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050年無人駕駛技術將超過人類駕駛,或減少10%就業崗位

“要思考汽車行業的未來,關鍵問題是,未來的消費者是會把車當作一種服務,還是當作一種個人擁有的產品去看待。”8月24日,前Google X實驗室創始人巴斯蒂安•特龍(Sebastian Thrun)在上海舉辦的2017全球汽車AI大會上表示。

特龍是前斯坦福大學教授,2007年加入穀歌之後,參與創建了Google X實驗室,並開發出了第一輛穀歌自動駕駛汽車。2011年,他又參與創建了線上教育機構Udacity,推廣線上授課。2014年,特龍離開穀歌,現擔任Udacity總裁。

特龍認為,未來很大一部分的自動駕駛汽車將會以計程車形式存在。他表示,現階段,美國打車軟體Uber的車輛費用約2/3與駕駛員有關,這使美國計程車每英里成本約為1.2美元。與此相比,算上保險費用和汽油費用等用車成本,一個美國消費者買車自用的成本大約是每英里0.6美元。一旦計程車可以自動駕駛,

相關的保險費用預計會大幅下降,駕駛員的人力成本也可以省下,使用Uber或其它打車軟體每英里的用車成本可能會降到0.4美元。

“我不認為,有很多人會每年花三四千美元去養車,而不選擇打車。”特龍預計,自動駕駛計程車會在未來兩三年內進入美國城市,

而在郊區等人口不密集的地方,要完成汽車擁有向汽車租賃的轉變,會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但特龍提醒人們需要對自動駕駛時代的到來做好準備。在美國,從業人數最多的職業是卡車司機,而一旦自動駕駛技術成熟,它將影響美國約10%的勞動力。

特龍曾在自動駕駛領域研究超過10年,他以自己的經驗判斷自動駕駛肯定會到來,許多現在人們認為不可能實現的事情,在接下來幾十年都會逐一實現,人們需要的只是放手讓機器去學習。他舉例稱,在交通事故方面,機器就能比人類做得好很多,一旦有一台機器遇到問題,它可以將學到的東西立刻分享給全世界其它的自動駕駛汽車,且永遠不會忘記,而人類駕駛員會一次次地犯錯。

“我相信,到2050年,機器駕駛汽車的能力就會超過人類。”特龍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