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迎接黨的十九大,做好學生引路人③丨聽他們的教育故事,看楷模怎樣做教師!

9月10日

教師節

編者按

今年9月10日是我國第33個教師節。今年的主題是“迎接黨的十九大,做好學生引路人”。

教師節期間,市教委將對被評為“重慶市第五屆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的教育工作者以及重慶市教書育人楷模進行集中宣傳報導。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重慶市巴蜀小學校吳倩、重慶市教育考試院張勇華、城口縣實驗小學朱小蓮、墊江第一中學校黃波、巫溪縣中學校譚治華、彭水縣中學校許洪斌、重慶大學張梅的教育故事。

重慶市第五屆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

(排名不分先後)

重慶市巴蜀小學校

吳倩

(向上滑動啟閱)

吳倩的先進事蹟

吳倩,特級教師,重慶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市優秀教師,市三八紅旗手,市師德先進個人,全國美術賽課一等獎獲得者,重慶市巴蜀小學美術教師,學科負責人,負責教研和教師培訓工作。

從教25年來,吳倩用對教育執著的愛,和出色的教育教學科研才華與管理魅力,

贏得了師生及家長的愛戴,倍受各級領導、專家和學者讚譽。

鍥而不捨,專注的教學研究者

吳倩同志憑藉自己獨特的課堂教學藝術,先後為義務教育美術教材、全國及省市美術教學研討會提供現場教學100節餘課。接待美國、日本客人以及23個國家、地區的教育代表團觀摩研討,受到高度評價。其中,《我們也來跳舞》一課被選為人民美術出版社新課程標準《美術》教材的錄影課例,

並出席國際學術會議交流。

她教學輔導的近100余件兒童繪畫作品先後獲國際、全國、省、市級獎。組織學生參加“人與自然”國際兒童書畫大賽,全國“蒲公英”杯繪畫選撥賽,全國科幻畫比賽等,獲國際金獎兩件,銀獎1件,國家級一等獎18件,二等獎20件,三等獎60件,還赴俄羅斯、英國等地參加了國際兒童畫展覽。

學科帶頭,有思想的學術研究者

作為學校美術學科負責人,她以科研為指導,

立足課堂進行實踐性研究。繼在巴蜀小學已創造性地研發了數十門精彩紛呈的課程輔助活動的基礎上,推出了“家長律動課堂”專案,研究與探索適合每位孩子成長的教育。

她主研的《現代資訊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網路多媒體教學軟體發展研究》等課題被教育部中國教師發展基金會評為全國“十一五”教育科研優秀成果一等獎;主持主研《小學美術教學資源的解構與重組研究》《城市小學“生活教育”創新實踐研究》《向兒童學習策略應用的研究》等國家級、省市級課題順利結題,

並獲良好鑒定等級。所寫多篇論文,分獲全國、市級優秀論文一、二等獎,並刊登在各類教學教改雜誌、論文集中。

永不放棄,無私的示範引領者

吳倩的專業素養及人格魅力,影響著一大批青年教師。她以教學個案為研究基礎,深度關注青年教師的教育教學現狀。

近年來,她多次任優質課比賽評委,多次在市教研會議上進行經驗交流。指導青年教師參加全國、市、區賽課獲獎20節,被聘為重慶市人民政府“九五”重點課題“中小學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研究”實驗教師指導教師。

一路走來,吳倩同志全身心投入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實驗,從參與者、跟隨者到組織者、帶領者,因為敬業的精神和出色的工作業績,自己也成長為中學高級教師、特級教師、先後榮獲“重慶五一巾幗獎章” “重慶市三八紅旗手” “重慶市師德先進個人”“重慶市優秀共產黨員”“重慶市先進女職工工作者”、市教委“巾幗先進個人”等獎勵和榮譽稱號。

重慶市教育考試院

張勇華

(向上滑動啟閱)

張勇華的先進事蹟

張勇華自2010年調入重慶市教育考試院以來,一直致力於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入學考試工作,思路開闊,勇於創新,大膽改革,為我市教育考試招生事業的科學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統籌各方,推行標準,招生考試平穩規範

長期以來,高考的規範安全性群組考社會關注度極高,工作任務極為繁重,張勇華一直致力於考點標準化、考務流程標準化、進招考隊伍標準化建設。

2010年以來,我市普通高校各類招生考試總規模一直保持在20萬至25萬人之間,歷年考試工作安全有序、平穩順利,無失密洩密事件、無安全責任事故、無重大工作差錯或失誤、無負面報導,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

超前謀劃,頂層設計,招考改革穩步推進

張勇華作為我市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成員之一,多年來致力於高考體制機制的改革,推進各項改革政策的落地生效。深度參與制定完成我市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方案,獲教育部批准,並牽頭制定我市高考改革方案。

此外,積極調整我市高考照顧加分政策,制定照顧資格審查辦法,創造性地開展特徵資訊“三級公示制”,得到了教育部的充分肯定。

堅守原則,多方爭取,錄取率不斷提升

多年來,張勇華多年來一直努力向各重點高校為重慶考生爭取更多更優質的招生計畫,為農村考生、貧困考生爭取更多更優質的專項計畫。在招生錄取中堅持原則,嚴守政策。

2016年,全市落地總計畫達到227255名(未含預科、中職直升等),比2015年同口徑增加1919名。其中,本科計畫占總計畫的46.85%,比2015年同口徑增加4730名。全市總體錄取率達到88.93%,本科錄取率46.55%,均創歷史新高。國家專項、地方專項和高校專項共錄取3584人,比2015年增加662人,增幅22.66%,為歷年之最,享受優質高校資源的農村考生持續增多,有力助推了精准扶貧。

