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新思考|如何理解伊隆·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

在思維上,“第一性原理”是與“比較”思維對舉的。比較思維的特點是以別人為參照,

考慮的基點是別人做到什麼樣,然後考慮我比他或強或差多少。反之,“第一性原理”思維則是盯住自己的目標,只做與目標直接相關的事情。

又聽到一個新詞兒——第一性原理。

這個詞兒其實不新,據說早就有,最近火起來是因為伊隆·馬斯克經常用這個詞來解釋他的創業思路。

伊隆·馬斯克相信大家都知道,就是做特斯拉電動車那個公司的CEO,有人說他是最有可能成為下一個約伯斯的人。

“喬邦主”已逝,接班人還沒有湧現出來,那麼,作為種子選手,伊隆·馬斯克自然備受關注。所以,在今天的矽谷,“第一性原理”已經成為風投的第一問題,想要爭取到資金,先說明白你項目的“第一性原理”是什麼。

那麼,“第一性原理”到底是什麼?

就是讓我們把目光從那些別人做的事上挪開,不管做什麼選擇,都以最根本的那個原則為參照點,不斷用那個參照點為自己糾偏。這是羅振宇的定義。

看著有點明白,又有點兒糊塗,是吧?

羅振宇舉了一個非常有趣的例子,這是吳伯凡講的一個故事。

吳伯凡在農村看到別人開拖拉機覺得很神氣很簡單,但自己上去一開,卻怎麼也開不直。後來他請教老司機,

人家就告訴他,你就奔著遠方的一棵樹開,別總盯著自己的手,自然就直了。

現在明白沒有?

有點明白,不太明白。是吧?

我們換個角度說。

在思維上,“第一性原理”是與“比較”思維對舉的。比較思維的特點是總是以別人為參照,考慮的基點是別人做到什麼樣,

然後考慮我比他或強或差多少。

比如孔雀,就是典型的比較思維動物,看到別的孔雀開屏,它也要開屏,甚至看到衣著豔麗的美女,它也要開屏來比一比,爭一爭。

反之,“第一性原理”思維則是盯住自己的目標,撥開干擾的迷霧,只思考最底層的問題,只做與目標直接相關的事情。

用“第一性原理”可以解釋為什麼舊組織改革比新組織創業更難成功。

《智能時代》的作者吳軍說,從2016年起,以阿爾法狗戰勝李世石為標誌,人類社會正式進入智慧時代。此前,我們正處在艱難的從工業社會向互聯網社會轉型的過程中。智慧時代,是在互聯網時代基礎上的更上層樓。

時代變了,社會的連接方式變了,工業時代的連接方式是線性的,互聯網時代的連接是網狀的。

所謂線性,就是權力與資源都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線性傳遞,從董事長到總經理到中層管理者到基層員工;回路也是,從員工到中層到總經理到董事長。而網狀則是員工以一個一個節點的方式存在,大家像漁網一樣互相聯結成為一個協作體系,沒有哪個節點比其他節點權力更大、位置更重要,資源在節點間自由流動各取所需。

舊的組織機構是為適應線性連接而設計的,自然不適應網狀連接,所以就要改變。

這個改變,少說已經進行了十幾年了吧,有多少組織轉型成功呢?

看看陣痛中的傳統媒體,就知道了。

那麼,為什麼舊組織轉型很難成功呢?

新組織創業,會根據目標群組織各種資源,從人力、設備到資金等,都圍繞著設立組織的那個目標。

目標是明確的,大家為一個明確的目標而聚在一起,共同為一個明確的目標而努力。這種狀態下,干擾相對少,至少在初期,大家都明白“為什麼出發”,所以容易成功。

而舊組織改革則不一樣。當初大家為了一個目標聚在一起,幹了一段,不行了,方向不對,要改革、要轉向,新的目標確定容易,但大家卻很難齊心協力為這個目標而努力。

因為有很多干擾,大家會比較,我以前掙多少,改革後能掙多少;以前什麼級別、什麼崗位,改革後是升了還是降了;工作量大小,我是輕鬆了還是更累了……

組織都快撐不下去了,都要散夥了,您還計較這個?一旦砸鍋賣鐵,您不就被掃地出門了嗎?

道理誰都懂,但是誰都不願意放棄既得利益。

明末,李自成大軍圍城。崇禎皇帝回天無術,心裡早就盤算著往南京跑。南京是陪都,有一整套的政府系統在那裡等著,皇帝一到,至少還剩下半壁江山。

可是,崇禎皇帝不能自己說跑,皇帝好面子,得有哪個大臣給他個臺階下,要一次兩次三次地勸,然後他才“不得不”答應。

但是,大臣們都不勸。因為他們知道崇禎皇帝的毛病,就是諉過——會把責任推到別人頭上——一旦誰出頭勸,崇禎跑到南京之後,一定會把丟掉半壁江山的責任推到這個大臣身上。

就這麼耗著,浪費了時間與機會,最終的結果是崇禎吊死煤山,大臣們被劉宗敏抓去搜刮金銀“拷掠酷甚”,被難的大臣們連呼“報應、報應”。

可惜,一切都晚了,愛面子的皇帝沒了命,怕擔責的大臣遭了難。想想自己的當初,為什麼當皇帝?為什麼考狀元去做官?

