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新聞發佈會|湖北交通運輸事業發展情況如何?通過這幾大工程來瞭解!

8月23日上午,省委宣傳部召開湖北“航運能力提升工程”和“普通公路及安防工程”新聞發佈會。省交通運輸廳相關負責人就近年來湖北推進交通運輸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貫徹落實省黨代會精神,

結合航運能力提升工程、普通公路及安防工程作出介紹。大家一起來看!

航運能力提升工程

2013年7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武漢新港時強調:“長江流域要加強合作,發揮內河航運作用,把全流域打造成黃金水道”,為湖北水運發展指明了前行的方向。

“十三五”,圍繞初步建成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的目標,省交通運輸廳搶抓國家加快內河航運發展的政策機遇,加快補齊水運短板、適應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發展,全面提升我省航運能力及服務水準。

“十三五”第一年(2016年),全省共完成港航建設投資66.5億元,超年度計畫(50億元)33%,新增三級以上高等級航道110公里,超過全國其他區域新增高等級航道總里程的20%。2017年上半年,

全省已完成港航建設投資48.59億元,其中航道建設完成11.37億元,同期比為279.36%。

全面推進我省航道建設聯網升級,發揮長漢江黃金水道航運能力

著力發掘長江航運能力

加快推進長江“645”工程進度,目前該工程的首個代表專案——蘄春水道航道整治工程,工可已於2017年5月獲交通運輸部批復,初步設計於7月通過部專家評審。標誌著長江“645”工程正式進入落實階段,也為部分專案年內開工提供關鍵支撐,

萬噸輪常年直達武漢的設想已逐漸成型。

加快推進漢江梯級開發

目前漢江梯級開發中在建的五級樞紐匯總,由省交通運輸廳主持建設的雅口樞紐工程,施工進度名列前茅。截至7月底,主體工程基坑開挖,形象進度達到45%,累計完成投資6億元,占工程總投資33.5億元的18%,為2020年漢江提升為千噸級航道打下堅實基礎。

加快完善集裝箱鐵水聯運體系,提升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集聚能力

繼續發展壯大樞紐港口

推動仙桃港正式開港,並支持開通了仙桃港至陽邏港的集裝箱支線班輪航線,為武漢新港提供有力“喂給”。目前武漢港核心港區陽邏港一直保持著長江南京以上最大的內河單體集裝箱港地位。2016年武漢港集裝箱輸送量達到113.3萬標箱,同比增長6.68%,2017年上半年已完成62.5萬標箱,同比增長19.3%。

重點培育鐵水聯運航線

新開通上海-武漢-蘭州鐵水聯運班列,

繼續鞏固江海直達航線、瀘漢台集裝箱快班航線、武漢-東盟試驗航線。江海直達航線已實現天天班運輸,成為長江幹線頗具特色的運輸品牌,武漢-東盟試驗航線成為了中西部地區與東盟開展經貿往來的重要運輸通道。

加快建設鐵水聯運示範工程

武漢市集裝箱鐵水聯運示範工程的代表專案——陽邏港區集裝箱鐵水聯運(電廠)貨運樞紐項目推進順利,2017年上半年完成投資4億元,占總投資估算的51.3%(7.8億元)。黃石棋盤洲港鐵水聯運申請成為國家多式聯運培育專案,目前一期工程陸域形成及道路堆場工程已交工驗收,南鐵路新港支線計畫9月底正式開通,將實現全省首屈一指的港區-鐵路無縫對接模式。

做大做強武漢航運交易所

進一步夯實完善航運交易所功能,與湖北省大悟、武穴、建始、麻城等地方政府協作,建設4個船員招募基地,出臺《推動進場交易構建航運指數專項扶持政策實施細則》。今年1-6月份航運交易所業務量快速增長,實現交易額17.58億元,為年度目標任務20億元的87.9%。