重慶市教書育人

楷模

(排名不分先後)

城口縣實驗小學

朱小蓮

(向上滑動啟閱)

朱小蓮:做一個樸素的發光體

朱小蓮,城口縣實驗小學教科室副主任,城口縣小學語文名師工作室主持人,中國教育學會首批鄉村教育家培養對象。24年來,她一直奮鬥在教育教學一線,並長期擔任班主任。強烈的責任心和使命感促使她不斷虛心學習、努力進取,成為城口縣實驗小學樸素的發光體。

做一盞教書育人的明燈

在教學中,朱小蓮總是想方設法調動全體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創造條件讓孩子動手、動口、動腦,努力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她的課堂氣氛活躍,生動有趣,學生的自主學習熱情高漲,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聽她課的領導和老師,都說她的課給人是一種享受。

在班級管理方面,朱老師顧不得身體不好,狠抓班級管理和孩子的養成教育,她針對班上孩子成績兩級分化特別嚴重的情況,制訂出“1+1”對子幫扶方案,實行獎勵政策。

她喜歡和孩子談心,引導孩子度過青春叛逆期,孩子們把她當作自己的知心姐姐。

點亮自己 照亮別人

在擔任住讀班班主任時,她不怕髒不怕累,將學生當成 了自己孩子來照顧。她嚴格要求自己,處處以身作則,猶如學生的一面鏡子。

她愛生如子。班上的學生受傷了,她掏腰包給付醫藥費;學生病了,她帶領同學去探望,並給他補習功課。班上單親家庭的孩子較多,她就經常在課餘時間和他們一起遊戲,鼓勵孩子一定要振作起來;她經常給留守女孩子們梳頭,教育孩子們從小要學會自己整理,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朱老師的教育方式和管理,深得學科老師的信任,老師們都樂於和她共事。她的工作,深得領導好評。

潛心教研 走向專業

朱老師潛心教科研工作。她深深體會到,在新課程改革中,要向四十分鐘要品質,教師要從敬業走向專業。

她大膽探索,在《山區課程資原開發》課題和新課程改革研究實驗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現在她又投入到市級課題《新課程理念下提高山區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效性的研究》、中國教育學會鄉村教育家專項課題《城鎮化進程中提高山區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研究》中。

她關心青年教師的成長,經常指導青年教師的課堂教學、課題研究。驗小學一批青年教師迅速成長起來。2015年,朱老師被中國教育學會遴選為“鄉村教育家”培養對象。2016年10月,成立了“城口縣小學語文朱小蓮名師工作室”。

她沒忘記教育者的使命,充分發揮引領輻射作用,如擔任全縣教師的培訓工作、送課下鄉、送講座下鄉,或指導教師送課下鄉。

朱老師——這位愛崗敬業、樸實無華、刻苦鑽研的老師,在平凡的崗位上做著平凡的事,默默地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和熱誠。正是這些平凡的小事突顯出了她的偉大。她常常說“我不是蠟燭,更不是燈塔,我只是一個樸素的發光體,我要不斷充電,讓自己充滿能量,為他人前行照亮!”

墊江第一中學校

黃波

(向上滑動啟閱)

黃波:紮根墊江 用行動詮釋對教育的愛

從墊江三中到墊江九中,再從墊江職教中心到墊江一中;25年來,黃波紮根墊江,憑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與忠誠,從普通教師成長為中層幹部再到校級領導,將對教育的愛和忠誠揮灑在這一方熱土上。

默默支助困難學生 不讓任何學生掉隊

1992年,大學畢業,黃波被分配到墊江三中,任教高中物理學科,擔任班主任。通過三年的踏實苦幹,他創造了墊江三中這所農村普通初級中學高考的奇跡,單班重點本科上線19人。1995年被提拔為德育處主任,1998年又被提拔為學校副校長、黨支部副書記,期間一直堅持滿負荷上課並擔任班主任。

說起黃波,1999級學生彭某感觸很深。那時候,彭某家庭貧困,考上大學後為交學費一籌莫展,黃波瞭解情況後,主動送去2000元;大學期間,還不時關心幫助,讓其順利完成了學業。“他不僅是一位老師,更像一位知心朋友。”彭某說,黃波老師默默地支助困難學生,人數累計多達十幾人,費用及物資折價數千元。

作為德育處主任,黃波少不了跟品德與學業雙差生打交道,但他對犯錯誤的學生總是苦口婆心、循循誘導,盡力説明其改正缺點錯誤,絕不輕易處分甚至開除學生;對不愛學習的學生,總是幫助他們迎頭趕上,絕不輕易讓一個學生掉隊。

管理教學兩不誤 創學校奇跡

2002年9月,黃波被調往墊江九中主持工作。初到九中,面對這所規模不大的農村初中,黃波不畏艱難,深入調研,探索農村初中發展道路。僅用短短的四五年時間,就使墊江九中變成了全縣中考上重點高中的大戶,成為高中的優質生源學校。

