服務型製造轉型的戰略決策。以客戶價值為引領,從產品全生命週期挖掘使用者需求,不斷改進擴容全生命週期解決方案,深度挖掘汽車產業鏈價值,積極發展汽車融資租賃、車聯網、能源物流等後市場業務,初步實現了企業增長方式的轉型。

國家資訊中心資料資源處副處長、商用車研究業務負責人謝國平也指出,在轉型升級過程中,我國商用車自主品牌研發能力得到大幅提升,產品品質和性能明顯提高,而在商用車高端化方面,大有替代進口車市場的趨勢,使得商用車產業向著更為健康、更為優化的方向發展。

供給側改革加速

服務體系成獨特競爭力

十八大以來,我國提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提高供給品質出發,促進資源整合,實現資源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

近五年來,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思路,商用車企業不僅逐步建立起用戶需求分析、平臺開發、系列車型設計等為滿足產品規模化定制需求的產品開發體系,還加強以效率、實效、專項服務為核心的專項售後服務建設,從而進一步增強終端使用者的價值體驗。

華菱星馬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行銷分公司副總經理方毅表示,“正是由於商用車終端市場需求的變化,使過去‘以產品為中心’逐漸向‘以用戶為中心’轉變。”

在市場需求變化導向下,上汽大通推出了C2B 生產模式,滿足使用者個性化的需求,形成了柔性化生產和供應匹配,成為中國商用車走向《中國製造2025》代表企業之一。

與此同時,一汽解放、中國重汽、福田汽車、宇通客車、金龍客車等眾多商用車企業的定位開始向下游延伸,除了提供傳統的產品、銷售、服務之外,更注重為用戶提供全方位的解決方案。

在《中國製造2025》、製造強國戰略指導下,商用車產業需要不斷創新發展,更需要不斷淘汰落後產能,合理調配資源,這不僅是對車企在發展速度、發展規模上提出具體要求,也為車企設立發展“紅線”,為不思進取的車企敲響警鐘。

排放標準升級

綠色發展成產業共識

面臨日趨嚴峻的環境問題,世界各國都制定了嚴格的排放法規及實施時間表。我國要完成2020 年單位GDP排放比2005 年下降40% ~45% 的目標,並且要為完成“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中提出的,在2030 年左右達到碳排放峰值的目標。這些目標,都對汽車產業的節能環保提出了嚴峻挑戰。

在機動車尾氣排放中,商用車貢獻最大。為減少商用車尾氣污染,國家環保部在近五年來,進行了兩次排放升級。

這其中,國四標準是由於企業技術儲備和油品質量問題一再推遲,但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宣導下,一汽解放、東風商用車、陝汽、中國重汽、北汽福田、上汽紅岩、江淮、東風汽車八家車企均簽署自律承諾,八家企業在“關於重型柴油車國四排放標準實施的行業自律承諾”中表示,“保證生產和銷售的國四重型柴油車滿足國四排放標準,杜絕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車輛套用國四合格證銷售。”

在國四快速推進的過程中,北京市在2013 年2 月1 日率先開始執行國五標準。此後,上海、江蘇、廣東、陝西、浙江、天津等地陸續邁入國五時代。今年7月1日,國五標準已在全國正式實施。

肩負環保重任的商用車產業,綠色發展的理念已成為行業共識,對於即將到來的國六標準,各商用車企業也在按照產業標準積極推進產品及市場計畫,努力踐行產業責任和社會責任,做好排放標準升級工作。

智慧化快速推進

成產業後發優勢

“智慧網聯技術在商用車的應用前景會更加廣闊,而且在某些特定工況下,智慧網聯技術有更大的市場需求。”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表示,未來,汽車智慧化和網聯化將成為我國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

目前在生產製造方面,中國重汽的智慧化工作已開始起步,技術中心的研發設備、生產線的技術性能、行銷系統的售車回款和配件服務平臺,都有了較高的智慧化水準。另外,華菱星馬在推進實施智慧製造方面也做出了成績,其漢馬發動機生產基地,工人不到200人,真正實現了柔性化、自動化、智慧化和資訊化生產,是國際上最先進的重型發動機生產線之一。而這只是我國商用車智慧化製造的一個縮影。