融入長江黃金水道的開放開發,加強航道、港口基礎設施建設

按照“深長江、暢漢江、通清江、連支流”的原則,加快建設“一主三江一網四支”長江中游高等級航道體系,為武漢長江航運中心的集聚和輻射功能向縱深發展提供條件,為湖北長江經濟帶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2017年下半年以及未來3年,省交通運輸廳將加快武漢至宜昌段4.5米水深航道整治前期工作,力爭“十三五”期間開工建設。漢江及支流方面,積極做好協調督辦工作,加快推進五級樞紐工作進展,力爭儘快開工建設、2020年前建成運營;加快推進丹江口大壩升船機及王甫洲樞紐船閘二期改造工程的實施,儘早實現漢江河口至丹江口1000噸級航道的規劃目標;通過“一網”(江漢平原航道網)和“四支”(長江三峽庫區支流、鄂東長江支流、鄂西北漢江支流、清江支流)航道建設,加快形成內暢外聯、干支直達的航道網路體系。

繼續加快完善多式聯運體系,推動形成“鐵水公空管”互聯互通的武漢新港、宜昌港、荊州港、黃石港、襄陽港“一核心四樞紐”港口集群,構建“鐵水公空管”無縫銜接的綜合交通運輸樞紐。

以武漢陽邏、白滸山、鄂州三江等重點港區為依託,打造港口物流基地,將武漢新港打造成為區域性集裝箱和大宗散貨的樞紐港口;以三峽樞紐港建設為依託,打造以臨港工業物流為核心的三峽樞紐港中心港區,形成服務翻壩運輸和遊客集散的三峽現代物流中心;依託北煤南運大通道建設,重點建設荊州港郝穴港區、黃石港棋盤洲港區、襄陽港小河港區等項目,完善集疏運通道建設,突出“一港雙園”發展模式,實現港城互動;通過新建和改擴建,推動港口、臨港產業園和物流園一體發展的“一港雙園”驅動模式,推動港口與城市的共同發展。

普通公路及安防工程

“十三五”以來,我省交通公路部門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服務和支撐“建成支點、走在前列”、“率先建成小康社會”為總目標,積極推進實施“兩圈一帶”、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精准扶貧、一元多層次等戰略規劃,按照“當好發展先行官,建設祖國立交橋”的總體要求,堅持“建養管並重”的發展思路,貫徹落實“五個交通”,積極推進國省幹線斷頭路、瓶頸路、出口路等公路提等升級,積極推進農村公路提質增量發展,基本形成了“銜接中部、輻射全國、暢安舒美”的普通國省幹線公路網,形成“深度通達、結構優化、安全便捷”的農村公路網。

截至7月底,全省普通公路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55.26億元,占年度目標(340億元)的75.1%;完成一級公路252公里,占年度目標(400公里)的63%;完成二級公路744公里,占年度目標(800公里)的93%;完成新改建農村公路8268公里,占年度目標(10000公里)的82.68%。

繼續加快公路基礎設施建設,更好地服務社會經濟發展

加快推進重點專案建設

按照“十三五”規劃及專案庫要求,全力加快推進專案前期工作,根據關於前期工作審查審批改革有關要求,主動適應,緊扣前期工作時間節點,力爭實現成熟一批、實施一批、儲備一批。按照“專案開工年”要求,集中開工了一批“十三五”國省道建設項目,大力推進一批以G347荊門東橋至子陵段、G346大悟縣河口至城關段等為重點的國省道續建專案實施,全面推進年度建設專案實施。

堅持示範引領,鞏固“四好農村路”建設成果

為更好地服務人民群眾的安全便捷出行,2015年底,我省實現了村村通客車,為鞏固"四好農村路"發展成果,我們積極開展"四好農村路"示範線、示範縣的創建,評選表彰了竹山、黃州、神農架、鐘祥等6個縣市區為2016年度全省"四好農村路"示範縣,給每個縣400萬元的獎勵。與此同時,推薦的竹山、黃州2個縣區被交通運輸部表彰為全國"四好農村路"示範縣,各將獲得2000萬元的獎勵,起到了較好的示範引領作用。