為了挽留一批老師,黃波自己掏錢請老師吃飯,多次到他們家裡做工作,甚至動用人脈做他們親屬的工作,終於感動了他們。這批老師有的成為了學校的骨幹,有的成長為學校行政,成了九中發展蛻變的生力軍。

而黃波,除了千頭萬緒的學校工作,他還兼任了一個班的物理課,往往是還在處理事情,又到了該上課的時間了,或者還在上課,又有成堆的事情等著他去處理。儘管這樣,他還是做到了學校工作和教學工作兩不誤,他教的班物理成績在統考和中考中,都獲得了同年級第一。

為建就業基地 降低身份委曲求全

2012年3月,黃波同志又接受組織派遣,主持墊江職教中心工作。

“為了讓學生獲得一技之長,我不知道做了多少篇動情的動員與鼓勵報告,更記不得找了多少個調皮搗蛋的學生做了多少次轉化工作。”黃波說,為了增加生源,他甚至厚著臉皮到縣內各個普通中學說好話、做宣傳;為了建立一個實訓基地、就業基地,找到一個合作企業,四處找老闆、老總,降低身份、委曲求全……

黃波緊密團結全體行政,狠抓教職工隊伍的管理和整體素質的提高,加大校風、學風、教風的整頓力度,積極探索職業中學的發展模式,使墊江職教中心各種風氣實現了全面好轉,為創建市級、國家級示範中職學校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狠抓教學品質 打造學校特色

2013年7月,黃波受組織委派主持墊江一中工作。黃波接過擔子,大膽開展工作。更換座椅、安裝空調、改造校門車輛出入口和門禁系統、在全縣實行學生進出一卡通、對校門出入口兩邊進行了綠化……

“剛開始,有些老師不理解我的做法,認為我好面子。”黃波說,當墊江一中成了墊江教育系統對外展示的視窗學校時,老師們終於理解了黃波的初衷,由衷地贊佩他的睿智與前瞻意識。

為了提高學校的教學品質,黃波修訂、完善並實施了《墊江一中教職工業績考核方案》,規範了教育教學管理,明確了各方面的獎懲制度,極大地激發了廣大教師的主觀能動性。

如今的墊江一中,藝體特色得到了各級領導和廣大師生的認可;墊江一中還成功創建為“墊江縣科技創新特色學校”;積極推進高中課程發展計畫,已被市教委批准立項課程創新基地1個、精品選修課2門、研究課題1個,共獲得專項經費100余萬元,在全縣樹立了標杆。

從教25年來,黃波紮根墊江。“大氣、大度、大愛”是他的教育思想;“和、愛、幸福”是他的治校理念,他用實際行動為我們詮釋了教書育人楷模的風範。

巫溪縣中學校

譚治華

(向上滑動啟閱)

譚治華:無怨無悔 只因心中有愛

譚治華,中學數學高級教師,巫溪中學第二支部書記。從事教育工作30年來,她在教育戰線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獻,成績顯著,深受學生家長敬仰和社會好評。先後獲得重慶市“優秀教師”、“重慶市教育系統職業道德建設標兵”等諸多榮譽稱號。

從愛出發,甘於奉獻

自1993年以來,她一直擔任班主任工作。她曾多次資助貧困學生,讓他們順利度過難關,完成學業。她所帶的班級班風正,學風濃,多次被評為“優秀班集體”。 她本人多次被評為“優秀班主任”。

工作中,她把每一個學生都看成是自己的子女,從不計得失、不計報酬,始終如一的地關注著班級裡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和進步。用愛心、耐心、責任心關懷每一個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教育,已成為譚老師的工作習慣。

對每一屆學生譚老師總會說:老師的愛給了我今天,今天我就用愛讓你們明天變得更美好。

“技藝”高超 團隊楷模

在用愛心為學生們搭起了一座通向成功的橋樑的同時,她在教學領域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她採用形式多樣的探索、體驗式教學,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發展為本,讓學生全員參與,全程參與。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解放學生的頭腦、雙手、眼睛、嘴巴和時間,努力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在探索中學習,在參與中發展。

當然,一個優秀的教師必定也會成為一個團隊的楷模。作為縣教研室高中數學學科指導教師,譚治華老師帶領大家一起成長,她多次代表學校給全縣高中數學教師上公開課和觀摩課。所指導的李中舉、楊偉名、劉玉成老師進步很大,已成為學校、縣級的教學骨幹,經常在優質課競賽中獲獎。

淡泊名利 紮根山區

譚治華曾在最艱苦的鄉村中學工作9年,後調入巫溪中學。譚老師所在的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學生的基礎、綜合能力與主城區的學生相差甚遠,為了他們也能享受名校的高等教育,譚老師每一天都是披著寒星,天不亮從家裡來到學校,踩著月光,夜深人靜從學校回到家裡。

從高一開始,就和其他幾位任課老師一起,每個老師承擔一個晚上的輔導學生的任務。有時實在太疲乏了,靠著座椅不知不覺地睡著了,學生將這一切看在眼裡,暗暗發誓:要更加勤奮努力,以成績回報老師的一片真心。

正是老師們的不懈努力使學生們夯實了基礎,提升了綜合能力。數名學生考上了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大等名校。

事業是自己選擇的,就要為之付出犧牲,這一點,譚老師無怨無悔。她相信只要心中有愛,有高尚的師德,只要不斷地去學習進取,去追求更高更遠的目標,就能做到最好!

