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多國正面臨“孤獨流行病” 多管齊下幫老年人走出孤單

2017年9月4日訊,美國楊伯翰大學最新的研究報告顯示,孤獨和社交孤立能增加早逝風險,隨著老齡化人口日益增加,孤獨對公眾健康的危害或許超過肥胖。事實上,世界上不少國家正面臨“孤獨流行病”。

該大學心理學教授霍爾特—倫斯特德分析說,親人離世、健康狀況不佳、獨居、生活習慣等都是讓老年人感到孤獨的原因。要讓老年人遠離孤獨,需要自己、親友和社會做出多方面的努力。

努力改變 堅強老人把家改成樂園

很多性格堅強的老年人,

經常用各種妙招和努力,讓自己遠離孤獨。美國明尼蘇達州97歲的基斯·大衛德森就是一位不願在孤獨中走向生命終點的老人。基斯與妻子相濡以沫65年,去年4月妻子因癌症去世,當時距他們結婚66周年紀念日只差4天。失去愛妻的基斯傷心欲絕,在接下來的日子裡,老人住在沒有了老伴的房子裡,日夜都試圖尋找妻子留下的點滴生活印記,很久都不能接受她已經逝去的事實。
更讓他難以忍受的是,獨自一人時家裡的冷清和寂靜。老人不願從此沮喪下去,他希望家裡充滿“人氣”,生活應該有歡聲笑語。

基斯家的後院裡有一個中等大小的私家泳池,設施齊全,還安裝有一個小小的跳水板。今年夏天,老人發出通知,邀請住在周圍的孩子們都免費來游泳、玩水和開生日派對,當然同時也邀請孩子們的家長一起來消暑,順便保護孩子們的安全。

老人的家裡於是熱鬧了起來。基斯老人也不再每天獨自面對冰冷的牆壁了。他高興地看著後院裡孩子們整天玩個不停,泳池邊今天是五顏六色的生日裝飾,明天是露天燒烤的噴香熱氣。鄰居們還輪番給老人帶來熟食和點心,感謝他向大家敞開後院,增加了社區的娛樂場地。有時候,老人也忍不住下水去,和孩子們一起歡鬧。基斯老人自己沒有孫輩,可是他現在成了社區裡最和藹的爺爺。

科技上陣 養老院引進機器人“陪聊”

日本將最新研發的智慧型機器人用於陪伴老年人,讓他們擺脫孤獨,是一個相當有效的舉措。今年2月,日本宮城縣浦安養老院第一個“聘用”了這樣的機器人。這個機器人名叫Telenoid,它身高50釐米,重2.7公斤,有模擬的手和腳,頭部還會轉動,不過沒有面部表情。它的攝像頭和麥克風能記錄人的特徵,所以能夠遠端模仿處在千里之外說話人的動作、語氣和聲音等等。

親屬與老人遠端通話時,可以通過面前的麥克風和攝像機捕捉自己的聲音與表情,即時傳輸給Telenoid,這樣一來,Telenoid就可以邊“傳話”邊做出跟親屬們差不多的表情,讓老人們覺得好像親人就在身邊。

值班的護士表示,自從小機器人進了養老院,那裡就多了歡聲笑語,它能和老人進行完整的對話。比如它和一位80多歲的老人聊天時問:“老奶奶,你喜歡什麼顏色啊?”老人想了想以後微笑著回答:“我喜歡櫻花那樣的粉紅色。”

養老院裡的老人多數患有重度老年癡呆症,因為認知程度下降和親人不在身邊,孤獨感難以表達,所以有些人異常沉默,有些人容易發怒,管理起來相當艱難。小機器人來了以後有了很大變化。一位以前態度生硬的老奶奶在和機器人聊天後,不再動輒發脾氣,說話也溫柔多了。另一位喪子多年的老人,把機器人認作是自己的孩子,居然說著說著,流下了眼淚。

交友計畫 愛心相伴是緩解“良藥”

英國老年人協會近些年發起了名為“交友計畫”的公益活動,讓工作人員和志願者們用家訪和電話聊天等方式與周圍的老人成為朋友,幫助他們接觸社會擺脫孤獨。住在伯明罕附近的約瑟夫老人92歲了,妻子去世後一直獨居。當工作人員德萊克和他見面的時候,老人固執地表示他一點都不孤獨,獨自生活得很好。約瑟夫參加過二戰和戰後英國重建,異常艱苦的生涯使得他一輩子不願示弱,但實際上,他的精神狀態和身體情況都已經出現壓抑症狀。於是,德萊克堅持每週兩次上門為老人服務。他用誠意打動了老人,兩人很快成了忘年之交。約瑟夫不再總是離群索居了,他開始走出家門,到附近的植物園裡轉轉,那裡是他年輕時最喜歡去的地方。

家住劍橋的65歲老人克裡斯汀在老伴和女兒相繼去世後,孤身一人非常寂寞。她在接受了“交友計畫”之後,情況有了重大改善。當地工作人員定期給她打電話或是看望她,讓她再度燃起了繼續生活下去的勇氣。克裡斯汀老人身體不好,只有一個腎臟能正常工作。去年耶誕節期間,本來不是上門的日子,工作人員科絲汀還是決定去看望老人,她進門後發現老人目光渙散,語言不清。原來克裡斯汀在過節的幾天裡,沒有遵醫囑喝水,使得唯一的腎臟功能減退。科絲汀馬上把老人送到醫院裡搶救,再晚一點,老人就性命堪憂。克裡斯汀感激地說:“在這個項目中,我不是一個列在名單上的字母,他們是真心關心和照顧我。”