在終端產品方面,車聯網、車輛智慧化等商用車技術的應用,意味著商用車領域的發展將融入更多的新興技術和市場資源。十八大以來,福田歐曼超級卡車、中國重汽智慧卡車、一汽解放無人駕駛智能商用車、宇通無人駕駛客車、中車首款12 米純電動智慧駕駛客車先後湧現出來。

在“以人為本”理念愈發受到重視的當下,各類車載智慧管理系統,尤其是客車智慧系統的應用率越來越高。今年5 月18 日,金龍客車新“龍威Ⅱ代”正式發佈。龍威Ⅱ代搭載前向防撞報警系統、車道偏離報警系統、輔助智慧倒車軌跡等主、被動安全配置,以眾多創新“黑科技”,實現全過程安全呵護。幾乎同一時間,宇通客車推出了搭載智慧網聯系統的雙源無軌電車,其在智慧駕駛決策部分,目前已實現行人碰撞預警、前向碰撞預警、車道偏離預警、車距監測警告等功能。

從引進來到走出去

商用車企掘金“一帶一路”

1957 年,參加第二屆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的國產解放CA10 受到當時與會者的青睞。當年10 月17 日,時任約旦海外貿易董事長比塔簽訂三輛解放CA10 的訂單,這是中國汽車第一次走出國門,是中國汽車史上破天荒的大事。但長期以來,中國商用車產品在國外並未受到廣泛認可,甚至在一些國家出現寧肯使用歐美二手車,也不用中國自主商用車的現象。

不過,自十八大以來,在國家“一路一帶”倡議的引導下,中國商用車實現了從“引進來”到“走出去”的蛻變,不僅海外品牌認知度逐漸提升,還擺脫了低質、低價的品牌形象。

客車領域中,宇通客車“出口之路”最具代表性。其有選擇的海外市場發展戰略不僅保證了自身發展的成功,也為中國客車走向世界提供了一套良好的發展思路。宇通客車以古巴市場經營情況為基礎,分市場、分階段推廣“古巴模式”,針對不同客戶、不同市場的需求,給予相應的產品、配件、融資以及全面的保障,從而提升銷量和市場佔有率。

2016 年,宇通客車出口大中型客車7793 輛,占中國客車出口的37%,產品遠銷古巴、委內瑞拉、沙特、伊朗、俄羅斯、哈薩克、英國、法國、以色列、保加利亞等130 多個國家。

卡車領域中,早在2013 年,陝汽出口重卡就達到了1.8 萬輛,其中一半以上銷往中亞五國和俄羅斯。如今,陝汽不僅在新疆興建了年產5 萬輛的整車生產線,還在哈薩克與當地著名廠商合建了裝配廠。當前,陝汽重卡已出口至歐洲、非洲、亞洲及中東等地的90 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哈薩克、衣索比亞、馬來西亞等國實現了當地語系化生產,出口量連續多年位居行業前列。

中國重汽則啟動了“中國重汽再造發展宏偉工程”,明確提出要抓住“一帶一路”倡議的有利時機,實現中國重汽海外再造。僅今年1~7 月,中國重汽整車出口1.88 萬輛,同比增長32.6%;重卡出口訂單達到2.86 萬輛,同比增長51%。

是推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力量,是建設製造強國的重要支撐,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隨著《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的公佈,未來汽車產業將實現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全產業鏈實現安全可控、中國品牌汽車全面發展、國際發展能力明顯提升、綠色發展水準大幅提升五大目標。

在迎接黨的十九大的同時,中國商用車產業應隨著我國宏觀經濟的發展和市場需求的變化不斷深入探索,在智慧製造、綠色製造、自主開發、品牌建設、技術創新等方面持續發展。利用党和國家創造的和諧穩定的發展環境,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強化創新驅動,深化開放合作,為實現汽車強國夢注入強有力的動力。

文/圖:鄭清源 編輯:孫偉川

版權聲明

持續轉型升級

彰顯企業自身優勢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中國商用車產業在轉型升級、新技術應用、體制機制改革方面重新找准自己的定位;而就商用車製造企業而言,企業在經營模式、生產模式、發展戰略等方面,也逐漸探索出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道路。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轉型升級的內外驅動,不僅提振了整個商用車行業的信心,也使國內商用車企業重新制定新的發展路徑。