彭水縣中學校

許洪斌

(向上滑動啟閱)

許洪斌: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許洪斌,苗族,重慶市特級教師,首批市級骨幹教師。從教31年,先後從事初、高中數學教學,擔任班主任工作23年,現擔任彭水中學教學副校長。

自1986年秋初涉講壇至今,在教學在這塊百花園中,在教育這畦沃圃裡,他無怨無悔熱忱地耕耘著,他默默無聞執著地奉獻著。在教育、教學、教改上,在班主任工作、年級和學校管理工作上,他走過的是一條銳意進取的路——“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追夢人:教學能力初露鋒芒

1986年大學畢業,許洪斌被分配到普子中學。初涉講壇的他,硬是憑一腔熱血和激情,團結一幫新老教師,和學生一起經過兩年的打拼,普子中學初88級在全省畢業會考中綜合考評成績獲得全縣單設中學建校史上首個第一名。他教兩個班的數學成績平均分、優生率、及格率均為全縣第一。

魯迅先生曾說過:“不滿是向上的年輪。”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業務水準,更好地為教學工作服務,年輕氣盛的許洪斌老師選擇了“充電”“補鈣”。1989年秋,他以黔江地區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四川省教育學院數學系本科而後離職學習兩年,1991年以優秀學員的身份順利畢業,圓滿完成本科學業。

發光體:歸零心態入彭中,創佳績

1991年秋,憑藉3年的教書名氣和大學本科優秀的學業成績,許洪斌調入彭水中學任教。來到一個新環境,第一件事是把自己“歸零”,過去的成績留在過去,來到彭中就是一個新開始。

第一年接的兩個班,學生基礎極差,大部分已放棄數學學習。他利用年輕人的激情和熱情,採取各種措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求知欲和上進心,讓學生們喜歡他,喜歡數學,喜歡學習。在初中畢業“三合一”考試中,他教的班級數學平均分、及格率、優生率均居全縣第一。

從1995年秋開始到現在,他主要從事高中數學教學,所教班級的數學在高考中,優生率、及格人數和有效分人數,一直高居全縣榜首,各項綜合考核指標均是全縣第一名,全縣第一名很少不是他教學生。擔任學校領導後一直堅持上兩個班的數學課,並當班主任到13屆畢業。從鄉鎮到縣城,許洪斌用行動為我們演繹了從一個鄉村教師向優秀教師不斷邁進的奮鬥歷程。

領路人:師徒結對傳經驗

彭水中學非常重視新老師的培養,“青年教師成長中心”就是青年教師的家,“師徒結對工程”的啟動是青年教師培養的一個里程碑。他指導青年教師張松、顏小平、馮成芬、劉在洪等15人進行教育教學:三年一個週期,每週至少聽三節課,檢查每堂課的教案,指導上合格課、研究課和公開課,確保他們受學生歡迎,教學效果好。

功夫不負有心人:張松在重慶市優質課比賽中兩次獲縣區一等獎、市二等獎;馮成芬在重慶市優質課比賽中獲縣區一等獎、市二等獎;顏小平、劉在洪在重慶市優質課比賽中獲縣一等獎、區二等獎……

舞者:管理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

2007年8月,許洪斌走上學校管理崗位,擔任學校副校長。分管學校德育工作時,他緊緊圍繞學校的中心工作,以人為本,不斷開拓德育新思路,發揮德育途徑整體效益,提高學校德育整體效果。

分管學校教學教研工作時,他銳意進取,大膽改革,以“學本課堂”為載體,穩步推進課堂教學改革,並制定了一系列管理評價制度,由於推進得法,學校高中考成績連續6年保持較大幅度正增長,彭中老師的課堂教學模式得到市縣同行的高度認可。

期間,每屆高三都超額完成目標任務,為學校創造高考輝煌,連續兩屆帶出5個清華、北大學生。1999年至今學校的清華、北大學生均出在這三屆。

許洪斌說:“汪國真先生曾很詩意地說過:既然選擇了遠方,留給世界的就只能是背影。是的,既然選擇了教育,那就‘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我將永不懈怠我的追求,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相信終有一天會‘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重慶大學

張梅

(向上滑動啟閱)

張梅:業精於勤荒於嬉

53歲的張梅是重慶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國家級精品課程主講教師和國家級教學團隊核心成員。從事大學英語教學30年,她愛崗敬業,以人為本,勤於研究,無私奉獻……曾被評為重慶市優秀教師、“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等。

勤教學

張梅老師從事大學英語教學30年,先後擔任本科生的“大學英語”、“實用英語寫作”和“影視英語視聽說”等9門課程的教學。

張梅老師不僅具有扎實的英語語言能力,而且刻苦鑽研英語教學法。其教學理念、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都體現“以人為本,授人以漁”,培養具備全面的知識、健全的人格以及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的“全人”教育理念,具有很好的教學思維、教學能力和研究能力,是一個精神飽滿、充滿正能量的老師。

