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敲黑板!軍轉幹部4張焦慮清單及3大破解辦法

軍轉幹部焦慮清單及破解辦法

作為一名軍轉幹部,

最近和轉業的戰友們交流比較多。

戰友們從各個部隊來到這個陌生的城市,大多數人對即將展開的工作安置問題高度關心,對如何找到稱心如意的工作憂心忡忡,對未來的路應該如何走比較迷茫。

通過自己的切身感覺,綜合大家的想法,大致列成清單如下。

1、單位如何選?

㈠省直單位前景好,市屬單位福利高,選哪裡?

㈡行政單位面子好看,事業單位工作輕鬆,選哪種?

㈢政法單位值班值勤多,其他單位行政編制少,選哪類?

2、關係找不找?

㈣去找關係不合時宜,不找關係心裡沒底,找還是不找?

㈤上門推銷用處不大,坐在家裡不掉陷餅,去還是不去?

㈥死纏爛打怕丟身價,循規蹈距沒人理會,拼還是不拼?

3、下步怎樣幹?

㈦不熟悉地方,工作能不能幹好?

㈧軍地有差異,方式能不能適應?

㈨在部隊是一級領導,到地方是普通一兵,心態能不能擺正?

4、發展怎麼辦?

㈩地方單位環境陌生又複雜,還想有所發展,行還是不行?

(十一)人到中年了,又要進行全新改行,難還是不難?

(十二)一把年紀了,再去吃苦奮鬥,值還是不是值?

以上種種,都是擺在我們軍轉幹部面前的現實問題,要想不焦慮確實很難。

但焦慮只是一種心理狀態,要化解還需從自身著手。

一、把自己歸零

南隱是日本的一位禪師。

一天,一位當地的名人特地來向他問禪,名人喋喋不休,南隱則默默無語,只是以茶相待。

他將茶水注入這位來賓的杯子,滿了也不停下來,而是繼續往裡面倒。

眼睜睜看著茶水不停地溢出杯外,名人著急地說:“已經滿出來了,

不要再倒了!”

南隱說:“你就像這只杯子一樣,裡面裝滿了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如果你不先把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對你說禪呢?”

名人恍然大悟。

這就是“空杯心態”。

面對紛繁雜亂的世事,常懷歸零心,才能更好地包容萬物,接納新的挑戰。

誠然,轉業是我們每位軍轉幹部的人生重大轉折。

但轉業不是失業,轉折不是挫折,人生豪邁,一切不過是重頭再來。

在此時,

我們如果能歸零自己,就會心胸開闊,不再患得患失。

著名作家劉震雲說:“歸零心態就是把自己心靈裡的一切清空,把已經擁有的一切剝除,一切歸於零的心態。”

當年,我們離開家鄉參軍報國,那時候是赤手空拳,一無所有。

現在呢,我們半生歸來,就當自己還是那個一無所有的少年吧。

這樣,就可以讓壞的不影響未來,讓好的不迷惑現在。

攥緊巴掌,手裡什麼都沒有;張開雙手,就會擁有整個世界。

把自己“歸零”,其實是一種上升與提高,一種積澱與涵養。

要知道,人生也像時鐘一樣,到了子夜就要“從零開始”,只有歸零,才會有新的週期與輝煌。

二、給自己信心

大多數時候,困擾我們的是對問題的想法,而不是問題本身。

有些問題,我們如果想清楚了,其實並沒有我們想像得那麼複雜。

比如工作單位的問題,要知道好單位有差崗位,差單位也有好崗位,一切看自己去如何看待和把握;

比如找關係的問題,其實素質才是最硬的關係。我們要相信,只要自己有過硬的素質,不僅能找到合適的單位,也能在單位裡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

而一個素質不過硬的人,別人想拉他一把,都找不到他的手在哪裡,怎麼去拉呢?

比如適應工作的問題,我們要知道軍人自有軍人的優點。我們如果能夠保持好軍人的本色,發揚好軍人的作風,不但能適應崗位,幹好工作,還能令新單位的領導和同事刮目相看。

比如未來發展的問題。作為軍轉幹部,大多數人都認為自己年齡大了,重新轉行要有所發展和進步不太可能。

那是因為我們看了太多少年得志的故事,因而產生了成功就必須趁早的錯覺,總覺得自己的年齡大了,一切都晚了。

但實際根本不是這樣。人生不是一場比拼速度的短跑,而是一場需要耐力的長跑,一時的速度快慢並不重要,能夠早點跑到終點才是目的。

網上有一段話說得很好“有人22歲就畢業了,等了5年才找到穩定的工作,有人25歲就當了CEO,卻在50歲去世,也有人直到50歲才當上CEO,然後活到了90歲,奧巴馬55歲就退休了,但是特郎普70歲才當上總統。每個人都生活在自己的時區裡,他們在他們的時區裡,你在你的時區裡。所以,放輕鬆,你沒有落後,也沒有領先。你就在當下,你自己的時區裡”。