親友投入 進行多方面努力和嘗試

美國加州大學三藩市分校的研究顯示,60歲人口中達43%的老人表示孤獨感強烈,孤獨使得老人面臨較大的健康風險,患心臟疾病、老年癡呆病等病症的幾率要高於社交正常的老人。美國退休協會提供了一些建議,來説明改善老人的精神狀態。

準備好交通工具:對於已經放棄開車和行動不便的老年人來說,留在家裡多數情況系是因為迫不得已。如果家人能駕車,或尋找方便的公交路線,再安排老人的朋友等同行,會讓老人樂意出門解悶,並且提高安全指數。

讓老人有事可做:很多感到孤獨的老人需要的可能僅僅是手頭有事可做,子女們不妨給老人找些事情做或者飼養小寵物,讓老人忙起來。有了喜愛的照顧對象,老人們反而會比整日閑坐更能心平氣和。

帶老人去熟悉的地方:懷舊是老年人不可避免的,讓他們重新到以前去過的地方走走看看,也是不錯的方式。如果不能遠行,就近帶他們去博物館、戲劇院,讓他們看到或者聽到熟悉的內容,也會獲得極大的心理滿足。

鼓勵老人學習新東西:很多老人感到洩氣,只是因為他們生活中缺乏新的刺激,那麼給他們適當的機會去嘗試以前沒有接觸過的,也能讓他們忘卻孤獨。高新技術讓我們受益匪淺,如果讓老人積極參與學習和使用,能使他們開闊眼界,不被邊緣化。

你喜歡什麼顏色啊?”老人想了想以後微笑著回答:“我喜歡櫻花那樣的粉紅色。”

養老院裡的老人多數患有重度老年癡呆症,因為認知程度下降和親人不在身邊,孤獨感難以表達,所以有些人異常沉默,有些人容易發怒,管理起來相當艱難。小機器人來了以後有了很大變化。一位以前態度生硬的老奶奶在和機器人聊天後,不再動輒發脾氣,說話也溫柔多了。另一位喪子多年的老人,把機器人認作是自己的孩子,居然說著說著,流下了眼淚。

交友計畫 愛心相伴是緩解“良藥”

英國老年人協會近些年發起了名為“交友計畫”的公益活動,讓工作人員和志願者們用家訪和電話聊天等方式與周圍的老人成為朋友,幫助他們接觸社會擺脫孤獨。住在伯明罕附近的約瑟夫老人92歲了,妻子去世後一直獨居。當工作人員德萊克和他見面的時候,老人固執地表示他一點都不孤獨,獨自生活得很好。約瑟夫參加過二戰和戰後英國重建,異常艱苦的生涯使得他一輩子不願示弱,但實際上,他的精神狀態和身體情況都已經出現壓抑症狀。於是,德萊克堅持每週兩次上門為老人服務。他用誠意打動了老人,兩人很快成了忘年之交。約瑟夫不再總是離群索居了,他開始走出家門,到附近的植物園裡轉轉,那裡是他年輕時最喜歡去的地方。

家住劍橋的65歲老人克裡斯汀在老伴和女兒相繼去世後,孤身一人非常寂寞。她在接受了“交友計畫”之後,情況有了重大改善。當地工作人員定期給她打電話或是看望她,讓她再度燃起了繼續生活下去的勇氣。克裡斯汀老人身體不好,只有一個腎臟能正常工作。去年耶誕節期間,本來不是上門的日子,工作人員科絲汀還是決定去看望老人,她進門後發現老人目光渙散,語言不清。原來克裡斯汀在過節的幾天裡,沒有遵醫囑喝水,使得唯一的腎臟功能減退。科絲汀馬上把老人送到醫院裡搶救,再晚一點,老人就性命堪憂。克裡斯汀感激地說:“在這個項目中,我不是一個列在名單上的字母,他們是真心關心和照顧我。”

親友投入 進行多方面努力和嘗試

美國加州大學三藩市分校的研究顯示,60歲人口中達43%的老人表示孤獨感強烈,孤獨使得老人面臨較大的健康風險,患心臟疾病、老年癡呆病等病症的幾率要高於社交正常的老人。美國退休協會提供了一些建議,來説明改善老人的精神狀態。

準備好交通工具:對於已經放棄開車和行動不便的老年人來說,留在家裡多數情況系是因為迫不得已。如果家人能駕車,或尋找方便的公交路線,再安排老人的朋友等同行,會讓老人樂意出門解悶,並且提高安全指數。

讓老人有事可做:很多感到孤獨的老人需要的可能僅僅是手頭有事可做,子女們不妨給老人找些事情做或者飼養小寵物,讓老人忙起來。有了喜愛的照顧對象,老人們反而會比整日閑坐更能心平氣和。

帶老人去熟悉的地方:懷舊是老年人不可避免的,讓他們重新到以前去過的地方走走看看,也是不錯的方式。如果不能遠行,就近帶他們去博物館、戲劇院,讓他們看到或者聽到熟悉的內容,也會獲得極大的心理滿足。

鼓勵老人學習新東西:很多老人感到洩氣,只是因為他們生活中缺乏新的刺激,那麼給他們適當的機會去嘗試以前沒有接觸過的,也能讓他們忘卻孤獨。高新技術讓我們受益匪淺,如果讓老人積極參與學習和使用,能使他們開闊眼界,不被邊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