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今日處暑:人“處”萬物之中,夏將止,秋未滿

丁酉年閏七月初二,處暑。

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四個節氣。“處”含有躲藏、終止意思,“處暑”表示炎熱暑天結束了。

23日6時20分,處暑至,“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14個節氣,

它到來意味著進入干支曆申月的下半月,此後中國長江以北地區氣溫逐漸下降,秋高氣爽,正是郊遊的好時節。

處暑天氣

處暑無三日,新涼值萬金

處暑是反映氣溫變化的一個節氣。“處”含有躲藏、終止意思,“處暑”表示炎熱暑天結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處,

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處”是終止的意思,表示炎熱即將過去,暑氣將於這一天結束,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逐漸下降。處暑既不同於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節氣,它是代表氣溫由炎熱向寒冷過渡的節氣。

暑退人體輕,雨餘天色改。處暑後夜涼枕簟滑,樹冠一天天褪去濃綠,閉門少光釆。暑退才戀夏之美。待菱風香散漫後,白露節氣,風露發晶英,就該桂露光參差,

桂香落人衣了。

秋雲

竹風醒晚醉,窗月伴秋吟;早起涼意爬上胳膊,夏衣臨曉薄,秋影入簷長。秋波正澄清,秋光輕淺,秋雲委婉,正切秋水伊人之想。

天水秋雲薄,天長杳無隔,處暑過後,秋意冉冉,一年中最美季節將至,想“決決溪泉到處聞,一家松火隔秋雲”,

“白石臥可枕,青蘿行可攀,意中如有得,盡日不欲還”的境界了。

諺語有“七月八月看巧雲”的說法,古詩有“秋高孤月靜,天末巧雲長”的句子,而這時正是人們暢遊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

在這美好的時光裡,秋蟲也開始了深情的吟唱。

秋氣悄然生,三候物象

“氣”是中國古代哲學最早產生的概念之一,《說文解字》中認為“氣”通“原”,意為“開始”,也就是說,氣原是天地萬物的本源。

季節不停地走著,所到之處,不同的生命走在不同的路上,卻向著同一個方向。

古人認為“秋令屬金”,而“金氣肅殺”,物過盛而當殺,所以秋氣“肅殺”,

促成萬物成熟後走向衰敗,樹葉變黃凋落。

《呂氏春秋》裡說,“春氣至,則草木產;秋氣至,則草木落”,秋風掃落葉,摧枯拉朽,絲毫不留

處暑養生攻略

一【早睡早起】

進入秋季後,人體出汗減少,人的機體進入一個生理休整階段,水鹽代謝開始恢復原來的平衡,心血管和神經系統負擔緩解,腸道功能日漸正常,由此,身體就會出現各種不適應,一些在夏季時潛伏的症狀就會出現,機體也會產生一種莫名的疲憊感,如不少人清晨醒來還想再睡,這種狀況就是“秋乏”。

【益腎養肝多吃鹹】

處暑節氣,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處暑過後,氣溫逐漸下降,日夜溫差逐漸增大,但白天氣溫仍較高。此時飲食調養方面宜益腎養肝,潤肺養胃。飲食上宜多吃鹹味食物如荸薺、沙葛、粉葛等。

三【多喝水去秋燥】

想去秋燥必須養陰,而養陰的重點在於留住水分。除了多吃平潤的食物外,水分的攝取也不可少。建議早上起床後喝一杯溫水,可以讓整個消化系統蘇醒過來,腸子開始蠕動,就會想上廁所,當然也就不會便秘了;但是千萬不要喝冷水,因為人的脾胃喜溫忌寒,低於室溫的水多喝反而有害健康。

【吃粥補充水分與潤燥】

秋天早餐若能吃些溫熱粥或藥膳粥,可說是養生一大良方,尤其是脾胃虛、消化吸收功能比較差的人,吃粥有助健脾胃、補中氣。百合粥、銀耳粥、杏仁粥、蓮子粥、堅果粥與芝麻糊等,都是很好的養生早餐。中醫提醒,老年人、體質較虛弱者,或是每年冬天都會明顯感覺不舒服的人,應該從秋天就開始調理保養身體,多喝水、多吃滋陰潤燥的食物,以增強人體的抵抗力。。

一【早睡早起】

進入秋季後,人體出汗減少,人的機體進入一個生理休整階段,水鹽代謝開始恢復原來的平衡,心血管和神經系統負擔緩解,腸道功能日漸正常,由此,身體就會出現各種不適應,一些在夏季時潛伏的症狀就會出現,機體也會產生一種莫名的疲憊感,如不少人清晨醒來還想再睡,這種狀況就是“秋乏”。

【益腎養肝多吃鹹】

處暑節氣,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處暑過後,氣溫逐漸下降,日夜溫差逐漸增大,但白天氣溫仍較高。此時飲食調養方面宜益腎養肝,潤肺養胃。飲食上宜多吃鹹味食物如荸薺、沙葛、粉葛等。

三【多喝水去秋燥】

想去秋燥必須養陰,而養陰的重點在於留住水分。除了多吃平潤的食物外,水分的攝取也不可少。建議早上起床後喝一杯溫水,可以讓整個消化系統蘇醒過來,腸子開始蠕動,就會想上廁所,當然也就不會便秘了;但是千萬不要喝冷水,因為人的脾胃喜溫忌寒,低於室溫的水多喝反而有害健康。

【吃粥補充水分與潤燥】

秋天早餐若能吃些溫熱粥或藥膳粥,可說是養生一大良方,尤其是脾胃虛、消化吸收功能比較差的人,吃粥有助健脾胃、補中氣。百合粥、銀耳粥、杏仁粥、蓮子粥、堅果粥與芝麻糊等,都是很好的養生早餐。中醫提醒,老年人、體質較虛弱者,或是每年冬天都會明顯感覺不舒服的人,應該從秋天就開始調理保養身體,多喝水、多吃滋陰潤燥的食物,以增強人體的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