她曾擔任大學英語課程組主任十幾年,始終以“敬業、合作、上進”要求自己,影響和培養了不少的青年教師。她所帶領的大學英語課程組在2009年被評為重慶大學先進集體。

勤研究

張梅老師長期進行人才培養方面的研究,在課程建設、項目、論文、教材、獲獎等方面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

作為專案負責人,張梅主持了國家社科基金專案1項,主持和參與省部級專案10余項。以第一作者發表論文27篇,其中7篇CSSCI核心期刊教學研究方面的論文被大量下載和引用,起到了很好的引領作用。

同時,她積極參加和組織青年教師編寫教材,公開出版教材29部,主編9部;總主編12部;參編國家“十五”規劃教材3部;參編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3部、參編其他教材2部。

勤培養

張梅老師積極培養青年教師,不遺餘力“傳、幫、帶”,青年教師進步快。在教案準備、講課藝術及技巧、語言知識、語言技能以及情感目標等方面對青年教師進行指導。

她每一學期都要走進青年教師的課堂聽課和評課,就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活動設計、課堂管理等方面與教師進行討論,提出建議。

她還對青年教師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環節等方面進行講課和說課的指導和培養。積極動員、鼓勵、組織和指導青年教師參加講課比賽,成績突出。其中,雷蕾、劉萍分別獲“外教社杯”全國高校外語教學大賽重慶賽區特等獎和一等獎,何欣憶獲重慶大學選拔賽二等獎;劉琳、鄒遠鵬、蘭橙獲重慶大學青年教師講課比賽二等獎……

往期精彩回顧

她多次任優質課比賽評委,多次在市教研會議上進行經驗交流。指導青年教師參加全國、市、區賽課獲獎20節,被聘為重慶市人民政府“九五”重點課題“中小學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研究”實驗教師指導教師。

一路走來,吳倩同志全身心投入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實驗,從參與者、跟隨者到組織者、帶領者,因為敬業的精神和出色的工作業績,自己也成長為中學高級教師、特級教師、先後榮獲“重慶五一巾幗獎章” “重慶市三八紅旗手” “重慶市師德先進個人”“重慶市優秀共產黨員”“重慶市先進女職工工作者”、市教委“巾幗先進個人”等獎勵和榮譽稱號。

重慶市教育考試院

張勇華

(向上滑動啟閱)

張勇華的先進事蹟

張勇華自2010年調入重慶市教育考試院以來,一直致力於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入學考試工作,思路開闊,勇於創新,大膽改革,為我市教育考試招生事業的科學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統籌各方,推行標準,招生考試平穩規範

長期以來,高考的規範安全性群組考社會關注度極高,工作任務極為繁重,張勇華一直致力於考點標準化、考務流程標準化、進招考隊伍標準化建設。

2010年以來,我市普通高校各類招生考試總規模一直保持在20萬至25萬人之間,歷年考試工作安全有序、平穩順利,無失密洩密事件、無安全責任事故、無重大工作差錯或失誤、無負面報導,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

超前謀劃,頂層設計,招考改革穩步推進

張勇華作為我市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成員之一,多年來致力於高考體制機制的改革,推進各項改革政策的落地生效。深度參與制定完成我市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方案,獲教育部批准,並牽頭制定我市高考改革方案。

此外,積極調整我市高考照顧加分政策,制定照顧資格審查辦法,創造性地開展特徵資訊“三級公示制”,得到了教育部的充分肯定。

堅守原則,多方爭取,錄取率不斷提升

多年來,張勇華多年來一直努力向各重點高校為重慶考生爭取更多更優質的招生計畫,為農村考生、貧困考生爭取更多更優質的專項計畫。在招生錄取中堅持原則,嚴守政策。

2016年,全市落地總計畫達到227255名(未含預科、中職直升等),比2015年同口徑增加1919名。其中,本科計畫占總計畫的46.85%,比2015年同口徑增加4730名。全市總體錄取率達到88.93%,本科錄取率46.55%,均創歷史新高。國家專項、地方專項和高校專項共錄取3584人,比2015年增加662人,增幅22.66%,為歷年之最,享受優質高校資源的農村考生持續增多,有力助推了精准扶貧。

重慶市教書育人

楷模

(排名不分先後)

城口縣實驗小學

朱小蓮

(向上滑動啟閱)

朱小蓮:做一個樸素的發光體

朱小蓮,城口縣實驗小學教科室副主任,城口縣小學語文名師工作室主持人,中國教育學會首批鄉村教育家培養對象。24年來,她一直奮鬥在教育教學一線,並長期擔任班主任。強烈的責任心和使命感促使她不斷虛心學習、努力進取,成為城口縣實驗小學樸素的發光體。

做一盞教書育人的明燈

在教學中,朱小蓮總是想方設法調動全體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創造條件讓孩子動手、動口、動腦,努力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她的課堂氣氛活躍,生動有趣,學生的自主學習熱情高漲,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聽她課的領導和老師,都說她的課給人是一種享受。