全力完成普通公路災後恢復重建任務

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確定的交通災後恢復重建三階段目標,全力實施建設百條示範路、重建千座連心橋、改建萬里扶貧路的“百千萬工程”。截至6月底,建成百條示範路104條,千座連心橋1336座,萬里扶貧路2.52萬公里,保障人民群眾快捷出行,省交通運輸廳被評為精准扶貧工作優秀單位。

加強籌融資保障

各級交通部門逐步完善“政府主導、分級負責、多元融資”的公路建設投融資體制,加大部省資金籌措力度,2017年,我省已爭取交通運輸部車購稅投資普通公路69億元,積極爭取省政府、財政部門支持省級債券資金50億元用於普通公路,積極推廣PPP融資模式,大力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普通公路基礎設施建設。

加強專案進度督辦、強化精准督辦

採取分組督辦方式加強建設專案進度和品質督辦,省廳和省公路局成立7個督導服務組,由領導帶隊採取分片包乾的督導方式進行督辦和協調服務,精准督辦普通公路建設瓶頸路段及進度滯後專案,採取一對一交辦、面對面約談等方式,全面加強滯後專案的督辦,強化進度統計和通報。

為全面提升我省公路安全服務保障水準,省委省政府決定在全省實施公路安全生命防護“455”工程,即用4年時間,建立省、市、縣、鄉(鎮)、村5級聯動機制及責任體系,省級財政投入45億元,基本完成全省國省道、縣道、鄉道及通客運班車村道共計8萬公里的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著力構建和諧平安交通,努力建設“平安湖北”。

按照省政府總體部署,省交通運輸廳成立了由廳長掛帥的公路安防“455”工程領導小組,科學制定了公路安防工程建設實施方案,並及時進行專題部署,全省公路安防工程建設已全面啟動和高位推進。截至8月5日,全省共計完成公路安防工程建設17374.33公里,占計畫里程的77.78%。其中:完成國省道安防工程建設3001.25公里,占計畫里程(5088.767公里)的58.98%;完成農村公路安防工程建設14373.08公里,占計畫里程(17248.388公里)的83.33%。

加快“公路生命防護工程”建設步伐,築牢人民群眾安全出行的“護身符”

全面建立專案庫

按照“消除存量、不添增量、動態排查”的方針,組織對轄區鄉道以上公路及通客運班車村道特別危險路段進行了摸查,道路安全隱患排查工作全覆蓋,不漏一個隱患路段,不漏一處隱患點,全面摸清了公路存在的安全隱患數量和分佈情況,建立、完善了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隱患基礎資料庫和專案庫。

強化技術指導

針對湖北高山峽谷區、平原湖區、低山丘陵區等不同地形特點,省交通運輸廳委託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交通安全研究中心編制了《農村公路安防工程技術手冊》,分9個片區開展技術培訓,加強對各地實施農村公路安防工程的技術指導,提高農村公路安防工程建設效率。支持各地開展試點示範,每個市(州)推出1-2個公路安防工程示範縣,並及時總結推廣運用。

加強資金籌措

積極爭取部省資金支持,全省已爭取部補助資金8.58億元,首批12億元省補助資金已下達。同時,省交通運輸廳會同省財政廳研究擬定了《湖北省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明確了安防工程省級補助資金的使用範圍、補助標準、撥款程式和監管責任。

加強進度管控

省交通運輸廳對各市州資訊進行匯總統計,根據完成目標占比對17個市州進行排名,鼓勵先進、鞭策“後進”。對進度較慢的市州進行電話督辦,對進度最慢、組織實施過程中存在問題較多的市州開展督查,確保生命防護“455”工程按計劃有效推進,全省範圍內掀起了“搶時間、抓進度、保品質”的建設熱潮。

(來源 省政府新聞辦)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新聞發佈會實錄

占總投資估算的51.3%(7.8億元)。黃石棋盤洲港鐵水聯運申請成為國家多式聯運培育專案,目前一期工程陸域形成及道路堆場工程已交工驗收,南鐵路新港支線計畫9月底正式開通,將實現全省首屈一指的港區-鐵路無縫對接模式。