中國重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王善坡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面對宏觀經濟形勢壓力,中國重汽沉著應對、積極作為,面對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堅持轉方式、調結構,以使用者為中心,充分挖掘自身潛力,實現了由工程自卸車為主向公路車為主的轉變。

在重卡行業中,陝汽也是實現轉型升級的成功案例。2013 年,陝汽控股在汽車行業首次提出了向服務型製造轉型的戰略決策。以客戶價值為引領,從產品全生命週期挖掘使用者需求,不斷改進擴容全生命週期解決方案,深度挖掘汽車產業鏈價值,積極發展汽車融資租賃、車聯網、能源物流等後市場業務,初步實現了企業增長方式的轉型。

國家資訊中心資料資源處副處長、商用車研究業務負責人謝國平也指出,在轉型升級過程中,我國商用車自主品牌研發能力得到大幅提升,產品品質和性能明顯提高,而在商用車高端化方面,大有替代進口車市場的趨勢,使得商用車產業向著更為健康、更為優化的方向發展。

供給側改革加速

服務體系成獨特競爭力

十八大以來,我國提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提高供給品質出發,促進資源整合,實現資源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

近五年來,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思路,商用車企業不僅逐步建立起用戶需求分析、平臺開發、系列車型設計等為滿足產品規模化定制需求的產品開發體系,還加強以效率、實效、專項服務為核心的專項售後服務建設,從而進一步增強終端使用者的價值體驗。

華菱星馬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行銷分公司副總經理方毅表示,“正是由於商用車終端市場需求的變化,使過去‘以產品為中心’逐漸向‘以用戶為中心’轉變。”

在市場需求變化導向下,上汽大通推出了C2B 生產模式,滿足使用者個性化的需求,形成了柔性化生產和供應匹配,成為中國商用車走向《中國製造2025》代表企業之一。

與此同時,一汽解放、中國重汽、福田汽車、宇通客車、金龍客車等眾多商用車企業的定位開始向下游延伸,除了提供傳統的產品、銷售、服務之外,更注重為用戶提供全方位的解決方案。

在《中國製造2025》、製造強國戰略指導下,商用車產業需要不斷創新發展,更需要不斷淘汰落後產能,合理調配資源,這不僅是對車企在發展速度、發展規模上提出具體要求,也為車企設立發展“紅線”,為不思進取的車企敲響警鐘。

排放標準升級

綠色發展成產業共識

面臨日趨嚴峻的環境問題,世界各國都制定了嚴格的排放法規及實施時間表。我國要完成2020 年單位GDP排放比2005 年下降40% ~45% 的目標,並且要為完成“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中提出的,在2030 年左右達到碳排放峰值的目標。這些目標,都對汽車產業的節能環保提出了嚴峻挑戰。

在機動車尾氣排放中,商用車貢獻最大。為減少商用車尾氣污染,國家環保部在近五年來,進行了兩次排放升級。

這其中,國四標準是由於企業技術儲備和油品質量問題一再推遲,但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宣導下,一汽解放、東風商用車、陝汽、中國重汽、北汽福田、上汽紅岩、江淮、東風汽車八家車企均簽署自律承諾,八家企業在“關於重型柴油車國四排放標準實施的行業自律承諾”中表示,“保證生產和銷售的國四重型柴油車滿足國四排放標準,杜絕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車輛套用國四合格證銷售。”

在國四快速推進的過程中,北京市在2013 年2 月1 日率先開始執行國五標準。此後,上海、江蘇、廣東、陝西、浙江、天津等地陸續邁入國五時代。今年7月1日,國五標準已在全國正式實施。

肩負環保重任的商用車產業,綠色發展的理念已成為行業共識,對於即將到來的國六標準,各商用車企業也在按照產業標準積極推進產品及市場計畫,努力踐行產業責任和社會責任,做好排放標準升級工作。

智慧化快速推進

成產業後發優勢

“智慧網聯技術在商用車的應用前景會更加廣闊,而且在某些特定工況下,智慧網聯技術有更大的市場需求。”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表示,未來,汽車智慧化和網聯化將成為我國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