在班級管理方面,朱老師顧不得身體不好,狠抓班級管理和孩子的養成教育,她針對班上孩子成績兩級分化特別嚴重的情況,制訂出“1+1”對子幫扶方案,實行獎勵政策。

她喜歡和孩子談心,引導孩子度過青春叛逆期,孩子們把她當作自己的知心姐姐。

點亮自己 照亮別人

在擔任住讀班班主任時,她不怕髒不怕累,將學生當成 了自己孩子來照顧。她嚴格要求自己,處處以身作則,猶如學生的一面鏡子。

她愛生如子。班上的學生受傷了,她掏腰包給付醫藥費;學生病了,她帶領同學去探望,並給他補習功課。班上單親家庭的孩子較多,她就經常在課餘時間和他們一起遊戲,鼓勵孩子一定要振作起來;她經常給留守女孩子們梳頭,教育孩子們從小要學會自己整理,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朱老師的教育方式和管理,深得學科老師的信任,老師們都樂於和她共事。她的工作,深得領導好評。

潛心教研 走向專業

朱老師潛心教科研工作。她深深體會到,在新課程改革中,要向四十分鐘要品質,教師要從敬業走向專業。

她大膽探索,在《山區課程資原開發》課題和新課程改革研究實驗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現在她又投入到市級課題《新課程理念下提高山區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效性的研究》、中國教育學會鄉村教育家專項課題《城鎮化進程中提高山區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研究》中。

她關心青年教師的成長,經常指導青年教師的課堂教學、課題研究。驗小學一批青年教師迅速成長起來。2015年,朱老師被中國教育學會遴選為“鄉村教育家”培養對象。2016年10月,成立了“城口縣小學語文朱小蓮名師工作室”。

她沒忘記教育者的使命,充分發揮引領輻射作用,如擔任全縣教師的培訓工作、送課下鄉、送講座下鄉,或指導教師送課下鄉。

朱老師——這位愛崗敬業、樸實無華、刻苦鑽研的老師,在平凡的崗位上做著平凡的事,默默地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和熱誠。正是這些平凡的小事突顯出了她的偉大。她常常說“我不是蠟燭,更不是燈塔,我只是一個樸素的發光體,我要不斷充電,讓自己充滿能量,為他人前行照亮!”

墊江第一中學校

黃波

(向上滑動啟閱)

黃波:紮根墊江 用行動詮釋對教育的愛

從墊江三中到墊江九中,再從墊江職教中心到墊江一中;25年來,黃波紮根墊江,憑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與忠誠,從普通教師成長為中層幹部再到校級領導,將對教育的愛和忠誠揮灑在這一方熱土上。

默默支助困難學生 不讓任何學生掉隊

1992年,大學畢業,黃波被分配到墊江三中,任教高中物理學科,擔任班主任。通過三年的踏實苦幹,他創造了墊江三中這所農村普通初級中學高考的奇跡,單班重點本科上線19人。1995年被提拔為德育處主任,1998年又被提拔為學校副校長、黨支部副書記,期間一直堅持滿負荷上課並擔任班主任。

說起黃波,1999級學生彭某感觸很深。那時候,彭某家庭貧困,考上大學後為交學費一籌莫展,黃波瞭解情況後,主動送去2000元;大學期間,還不時關心幫助,讓其順利完成了學業。“他不僅是一位老師,更像一位知心朋友。”彭某說,黃波老師默默地支助困難學生,人數累計多達十幾人,費用及物資折價數千元。

作為德育處主任,黃波少不了跟品德與學業雙差生打交道,但他對犯錯誤的學生總是苦口婆心、循循誘導,盡力説明其改正缺點錯誤,絕不輕易處分甚至開除學生;對不愛學習的學生,總是幫助他們迎頭趕上,絕不輕易讓一個學生掉隊。

管理教學兩不誤 創學校奇跡

2002年9月,黃波被調往墊江九中主持工作。初到九中,面對這所規模不大的農村初中,黃波不畏艱難,深入調研,探索農村初中發展道路。僅用短短的四五年時間,就使墊江九中變成了全縣中考上重點高中的大戶,成為高中的優質生源學校。

為了挽留一批老師,黃波自己掏錢請老師吃飯,多次到他們家裡做工作,甚至動用人脈做他們親屬的工作,終於感動了他們。這批老師有的成為了學校的骨幹,有的成長為學校行政,成了九中發展蛻變的生力軍。

而黃波,除了千頭萬緒的學校工作,他還兼任了一個班的物理課,往往是還在處理事情,又到了該上課的時間了,或者還在上課,又有成堆的事情等著他去處理。儘管這樣,他還是做到了學校工作和教學工作兩不誤,他教的班物理成績在統考和中考中,都獲得了同年級第一。

為建就業基地 降低身份委曲求全

2012年3月,黃波同志又接受組織派遣,主持墊江職教中心工作。

“為了讓學生獲得一技之長,我不知道做了多少篇動情的動員與鼓勵報告,更記不得找了多少個調皮搗蛋的學生做了多少次轉化工作。”黃波說,為了增加生源,他甚至厚著臉皮到縣內各個普通中學說好話、做宣傳;為了建立一個實訓基地、就業基地,找到一個合作企業,四處找老闆、老總,降低身份、委曲求全……

黃波緊密團結全體行政,狠抓教職工隊伍的管理和整體素質的提高,加大校風、學風、教風的整頓力度,積極探索職業中學的發展模式,使墊江職教中心各種風氣實現了全面好轉,為創建市級、國家級示範中職學校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狠抓教學品質 打造學校特色

