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民國時期中國的“兵工之父”交通部長俞大維簽署的《護照》長啥樣

護照

護照是一個國家的公民出入本國國境和到國外旅行或居留時,

由本國發給的一種證明該公民國籍和身份的合法證件。 護照(Passport)一詞在英文中是口岸通行證的意思。也就是說, 護照是公民旅行通過各國國際口岸的一種通行證明。所以,世界上一些國家通常也頒發代替護照的通行證件。



俞大維(1897—1993),

祖籍浙江紹興,出生于湖南長沙,早年就讀於復旦大學預科、 南洋公學、聖約翰大學。後赴美國哈佛大學、德國柏林大學深造。1929年回國任軍政部參事,1933年出任國民政府兵工署署長,陸軍中將軍銜。抗日戰爭期間,領導兵工企業堅持生產,為中國軍隊提供了重要裝備支撐,建成了一定規模的兵工生產和研發體系,培育了大批優秀人才,被譽為中國的“兵工之父”。1949年赴臺灣,1954年出任臺灣“國防部長”。
1993年因病在臺北逝世,享年96歲。

1897年,俞大維生於浙江紹興,就讀于復旦中學、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1918年赴美國哈佛大學深造,3年即連獲碩士、博士學位。1921-1932年赴德國深造,研究數理邏輯與兵學。1925年,他寫了一篇題為《數學邏輯問題之探討》的論文,刊登在愛因斯坦主編的德國數學雜誌《數學現況》上,

俞大維成為在這本著名刊物上發表論文的第一個中國人。幾年後,華羅庚成為在該期刊發表論文的第二個中國人。然而,生逢亂世,為報效祖國,他成了一名彈道專家,一九三三年,他開始擔任兵工署署長兼任兵器教官,成為國民政府製造兵器方面的領軍人物。


八年抗戰,在極度艱難的環境裡,俞大維領導兵工企業堅持生產,研發出性能良好的“中正式”步槍,為中國軍隊提供了重要裝備支撐,保障了正面戰場的武器供應,建成了一定規模的兵工生產和研發體系,培育了大批優秀人才,被譽為中國的“兵工之父”。