不唱高調,至少是為了保護好這個體制,大家做個既得利益者,幸福地生活、愉快地玩耍。這個應該是“第一性原理”吧。

可是為什麼後來大家都不保護體制了呢?

覆巢之下無完卵,這道理誰不知道?知道不等於做到,絕大多數時候,命定的結局難以避免。

走著走著就上了岔道,忙活忙活就忘了為什麼出發,絕大多數人都這樣。

所以伊隆·馬斯克要用“第一性原理”來提醒自己回到問題的根本,陳芒要警示白岩松柴靜等“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當初為什麼出發”。

我們一直在說伊隆·馬斯克,說他的第一性原理,卻沒有聽聽他是如何解釋的。

下面,我們舉一個他自己的例子:

伊隆·馬斯克創業做電動車特斯拉,很多人認為不可能做成,因為電池成本降不下來。他問,電池的硬成本是什麼構成的?

無非就是鐵、鎳、鋁這些金屬,除了買這些金屬的成本是絕對降不下去的,剩下來的成本都是人類協作過程中產生的,那就有優化的空間。回到物理學的角度看這個產品,就是一些金屬的組合,我們就有可能把電池的價格無限逼近這些金屬本身的價格。

這個才是原滋原味兒的正解。

(圖片來自網路)

互聯網時代的連接是網狀的。

所謂線性,就是權力與資源都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線性傳遞,從董事長到總經理到中層管理者到基層員工;回路也是,從員工到中層到總經理到董事長。而網狀則是員工以一個一個節點的方式存在,大家像漁網一樣互相聯結成為一個協作體系,沒有哪個節點比其他節點權力更大、位置更重要,資源在節點間自由流動各取所需。

舊的組織機構是為適應線性連接而設計的,自然不適應網狀連接,所以就要改變。

這個改變,少說已經進行了十幾年了吧,有多少組織轉型成功呢?

看看陣痛中的傳統媒體,就知道了。

那麼,為什麼舊組織轉型很難成功呢?

新組織創業,會根據目標群組織各種資源,從人力、設備到資金等,都圍繞著設立組織的那個目標。

目標是明確的,大家為一個明確的目標而聚在一起,共同為一個明確的目標而努力。這種狀態下,干擾相對少,至少在初期,大家都明白“為什麼出發”,所以容易成功。

而舊組織改革則不一樣。當初大家為了一個目標聚在一起,幹了一段,不行了,方向不對,要改革、要轉向,新的目標確定容易,但大家卻很難齊心協力為這個目標而努力。

因為有很多干擾,大家會比較,我以前掙多少,改革後能掙多少;以前什麼級別、什麼崗位,改革後是升了還是降了;工作量大小,我是輕鬆了還是更累了……

組織都快撐不下去了,都要散夥了,您還計較這個?一旦砸鍋賣鐵,您不就被掃地出門了嗎?

道理誰都懂,但是誰都不願意放棄既得利益。

明末,李自成大軍圍城。崇禎皇帝回天無術,心裡早就盤算著往南京跑。南京是陪都,有一整套的政府系統在那裡等著,皇帝一到,至少還剩下半壁江山。

可是,崇禎皇帝不能自己說跑,皇帝好面子,得有哪個大臣給他個臺階下,要一次兩次三次地勸,然後他才“不得不”答應。

但是,大臣們都不勸。因為他們知道崇禎皇帝的毛病,就是諉過——會把責任推到別人頭上——一旦誰出頭勸,崇禎跑到南京之後,一定會把丟掉半壁江山的責任推到這個大臣身上。

就這麼耗著,浪費了時間與機會,最終的結果是崇禎吊死煤山,大臣們被劉宗敏抓去搜刮金銀“拷掠酷甚”,被難的大臣們連呼“報應、報應”。

可惜,一切都晚了,愛面子的皇帝沒了命,怕擔責的大臣遭了難。想想自己的當初,為什麼當皇帝?為什麼考狀元去做官?

不唱高調,至少是為了保護好這個體制,大家做個既得利益者,幸福地生活、愉快地玩耍。這個應該是“第一性原理”吧。

可是為什麼後來大家都不保護體制了呢?

覆巢之下無完卵,這道理誰不知道?知道不等於做到,絕大多數時候,命定的結局難以避免。

走著走著就上了岔道,忙活忙活就忘了為什麼出發,絕大多數人都這樣。

所以伊隆·馬斯克要用“第一性原理”來提醒自己回到問題的根本,陳芒要警示白岩松柴靜等“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當初為什麼出發”。

我們一直在說伊隆·馬斯克,說他的第一性原理,卻沒有聽聽他是如何解釋的。

下面,我們舉一個他自己的例子:

伊隆·馬斯克創業做電動車特斯拉,很多人認為不可能做成,因為電池成本降不下來。他問,電池的硬成本是什麼構成的?

無非就是鐵、鎳、鋁這些金屬,除了買這些金屬的成本是絕對降不下去的,剩下來的成本都是人類協作過程中產生的,那就有優化的空間。回到物理學的角度看這個產品,就是一些金屬的組合,我們就有可能把電池的價格無限逼近這些金屬本身的價格。

這個才是原滋原味兒的正解。

(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