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遙遙領先我們工資的“社會平均工資”究竟是什麼?

每年都會有一個數位刺痛我們的神經,那就是上一年的社會平均工資。不少人感到自己“被平均”,更有網友笑稱自己拖了社平工資的後退,甚至都快“扯到蛋”了。

不過這個社會平均工資可不是公佈出來給大家聽笑話的,

而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國社保基數、住房公積金繳交基數、退休人員養老金、甚至賠償金、誤工費、補償金等都與社會平均工資有關。

數據有貓膩?平均工資怎麼可能有這麼高?

我們自身體驗和社平工資可能有較大的差距,

不過這實際上可以得到解釋。

平均工資指的是稅前工資,不僅含稅,還包括了單位代扣的社保和公積金個人繳納的部分,而我們個人感受到的收入實際上是拿到手的淨收入,因此感覺和社平差距較大。

工資少的人的確“被平均了”。北京統計局某次的解讀就說了,“由於工資分佈是典型的偏態分佈,即少數人工資水準較高,多數人工資水準較低,所以多數人的工資水準會低於平均工資……同時由於諸多因素,

工資水準客觀上存在較大差異,每個人對平均工資增長的感受也不盡相同。”

社會平均工資高有什麼影響?

一方面,對於退休人員以及工傷人員,以及獲得誤工費,賠償金、補償金的人來說,社平工資越高,

他們獲得的利益就越多。

另一方面,與社平掛鉤的社保基數的每年上漲,讓不少人大呼社保費用太高吃不消。

對於低收入者來說,自己的工資與當地平均工資差距越大,自己需要繳納的社保費用越高,自己手裡留的余錢就越少。實質上造成了讓低收入者更貧困、以及劫貧濟富的效果,

希望將來能夠制定出更人性化的政策,或者降低最低繳費標準,從這方面給交社保的人“減減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