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民國時期中國足球有多強?稱霸亞洲,十戰九勝,橫掃日本,打怕英國

民國的足球運動,沒有官方管理機構,沒有經驗豐富的外籍教練,沒有職業運動員,沒有頻繁的國際交流,中國足球卻在亞洲獲九連冠。

1936年8月6日下午5點,柏林Mommsenstadion體育場。這裡即將舉行第十一屆奧運會男子足球專案第一輪第8場的比賽,

也是首輪最後一場比賽。比賽現場湧入了多達8000名的觀眾。

主要原因便是由於當時執世界足壇牛耳者的英國隊將會出場獻藝。而英國隊的對手則是來自東亞的中國隊。在當時歐美球迷看來,默默無聞的中國隊來參加奧運會只是個“打醬油”的角色。

儘管不被德國球迷看好,但當時的中國隊其實正坐擁“遠東霸主”的名聲。自20世紀20年代後,在“一代球王”李惠堂的率領下,中國隊連續稱霸了五屆遠東運動會足球比賽的冠軍,成為日本隊的“苦主”。此外,

李惠堂領銜的中國隊也曾遠征過南洋和澳大利亞。1936年奧運會時,中國隊更是以“亞洲第一”的身份挺進柏林正賽。

從1936年4月16日到7月8日之間,中國隊居然踢了多達35場比賽,從香港、南京、上海、西貢、新加坡一路踢到印度的加爾各答和孟買。而國足賺來的路費,

不僅要供自己使用,還要接濟其他比賽專案的運動員。待到7月中旬抵達柏林時,全隊上下已是“過度熱身”,相當之疲勞。

1936年柏林奧運會足球比賽採取“強隊直接升入正式比賽”的賽制,“勢力較差之隊伍,經預賽勝利後”,才能赴柏林參加正賽,第一輪比賽,

A組球隊與B組球隊追隊捉對廝殺。作為“遠東霸主”的中國隊直接晉級正賽。

1936年8月6日,萬眾期待的中英大戰終於登場了。中國隊與英國隊在這場比賽中都排出了當時主流的2-3-5的“五鋒陣型”,李惠堂則是當仁不讓的正印中鋒。

在這場交鋒中,中國隊並未如歐陸球迷之前所預料地那樣被英國隊迅速碾壓。

在上半場的比賽中,中國隊甚至與英國隊彼此大打攻勢足球。比賽中,中國隊屢有反攻,但臨門一腳欠佳,始終未能破門。更尷尬的是,中國隊僅有11名球員參賽。換而言之,並無可替換球員可用,加之此前舟車勞頓,體力難支。最終,中國隊未能扳回比分,以0比2遺憾落敗。儘管如此,當時歐洲輿論界對這支中國隊的評價並不低,甚至讓英國感到害怕!

奧運會後,李惠堂等國腳並不想浪費這次難得的旅歐機會,又前往德國、荷蘭、法國及英國等地進行訪問比賽,與眾多職業球隊切磋球技。8月27日,中國隊在阿姆斯特丹與阿賈克斯激戰,雖以3比5敗北,但也屢破對方球門。期間,法國職業俱樂部紅星隊(Red Star F.C.)想招攬李惠堂,對方更是開出了2萬5千法郎的高額合同。31歲的李惠堂表示要回國從事教練和足球推廣工作,婉言謝絕了法國的好意。

奧運會後,李惠堂等國腳並不想浪費這次難得的旅歐機會,又前往德國、荷蘭、法國及英國等地進行訪問比賽,與眾多職業球隊切磋球技。8月27日,中國隊在阿姆斯特丹與阿賈克斯激戰,雖以3比5敗北,但也屢破對方球門。期間,法國職業俱樂部紅星隊(Red Star F.C.)想招攬李惠堂,對方更是開出了2萬5千法郎的高額合同。31歲的李惠堂表示要回國從事教練和足球推廣工作,婉言謝絕了法國的好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