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裡是《長恨歌》裡的蛤蟆陵,大部分的西安人都不知道在哪!

如果說老北京以胡同聞名,那西安值得說道的便是阡陌縱橫的巷子。

不同於北京胡同的人盡皆知,西安的巷子卻鮮有人提起,想必是從小周遭就是兩千多年歷史文化的各種古跡,

習以為常的這些顯得太過瑣碎,不值一提,便也就無人提起。

例如今天要說的下馬陵,怕是一半的西安人自己也不知道在哪裡。

下馬陵的前世

從永寧門城牆腳下的順城巷向東走去,一直走過安居巷,長安學巷,再經碑林博物館的三學街,穿過柏樹林的馬路便是下馬陵。

相傳漢朝時儒學大師董仲舒死後,安葬在於此。民間傳說,他是董永和七仙女所生,自小就帶有一種仙氣和靈氣。漢武帝時,董仲舒舉獻“賢良”之策,力主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要說皇帝有多愛他,漢武帝親自為他選擇安葬之地。

每次經過他的陵園時,三十丈之外,便下馬步行,隨從臣子照例這樣做。從此便形成了一條不成文的規矩:上至達官顯貴,下至平民百姓,騎馬者,乘轎者,凡經過董仲舒的墓前,都要下馬步行。下馬陵的名稱便由此產生。

唐代詩人白居易《琵琶行》中有名句“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蛤蟆陵下住”。白居易遇見的京城女子所說的應是“下馬陵”,但白居易不知有此地名,聽成了陝西話同音的“蛤蟆陵”,

蛤蟆陵由此聞名遐邇。

明代開始,從文廟到關中書院到蛤蟆陵一直是文人墨客流連之處。

更有一個有趣的傳說,當年秦王朱樉駐守關中。朱樉特煩儒術儒生,在重建長安城時,便下令把“下馬陵”拒之城外。

誰知動用了10萬民工修了整整10年的長安城建好後,“下馬陵”不知怎麼搞的仍在城內。於是殺了監工,又下令把建好的南城牆拆掉,在“下馬陵”以北重新修建。結果下馬陵依然還在城內。

朱樉三次北移南城牆,使長安城的南大街越來越短。一直到現在,南大街成了四條大街中最短的一條。這一傳說,說明“下馬陵”的威力不可小視。

到了解放戰爭時期,這裡也算是風雲變幻之地,國民黨胡宗南將這裡設為指揮部,執行著蔣介石的每一項任務與命令,直到1947年撤離。

下馬陵的今生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西安孩子,尤其是作為一個生長的城牆根腳下的西安孩子,已經習慣了每天穿梭於城牆內外,看著太陽從東邊升起,又依著城牆慢慢西下

那時的城牆邊生長的我們,除了大多小朋友都會的拋土坑外,也還練就了一身攀爬城屠龍技藝,當然因為這門技藝沒少挨家長的毒打。

說起文昌門,除了知道這裡整條街都是賣花的以外,老一代的人必然能想起這裡曾經風雲一時的喪葬一條龍服務商店。那時這裡可沒有路燈,黑色的城牆下閃爍著一個個昏暗的喪葬商店門牌,說不出的詭異。

如今這些喪葬商店,早都已拆遷改頭換面,搖身一變成為了西安地道美食的聚集之地。

不同于人山人海的回民街那裡清一色的伊斯蘭美食,也區別於東新街喧囂吵鬧的烤肉夜市。這裡的餐館似乎秉守著一份淡然與平靜。並不是說人不多,(飯點的時候也能從街頭排隊到巷腳)

張文國家的葫蘆頭

朱秀英家的梆梆肉

馬天的小炒泡饃

成都串串火鍋

下馬陵貳號北京涮肉

羊肉泡饃挨著葫蘆頭,烤肉攤子對著路邊串串,biangbiang面碰著過橋米線,成都火鍋旁邊是北京涮肉。大家互不衝突也又相得益彰。

似乎受到這裡文化薰陶,連食客們吃飯也都帶著一股文藝勁。城牆根下恬靜而淡然的掰著饃,聊著天。西安的快節奏生活在這裡完全慢了下來。

如果說巷子西頭是吃貨的聚集地,那麼東頭就是文藝青年集散中心,時下的年輕人最愛去的也是最休閒的地方。

白天和夜晚的城牆根相差很大,夜晚的城牆下酒吧、咖啡店音樂聲聲震耳。引得年輕人們爭相來體驗城牆根下的夜生活。而白天的城牆腳下卻安靜舒適,是不少文青常來清淨的好地方。

