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通文史,好音律,能山水,“盡自然之性”,擅長人物——張渥

張渥中國元代畫家。(?-約1356前)〔元〕字叔厚,號貞期生、江海客,淮南(今安徽合肥)人,後居杭州(今浙江杭州)。通文史,好音律,然屢舉不中,仕途失意,遂寄情詩畫。能山水,"盡自然之性",擅長人物,

法李公麟白描得其清麗流暢之風;擅"鐵線描",被譽為"李龍眠後一人而已"。亦嘗作彌勒佛像。所畫線條剛勁飄逸,人物形神刻畫生動,兼畫梅竹亦瀟灑有致。

傳世作品有至正六年(1346)作《九歌圖》卷,紙本,縱29釐米,橫523.5釐米,畫屈原及《九歌》中之神只"東皇太一"、"雲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東君"、"河伯"、"山鬼"、"國殤"等11段,共20人,上有元代書法家隸書《九歌》歌詞全文及倪瓚題觀款,此圖系清內府舊藏,

後被溥儀攜至天津,偽滿時運長春,爾後流散民間,現藏吉林省博物館;《雪夜訪戴圖》軸,紙本,水墨,縱91.8釐米,橫39.6釐米,構圖嚴謹簡潔,畫風雅逸,藏上海博物館;《竹西草堂圖》卷,紙本,墨筆,縱27釐米,橫81釐米,藏遼寧省博物館;至正元年(1341)作《瑤池仙慶圖》軸,圖錄於《故宮名畫》

元 張渥 竹西草堂圖卷

【名稱】元 張渥 竹西草堂圖卷

【年代】元代

【簡介】紙本墨筆,縱27.4、橫81.2釐米。遼寧省博物館藏。

圖繪竹林蔥鬱,遠山盤亙,江水如鏡。依山傍水處有一草堂,蒼松雜樹環繞,環境清幽。一人獨坐堂內,兩臂依榻上,目視前方,左下鈐“貞期生”篆書白方印。畫幅左上角有草堂主人楊瑀題詩一首,款“山居道人”,下鈐“楊瑀元誠”篆書白文方印。拖尾有楊維楨撰寫“竹西草堂記”及元張雨、邵衷、馬琬、趙蕭、錢維善、陶宗儀諸名家詩題,

並有明楊循吉、黃雲、項元汴,清高士奇題詩或題記。 此圖明清以來先後由項子京、李肇亨、高士奇遞藏,後入清內府。《江村銷夏錄》、《江村書畫目》、《平生壯觀》、《石渠寶笈重編》等書著錄。

元 張渥 瑤池仙樂圖

【名稱】元 張渥 瑤池仙樂圖

【年代】元代

【簡介】紙本,設淡色,縱116.1釐米,橫56.3釐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取祝壽吉祥之意,畫中瑤池煙波浩渺,岸邊高岸聳立,樹木蔥籠。四位壽星鬚髮皆白,卻面色紅潤,精神矍鑠,正仰望空中,欣喜地恭迎西王母。空中祥雲繚繞,西王母衣袂飄飄,正按落雲頭而來。身旁侍女手捧託盤,上有仙桃四枚,畫面構圖上下呼應,以白描手法為主,淡加敷色。山水之景與人物之情融合在一起,

自成天趣。

元 張渥 雪夜訪戴圖

【名稱】元 張渥 雪夜訪戴圖

【年代】元代

【簡介】紙本,水墨,縱91.8釐米、橫39.6釐米,上海博物館藏。

畫東晉王徽之雪夜拜訪戴逵的故事。王徽之是王羲之的兒子,在紹興居住時,有一次大雪初晴,忽然想起遠在剡溪的戴逵,連夜乘小船去拜訪,第二天到達剡溪時,卻讓船夫掉頭回家。問他為何不見面就返回,王徽之說:乘興而來,盡興而返,何必見面?畫中王徽之坐在船艙,縮頸袖手看書,神態生動。

第二天到達剡溪時,卻讓船夫掉頭回家。問他為何不見面就返回,王徽之說:乘興而來,盡興而返,何必見面?畫中王徽之坐在船艙,縮頸袖手看書,神態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