2013年7月,黃波受組織委派主持墊江一中工作。黃波接過擔子,大膽開展工作。更換座椅、安裝空調、改造校門車輛出入口和門禁系統、在全縣實行學生進出一卡通、對校門出入口兩邊進行了綠化……

“剛開始,有些老師不理解我的做法,認為我好面子。”黃波說,當墊江一中成了墊江教育系統對外展示的視窗學校時,老師們終於理解了黃波的初衷,由衷地贊佩他的睿智與前瞻意識。

為了提高學校的教學品質,黃波修訂、完善並實施了《墊江一中教職工業績考核方案》,規範了教育教學管理,明確了各方面的獎懲制度,極大地激發了廣大教師的主觀能動性。

如今的墊江一中,藝體特色得到了各級領導和廣大師生的認可;墊江一中還成功創建為“墊江縣科技創新特色學校”;積極推進高中課程發展計畫,已被市教委批准立項課程創新基地1個、精品選修課2門、研究課題1個,共獲得專項經費100余萬元,在全縣樹立了標杆。

從教25年來,黃波紮根墊江。“大氣、大度、大愛”是他的教育思想;“和、愛、幸福”是他的治校理念,他用實際行動為我們詮釋了教書育人楷模的風範。

巫溪縣中學校

譚治華

(向上滑動啟閱)

譚治華:無怨無悔 只因心中有愛

譚治華,中學數學高級教師,巫溪中學第二支部書記。從事教育工作30年來,她在教育戰線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獻,成績顯著,深受學生家長敬仰和社會好評。先後獲得重慶市“優秀教師”、“重慶市教育系統職業道德建設標兵”等諸多榮譽稱號。

從愛出發,甘於奉獻

自1993年以來,她一直擔任班主任工作。她曾多次資助貧困學生,讓他們順利度過難關,完成學業。她所帶的班級班風正,學風濃,多次被評為“優秀班集體”。 她本人多次被評為“優秀班主任”。

工作中,她把每一個學生都看成是自己的子女,從不計得失、不計報酬,始終如一的地關注著班級裡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和進步。用愛心、耐心、責任心關懷每一個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教育,已成為譚老師的工作習慣。

對每一屆學生譚老師總會說:老師的愛給了我今天,今天我就用愛讓你們明天變得更美好。

“技藝”高超 團隊楷模

在用愛心為學生們搭起了一座通向成功的橋樑的同時,她在教學領域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她採用形式多樣的探索、體驗式教學,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發展為本,讓學生全員參與,全程參與。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解放學生的頭腦、雙手、眼睛、嘴巴和時間,努力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在探索中學習,在參與中發展。

當然,一個優秀的教師必定也會成為一個團隊的楷模。作為縣教研室高中數學學科指導教師,譚治華老師帶領大家一起成長,她多次代表學校給全縣高中數學教師上公開課和觀摩課。所指導的李中舉、楊偉名、劉玉成老師進步很大,已成為學校、縣級的教學骨幹,經常在優質課競賽中獲獎。

淡泊名利 紮根山區

譚治華曾在最艱苦的鄉村中學工作9年,後調入巫溪中學。譚老師所在的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學生的基礎、綜合能力與主城區的學生相差甚遠,為了他們也能享受名校的高等教育,譚老師每一天都是披著寒星,天不亮從家裡來到學校,踩著月光,夜深人靜從學校回到家裡。

從高一開始,就和其他幾位任課老師一起,每個老師承擔一個晚上的輔導學生的任務。有時實在太疲乏了,靠著座椅不知不覺地睡著了,學生將這一切看在眼裡,暗暗發誓:要更加勤奮努力,以成績回報老師的一片真心。

正是老師們的不懈努力使學生們夯實了基礎,提升了綜合能力。數名學生考上了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大等名校。

事業是自己選擇的,就要為之付出犧牲,這一點,譚老師無怨無悔。她相信只要心中有愛,有高尚的師德,只要不斷地去學習進取,去追求更高更遠的目標,就能做到最好!

彭水縣中學校

許洪斌

(向上滑動啟閱)

許洪斌: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許洪斌,苗族,重慶市特級教師,首批市級骨幹教師。從教31年,先後從事初、高中數學教學,擔任班主任工作23年,現擔任彭水中學教學副校長。

自1986年秋初涉講壇至今,在教學在這塊百花園中,在教育這畦沃圃裡,他無怨無悔熱忱地耕耘著,他默默無聞執著地奉獻著。在教育、教學、教改上,在班主任工作、年級和學校管理工作上,他走過的是一條銳意進取的路——“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追夢人:教學能力初露鋒芒

1986年大學畢業,許洪斌被分配到普子中學。初涉講壇的他,硬是憑一腔熱血和激情,團結一幫新老教師,和學生一起經過兩年的打拼,普子中學初88級在全省畢業會考中綜合考評成績獲得全縣單設中學建校史上首個第一名。他教兩個班的數學成績平均分、優生率、及格率均為全縣第一。

魯迅先生曾說過:“不滿是向上的年輪。”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業務水準,更好地為教學工作服務,年輕氣盛的許洪斌老師選擇了“充電”“補鈣”。1989年秋,他以黔江地區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四川省教育學院數學系本科而後離職學習兩年,1991年以優秀學員的身份順利畢業,圓滿完成本科學業。

