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

小時候

鄉愁是漫天遍野的奔跑

是純真無邪的嬉戲打鬧

長大後

鄉愁是記憶中的雲霧繚繞

綠水青山

說到這綠水青山

大家自然想到了觀英灘

在觀英灘

可以遊覽穹窿地貌

賞素有“小三峽”之稱的長沙湖水庫

看騎龍坳、二峨山的日出雲海

雲台寺的晚霞

(小編友情提示:請在wifi環境下收看)

還能欣賞石坪山歌

學習崔氏家規

這些都是故鄉的記憶

▲石坪山歌—— 歷史淵源

難忘的最美鄉音

“石坪山歌”源於先民勞作,起於清代中期,興於清末和民國年間,

盛于建國初期。山歌在歷史發展和時代變遷的過程中,形成了歌事、歌俗、歌禮、歌規等民間民俗,產生了獨具特色的石坪山歌原生態文化。據清代一條街和石質仿木三重簷廡殿式貞節牌坊上的文字載明,清代中期福建人移居石坪,將客家文化融入地方文化,逐步形成了石坪山歌,由田間走上了舞臺,成為山區人民不可缺少的精神糧食。

▲石坪山歌表演

石坪山歌的音樂主題為抒情體,

旋律優美、暢舒情懷、意境深幽,

節奏舒展、音域寬廣、奔放自如。

大調性曲調以“徵”調式曲調居多,

明朗、奔放;

小調性曲調以“商”調式和“角”調式為主,

柔和、委婉、細膩。

石坪山歌常以襯詞、襯句豐富音樂形象,

襯詞大多採用虛詞,因曲牌而異,

加深感情表現,極富特色。

▲學習石坪山歌

為了傳承石坪山歌

著力培養山歌文化傳承人

在觀英灘鎮竹塘村農民夜校

也開設了此門課程

小編有幸

還跟著學了一些

(小編友情提示:請在wifi環境收看)

歌詞大意:

“兩學一做”就是好

就是好

党的威信喲

提高了

夢想實現有保證

嘿!有保證

小康生活早來到喲

早來到......

在農民夜校

不僅可以欣賞石坪山歌

還可以瞭解崔氏文化

學學崔氏家規

養成良好的村風、民風、家風

▲崔氏文化——好家風

難忘的家族傳承

觀英灘鎮原名“觀音灘鎮”,後更名為觀英灘鎮,人口約2.4萬,

其中三分之一姓崔。

這支崔氏後裔,于康熙57年(西元1718年)“湖廣填四川”入川,一直遵守16條家規族約:對國家要忠、對父母要孝、對長輩要敬、對兄弟姐妹要愛、對同事朋友要仁,尤其強調要艱苦奮鬥、努力發展……

崔氏家規尤其鼓勵族人勤奮、上進,凡家族中好吃懶做、不孝敬父母的族人,族長都要按照家規進行“滿杖八十”之懲戒。所以,崔氏一脈入川至今,因家規的護佑,二十幾代族人中無一因懶致貧的族人,無一戶貧困戶,現四川崔氏家族更是人才輩出。

▲威遠崔氏宗祠

▲崔氏族譜

仔細翻閱“崔氏家規”,總共16條。

總的精神是規定

族人對國家要忠;對父母要孝;

對長輩要敬;對弟兄姐妹要愛;

對同事、朋友要仁;

要艱苦奮鬥,努力發展。

今年,

四川首屆“天府好家規”評選活動,

威遠縣“崔氏家族”被評為“天府好家規”。

快隨小編一起看看吧

(小編友情提示,請在wifi環境下收看)

不僅如此呢

為了讓觀英灘的山山水水

更多人知曉

農民夜校還開設了

旅遊諮詢、接待禮儀、烹飪等課程

看我們當地的老百姓有多麼地幸福

小編都已經愛上這裡了

▲載歌載舞

▲學習廚藝

▲上農民夜校

▲觀英灘鎮竹塘村第一書記鄭森友(右)為村民講崔氏文化和崔氏家規

▲農民夜校大課堂

▲人間仙境——最美鄉村雲霧

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的鄉愁

小編介紹了我們的農民夜校

也欣賞了石坪山歌

還學習崔氏家規

接下來

自然要推薦這青山綠水了

▲長沙壩水庫

▲騎龍坳雲霧

▲觀英灘的星空

▲夢幻小溪

自駕線路

1.成自瀘高速連界出口-歸沙路-榮勝村後轉球馬路(觀英灘方向)-過興隆場後前行左轉一碗水方向-前行5公里左右右左轉竹塘村方向(崔貢坳)-花朝門

2.成自瀘高速連界出口-歸沙路-大石包右轉黑臉觀音方向-右轉竹塘村方向(崔貢坳)-花朝門

3.成自瀘高速威遠南出口-建業路-城南總站口轉二環路西北段-左轉涼竹路-右轉山王方向的球馬路-馬道子(左路口轉山王方向)-山王鎮-遝水橋-觀英灘鎮-花朝門

4.內威榮高速威遠北出口-資威路-花城路-水晶國際路口右轉二環路西北段-右轉涼竹路-右轉山王方向的球馬路-馬道子(左轉山王方向)-山王鎮-遝水橋-觀英灘鎮-花朝門

部分文字、圖片來源於網路、縣紀委、觀英灘鎮

無一戶貧困戶,現四川崔氏家族更是人才輩出。

▲威遠崔氏宗祠

▲崔氏族譜

仔細翻閱“崔氏家規”,總共16條。

總的精神是規定

族人對國家要忠;對父母要孝;

對長輩要敬;對弟兄姐妹要愛;

對同事、朋友要仁;

要艱苦奮鬥,努力發展。

今年,

四川首屆“天府好家規”評選活動,

威遠縣“崔氏家族”被評為“天府好家規”。

快隨小編一起看看吧

(小編友情提示,請在wifi環境下收看)

不僅如此呢

為了讓觀英灘的山山水水

更多人知曉

農民夜校還開設了

旅遊諮詢、接待禮儀、烹飪等課程

看我們當地的老百姓有多麼地幸福

小編都已經愛上這裡了

▲載歌載舞

▲學習廚藝

▲上農民夜校

▲觀英灘鎮竹塘村第一書記鄭森友(右)為村民講崔氏文化和崔氏家規

▲農民夜校大課堂

▲人間仙境——最美鄉村雲霧

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的鄉愁

小編介紹了我們的農民夜校

也欣賞了石坪山歌

還學習崔氏家規

接下來

自然要推薦這青山綠水了

▲長沙壩水庫

▲騎龍坳雲霧

▲觀英灘的星空

▲夢幻小溪

自駕線路

1.成自瀘高速連界出口-歸沙路-榮勝村後轉球馬路(觀英灘方向)-過興隆場後前行左轉一碗水方向-前行5公里左右右左轉竹塘村方向(崔貢坳)-花朝門

2.成自瀘高速連界出口-歸沙路-大石包右轉黑臉觀音方向-右轉竹塘村方向(崔貢坳)-花朝門

3.成自瀘高速威遠南出口-建業路-城南總站口轉二環路西北段-左轉涼竹路-右轉山王方向的球馬路-馬道子(左路口轉山王方向)-山王鎮-遝水橋-觀英灘鎮-花朝門

4.內威榮高速威遠北出口-資威路-花城路-水晶國際路口右轉二環路西北段-右轉涼竹路-右轉山王方向的球馬路-馬道子(左轉山王方向)-山王鎮-遝水橋-觀英灘鎮-花朝門

部分文字、圖片來源於網路、縣紀委、觀英灘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