做大做強武漢航運交易所

進一步夯實完善航運交易所功能,與湖北省大悟、武穴、建始、麻城等地方政府協作,建設4個船員招募基地,出臺《推動進場交易構建航運指數專項扶持政策實施細則》。今年1-6月份航運交易所業務量快速增長,實現交易額17.58億元,為年度目標任務20億元的87.9%。

融入長江黃金水道的開放開發,加強航道、港口基礎設施建設

按照“深長江、暢漢江、通清江、連支流”的原則,加快建設“一主三江一網四支”長江中游高等級航道體系,為武漢長江航運中心的集聚和輻射功能向縱深發展提供條件,為湖北長江經濟帶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2017年下半年以及未來3年,省交通運輸廳將加快武漢至宜昌段4.5米水深航道整治前期工作,力爭“十三五”期間開工建設。漢江及支流方面,積極做好協調督辦工作,加快推進五級樞紐工作進展,力爭儘快開工建設、2020年前建成運營;加快推進丹江口大壩升船機及王甫洲樞紐船閘二期改造工程的實施,儘早實現漢江河口至丹江口1000噸級航道的規劃目標;通過“一網”(江漢平原航道網)和“四支”(長江三峽庫區支流、鄂東長江支流、鄂西北漢江支流、清江支流)航道建設,加快形成內暢外聯、干支直達的航道網路體系。

繼續加快完善多式聯運體系,推動形成“鐵水公空管”互聯互通的武漢新港、宜昌港、荊州港、黃石港、襄陽港“一核心四樞紐”港口集群,構建“鐵水公空管”無縫銜接的綜合交通運輸樞紐。

以武漢陽邏、白滸山、鄂州三江等重點港區為依託,打造港口物流基地,將武漢新港打造成為區域性集裝箱和大宗散貨的樞紐港口;以三峽樞紐港建設為依託,打造以臨港工業物流為核心的三峽樞紐港中心港區,形成服務翻壩運輸和遊客集散的三峽現代物流中心;依託北煤南運大通道建設,重點建設荊州港郝穴港區、黃石港棋盤洲港區、襄陽港小河港區等項目,完善集疏運通道建設,突出“一港雙園”發展模式,實現港城互動;通過新建和改擴建,推動港口、臨港產業園和物流園一體發展的“一港雙園”驅動模式,推動港口與城市的共同發展。

普通公路及安防工程

“十三五”以來,我省交通公路部門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服務和支撐“建成支點、走在前列”、“率先建成小康社會”為總目標,積極推進實施“兩圈一帶”、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精准扶貧、一元多層次等戰略規劃,按照“當好發展先行官,建設祖國立交橋”的總體要求,堅持“建養管並重”的發展思路,貫徹落實“五個交通”,積極推進國省幹線斷頭路、瓶頸路、出口路等公路提等升級,積極推進農村公路提質增量發展,基本形成了“銜接中部、輻射全國、暢安舒美”的普通國省幹線公路網,形成“深度通達、結構優化、安全便捷”的農村公路網。

截至7月底,全省普通公路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55.26億元,占年度目標(340億元)的75.1%;完成一級公路252公里,占年度目標(400公里)的63%;完成二級公路744公里,占年度目標(800公里)的93%;完成新改建農村公路8268公里,占年度目標(10000公里)的82.68%。

繼續加快公路基礎設施建設,更好地服務社會經濟發展

加快推進重點專案建設

按照“十三五”規劃及專案庫要求,全力加快推進專案前期工作,根據關於前期工作審查審批改革有關要求,主動適應,緊扣前期工作時間節點,力爭實現成熟一批、實施一批、儲備一批。按照“專案開工年”要求,集中開工了一批“十三五”國省道建設項目,大力推進一批以G347荊門東橋至子陵段、G346大悟縣河口至城關段等為重點的國省道續建專案實施,全面推進年度建設專案實施。

堅持示範引領,鞏固“四好農村路”建設成果

為更好地服務人民群眾的安全便捷出行,2015年底,我省實現了村村通客車,為鞏固"四好農村路"發展成果,我們積極開展"四好農村路"示範線、示範縣的創建,評選表彰了竹山、黃州、神農架、鐘祥等6個縣市區為2016年度全省"四好農村路"示範縣,給每個縣400萬元的獎勵。與此同時,推薦的竹山、黃州2個縣區被交通運輸部表彰為全國"四好農村路"示範縣,各將獲得2000萬元的獎勵,起到了較好的示範引領作用。