發光體:歸零心態入彭中,創佳績

1991年秋,憑藉3年的教書名氣和大學本科優秀的學業成績,許洪斌調入彭水中學任教。來到一個新環境,第一件事是把自己“歸零”,過去的成績留在過去,來到彭中就是一個新開始。

第一年接的兩個班,學生基礎極差,大部分已放棄數學學習。他利用年輕人的激情和熱情,採取各種措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求知欲和上進心,讓學生們喜歡他,喜歡數學,喜歡學習。在初中畢業“三合一”考試中,他教的班級數學平均分、及格率、優生率均居全縣第一。

從1995年秋開始到現在,他主要從事高中數學教學,所教班級的數學在高考中,優生率、及格人數和有效分人數,一直高居全縣榜首,各項綜合考核指標均是全縣第一名,全縣第一名很少不是他教學生。擔任學校領導後一直堅持上兩個班的數學課,並當班主任到13屆畢業。從鄉鎮到縣城,許洪斌用行動為我們演繹了從一個鄉村教師向優秀教師不斷邁進的奮鬥歷程。

領路人:師徒結對傳經驗

彭水中學非常重視新老師的培養,“青年教師成長中心”就是青年教師的家,“師徒結對工程”的啟動是青年教師培養的一個里程碑。他指導青年教師張松、顏小平、馮成芬、劉在洪等15人進行教育教學:三年一個週期,每週至少聽三節課,檢查每堂課的教案,指導上合格課、研究課和公開課,確保他們受學生歡迎,教學效果好。

功夫不負有心人:張松在重慶市優質課比賽中兩次獲縣區一等獎、市二等獎;馮成芬在重慶市優質課比賽中獲縣區一等獎、市二等獎;顏小平、劉在洪在重慶市優質課比賽中獲縣一等獎、區二等獎……

舞者:管理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

2007年8月,許洪斌走上學校管理崗位,擔任學校副校長。分管學校德育工作時,他緊緊圍繞學校的中心工作,以人為本,不斷開拓德育新思路,發揮德育途徑整體效益,提高學校德育整體效果。

分管學校教學教研工作時,他銳意進取,大膽改革,以“學本課堂”為載體,穩步推進課堂教學改革,並制定了一系列管理評價制度,由於推進得法,學校高中考成績連續6年保持較大幅度正增長,彭中老師的課堂教學模式得到市縣同行的高度認可。

期間,每屆高三都超額完成目標任務,為學校創造高考輝煌,連續兩屆帶出5個清華、北大學生。1999年至今學校的清華、北大學生均出在這三屆。

許洪斌說:“汪國真先生曾很詩意地說過:既然選擇了遠方,留給世界的就只能是背影。是的,既然選擇了教育,那就‘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我將永不懈怠我的追求,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相信終有一天會‘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重慶大學

張梅

(向上滑動啟閱)

張梅:業精於勤荒於嬉

53歲的張梅是重慶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國家級精品課程主講教師和國家級教學團隊核心成員。從事大學英語教學30年,她愛崗敬業,以人為本,勤於研究,無私奉獻……曾被評為重慶市優秀教師、“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等。

勤教學

張梅老師從事大學英語教學30年,先後擔任本科生的“大學英語”、“實用英語寫作”和“影視英語視聽說”等9門課程的教學。

張梅老師不僅具有扎實的英語語言能力,而且刻苦鑽研英語教學法。其教學理念、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都體現“以人為本,授人以漁”,培養具備全面的知識、健全的人格以及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的“全人”教育理念,具有很好的教學思維、教學能力和研究能力,是一個精神飽滿、充滿正能量的老師。

她曾擔任大學英語課程組主任十幾年,始終以“敬業、合作、上進”要求自己,影響和培養了不少的青年教師。她所帶領的大學英語課程組在2009年被評為重慶大學先進集體。

勤研究

張梅老師長期進行人才培養方面的研究,在課程建設、項目、論文、教材、獲獎等方面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

作為專案負責人,張梅主持了國家社科基金專案1項,主持和參與省部級專案10余項。以第一作者發表論文27篇,其中7篇CSSCI核心期刊教學研究方面的論文被大量下載和引用,起到了很好的引領作用。

同時,她積極參加和組織青年教師編寫教材,公開出版教材29部,主編9部;總主編12部;參編國家“十五”規劃教材3部;參編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3部、參編其他教材2部。

勤培養

張梅老師積極培養青年教師,不遺餘力“傳、幫、帶”,青年教師進步快。在教案準備、講課藝術及技巧、語言知識、語言技能以及情感目標等方面對青年教師進行指導。

她每一學期都要走進青年教師的課堂聽課和評課,就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活動設計、課堂管理等方面與教師進行討論,提出建議。

她還對青年教師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環節等方面進行講課和說課的指導和培養。積極動員、鼓勵、組織和指導青年教師參加講課比賽,成績突出。其中,雷蕾、劉萍分別獲“外教社杯”全國高校外語教學大賽重慶賽區特等獎和一等獎,何欣憶獲重慶大學選拔賽二等獎;劉琳、鄒遠鵬、蘭橙獲重慶大學青年教師講課比賽二等獎……

往期精彩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