古城party,BAR XI AN 酒吧

這裡的妹子足夠美

這裡的音樂也特別炸

趣味的‘松鼠家’緊鄰的便是“銀河雜貨鋪”

顧名思義,這裡擺放著又舊、又雜、又神奇的傢俱及小飾品

看似古舊雜亂卻樣樣不同

Story陶藝坊,還有飛鳥手工皮具DIY

年輕人的生活總少不了自我個性的釋放

在這裡玩著自己DIY的手工製品,坐在城牆之下喝一杯咖啡,感受到的是百年歷史文化碰撞,千百年的城市已是翻天覆地的變化,穿梭在城牆下的汽車取代了馬車,高樓大廈取代了秦磚漢瓦。

但生活在這裡的人們,絲毫沒有改變千百年來約定俗成的習慣,依舊在晨鐘暮鼓下平靜生活。

東頭的碑林,西頭的董仲舒墓,註定這裡是物華天寶之地, 加上如今年輕人的潮流文化和美食盛宴,這裡也許是千年西安最貼近的一個縮影。

已經習慣了每天穿梭於城牆內外,看著太陽從東邊升起,又依著城牆慢慢西下

那時的城牆邊生長的我們,除了大多小朋友都會的拋土坑外,也還練就了一身攀爬城屠龍技藝,當然因為這門技藝沒少挨家長的毒打。

說起文昌門,除了知道這裡整條街都是賣花的以外,老一代的人必然能想起這裡曾經風雲一時的喪葬一條龍服務商店。那時這裡可沒有路燈,黑色的城牆下閃爍著一個個昏暗的喪葬商店門牌,說不出的詭異。

如今這些喪葬商店,早都已拆遷改頭換面,搖身一變成為了西安地道美食的聚集之地。

不同于人山人海的回民街那裡清一色的伊斯蘭美食,也區別於東新街喧囂吵鬧的烤肉夜市。這裡的餐館似乎秉守著一份淡然與平靜。並不是說人不多,(飯點的時候也能從街頭排隊到巷腳)

張文國家的葫蘆頭

朱秀英家的梆梆肉

馬天的小炒泡饃

成都串串火鍋

下馬陵貳號北京涮肉

羊肉泡饃挨著葫蘆頭,烤肉攤子對著路邊串串,biangbiang面碰著過橋米線,成都火鍋旁邊是北京涮肉。大家互不衝突也又相得益彰。

似乎受到這裡文化薰陶,連食客們吃飯也都帶著一股文藝勁。城牆根下恬靜而淡然的掰著饃,聊著天。西安的快節奏生活在這裡完全慢了下來。

如果說巷子西頭是吃貨的聚集地,那麼東頭就是文藝青年集散中心,時下的年輕人最愛去的也是最休閒的地方。

白天和夜晚的城牆根相差很大,夜晚的城牆下酒吧、咖啡店音樂聲聲震耳。引得年輕人們爭相來體驗城牆根下的夜生活。而白天的城牆腳下卻安靜舒適,是不少文青常來清淨的好地方。

古城party,BAR XI AN 酒吧

這裡的妹子足夠美

這裡的音樂也特別炸

趣味的‘松鼠家’緊鄰的便是“銀河雜貨鋪”

顧名思義,這裡擺放著又舊、又雜、又神奇的傢俱及小飾品

看似古舊雜亂卻樣樣不同

Story陶藝坊,還有飛鳥手工皮具DIY

年輕人的生活總少不了自我個性的釋放

在這裡玩著自己DIY的手工製品,坐在城牆之下喝一杯咖啡,感受到的是百年歷史文化碰撞,千百年的城市已是翻天覆地的變化,穿梭在城牆下的汽車取代了馬車,高樓大廈取代了秦磚漢瓦。

但生活在這裡的人們,絲毫沒有改變千百年來約定俗成的習慣,依舊在晨鐘暮鼓下平靜生活。

東頭的碑林,西頭的董仲舒墓,註定這裡是物華天寶之地, 加上如今年輕人的潮流文化和美食盛宴,這裡也許是千年西安最貼近的一個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