是啊,忘掉年齡吧,你就在當下,就在你自己的正確的時區裡。

跳槽、改行、立業,一切都為時不晚,一切皆有可能。

因此,我們必須適時停下來思考自己的方向和問題,做好長期跑下去的準備。

行止有序,才能從容致遠。

著名導演李安30多歲時,做了6年的家庭煮夫,靠著妻子的收入度日,山窮水盡時只剩43美金。

他是怎麼擺脫困境的呢?他說,我拍了一部《臥虎藏龍》,堅持做自己想做和能做好的事情。

你看,他直到40多歲才成功。

三、讓自己充實。

焦慮大多數來源於想得太多太複雜,而想得太多又主要是因為過於空閒。

如果,我們能夠利用好時間把自己充實起來,就能一定程度上化解焦慮的情緒。

利用這段人生的空閒期,我們可以補充自己的職業技能。

蘋果、穀歌、騰訊等世界潮流企業的雇員平均年齡都越來越低——比起中年人,菜鳥們學得更快,也更能吃苦。

但時間是“中年人”的弱點,也是優勢。

格拉德威爾在著作《異能》中提出了“一萬小時理論”,大意是說:一項技能想要達到世界頂級水準,需要至少練習10000小時。菜鳥們知識結構再新,學習能力再強,都不能改變這一點:任何技能都需要通過時間的積累來進行磨練。

作為軍轉幹部,我們要保持職場競爭力,就需要不斷磨練自己已有的技能,補充自己未知的領域,把我們的劣勢化為優勢。

利用這段人生的空閒期,我們可以加大健康的投入。

我們都知道,健康是1,其他一切都是零,只有這個1存在,所有的零才會有意義。

健康是你在人生這個市場上的唯一戶頭,一旦銷戶,所有的收益都會化為泡影。

所以,永遠不能忽視對健康的投入。

至於具體的方法,網上有很多,幾乎每個人都知道,只是知易行難,知道不是關鍵,做到才是。

有句話說得好,身在何處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去往何處。

作為一名經過軍旅洗禮的軍轉人,我們任何時候都無需焦慮,不要迷茫,任何時候都要有自己內心的準繩,始終明確目標在哪裡,方向是何方。

把自己“歸零”,其實是一種上升與提高,一種積澱與涵養。

要知道,人生也像時鐘一樣,到了子夜就要“從零開始”,只有歸零,才會有新的週期與輝煌。

二、給自己信心

大多數時候,困擾我們的是對問題的想法,而不是問題本身。

有些問題,我們如果想清楚了,其實並沒有我們想像得那麼複雜。

比如工作單位的問題,要知道好單位有差崗位,差單位也有好崗位,一切看自己去如何看待和把握;

比如找關係的問題,其實素質才是最硬的關係。我們要相信,只要自己有過硬的素質,不僅能找到合適的單位,也能在單位裡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

而一個素質不過硬的人,別人想拉他一把,都找不到他的手在哪裡,怎麼去拉呢?

比如適應工作的問題,我們要知道軍人自有軍人的優點。我們如果能夠保持好軍人的本色,發揚好軍人的作風,不但能適應崗位,幹好工作,還能令新單位的領導和同事刮目相看。

比如未來發展的問題。作為軍轉幹部,大多數人都認為自己年齡大了,重新轉行要有所發展和進步不太可能。

那是因為我們看了太多少年得志的故事,因而產生了成功就必須趁早的錯覺,總覺得自己的年齡大了,一切都晚了。

但實際根本不是這樣。人生不是一場比拼速度的短跑,而是一場需要耐力的長跑,一時的速度快慢並不重要,能夠早點跑到終點才是目的。

網上有一段話說得很好“有人22歲就畢業了,等了5年才找到穩定的工作,有人25歲就當了CEO,卻在50歲去世,也有人直到50歲才當上CEO,然後活到了90歲,奧巴馬55歲就退休了,但是特郎普70歲才當上總統。每個人都生活在自己的時區裡,他們在他們的時區裡,你在你的時區裡。所以,放輕鬆,你沒有落後,也沒有領先。你就在當下,你自己的時區裡”。

是啊,忘掉年齡吧,你就在當下,就在你自己的正確的時區裡。

跳槽、改行、立業,一切都為時不晚,一切皆有可能。

因此,我們必須適時停下來思考自己的方向和問題,做好長期跑下去的準備。

行止有序,才能從容致遠。

著名導演李安30多歲時,做了6年的家庭煮夫,靠著妻子的收入度日,山窮水盡時只剩43美金。

他是怎麼擺脫困境的呢?他說,我拍了一部《臥虎藏龍》,堅持做自己想做和能做好的事情。

你看,他直到40多歲才成功。

三、讓自己充實。

焦慮大多數來源於想得太多太複雜,而想得太多又主要是因為過於空閒。

如果,我們能夠利用好時間把自己充實起來,就能一定程度上化解焦慮的情緒。

利用這段人生的空閒期,我們可以補充自己的職業技能。

蘋果、穀歌、騰訊等世界潮流企業的雇員平均年齡都越來越低——比起中年人,菜鳥們學得更快,也更能吃苦。

但時間是“中年人”的弱點,也是優勢。

格拉德威爾在著作《異能》中提出了“一萬小時理論”,大意是說:一項技能想要達到世界頂級水準,需要至少練習10000小時。菜鳥們知識結構再新,學習能力再強,都不能改變這一點:任何技能都需要通過時間的積累來進行磨練。

作為軍轉幹部,我們要保持職場競爭力,就需要不斷磨練自己已有的技能,補充自己未知的領域,把我們的劣勢化為優勢。

利用這段人生的空閒期,我們可以加大健康的投入。

我們都知道,健康是1,其他一切都是零,只有這個1存在,所有的零才會有意義。

健康是你在人生這個市場上的唯一戶頭,一旦銷戶,所有的收益都會化為泡影。

所以,永遠不能忽視對健康的投入。

至於具體的方法,網上有很多,幾乎每個人都知道,只是知易行難,知道不是關鍵,做到才是。

有句話說得好,身在何處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去往何處。

作為一名經過軍旅洗禮的軍轉人,我們任何時候都無需焦慮,不要迷茫,任何時候都要有自己內心的準繩,始終明確目標在哪裡,方向是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