全力完成普通公路災後恢復重建任務

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確定的交通災後恢復重建三階段目標,全力實施建設百條示範路、重建千座連心橋、改建萬里扶貧路的“百千萬工程”。截至6月底,建成百條示範路104條,千座連心橋1336座,萬里扶貧路2.52萬公里,保障人民群眾快捷出行,省交通運輸廳被評為精准扶貧工作優秀單位。

加強籌融資保障

各級交通部門逐步完善“政府主導、分級負責、多元融資”的公路建設投融資體制,加大部省資金籌措力度,2017年,我省已爭取交通運輸部車購稅投資普通公路69億元,積極爭取省政府、財政部門支持省級債券資金50億元用於普通公路,積極推廣PPP融資模式,大力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普通公路基礎設施建設。

加強專案進度督辦、強化精准督辦

採取分組督辦方式加強建設專案進度和品質督辦,省廳和省公路局成立7個督導服務組,由領導帶隊採取分片包乾的督導方式進行督辦和協調服務,精准督辦普通公路建設瓶頸路段及進度滯後專案,採取一對一交辦、面對面約談等方式,全面加強滯後專案的督辦,強化進度統計和通報。

為全面提升我省公路安全服務保障水準,省委省政府決定在全省實施公路安全生命防護“455”工程,即用4年時間,建立省、市、縣、鄉(鎮)、村5級聯動機制及責任體系,省級財政投入45億元,基本完成全省國省道、縣道、鄉道及通客運班車村道共計8萬公里的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著力構建和諧平安交通,努力建設“平安湖北”。

按照省政府總體部署,省交通運輸廳成立了由廳長掛帥的公路安防“455”工程領導小組,科學制定了公路安防工程建設實施方案,並及時進行專題部署,全省公路安防工程建設已全面啟動和高位推進。截至8月5日,全省共計完成公路安防工程建設17374.33公里,占計畫里程的77.78%。其中:完成國省道安防工程建設3001.25公里,占計畫里程(5088.767公里)的58.98%;完成農村公路安防工程建設14373.08公里,占計畫里程(17248.388公里)的83.33%。

加快“公路生命防護工程”建設步伐,築牢人民群眾安全出行的“護身符”

全面建立專案庫

按照“消除存量、不添增量、動態排查”的方針,組織對轄區鄉道以上公路及通客運班車村道特別危險路段進行了摸查,道路安全隱患排查工作全覆蓋,不漏一個隱患路段,不漏一處隱患點,全面摸清了公路存在的安全隱患數量和分佈情況,建立、完善了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隱患基礎資料庫和專案庫。

強化技術指導

針對湖北高山峽谷區、平原湖區、低山丘陵區等不同地形特點,省交通運輸廳委託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交通安全研究中心編制了《農村公路安防工程技術手冊》,分9個片區開展技術培訓,加強對各地實施農村公路安防工程的技術指導,提高農村公路安防工程建設效率。支持各地開展試點示範,每個市(州)推出1-2個公路安防工程示範縣,並及時總結推廣運用。

加強資金籌措

積極爭取部省資金支持,全省已爭取部補助資金8.58億元,首批12億元省補助資金已下達。同時,省交通運輸廳會同省財政廳研究擬定了《湖北省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明確了安防工程省級補助資金的使用範圍、補助標準、撥款程式和監管責任。

加強進度管控

省交通運輸廳對各市州資訊進行匯總統計,根據完成目標占比對17個市州進行排名,鼓勵先進、鞭策“後進”。對進度較慢的市州進行電話督辦,對進度最慢、組織實施過程中存在問題較多的市州開展督查,確保生命防護“455”工程按計劃有效推進,全省範圍內掀起了“搶時間、抓進度、保品質”的建設熱潮。

(來源 省政府新聞辦)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新聞發佈會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