目前在生產製造方面,中國重汽的智慧化工作已開始起步,技術中心的研發設備、生產線的技術性能、行銷系統的售車回款和配件服務平臺,都有了較高的智慧化水準。另外,華菱星馬在推進實施智慧製造方面也做出了成績,其漢馬發動機生產基地,工人不到200人,真正實現了柔性化、自動化、智慧化和資訊化生產,是國際上最先進的重型發動機生產線之一。而這只是我國商用車智慧化製造的一個縮影。

在終端產品方面,車聯網、車輛智慧化等商用車技術的應用,意味著商用車領域的發展將融入更多的新興技術和市場資源。十八大以來,福田歐曼超級卡車、中國重汽智慧卡車、一汽解放無人駕駛智能商用車、宇通無人駕駛客車、中車首款12 米純電動智慧駕駛客車先後湧現出來。

在“以人為本”理念愈發受到重視的當下,各類車載智慧管理系統,尤其是客車智慧系統的應用率越來越高。今年5 月18 日,金龍客車新“龍威Ⅱ代”正式發佈。龍威Ⅱ代搭載前向防撞報警系統、車道偏離報警系統、輔助智慧倒車軌跡等主、被動安全配置,以眾多創新“黑科技”,實現全過程安全呵護。幾乎同一時間,宇通客車推出了搭載智慧網聯系統的雙源無軌電車,其在智慧駕駛決策部分,目前已實現行人碰撞預警、前向碰撞預警、車道偏離預警、車距監測警告等功能。

從引進來到走出去

商用車企掘金“一帶一路”

1957 年,參加第二屆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的國產解放CA10 受到當時與會者的青睞。當年10 月17 日,時任約旦海外貿易董事長比塔簽訂三輛解放CA10 的訂單,這是中國汽車第一次走出國門,是中國汽車史上破天荒的大事。但長期以來,中國商用車產品在國外並未受到廣泛認可,甚至在一些國家出現寧肯使用歐美二手車,也不用中國自主商用車的現象。

不過,自十八大以來,在國家“一路一帶”倡議的引導下,中國商用車實現了從“引進來”到“走出去”的蛻變,不僅海外品牌認知度逐漸提升,還擺脫了低質、低價的品牌形象。

客車領域中,宇通客車“出口之路”最具代表性。其有選擇的海外市場發展戰略不僅保證了自身發展的成功,也為中國客車走向世界提供了一套良好的發展思路。宇通客車以古巴市場經營情況為基礎,分市場、分階段推廣“古巴模式”,針對不同客戶、不同市場的需求,給予相應的產品、配件、融資以及全面的保障,從而提升銷量和市場佔有率。

2016 年,宇通客車出口大中型客車7793 輛,占中國客車出口的37%,產品遠銷古巴、委內瑞拉、沙特、伊朗、俄羅斯、哈薩克、英國、法國、以色列、保加利亞等130 多個國家。

卡車領域中,早在2013 年,陝汽出口重卡就達到了1.8 萬輛,其中一半以上銷往中亞五國和俄羅斯。如今,陝汽不僅在新疆興建了年產5 萬輛的整車生產線,還在哈薩克與當地著名廠商合建了裝配廠。當前,陝汽重卡已出口至歐洲、非洲、亞洲及中東等地的90 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哈薩克、衣索比亞、馬來西亞等國實現了當地語系化生產,出口量連續多年位居行業前列。

中國重汽則啟動了“中國重汽再造發展宏偉工程”,明確提出要抓住“一帶一路”倡議的有利時機,實現中國重汽海外再造。僅今年1~7 月,中國重汽整車出口1.88 萬輛,同比增長32.6%;重卡出口訂單達到2.86 萬輛,同比增長51%。

是推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力量,是建設製造強國的重要支撐,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隨著《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的公佈,未來汽車產業將實現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全產業鏈實現安全可控、中國品牌汽車全面發展、國際發展能力明顯提升、綠色發展水準大幅提升五大目標。

在迎接黨的十九大的同時,中國商用車產業應隨著我國宏觀經濟的發展和市場需求的變化不斷深入探索,在智慧製造、綠色製造、自主開發、品牌建設、技術創新等方面持續發展。利用党和國家創造的和諧穩定的發展環境,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強化創新驅動,深化開放合作,為實現汽車強國夢注入強有力的動力。

文/圖:鄭清源 編輯:孫偉川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